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端应用活血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经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周端教授认为"阳亢"、"血瘀"为高血压发病的中医基本病理基础,临证治疗时注重活血潜阳.并举临证医案两则佐证.  相似文献   

2.
名老中医是当代中医临床和科技水平的优秀代表,名老中医的经验是中医药学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及发展名中医经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尤其是作为学术经验载体的临证经验。本文主要从临证经验研究现状出发,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理念及方法,主要对名老中医临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医临床防治疾病方法最大特点之一是"辨证论治";中医传统将"临床医学"、"临床经验"称为"临证医学"、"临证经验"等,可见"证"是中医学的一个极重要概念.什么是中医学的"证"、"证候"?学术界讨论旷日持久.然而,查阅当前杂志报道的一些文献,发现迄今对证和证候以及与其相关的"证型"、"证候诊断"、"辨证诊断"、"证候分类"、"证候类型"、"病因病机"等概念的内涵仍存在不同认识和理解,造成在临床、科研、教学等实际运用中不统一、不规范.特别是"证",它是中医药学理论中最常用的独特概念,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一直被认为是辨证诊断及辨证论治规范化的第一步,也是开展"证"实质研究的前提.如果混淆证与证候等不同概念,会造成对研究结论的不知所指或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4.
徐玉锦 《四川中医》2007,25(5):25-25
分析了"土郁夺之"治则的内涵及病因病机,解释其临床表现与治法,阐述了临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乌梅丸为仲景治"蛔厥"主方.《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338条[1]言:"蛔厥者,乌梅丸之,又主久利."根据后世医家的临证经验及相关文献报道,乌梅丸的应用从不应囿于"蛔厥"之症,本方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临证凡有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特点的见症,皆可使用乌梅丸化裁治疗.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独特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排泄功能障碍的倾向,易患便秘.刘宏岩教授据老年人生理特点及临证观察,认为老年性便秘病因以受寒、过劳为主,其根本病机为"气虚为基,阳虚湿盛,气机升降失调",并结合"胃肠道以通畅为要"提出采用益气温里化湿法治疗老年性便秘,旨在恢复胃肠道运化、传输功能,进而改善便秘,且临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通过选择近代中医名家经典医案组方,依据对方解的分析,确定组方方法的定义,评述其组方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7种常用中医临证组方方法.探讨常用中医临证组方方法的定义与特点,学习和整理近代中医名家临证组方的经验、技巧和规律,对于提高临证处方的水平,在继承中发展中医临证组方技术,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第101条写道:"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后世医家或伤寒论注家对此"一证"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本文搜集了部分古今医家及伤寒论注家对此条文的见解,并列举分析了张仲景临证时运用小柴胡汤的17个条文,认为张仲景条文中的"一证"即柴胡证有13种情形,它们都是一个个包含许多症状的证候群,而后世许多医家、注家却简单片面地将"一证"或柴胡证理解为一个个单一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罗陆一主任医师行医数十载,医术精湛,经验丰富,治疗有深刻见解认识,深懂"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道,临证辨治,谨守病机,循证化裁治则方药,治疗每每直达病源,疗效卓著.本文介绍其在临证上辨治"真寒假热"证的经验,略举数例.  相似文献   

10.
华廷芳,已故龙江医派杰出医家,中医传统理论造诣深厚,临证经验丰富。本文简要总结了华老对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证施治经验。华老认为咳嗽一证无论由于内因、外因,其基本病机皆归结于"正虚邪实";辨证施治从"风"、"饮"、"热"三方面进行论述。同时,本文列举了华老治疗咳嗽的几个典型案例及临证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1.
中医临证思想决定中药的现代研究实践,同时中药的现代研究也大大丰富充实了中医现代临证思想。中西医汇通,中医临证思想从"宏观辨证思维"向"宏观—微观辨证结合"与"病证结合"思想模式转变,使中医临证思想发生了第三次质的改变,在此指导下的现代中药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蛋白组学的研究技术,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从更高的层次水平来探讨中药研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奚肇庆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致力于肺系疾病的临证和研究,其学术观点源于中医经典著作.又撷取诸家精华,有继承有发展,尤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临证认识和临床风格,笔者有幸跟随奚教授临证半载,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3.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传承研究"、"李振华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课题中,"李振华学术思想"研究报告之外感热病学术思想部分,略作修改补充。根据李振华老师的讲授和指导,进行外感热病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探讨。国医大师李振华经多年临证实践经验提出了外感热病学术思想:(1)伤寒的病理基础是损阳伤正;(2)重脾胃是《伤寒论》的重要思想:(3)温病的基本病理是损阴伤正;(4)温病治疗是用阴阳理论来解决阳证问题。同时阐述了李老外感热病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4.
俞尚德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诊疗消化系病证60余年,倡导"审病-辨证-治病"的诊疗思维,临证疗效卓著.自40年前创制补中生肌汤以来,俞老诊治的溃疡病患者数以千计,有关研究论述散见于相关刊物及其专著,本文兹就其应用自拟补中生肌汤治疗各种类型的消化性溃疡的临证思辨特点及诊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详实的资料介绍了近代上海著名中医临床家、中医教育家严苍山的医学思想和临证经验.他善于总结,敢于创新,提出"疫痉"病名和温病的"三护"法则,发展了温病的治疗大法,为医界所称道.  相似文献   

16.
历代名医都非常重视"针、灸、药"的临床运用,辜孔进教授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遵循"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治疗观,指出"一针二灸三用药"的临证原则,该文志在探讨辜教授30多年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通过三个方面,即拯救之法,妙用者针,针所不及,灸之所宜;师古不泥,善用古方,力求发扬导师的学术思想和继承导师的临证经验,并对后学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感染后咳嗽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反复研习中医经典、现代文献及多年临床实践探索基础上,本文提出感染后咳嗽从"风"、"痰"、"气"论治的中医临证思路。从"风"论治,是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咳嗽诱因、咳嗽病位、咳嗽特点、咳嗽演变等均以"风"为主导,故临证首当从"风"论治;从"痰"论治,是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咳嗽病位、咳嗽诱因、咳嗽怪异程度等均与"痰"相关联,故临证论治勿忘"痰";从"气"论治,是因为感染后咳嗽的咳嗽发作、咳嗽症状、咳嗽病程等均不离"气",故临证施治当调"气"。结论:感染后咳嗽诱导于"风"、变见于"痰"、发作于"气",临证当从"风"、"痰"、"气"论治,处方用药当同时体现祛风、化痰、调气的法度,至于药味增减、用量多寡,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8.
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学术理论精辟,临证经验丰富.文章通过整理研究班老著作文献及大量的原始医案,总结了班老治疗崩漏的理法方药特点.班老认为虚热淤湿是导致崩漏的主因,临证时四诊合参,辨明病位病性.在治法上班老强调"三因治宜",标本兼治,调周重视脾肾,处方药简功专.  相似文献   

19.
"孕悲"证治说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孕悲"证乃孕期"脏躁",应用自拟"孕悲"三合汤加减治之.临证时应注意方中甘草的用法、用量,熟地黄的用量及其佐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总结张洪亮主任医师肺癌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1)学术思想方面:提出"内外合邪、久病成积"病因理论、"肺失宣肃、痰瘀互结"病机理论、"西北凉燥"新疆地域性病因病机思想;2)临证经验方面:三因证治(因人、因地、因时)、经验辨治(专病专方、辨证论治、辨症论治、手术后调治、化疗后调治、放疗后调治)的临证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