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其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处方药,而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在临床上也比较常见。它主要用于增强药物的抗菌活动,扩大抗菌谱,减少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由于各种抗生素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因此各种药物可发生明显的相互作用,包括药物配伍禁忌,抗菌活性的增强和拮抗作用,药代动力学的改变和药效学反应的改变。药物间相互作用的临床重要性可随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疗程及患者的基础疾患或药物遗传等而变化,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也可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抗菌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抗生素在临床合理使用方法及其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状。方法运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抗菌效果。结果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药物在杀菌方面和抑菌方面优于一些传统的抗生素。结论在临床上,能够正确地、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由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妇产科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2013年该院妇产科患者的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其中使用的抗生素的种类、用量、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妇产科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等,这些药物的使用在妇产科比较常见,用量也不尽相同,用药方式有一联、二联、三联用药等,用药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是一种有效药、常用药,但是一定要结合临床表现情况谨慎选择药物,酌情给药,减少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干预情况,提高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医院接受抗生素药物使用的患者400例的资料,对其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本次400例调查对象中,主要使用抗生素种类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糖肽类抗生素等,对抗生素使用进行干预指导,提升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结果抗生素是医院临床治疗抗感染的常用药物,普遍存在滥用抗生素等现象,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病况恢复效果。临床对患者提供抗生素使用干预服务,明显提升了几种主要抗生素的使用效果。结论临床抗生素使用普遍,对患者进行使用干预可提升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不良反应涉及共涉及9类抗菌药物46个品种,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103例,占81%;涉及部位以皮肤及附件最多,占71%;结论抗菌药物导致临床不良反应较多,应严格按照药物使用标准用药,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β—内酰胺抗生素中的高分子杂质及其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抗菌药物是临床中最常用的基本药物,同时也是较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之一.临床中抗菌药物较常见的一类不良反应是药物所致的过敏反应,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及新开发的喹诺酮类抗菌药均可引发不同类型的过敏反应,但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为严重.特别是青霉素引发的过敏性休克反应,不仅对患者的危害极大,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多年来的研究业已证明,抗生素所致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并非由药物本身所致,而和药物中存在的高分子杂质有关.此外,一些抗菌药物中的高分子杂质,如链霉素,某些头抱菌素等还和药物的毒性反应有关.故对抗菌药物中高分子杂质进行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UPS从X XⅡ版起对头孢他咬(ceftazidime)中的高聚物进行控制;一些国外的生产厂对其产品中的高分子杂质也有内控标准;我国的国家“六五”、“七五”攻关品种,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哌酮(cebperane)、头孢曲松(ceftriaxone)和头孢他啶均有明确的厂控指标;近来对进口青霉素V等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进口检验亦增加有高分子杂质检查项;国内一些氨苄西林生产厂为改进产品质量也曾对其产品中的聚合物进行过考察和控制.所有这些表明,对抗生素中高分子杂质的控制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丁晓美 《黑龙江医药》2010,23(3):439-440
目的:通过对本院临床抗生素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本院抗生素应用的现状、评价其合理性。分析临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抗生素是临床治疗各种感染必不可少的药物。其使用情况反映了医院药品管理水平和医疗水平,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现象,滥用抗生素的不合理现象在我国较多见。我院的处方分析结果中也发现有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主要在给药方案、重复用药、药量过大、溶媒不当、药理拮抗及毒性相加等方面。明确指征应用抗生素。根据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细菌药敏结果选用药物。疗程合理化,合理联合用药可以减少致病菌的耐药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前抗生素在医院的使用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当务之急,要提高临床医生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视程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同时要密切关注临床常用抗生素药的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促进抗生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017年我院180例住院患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观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现象与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180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当中,过敏反应患者有20例,光毒性患者有10例,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30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有50例,循环系统反应有20例,软骨毒性反应10例,跟腱损伤30例,其他类型不良反应有10例。结论临床在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时,需要掌握患者适应证,避免出现药物滥用现象,治疗时间不能够过长,对患者药物使用后的情况要进行观察等,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115例围手术期病人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长安  曾赣惠 《江西医药》2006,41(12):1010-1012
目的 调查分析本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 随机抽查2006年6月本院手术病历115份。对用药品种、用药频度、用药时间、用药疗程、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手术病例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为100%,涉及抗菌药物37个品种,应用较多的品种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索类、喹诺酮类等;不合理用药病例数占总病例数63%。不合理用药发生频次较多的原因依次为:用药时机、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用药频数等。结论 应规范圈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使用抗生素发生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汕大附属第一院及汕大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收集的160例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ADR)发生率高达84.38%。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59.37%,其次为氨基糖苷类发生率高达20.00%。首次用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50%。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系统损害居首位(44.38%),其次为过敏性休克(17.50%)。结论: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强化使用抗生素过程的监测,并采取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使用中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对人体有害的反应,包括药物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症、致畸作用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和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是医药工作者的重要职责。现将临床中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影响及其预防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妇科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抽取妇科2008年度的所有处方,统计妇科消耗抗生素药物的品种、数量、金额,结合病历分析妇科应用抗生素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本院妇科抗生素药物应用最多的是头孢类抗生素、硝咪唑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结论本院妇科抗感染用药以疗效好,不良反应小,但价格高的抗生素为主,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及医院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浅谈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抗生素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1]。为帮助临床医师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本文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  相似文献   

19.
万婷  何月华 《药品评价》2021,(3):132-13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南城县人民医院发生不良反应的110例临床资料,其中由抗菌药物引发的有73例,对其年龄、性别、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累及系统及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分析,并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患者各为17例、26例、9例、15例、6例,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有青霉素占23.70%;头孢类抗生素占36.16%;大环内酯类占13.22%;喹诺酮类占19.44%;其他占7.48%;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有皮肤及附件占35.62%,神经系统占19.18%,呼吸系统占15.07%,胃肠道系统占23.70%,泌尿系统占7.48%,心血管系统占10.96%;单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家族用药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史、使用药物种数、用药途径是导致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高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药物种数、用药途径是导致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较普遍,其中头孢类抗生素占比最高,对皮肤及附件系统影响较大,过敏史、使用药物种数、用药途径是导致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高险因素,因此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学习及管理对临床合理使用药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几种常见抗生素临床实际应用的探讨,总结出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准则。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作者多年临床经验,主要讨论了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等常用抗生素的适应症、用药剂量及时机、禁忌症以及不良反应等关键要素,总结了抗生素使用原则。结果:医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掌握各类主要抗生素的适应症、用药剂量及时机、禁忌症以及不良反应等,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是医务工作者的基本技能要求。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其危害,使之为人类所用,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