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用果蝇伴性隐性致死(SLRL)实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MN)实验分别检测了Ge-132的抗诱变作用。结果表明:Ge-132在低浓度一定范围内(0.1%,0.01%)对甲基磺酸乙酯诱发果蝇SLRL突变具有较弱的抗诱变作用Ge-132对2-氨基芴诱发的TA98,TA100回变无抗诱变作用,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髓细胞微核效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的抗诱变作用,但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用果蝇伴性隐性致死(SLRL)实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MN)实验分别检测了Ge-132的抗诱变作用,结果表明:Ge-132在低浓度一定范围内(0.1%,0.01%)对甲基磺酸乙酯诱发果蝇SIRL突变具有较弱的抗诱变作用Ge-132对2-氢基芴诱发的TA98.TA100回变无抗诱变作用,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髓细胞微核效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的抗诱变作用,但由于Ge-132处理组微核率仍远远离于阴性对照组,故认为抗诱变作用有限,并认为除在特殊适应症人群中可适量应用Ge-132外,健康人群中不提倡使用。  相似文献   

3.
佘素贞  丁前林 《癌症》1992,11(3):250-251
随着癌症化学预防的进展,筛选抗诱变物已成为开发抗癌物的重要手段。近年国内外研究发现中草药具有抗诱变因子,为中草药开发利用提供广阔前景,本文简要报告4种常用中草药白芍、茯苓、山药和黄连的体外抗诱变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叶绿酸铜钠的抗诱变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运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评价叶绿素的衍生物-叶绿酸铜钠(Chlorophyllin Sodium-Copper Salt,CHL)抑制间接诱变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的诱变作用。实验根据小鼠给予CHL和CP的时间,设计4种不同程序,以此探索CHL抗诱变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HL本身无诱变作用,但对CP诱导微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同时也提示CHL对CP的抗诱变作  相似文献   

5.
托娅  苏秀兰  柯杨 《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18(7):451-452,455
 目的 对在中医理论上具有活血化瘀功效且有抑瘤作用的单味中草药6号和10号药的有效部位T3和M2进行抗血管生成作用研究。方法 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EC细胞MTT实验和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实验。结果 T3和M2对人血管内皮EC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生的作用(P<0.05),抑制率与药物形成较好的浓度梯度关系。CAM实验T3(1 g/ml,3 μl)作用部位的血管结构破坏,血液溢出,周围血管网减少;M2(4 g/ml,3 μl)作用部位小血管网减少,对周围的大血管有一定的聚敛、趋化作用。结论 有活血化淤功能的中草药6号和10号药的抗癌有效部位T3和M2的抗癌机制之一可能是抗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对绞股蓝总皂甙(GPS)的研究表明:急性毒性>1000Omg/kg,各项致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在GPS剂量为1000、2500,500Omg/kg时由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1.9‰、8.5‰和13.6‰均较环磷酰胺组的29.9‰明显降低(P<0.05)。在5-50μg/皿范围内,GPS对TA98、TA100和TA102菌株经不同阳性物诱导后的菌落回变数有不同程度降低,对TA98菌株在2-AF(S9+)有良好的抗诱变作用,并呈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提示,绞股蓝总皂甙在体内和体外均表现出明确的抗诱变作用。本文还对其抗诱变作用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潘世扬  毕志刚 《癌症》1994,13(6):543-544,575
维拉帕米影响丝裂霉素C抗人肺腺癌作用的体外研究潘世扬,毕志刚,殷凯生,丁小健,陈德才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实验研究室(南京·210029)有人试图某些本身并无抗癌作用的药物采增强抗癌药的杀瘤细胞效果。Tsuruo指出钙离子拮抗剂及钙通道抑制剂能够...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体内)和人淋巴细胞体外核异常测试法,以γ--线为诱变因子,研究了人胚细胞提取物(胚提物)的遗传毒性和抗突变效应。结果表明,胚提物的体内外微核试验均无明显的遗传毒作用,并且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抗γ--线诱发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和人淋巴细胞微核的效应。结合文献讨论,作者认为胚提物来自人体,易于吸收,可望成为一种新的抗辐射和肿瘤化学预防的制剂。  相似文献   

9.
金E体外抗癌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E体外抗癌作用的初步研究孟凡虹,包群,高倬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研究所(昆明·650031)金E是新近从金荞麦根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鞣质(单宁)类化合物,总单宁含量为67.49%。主要由(一)一表儿茶素及其二聚体组成[1]。经体外多...  相似文献   

10.
新疆可食用野生植物抗诱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中致突变物/致癌物种类多,分布广,人类是不可能完全避免接触。从环境中建筑抗诱变/抗癌因子是预防肿瘤的重要途径。食物,尤其是天然食物,含有较丰富的灭活致突变物或干扰突变过程的抗突变物质,诸如众多的微营养成分或抗氧化成份等,因而“食物防癌”是预防肿瘤的方向,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新疆的可食用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高山严寒或沙漠干旱或山谷深渊之区,因而具有较强的可逆性。新疆民间历史上常食用的野生植物有百余种,其中许多种是药食兼用的,但尚未见到系统研究的报道。这一项目是选择传统可食用野生植物中产量较大、营养成分较丰富的野杏、野苹果等26种植物,研究其抗诱变性,旨在为其开发利用,作为抗诱变/抗肿瘤食物资源提供依据。此项目研究的样品来自原产地,现场适时采摘,3天内送到实验室。实验运用国际经典的短测方法体系,包括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试验,SOS显色反应等3项试验。同时检测26种植物对6种已知的诱变剂(CP、MMC、AFB1、NaN3、4NQO和2-AF)的抗诱变性。检测结果共获数据1169个,其中提示有明显抗诱变性的植物7种,即3项试验均显示为阳性,两项试验为阳性的有16种,一项试验为阳性的有3种。研究的结论是受测的26种可食用野生植物在3项试验中,对已知6种诱变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诱变性,其中黑果小蘖、欧荚美等7种植物最明显,值得进一步检测其抗癌功效,可优先开发利用其抗诱变/抑癌功效,使其成为抗肿瘤保健食品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探讨天然化合物抗肿瘤抗突变效应,本研究采用人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对天然植物无花果提取物(Fig Extreact, FE)抗突变效应进行了实验观察。实验分为FE致突变与FE抗突变两组,FE实验剂量为0.05g/ml-0.45g/ml。致突变组分别用生理盐水、FE(0.05g/ml-0.45g/ml)处理;抗突变组又分为FE抗γ-线实验组(γ-线3Gy 0.05g/ml-0.45g/ml FE)。FE抗丝裂毒霉素C(MMC)实验组(MMC0.12μg/ml 0.05g/ml-0.45g/ml FE),FE抗老年人自发微核实验组、FE抗癌症患者自发微核实验组共4个组。结果分析微核率(MNF),同时实验还观察了老年人组和癌症患者组FE对淋巴细胞转化率(LTF)和有丝分裂指数(MI)的影响。结果显示;FE在0.05g/ml-0.45g/ml剂量范围内,对体外人淋巴细胞和培养淋巴细胞无明显致突变作用,和阴性对照比较P>0.05;经γ-线和MMC诱变剂处理后,实验剂量的FE能显著拮抗γ-线和MMC诱发的微核形成,P值均小于0.01;在抗老人自发微核组和抗癌症患者自发微核组,实验剂量的FE明显降低对照组的MNF(P<0.05),结果均表明,FE能显著提高老年人和癌症患者LTF和MI。本实验结果分析表明,FE对人体无致突变作用,具有明显抗突变效应,并有抗衰老和提高肿瘤患者免疫力的作用,可作为肿瘤效应、化疗毒副作用的辅助制剂用于肿瘤临床。  相似文献   

12.
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对MNNG诱导SOS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物质对细菌的基因毒作用与其对哺乳动物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密切相关。为探讨双歧杆菌抗致癌作用的机理,本文研究了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酯磷壁酸、细胞壁肽聚糖和双歧杆菌培养乏液对已知致癌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EcoliPQ37菌株SOS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全菌、脂磷壁酸、细胞壁肽聚糖、培养乏液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MNNG的诱变性,其中以脂磷壁酸作用最强,细胞壁肽糖与全菌相当,培养乏液也有一定的抗诱变作用,未培养过双歧杆菌的原培养液无抗诱变性。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的这种体外抗诱变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与诱变剂发生结合作用掩盖了诱变剂的活性基团或使诱变剂降解,使之丧失活性。  相似文献   

13.
生源健身茶的诱变性与抗诱变性研究黄晓沐,刘茜,赵恒奎,蒋家(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为研究以绿茶为主料,在其中加入山渣、枸杞子、决明子等中药所配的生源健身茶是否能诱发遗传物质的损伤,或具有抗诱变作用,采用了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进行生源健身茶的诱...  相似文献   

14.
中药提取物R—粉及其两种单体抗诱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药提取物R-粉,R-甙及R-甙元3种物质,分别采用Ames试验,对苯并(a)芘所致的诱变性进行了抗诱变实验。结果显示3种物质均可使S-9活化的苯并(a)芘所致增高的TA98菌落回变数减少,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相比,R-粉使菌落数下降49.6%,R-甙下降55.7%,R-甙元下降63.2%。初步结果显示,这3种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抗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姜黄的抗突变抗癌作用的研究概况及展望(续)支惠英综述赵泽贞审校河北省肿癌研究所石家庄050011(续上期封二)2姜黄的抗突变抗癌作用机理的研究21结构及其活性基团对不同样品的姜黄进行化学分析研究表明:姜黄中含精油(42%-14%)、脂肪油(44...  相似文献   

16.
中药提取物R-粉,R-甙及R-甙元3种物质,分别采用Ames试验,对苯并(a)芘所致的诱变性进行了抗诱变实验,结果显示3种物质均可使S-9活化的苯并(a)芘所致增高的TA98菌落回变数减少。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R-粉使菌落数下降49.6%,R-甙下降55.7%,R-甙元下降63.2%。初步结果显示,这3种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抗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讨天然化合物抗肿瘤抗突变效应,本研究采用人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方法,对天然植物无花果提取物(Fig Extract, FE)抗突变效应进行了实验观察。实验分为FE致突变与FE抗突变两组,FE实验剂量为0.05 g/ml~0.45 g/ml。致突变组分别用生理盐水、FE(0.05 g/ml~0.45 g/ml)处理;抗突变组又分为FE抗-线实验组(-线3 Gy+0.05 g/ml~0.45 g/ml FE),FE抗丝裂毒霉素C(MMC)实验组(MMC0.12 μg/ml+0.05 g/ml~0.45 g/ml FE),FE抗老年人自发微核实验组、FE抗癌症患者自发微核实验组共4个组。结果分析微核率(MNF),同时实验还观察了老年人组和癌症患者组FE对淋巴细胞转化率(LTF)和有丝分裂指数(MI)的影响。结果显示:FE在0.05 g/ml~0.45 g/ml剂量范围内,对体外人淋巴细胞和培养人淋巴细胞无明显致突变作用,和阴性对照比较P>0.05:经-线和MMC诱变剂处理后,实验剂量的FE能显著拮抗-线和MMC诱发的微核形成,P值均小于0.01; 在抗老年人自发微核组和抗癌症患者自发微核组,实验剂量的FE明显降低对照组的MNF(P<0.05),结果均表明,FE能显著提高老年人和癌症患者LTF和MI。本实验结果分析表明,FE对人体无致突变作用,具有明显抗突变效应,并有抗衰老和提高肿瘤患者免疫力的作用,可作为肿瘤效应、化疗毒副作用的辅助制剂用于肿瘤临床。  相似文献   

18.
鳖甲浸出液对人肠癌细胞(HR-8348)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鳖甲浸出液对人肠癌细胞系(HR-8348)的体外实验,分别从细胞抑制率、细胞集落形成率、细胞上清液中LDH活性的测定,光、电镜下的细胞形态观察,探讨了鳖甲对人肠癌的作用机理。初步结果表明:单纯鳖甲2g/L浓度以上对肠癌细胞有抑制生长作用,鳖甲加氟脲嘧啶联合用药对肠癌细胞的抑制生长作用较单纯氟脲嘧啶更显著。这一实验结果将为临床应用鳖甲抗肠癌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并提示:鳖甲加氟脲嘧啶联合用药对肠癌的治疗效果更佳,充分显示了协同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几种细胞因子对鼻咽癌细胞的抗癌效应。方法 采用鼻咽癌细胞株CNE3,实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和干扰素γ(IFNγ)三者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体外或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结果rhTNFα抑瘤作用与其浓度和用药时间呈正相关;rhTNFα瘤内局部注射有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导致瘤块凝固性坏死;与rhIL-2联合增效明显;与IFNγ联合增效不明显。结论rhTNFα显示强力抑制CNE3作用,rhIL-2有协同增强,估计在正常体内抗瘤效果更好,因有被激活的细胞免疫配合。  相似文献   

20.
咖啡因与苯巴比妥联合对顺铂的体外抗癌增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Y  Yuan S  Chen X  Yang Y  Song Y 《中国肺癌杂志》2001,4(3):181-183
目的:研究咖啡因(CAF)对顺铂(DDP)的抗癌增效作用及苯巴比妥(PBT)是否抑制咖啡因的抗癌增效作用。方法:以SPC-A-1细胞为,要用MTT法研究甲基黄嘌呤类药物-CAF及其与PBT联合应用对DDP的体外细胞毒作用的影响,结果:120ug/ml的CAF及10ug/ml PBT对细胞生长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120ug/ml的CAF可明显增强DDP对SPC-A-1细胞的细胞毒作用(P<0.05),10ug/ml PBT对DDP无增效作用(P>0.05),120ug/ml CAF与10ug/ml PBT的混合物也能增强DDP的细胞毒作用(P<0.01),其增效作用与单纯CAF的增效作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咖啡因可明显增强DDP对SPC-A-1细胞的体外抗癌效应,而苯巴比妥对咖啡因的体外抗癌增效作用无拮抗作用,提示苯巴比妥作为降低咖啡因副反应的成分,有可能与咖啡因联合作用作为化疗增效剂用于肺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