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MR影像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肿瘤患者,其中,生殖细胞瘤8例,松果体细胞瘤5例,星形细胞瘤3例,脑膜瘤2例以及畸胎瘤2例均经MR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生殖细胞瘤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瘤体均匀强化。典型的"蝴蝶征"见于8例中的2例。松果体细胞瘤在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瘤内或瘤周钙化见于5例中的3例。星形细胞瘤在T1WI上呈等、低混杂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并伴发肿瘤坏死、液化。脑膜瘤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质显著均匀强化。畸胎瘤呈囊实性团块,瘤内脂肪成分在T1WI、T2WI上均呈高信号。结论松果体区肿瘤随其病理组织学类型而有各自的特征性MR影像表现,有助于对其作出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段秀杰  李玉华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03-1307
目的:评价儿童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儿童松果体区肿瘤的CT和MRI资料。结果:生殖细胞瘤12例,CT上呈等、高密度,MRI扫描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畸胎瘤8例(3例成熟型和5例非成熟型),成熟型畸胎瘤囊性为主,CT平扫均呈混杂密度,可见钙化和脂肪密度,MRI上呈混杂信号,可见短T1、长T2的脂肪信号,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强化,非成熟型畸胎瘤实性部分较多,可看不到脂肪;松果体母细胞瘤4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精原细胞瘤1例;原基细胞瘤1例,松果体中分化松果体实质瘤1例,脂肪瘤1例。结论:儿童松果体区肿瘤的类型较多,影像表现复杂多样,CT和MRI能基本反映松果体区肿瘤的特点,结合临床病史、性别、年龄等资料综合分析,大部分病例可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第三脑室后部松果体区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4%—1.0%。最初,所有第3脑室后部肿瘤统称为“松果体瘤”,而目前松果体区肿瘤的分类已有比较正确的方法。Russell 和Rubenstein 曾经提出松果体肿瘤的分类,包括1.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畸胎瘤、生殖细胞瘤)2.松果体源性肿瘤(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3.其他细胞源性肿瘤(胶质瘤、脑膜瘤、节胶质瘤)。本文对10例的CT 征象的分析和报道的其他松果体瘤所见的复习,试图去描述不同的组织类型的松果体肿瘤的CT 征象。  相似文献   

4.
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64层螺旋CT诊断及病理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CT平扫及两期增强表现、病理标本及切片特征。结果:7例病灶3例位于卵巢,3例位于前纵隔,1例位于睾丸;其中3例边界清楚;各病灶密度不均匀,内见囊变、坏死区,1例可见脂肪及钙化;增强扫描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明显,均呈不均匀强化。病理结果2例卵黄囊瘤与成熟畸胎瘤混合型,2例卵黄囊瘤与未成熟畸胎瘤混合型,1例卵黄囊瘤、胚胎性癌、畸胎瘤混合型,1例绒癌与无性细胞癌混合型,1例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滋养细胞成分混合型。结论:64层螺旋CT对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诊断虽无特异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为肿瘤良恶性判断、临床分期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松果体区肿瘤的MR表现。结果:生殖细胞瘤4例,畸胎瘤3例,1例绒毛膜癌,胶质瘤4例,脑膜瘤2例,松果体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皮样囊肿及蛛网膜囊肿各1例,仅通过MR信号较难诊断,由于肿瘤组织学来源多,可通过一些特殊信号如脂肪、囊变、出血、种植播散等,并结合临床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结论:MR可以较好的显示松果体区肿瘤的位置与形态,各种肿瘤MR表现缺乏特异性,可通过肿瘤内的特征性信号帮助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松果体区肿瘤的CT与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抹及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肿瘤20例。9例行CT扫描,11例行MR扫描,均同时作增强扫描。将该区肿瘤分成为原发性肿瘤和来自邻近结构的肿瘤,对其CT与MR影像资料和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例原发性肿瘤中,发殖细胞瘤10例、松果体肿瘤3例、畸胎瘤2例、脂肪瘤1例;来自邻近结构的为天幕裂孔动脉瘤、脑膜瘤、蛛网膜囊肿和Galen静脉畸形各1例。CT平扫,生殖细胞瘤、松果体瘤和畸胎瘤表现为分叶状的等密度、高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可有钙化,钙化大小与形态不一,畸胎瘤内常含有脂肪、钙化和骨骼。除脂肪瘤外增强后其它原发性肿瘤均可明显强化,MRI均表现为长T1和长T2信号,增强后肿瘤均明显强化。结论:CT与MRI在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在鉴别诊断中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患者的术前常规MR图像,总结常见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病变的MRl表现及鉴别要点。结果 187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中少突星形细胞瘤80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2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17例,胶质母细胞瘤14例,节细胞胶质瘤1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1例,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6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4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4例,恶性淋巴瘤4例,室管膜瘤4例,间变性室管膜瘤3例,胶质肉瘤2例,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2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转移瘤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结论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肿瘤MRI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儿童松果体区肿瘤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肿瘤指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42例中,生殖细胞源性肿瘤25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1例、畸胎瘤11例、生殖细胞瘤3例),男性占92%,平均年龄为(7.6±3.3)岁。9例有甲胎蛋白(AFP)升高,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6例;松果体母细胞瘤12例,其中1例合并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平均年龄(2.7±1.9)岁;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5例,平均年龄(6.4±2.7)岁。临床表现以颅内高压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为主(69%),少数表现为视力障碍、性早熟。不少肿瘤的CT和MR表现有一定相似之处,但有些肿瘤还是具有一定特征。结论:儿童松果体区肿瘤以生殖细胞肿瘤多见,其中以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畸胎瘤多见,影像学表现结合生化指标对肿瘤的定性非常重要。松果体母细胞瘤发病率也较高,影像表现与生殖细胞瘤非常相似,年龄较小是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松果体区病变MRI表现并探索1H-MRS及DWI对于鉴别松果体区病变的作用。材料和方法:松果体区病变患者共33例,其中男27例,女6例,年龄7~51岁,平均年龄21.3±10.3岁。全部33例都作了MRISE-T1WI,FSE-T2WI,PDWI,FLAIR及增强MRI成像检查。其中7例患者术前行1H-MRS和DWI检查。结果:大多松果体区病变有其特征的外形、信号强度及强化方式;MRS:2例生殖细胞瘤Ch/NAA(2.06和2.11)、LL/Cr(0.83和4.2);2例成熟畸胎瘤LL/Cr(7.3和9.64),测不到Ch和NAA;2例星形细胞瘤Ch/NAA(3.55和3.53);1例松果体母细胞瘤Ch/NAA4.70。ADC值:生殖细胞瘤7.48×10-4和6.48×10-4;畸胎瘤2.03×10-3和3.57×10-3;星形细胞瘤1.91×10-3和1.35×10-3;松果体母细胞瘤9.14×10-4。结论:病变的外形特征、信号强度及强化方式对于松果体区病变的诊断最有帮助。1H-MRS及DWI在某种程度上对于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前已充分明确MR检查中静注Gd-DTPA可使肿瘤侵犯的脑脊膜强化,从而发现软脑脊膜转移瘤,然而对同时发生的脑脊液强化则很少报道。作者报道4例软脑脊膜转移所致脑脊液强化的MR表现,并对其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分别为未分化成松果体细胞瘤、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转移性肾上腺成神经细胞瘤。所有病例在术后均进行了随访CT、MR检查及脑脊液生化、细胞学检查。MR场强为1.0T或1.5T,用SE技术,包括头颅矢状、横断T_1WI和T_2WI象。脊柱矢状、横断T_1WI象。  相似文献   

11.
骶骨肿瘤的CT、MR表现及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骶骨肿瘤CT及MR表现的分析,提高对其影像诊断的认识。材料和方法:28例骶骨肿瘤,其中脊索瘤10例;神经源性肿瘤8例;转移瘤4例;巨细胞瘤5例;淋巴瘤1例。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22例行MR检查,并对其中CT、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各种骶骨源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征象包括:软组织肿块、骶孔扩大变形,病灶内钙化及骨嵴形成,髓腔浸润,病变不同的中心位置及范围。脊索瘤、巨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的MR信号有一定特点。结论:CT特别是MR可作为骶骨肿瘤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探讨CT在儿童睾丸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8例儿童睾丸肿瘤的组织病理、临床特点和CT表现。结果:良性畸胎瘤16例,内胚窦瘤7例,胚胎细胞癌5例。总体发病年龄平均14个月;良性畸胎瘤和内胚窦瘤分别为12个月和14个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胚胎细胞癌49个月,和前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胚窦瘤和胚胎细胞癌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值明显升高,和良性畸胎瘤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T平扫5例良性畸胎瘤含钙化、脂肪成分,具有特征性,其余平扫CT征象在3种肿瘤中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增强后内胚窦瘤和胚胎细胞癌均显著不均匀强化,而良性畸胎瘤多轻度均匀强化或无强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7例内胚窦瘤中肺部转移1例。5例胚胎细胞癌中同侧精索增粗伴明显强化2例,其中1例伴后腹膜淋巴结肿大。1例内胚窦瘤和3例胚胎细胞癌患者术后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血清甲胎蛋白、盆腹腔CT和胸部x线平片均正常。结论:CT扫描并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在鉴别儿童睾丸肿瘤良恶性、肿瘤术前分期和术后随访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以加深对其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交感神经源性肿瘤5例,神经鞘膜来源肿瘤7例,副节瘤10例。结果 22例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均位于肾上腺区或沿交感神经链分布,其中交感神经节细胞来源的节细胞神经瘤3例,神经母细胞瘤及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良性神经鞘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嗜铬细胞瘤4例,良性副节瘤4例,恶性副节瘤肿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表现较具有特征性:平扫呈明显低密度,形态不规则,边界尚光整,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或轻微强化;可见有较粗大无规则钙化及腹膜后大血管的包埋征象。副节瘤强化最显著,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具有特征性,神经鞘来源的肿瘤形态差异较大,强化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结论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根据其好发部位、CT表现,结合患者发病年龄和临床资料,大多数在术前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分析56例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显示与良性畸胎瘤相似,多发于青年成人,平均年龄29岁,但性别分布男多于女.37例为单一细胞成分,19例为混合型.共分5类:精原细胞瘤24例,胚胎性癌17例,绒癌7例,恶性畸胎瘤5例,卵黄囊瘤3例.86%病人就诊时有症状,常见为胸痛、咳嗽及体重减轻.标准后前位及侧位X线胸片有助于诊断,53例有前纵隔肿块影.53例经开胸探查或颈淋巴结活检确诊.55例开胸手术,24例肿瘤完全切除,31例肿瘤不完全切除或仅作活检术.  相似文献   

15.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源性肿瘤可起于神经的非特异性神经膜、特异性神经膜、神经细胞和嗜铬细胞等不同组织成份。起于非特异性神经膜者为神经纤维瘤,有孤立型与多发型,恶性为神经纤维肉瘤;特异性神经膜即许旺氏神经膜细胞,发生的肿瘤即神经鞘瘤或神经膜瘤,少见恶性;神经细胞可发生神经节细胞瘤或神经节瘤,恶性为成神经节细胞瘤或成交感神经细胞瘤;嗜铬细胞发生嗜铬细胞瘤或付神经节瘤,恶性为成嗜铬细胞瘤。纵隔神经肿瘤还可起于大血管壁内之神经丛。作者报告76例纵隔神经源肿瘤,其中49例起于神经膜,内中神经鞘瘤最多(28例),10例源于神经细胞,4例为其他类型,13例未行手术。在临床上,男女无别,神经鞘瘤平均38岁,神经纤维瘤平  相似文献   

16.
作者复习了59例组织学证实的松果体瘤和颅内生殖细胞瘤,其中生殖细胞瘤23例,不能分类的肿瘤15例,卵黄囊肿瘤6例,绒毛膜癌4例,胚胎癌2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5例,松果体细胞瘤3例和松果体母细胞瘤1例。年龄多数在30岁以下,最常见于11~20岁,但松果体细胞瘤平均年龄34岁。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动脉自旋标记(3D-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对脑血流量(CBF)评估的相关性。方法:70例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Ⅰ级)4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Ⅱ级)28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级)22例,胶质母细胞瘤(Ⅳ级)16例]行常规MR平扫、3D-ASL、DSC及增强T1WI检查,分别测量肿瘤实性区最大CBF、近瘤周区及镜像区CBF,计算肿瘤实性区及近瘤周区rCBF;评估两种灌注方法rCBF的相关性。结果:70例星形细胞瘤3D-ASL和DSC法实性区rCBF(采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下同)分别为3.069、2.151和3.7943、3.825,相关系数r=0.944;两者近瘤周区rCBF分别为0.913、0.576和1.095、0.783,r=0.732。高级别胶质瘤(HGG)组(38例)3D-ASL和DSC法实性区rCBF分别为3.662、2.054和4.179、3.468,r=0.918;两者近瘤周区rCBF分别为1.171、0.760和0.974、0.703,r=0.757。低级别胶质瘤(LGG)组(32例)3D-ASL和DSC实性区rCBF分别为2.109、2.205和2.591、3.988,r=0.931;两者近瘤周区rCBF分别为0.781、0.438和0.965、0.944,r=0.840。结论:3D-ASL与DSC法测量星形细胞瘤实性及近瘤周区rCBF值均有较好的相关性,且LGG组相关性更好,提示3D-ASL对星形细胞瘤CBF的评估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MR脑血流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 评价MR脑血流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肿瘤共 2 6例。行常规MR及MR灌注成像检查。构建局部脑血容量 (rCBV)图 ,并计算肿瘤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 (rrCBV)值。评价星形细胞肿瘤的rCBV图表现 ,并分析平均最大rrCBV值与肿瘤病理学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  9例Ⅱ级星形细胞瘤的rCBV分布较均匀 ,接近或略高于对侧脑白质。 7例Ⅲ级和 10例Ⅳ级星形细胞肿瘤的rCBV分布明显不均匀 ,肿瘤实性区rCBV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瘤内囊变坏死区和瘤周水肿区rCBV降低。增强MRI上 ,2例Ⅲ级和 2例Ⅳ级肿瘤内无明显强化区域 ,在rCBV图上脑血容量明显升高。Ⅱ~Ⅳ级肿瘤最大rrCBV的平均值分别为 0 91±0 18、3 5 1± 1 0 1和 4 75± 1 2 3;Ⅱ级与Ⅲ级 (t=6 79,P <0 0 1)、Ⅱ级与Ⅳ级 (t=9 75 ,P <0 0 1)、Ⅲ级与Ⅳ级之间 (t=2 19,P <0 0 5 )平均最大rrCBV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MR脑血流灌注成像可观察星形细胞肿瘤的血流灌注变化 ,对判断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学分级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纵隔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纵隔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的CT表现及良、恶性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结果32例中,良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26例,其中囊性肿块10例,实性肿块9例,囊实性肿块7例;恶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6例,其中精原细胞瘤、内胚窦(卵黄囊)瘤及胚胎细胞癌各1例和恶性畸胎瘤3例。典型的良性畸胎类肿瘤显示水样至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清晰,其内有脂肪或钙化等,推移压迫周围组织,恶性肿瘤具有边缘分叶状或不规则,与周围组织脂肪间隙消失并侵犯相邻器官的征象。结论CT对纵隔良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能准确作出诊断,纵隔恶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难以与纵隔其它恶性肿瘤区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及CT特征,以提高临床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0例女性盆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及CT资料,包括发病年龄、部位、临床症状、肿瘤标记物水平、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点。结果:30例(共30个肿瘤)均为单发,卵巢来源25例,非卵巢来源5例;卵黄囊瘤10例,无性细胞瘤8例,未成熟畸胎瘤5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3例,卵巢甲状腺肿2例,类癌1例,胚胎性癌1例。甲胎蛋白(AFP)升高14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2例。肿瘤最大径4~23 cm,平均12.4 cm。18例以实性成分为主,12例囊性或以囊性为主。8例无性细胞瘤中,6例边缘深分叶,2例浅分叶。CT检出肿瘤内脂肪6例,钙化10例,4例未成熟畸胎瘤同时含脂肪及钙化。CT增强扫描示纤维血管隔5例,其中4例为无性细胞瘤;显示"亮点征"12例,其中9例卵黄囊瘤,3例为以卵黄囊瘤成分为主的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肿瘤实性部分或分隔明显强化17例,包括9例卵黄囊瘤,3例以卵黄囊瘤成分为主的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6例肿瘤内血管束周围明显强化,其中5例为无性细胞瘤。结论:女性盆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肿瘤多数位于卵巢,体积较大。部分患者肿瘤标记物水平升高。无性细胞瘤、未成熟畸胎瘤及卵黄囊瘤CT表现有特征性,结合患者年龄及肿瘤标记物水平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