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5年3月-2006年11月,我们对40例乳腺癌术后合并患肢淋巴水肿的患者应用中药联合外用治疗仪治疗,通过给予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整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危害我国女性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持续、快速上升,新病例数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1]。淋巴水肿作为乳癌腋窝淋巴清扫术后较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对 相似文献
3.
乳癌病人术后淋巴水肿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乳癌病人多数需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早期上肢常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在数月甚至数年后可出现淋巴水肿,但75%发生在术后第1年内。近期Schuneman统计5637例乳癌术后的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4%。我科对1995年1月~2001年12月330例乳癌术后病人进行随访,发现淋巴水肿24例,发生率7.3%,明显优于文献报道。现将资料、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常规护理方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 2009年6月-12月对58例出现患肢水肿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在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接受空气波压力治疗,对照组28例仅按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淋巴水肿治疗后的转归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患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其总有效率达100%,明显优于对照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11,P=0.000)。结论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能近期改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转归,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压力治疗仪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应用中对其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9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压力治疗仪。观察两组淋巴水肿发生情况、上肢活动(上举、旋转、外展)情况。结果: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手术前相比,观察组上肢上举相差(5.67±1.28)cm,旋转相差(51.53±6.45)度,外展相差(29.97±3.29)度,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中应用压力治疗仪,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防止相关功能丧失,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徐习娟刘琳熊汝垚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20,21(8):68-70
目的探讨自我淋巴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0例实施患侧上肢功能锻炼联合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干预措施上再联合自我淋巴引流。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患侧上肢增加体积和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2组患侧上肢平均增加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平均增加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周2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和6个月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我淋巴引流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减少淋巴水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患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0%~37%[1].淋巴水肿时由于患肢肿胀、变形,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影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严重的可导致无法工作;同时病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精神压抑,使身心遭受极大痛苦,严重影响术后生活质量[2,3].我科对乳腺癌术后并发患肢淋巴水肿的病人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康复措施,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放散状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手法淋巴引流(MLD)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热敷、上肢主被动训练及压力治疗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法淋巴引流,每周治疗5 d,共治疗5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5周。于治疗前、治疗5周后分别采用周径差值测量法、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B)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肢体水肿程度、生存质量及疼痛强度等进行评定。 结果 经5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淋巴水肿症状、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情况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双侧上肢周径差值[(2.11±0.63)cm]、FACT-B评分及疼痛VAS评分[(1.48±0.1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MLD联合ESWT能进一步缓解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及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年轻化。手术治疗是该病的首选方法。由于手术范围广,需切除全部乳房和胸肌筋膜,同时清除腋窝淋巴结,会使患侧上肢外展、内收、上举及持重功能受限,加之术后瘢痕挛缩,如不及时正确地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侧上肢功能障碍。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有报道发生率为23.70%~34.10%。一旦淋巴水肿形成便难以治愈,有的病人会因疼痛影响社交、工作和性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2.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切断了大量淋巴管,造成上肢淋巴回流障碍,淋巴液主要依靠代偿机制进行引流,如果出现损害代偿机制或增加淋巴负荷的因素则较容易发生淋巴水肿。有文献报道,约6%~30%的患者在乳腺癌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淋巴水肿,轻者随着侧支循环的建立而缓解,严重者可导致外观异常、乏力、反复感染、丹毒发作和上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居家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肿瘤化疗科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将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保持通常的自我护理,锻炼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居家康复训练指导,并通过检测患者淋巴水肿手臂周径大小、患肢间体积差异、肩部关节运动范围、手臂肌肉力量、生活质量等方面评估康复锻炼对淋巴水肿治疗的作用。 结果2组患者在经过为期至少6周的干预康复后,与对照组相比,锻炼组的淋巴水肿手臂周径大小有所下降(P<0.05),手臂体积也随之变小(P<0.05);锻炼组的肩关节运动范围恢复情况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此外,在锻炼组中患者的手臂屈曲肌、外展肌、外旋肌、内旋肌和水平内收肌的肌力水平都显著增强(P<0.05);最后通过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之后发现,锻炼组患者各方面的生活质量都有所改善。 结论康复锻炼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淋巴水肿的康复和预后,这为居家康复锻炼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仍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1].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作为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放疗的后遗症成为长期困扰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同时病人也因此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成为残疾.因此预防和治疗淋巴水肿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通过对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来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能有效地预防和消除上臂淋巴水肿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合护理干预是否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淋巴水肿程度。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120例,随机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进行针对淋巴水肿的复合护理干预,即健康教育加气压治疗,对照组60例应用单纯气压治疗,将术后一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各组患者的淋巴水肿程度以及各程度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实施复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淋巴水肿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降低了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而且没有发生重度淋巴水肿。结论复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淋巴水肿症状,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并在临床上应用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综合淋巴消肿治疗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脑区激活和功能连接强度的即刻影响。方法:于2022年5—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招募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11例,进行单次综合淋巴消肿治疗,干预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上肢围度和肩关节活动度测定,并进行静息态及任务态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检测。同时招募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匹配的健康对照10例,进行静息态及任务态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的静息态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表现出运动网络间功能连接强度普遍异常增高(P<0.05);与干预前相比,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干预后的上肢围度和肩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肩关节前屈运动任务中,患侧DLPFC、M1区激活显著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静息态脑网络中的功能连接强度广泛降低,患侧M1-健侧S1、健侧M1-患侧SAC、患侧M1-患侧SAC、健侧S1-患侧SAC、患侧DLPFC-健侧S1、患侧DLPFC-患侧M1、患侧S1-患侧SAC、健侧M1-患侧S1、患侧DLPFC-健侧M1、患侧M1-... 相似文献
17.
李佳韩涛葛亚楠杨晓丹郑振东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7,(2):68-71
目的观察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DT)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32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功能锻炼组和CDT组,每组各16例。两组均于确诊淋巴水肿入院后第2天开始治疗,功能锻炼组进行局部功能锻炼;CDT组接受CDT治疗并配合功能锻炼。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肢体肿胀改善率、疼痛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手虎口处、腕横纹上5 cm、肘横纹下10 cm、肘横纹上10 cm及腋窝周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T组各部位周径差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锻炼组腕横纹上5 c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CDT治疗慢性淋巴水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15%~20%,由于其发病机制中存在自行加重的恶性循环,患者常需终身忍受此病带来的外观异常、疲劳乏力、反复感染、上肢功能障碍等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有益的研究,现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程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淋巴水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已明确诊断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患肢水肿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后全程功能锻炼模式能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促进淋巴水肿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评价进行综述.非手术治疗方法对预防淋巴水肿的形成和治疗轻度淋巴水肿疗效确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地为乳腺癌术后患者提供针对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