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关藤中新C21—甾体甙的化学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通关藤中分得多个C21甾体甙类化合物。通过FABMS,^1HNMR,^13CNMR,^1H-^1HCOSY,LSPD,TOCSY,HMQC,HMBC等光谱分析,确定了其中3个新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2.
通关藤新甙B的提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昭珂  吴春霞 《海峡药学》2009,21(11):34-37
目的研究乌骨藤中的有效成分通关藤新甙B提取分离工艺,并对其进行系统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及结果采用硅胶柱分离的方法,从乌骨藤中提取分离通关藤新甙B,经HPLC测定,得到含量达到99.16%的产品,收率1.75%,含量达到90.2%的产品,收率为5.8%;采用MTT法,测试通关藤新甙B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人慢性髓原白血病K562细胞、人肝癌Bel-7402细胞,人肝癌SMMC-7721细胞、低分化胃腺癌BGC-823、低分化胃癌MKN-45、恶性黑色素瘤A375、结肠腺癌LoVo、直肠腺癌HR-8348、人卵巢癌HO-8910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论通关藤新甙B对人胃癌SGC-7901等10株癌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活性,其活性超过消癌平注射液和乌骨藤甾体总甙,是消癌平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C_(21)甾体甙的主要结构特征,常用分离方法及结构的鉴定。重点讨论了各种光谱分析手段在该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代征  李迩娜  张仓  余伯阳 《中国药房》2010,(47):4470-4472
目的:建立通关藤中C21甾体总苷含量测定方法,比较28个产地通关藤中C21甾体总苷含量。方法:以Tenacigenoside A为标准品,香草醛-高氯酸显色,在469nm波长处测定C21甾体总苷含量。结果:通关藤中C21甾体总苷含量在34.091~121.049mg·g-1之间,平均为66.591mg·g-1。不同产地通关藤药材中C21甾体总苷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以云南金平产通关藤药材中总苷含量最高,广西、贵州和安徽产的药材中总苷含量相对较低。同一产地不同批次的药材,总苷含量也有较大的差异。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不同产地通关藤中C21甾体总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陈强  毛春芹  陆兔林  党小平 《医药导报》2009,28(12):1615-1617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产地通关藤药材中总皂苷及通关藤苷B的含量。 方法以通关藤苷B为对照品,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皂苷和通关藤苷B的含量,并对测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方法学考察。结果广西、四川、湖北等地通关藤药材中总皂苷平均含量分别为5.7%,5.3%,4.8%;通关藤苷B平均含量分别为0.22%,0.27%,0.20%。结论广西产通关藤药材中总皂苷含量较高,四川产通关藤药材中通关藤苷B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13)CNMR在C_(21)甾甙甙元结构的确证,取代基的位置,糖的种类,糖的连接位置和连接顺序,甙键构型的判断等方面的应用,酯化位移规律,甙化位移值的应用以及应用部分弛豫傅立叶转换(PRFT)技术推断糖的连接顺序。  相似文献   

7.
斩龙剑中新苯丙素甙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玄参科植物斩龙剑(Veronivastrum sibirica (L.)Pennell.)的根部分得九种化学成分,分别为斩龙剑甙A(sibiriosideA,Ⅰ)斩龙剑甙B(sibiriosideB,Ⅱ),异阿魏酸(isoferulicacid,Ⅲ),6-(4-methoxyferulpol)mioporoside(Ⅳ),scrophularioside(Ⅴ),6-O-阿魏酰梓醇(6-O-trans-feruloylcatalpol,Ⅵ),阿魏酸(ferulicacid,Ⅶ),胡萝卜甾醇(daucosterol,Ⅷ)和β-谷甾醇(Ⅸ)。其中斩龙剑甙A和斩龙剑甙B为新苯丙素甙化合物,应用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测定,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C21甾体甙的质谱裂解规律及其在C17位构型、酯化位置及糖的连接顺序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8,(8):1048-105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通关藤药材中通关藤苷A、H、I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Kinetex XB-C18,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 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5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正离子扫描,离子源喷射电压为5 500 V,雾化气压力为60 psi,加热气压力为60 psi,帘气压力为20 psi,去溶剂温度为600℃。结果:通关藤苷A、H、I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1~10 ng/m L(r=0.999 7)、0.025~10 ng/m L(r=0.999 5)、0.025~10 ng/m L(r=0.998 9);定量限分别为0.1、0.025、0.025 ng/m L,检测险分别为0.05、0.012 5、0.012 5ng/m 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4.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67%~99.00%(RSD=0.47%,n=6)、95.00%~101.67%(RSD=2.59%,n=6)、96.67%~103.33%(RSD=2.83%,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通关藤药材中通关藤苷A、H、I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通关藤苷G在不同pH、温度、光源、金属离子和氧化条件下的降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条件下通关藤苷G的含量。根据不超过250 h研究窗口内所得数据,将其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分别与零级、一级和二级化学反应公式进行拟合,尝试建立降解动力学模型。结果:在pH 2.5溶液中,通关藤苷G的降解最接近二级动力学方程,理论半衰期(t1/2)为188.09 h。在35℃、70℃、日光灯和紫外灯条件下,通关藤苷G的降解所得数据与3个动力学方程的区别不大,理论t1/2均大于900 h。在Fe3+溶液中,通关藤苷G的降解最接近一级动力学方程,理论t1/2为38.09 h。在30%H2O2溶液中,通关藤苷G的降解最接近零级动力学方程,理论t1/2为31.25 h。在考察的其他条件下,通关藤苷G较稳定。结论:强酸性溶液、高温环境、日光灯、紫外灯、Fe3+和30%H2O2溶液...  相似文献   

11.
牛心番荔枝种子中两种异番荔素的化学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竞光  刘东  徐丽珍  杨世林 《药学学报》1997,32(12):914-919
从牛心番荔枝Annona reticulata L.种子中分得两个番荔素( Annonaceous acetogenin):Squamone(1)和Isoannonareticin(2)。经制备TLC分离,将1和2的乙酰化物1a和2a分离得到两对2-位差向异构体:2,4-cis-Squamonediacetate(1a-1),2,4-trans-Squamonediacetate(1a-2),2,4-cis-Isoannonareticin diacetate(2a-1)和2,4-trans-Isoannonareticindiacetate(2a-2)。其中2,4-顺式体的1-1和2-1是新的番荔素成分。根据光谱(1H-1HCOSY,NOE)数椐分析,阐明它们的结构和相对立体化学。  相似文献   

12.
薤白中两种新呋甾皂甙的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彭军鹏  王宣  姚新生 《药学学报》1993,28(7):526-531
自中药薤白(Allium macrostemon Bunge)鳞茎中分得三种甾体皂甙。经过化学降解和光谱(UV、IR,MS,1H-NMR,13C-NMR和FAB-MS)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5R)-26-O-β-D-吡喃葡萄糖-5α-呋甾-20(22)-烯-3β,26-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精基(1→4)-β-D-吡喃半乳糖甙(Ⅰ),(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5β-呋甾-20(22)-烯-3β,26-二醇-3-P-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甙(Ⅱ)和异菝契皂甙元-3-O-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甙(Ⅵ)。Ⅰ和Ⅱ为新的呋甾皂甙,分别命名为薤白甙戊和莲白甙己,初步药理实验测试二青均有较强的抑制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滇黄芩中新黄酮成分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碧煌  刘永漋 《药学学报》1989,24(3):200-206
从唇形科植物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的根中分得八种黄酮类成分(Ⅰ~Ⅷ)。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2S)-2′,5,6′-三羟基-7-甲氧基双氢黄酮-2′-O-β-D-葡萄吡喃糖甙(Ⅰ)和(2 R,3 R)-2′,3,5,7-四羟基双氢黄酮(Ⅱ);其余六种为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5,7,8-三羟基双氢黄酮(Ⅲ)、(2S)-2′,5,6′,7-四羟基双氢黄酮(Ⅳ)、(2 R,3 R)-2′,3,5,6′,7-五羟基双氢黄酮(Ⅴ)、2′,5,6′,7-四羟基黄酮(Ⅵ)、去甲汉黄芩素(Ⅶ)和千层纸甲素(Ⅷ),此六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光谱分析确定了16个非天然产二萜生物碱1-16的结构。指定了化合物1-9、12-16的氢谱和1-10、12-14的碳谱。有趣的是N-氧化物8在乙酰氯(-5℃,2日)作用下生成去氮乙基化合物15。讨论了化合物12-16形成的可能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滇白珠木脂素苷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民间药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is (Franch.) Rehd.)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95%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和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各种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4个木脂素苷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isolariciresinol-2a-O-β-D-xylopyranoside (D1),(+)-lyoniresinol-2a-O-β-L-arabinopyranoside (D2),(-)-5′-methoxyisolariciresinol-2a-O-β-D-xylopyranoside (D3)和(+)-lyoniresinol-2a-O-β-D-glucopyranoside (D4)。结论: 化合物D2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滇白珠苷A(Gaultheroside A),D1,D3,D4为首次从杜鹃花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狭叶獐牙菜的两个新环烯醚单萜甙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罗跃华  聂瑞麟 《药学学报》1992,27(2):125-129
本文报道狭叶獐牙菜(Swertia angustifolia)中两个新的环烯醚单萜甙的结构。分别命名为狭叶獐牙菜苦甙(angustiamarin,Ⅰ)和狭叶獐牙菜甙(angustioside,Ⅱ),此外还鉴定了獐牙菜甙(sweroside,Ⅲ),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Ⅳ)和表优士特莫甙(epi-eustomoside,Ⅴ)。  相似文献   

17.
从异叶梁王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八种五环三萜皂甙单体A_4,A_7,A_9,D_1,S_2,S_3,S_5、S_6。经IR、MS、1D-NMR、2D-NMR以及化学方法确定了前六种五环三萜皂甙的结构。这六种三萜皂甙均为首次从植物界中分离出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从中药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Turcz.)Maxim.]的根茎中分得三个新结构的酚甙类,即异升麻酰胺(isocimicifugamide,I)、北升麻瑞(cimidahurine,II)和北升麻宁(cimidahurinine,III),其中I为升麻酰胺(cimicifugamide,IV)的几何异构体,而II和III则分别为3,4-二羟基-β-苯乙醇-3-O-β-D-吡哺半乳糖甙和3,4-二羟基-β-苯乙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由光谱数据(IR,MS,1H和13C-NMR及NOE差谱)阐明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另外还分得蔗糖(V)。  相似文献   

19.
从头序木(AraliadasyphylaMiq)叶中分离到6个三萜化合物,用化学方法和波谱(UV,IR,MS,1HNMR,13CNMR,13CDEPT,HMQC,HMBC)分析,确定其中4种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齐墩果酸(I),16β羟基18βH齐墩果酸(I),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II)和16β羟基18βH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IV)。用NOESY谱确定化合物I的立体构型。以上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化合物IV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白水茶中二种新黄酮甙的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广西野生的白水茶(Camellia sinensis L.)中分得三种黄酮类成分:Ⅰ,Ⅱ和Ⅲ。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鉴定:Ⅰ为已知成分芹菜素(apigenin),Ⅱ为芹菜素-5-O-α-L-吡喃鼠李糖基(1→4)-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Ⅲ为芹菜素-5-O-α-L-吡嘀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甙。Ⅱ和Ⅲ为首次报道的新黄酮甙,暂分别命名为山茶甙A(camellianin A)和山茶甙B(camcllianin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