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隐源性脑脓肿临床与CT对照研究(附15例报告)刘玉香①张世娟刘金贵我科小儿神经组自1989年11月至1996年11月共诊治小儿癫痫970例,其中隐源性脑脓肿致癫痫15例,均以癫痫为首发症状,头颅CT检查发现脑叶内病灶,应用抗生素或手术治愈。为了提...  相似文献   

2.
3.
26例隐源性脑脓肿误诊分析河北省峰峰矿务局第一医院[056200]许建强,田德棒河北省峰峰矿务局第二医院[056201]李玉生脑脓肿是颅内常见的局限性化脓性疾病,以往死亡率高达29~53%。[1,2]随着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进步,其死亡率已下降到10%以...  相似文献   

4.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cryptogenic multifocalul ceroussteno singent eritis,CMUSE),1964年由Debray等首次报道。该病较罕见,至2009年10月共报道27例,多见于法国。发病年龄为15—7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特征包括:反复发作的小肠梗阻,且术后易复发,多发回肠、空肠溃疡,肠腔狭窄,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24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CT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CT均见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及半卵圆中心对称性低密度,均见梗塞灶;24例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痴呆和脑局灶性症状。结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困难,CT是较可靠的检查方法,其早期诊断必须依靠临床和CT,一旦确诊,应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超声诊断甲状腺癌诊断的统计来分析隐灶性甲状腺癌对诊断率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对隐灶性甲状腺癌的重视。方法通过我院2002-2005年54例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后的符合情况及误诊种类的分析,进而得出隐灶性甲状腺癌所占比例。结果直接确诊并符合术后病理结果为38例,不符合为16例,其中误诊甲状腺腺瘤8例,乔本氏病2例,甲状腺功能低下(甲减)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因隐灶性甲状腺癌未被确诊病例为7例。结论隐灶性甲状腺癌对超声误诊的影响占有比较大的比率,根据其分型的不同表现也略有区别,对其图像的进一步分析及总结有很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应用抗癫药物不能控制的顽固性癫需靠手术治疗,而手术的关键在于癫源灶的精确定位.为探讨癫灶的精确定位方法,我们将诊治的癫患者96例,进行CT与MRI 检查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报告CT检查的17例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CT主要表现为肾实质局灶性肿块伴肾周筋膜增厚。密切结合临床可做出本病诊断,抗炎治疗后随访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肺炎性肿块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性肿块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对14例行常规胸部螺旋CT扫描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球形肺炎和炎性假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性肿块的典型CT表现为:①位于肺边缘,病变呈方形、楔形、类球形;②与胸膜广甚相连,邻近胸膜反应性增生,呈广泛条带状增厚;③非胸膜侧小斑片状浸润灶;④炎性肿块抗炎治疗后多明显吸收缩小,消失,形成炎性假瘤后无可变化;⑤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灶。结论:全面分析肿块的CT表现并结合临床病史,特别是肺部感染史,并动态追踪观察抗炎治疗后的变化,可提高对肺炎性肿块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性脑病的CT 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CT中在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以下简称隐脑)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2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隐脑CT扫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隐脑早期或经型病例CT表现正常,中晚期主要表现为交通性脑积水70%,肉芽肿25%,其它少见表现为脑内多发低密度灶、假性囊肿、弥漫性脑水肿、脑萎缩、颅内钙化灶。结论 CT检查有助于常见的化脓性及结核性脑膜炎鉴别,后者脑膜增厚与强化均非常显著且更常引起梗阻性或交通性脑积水。  相似文献   

11.
隐源性脑脓肿的影像学误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隐源性脑脓肿的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26例经头颅CT或MRI或临床确诊的隐源性脑脓肿。结果 本组26例首次行头颅CT或MRI描扫时误诊10例,总误诊率为38.46%。其中4例误诊为脑囊虫病,5例误诊为脑转移瘤,1例误诊谓离胶质瘤。结论 CT、MRI是隐源性脑脓肿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可以明显提高确诊率,但要注意与脑转移瘤、脑囊虫病、脑胶质瘤及结核瘤等进行鉴别,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患者的护理经验,以期为今后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山东大学省立医院收治的1例CO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治、护理过程,系统分析归纳护理措施。结果经治疗,4d后患者主诉咳嗽较前明显减轻,听诊双肺未闻及明显爆裂音。遵医嘱予以甲泼尼龙治疗8d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宣教后带药回家休养。结论 COP发病率低,病程迁延,常被误诊。加强心理护理,做好病情观察,进行预见性护理,特别注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相关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7岁,因发热,干咳,喘憋2月余收入院.患者半年前曾因"丙型肝炎"注射进口白蛋白,近2个月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在外院抗结核治疗无缓解,入我院后查体阴性,痰结核菌培养阴性,后查抗HIV抗体阳性,CD4 0.035×109/L,CD8 0.027×109/L,余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X线胸片:两肺弥漫网状浸润.诊断:AIDS;两肺炎症.经临床按卡氏肺囊虫肺炎治疗后缓解出院.半年后来我院门诊就医出现精神差,记忆力下降,病人做了头颅CT和MRI检查.CT未见异常,MRI结果发现双侧额顶叶脑白质高信号病变(见图).临床诊断为进展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后病人出现进行性的智力减退,4个月后死亡.  相似文献   

14.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于1958年由Edmondson病理报道”,为肝内少见的良性肿瘤性病变,病因不明,女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为1:4,也可见于儿童,笔者搜索本院1996年1月-2004年6月行CT检查,经穿刺活检或行手术证实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病例1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顽固性隐源性咯血(CH)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2012年6月17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隐源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对双侧责任支气管动脉进行栓塞,栓塞材料用PVA颗粒及明胶海绵碎屑;术后随访0.5~10年。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胸部增强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未能发现与咯血有关的实质性病灶,11例肺窗见磨玻璃影;血管造影共发现40支异常支气管动脉;未发现支气管外体循环责任血管;栓塞术后13例立即止血,4例仍有少量咯血,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停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0.5~10年无咯血复发。结论支气管动脉是CH的主要责任血管,BAE是顽固性CH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酷似胶质瘤的脑脓肿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典型脑脓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在脑脓肿不同发展阶段的正确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38例不典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例脑脓肿脑炎期患者17例保守治疗治愈,3例手术后给予抗炎治疗治愈;18例脑脓肿包膜形成期患者16例手术加抗炎治疗治愈,2例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 不典型脑脓肿与胶质瘤在临床上往往不易鉴别,对于考虑胶质瘤不除外脑炎期脑脓肿的病例,给予诊断性抗炎治疗。对于考虑胶质瘤不除外包膜形成期脑脓肿患者,直接手术治疗,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焦晓丹  赵靖  袁雅冬 《临床荟萃》2020,35(10):935-938
本院收治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acute fibrinous and organizing pneumonia, AFOP)1例,主要表现为发热、低氧血症、呼吸困难,体格检查双肺少许干湿性罗音,胸部CT表现为双肺实变,少许胸腔积液,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显著升高,CT引导肺组织穿刺病理可见“纤维球”,诊断为RA相关AFOP,经激素治疗后病灶吸收好转。AFOP临床少见,病死率高,极易误诊重症肺炎,肺组织病理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激素是该病主要的治疗方案,尽早明确诊断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胸部神经源性肿瘤的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部神经性肿瘤的CT表现。结果 (1)纵隔内18例,胸壁5例,其中神经纤维瘤9例,神经鞘瘤7例(恶性1例),神经节细胞瘤4例,神经母细胞瘤3例。(2)良性肿瘤边界清晰、锐利。神经纤维瘤多中等大小,圆形多见、易囊变,可有钙化,可发生于胸壁皮下组织或前纵隔。神经鞘瘤体积多偏小,多见椭圆形,易引起椎间孔受压扩大,可发生于胸壁肋间神经。神经节细胞瘤体积多偏大,呈长条形,宽基底与脊柱与相贴,钙化多见,一般不引起椎间孔受压扩大。(3)恶性神经源性肿瘤边界多欠清,可见坏死区及侵犯邻近胸膜等结构,神经母细胞瘤钙化多见。结论 CT是诊断胸部神经源性肿瘤有效方法,结合患者年龄及CT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推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9.
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现今成为需要与原发性肝癌相鉴别的重要对象之一,由于局灶性结节样增生与原发性肝癌有着截然不同的治疗原则和预后,如何对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病人确切诊断,使其免受手术之苦,是目前临床上的一个课题。CT及MRI作为肝脏疾病  相似文献   

20.
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在临床上十分少见 ,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在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前常漏诊或误诊为肺部肿瘤 ,错过治疗时机 ,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使治疗难度增大。本文报道 2例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与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例 1 ,男 ,2 3岁 ,学生。患者于 1 997年 7月在当地参加高考体检行胸片检查时发现右肺有一块状阴影 ,在外院行手术切除肿块 ,病变组织培养见“隐球菌” ,给予“大扶康 0 .3g每日 1次口服” ,治疗 1 5d出院。 6个月后患者自觉头痛 ,伴恶心、呕吐 ,腰穿查脑脊液见“隐球菌” ,诊断肺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