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缩阴”在男子又称为“缩阳”。细考病因则为寒凝肝脉所致。《中医诊断学》一书指出 :“阴茎缩入者 ,多是寒凝经络。”《素问·热论》篇云 :“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 ,故烦满而囊缩。”《中医内科学讲义》也指出 :“阴囊收缩 ,为寒滞厥阴 ,致少腹之脉收引 ,故多与少腹痛胀同时并见。”“缩阴”证 ,临床少见报道 ,医书记载亦较少。笔者有幸经治 1例 ,现报道如下。患儿施某 ,男 ,年龄 9个月。于 1 0月某日晚间 1 0时许 ,突然惊啼 ,持续 2 h啼号不休 ,额汗出 ,哭声嘶竭。其母发现患儿阴器上缩 ,急使人邀余诊治。余见患儿面黑唇青 ,额有冷汗出 ,…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本病主要见于现代医学各种心脏病导致的左心衰竭、有心衰竭、全心衰竭,以及其他疾病发生严重心脏功能不全有水肿者,是常见的危急病证,病情复杂,变化多端。笔者根据本病不同时期、不同证候辨证施治,每收良效。1证治分类1.1心胸痰饮型症见心悸不宁,胸闷气短,咳吐痰涎,不能平卧,胃院痞满,畏寒肢冷,浮肿尿少,舌淡苔白滑,脉滑数。治宜温阳化饮,祛痰泻水。方用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炙麻黄5g,枝枝10g,白芍10g,细辛2g,法半夏10g…  相似文献   

3.
缩阴症治验     
<正> 缩阴症在临床中比较少见,我先后共治疗5例,其中2例用针灸、中药配合治疗,3例单纯采用针灸治疗而愈。报告如下: 例1 胡××,男,30岁,工人。1961年7月15日就诊。。患者自诉晚上7时左右,下腹膀胱区及阴囊阴茎绞痛,继而阴茎迅速内缩,而来就诊。检查:患者呻吟不止,少腹拒按,四肢厥冷,阴茎及阴囊内缩,舌淡苔白厚而腻,脉弦缓。证属寒湿凝滞肝脉,法当温阳散寒,化湿止痛。先予针刺急脉、气海、关元,用2寸毫针作提插行针,使针感向前阴扩散,留针15分钟,然后用艾灸七壮,各穴艾灸5分钟,按上  相似文献   

4.
中医诊断学五版教材描述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是“少腹牵引睾丸坠胀冷痛 ,或阴囊收缩引痛 ,受寒则甚 ,得热则缓 ,舌苔白滑 ,脉沉弦或迟。”中医诊断学规划教材描述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为“少腹冷痛 ,阴部坠胀作痛 ,或阴囊收缩引痛 ,得温则减 ,遇寒加甚 ,或见巅顶冷痛 ,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润 ,脉象沉紧或弦紧。”对上述引文作一比较 ,可以看出规划教材描述的寒滞肝脉证较之五版教材增加了“巅顶冷痛 ,形寒肢冷”。至于规划教材所说的“阴部坠胀作痛”的阴部 ,指的是什么 ?在其机理分析中如是说 :“寒性收引凝滞 ,寒袭肝经 ,阳气被遏 ,气血运…  相似文献   

5.
王景泉 《国医论坛》1996,11(5):43-44
在中医学中,一般认为肝主动、主开而为刚脏.肝气、肝阳常为有余,而肝阴、肝血常为不足,所以肝的病证中亦是阴血不足居多,实证也多为火热为病;而肝之寒证,无论是阳虚还是实寒,均属少见,所以五版《中医诊断学》论述肝寒证时也仅举寒滞肝豚之寒疝腹中痛一端,对于肝寒证之请端均未述及。证之临床,肝之寒清之证,亦显于多端。1肝寒证与肝脉的关系肝之寒证多从肝脉的特定部位有所表现,亦与藏象密切相关,《灵格·经脉》曰:肝经“循股明,人毛中,环明器,抵小腹,扶胃,属肝,络胆,上贵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人顿领,连目系……  相似文献   

6.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辨治一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胸痛,头晕目眩,脉来迟缓,重者可见昏厥、抽搐等症状,属中医“心悸”、“胸痹”、“眩晕”、“厥证”等范畴。其发病机理主要是阳气虚衰。心阳不振者病势较轻,表现为脉缓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胸闷胸痛等;心脾阳虚者,脉象迟缓而细,症见眩晕,心悸,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肾阳虚者,脉沉迟而弱,症见畏寒肢冷,头晕耳鸣,小便清长。主要病理为心阳虚,心肾阳虚或兼脾阳不足。在此基础上还可有不同程度地挟有气滞血瘀、痰凝之标证。病程迁延日久,阳损及阴,则出现阴阳两虚之…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一书,本撰用《素问》、《难经》、《本草经》之旨,并从“平脉辨证”中痛下工夫,而加以总结出来的。故其内容文字简略,意义深长,愚每从临床实践中往往可以得到印证,而加深领会,今将本此观点而谈谈对厥阴冷结证的体会。《伤寒论》厥阴篇云;“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少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宋本340条)。一、此证病名,余谓为“厥阴冷结证”者,因“足厥阴肝之经脉,起于大指(趾)丛毛之上,循足跗上廉,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  相似文献   

8.
缩阴症,又称缩阳症,临床上极为少见,我们曾用暖肝煎治疗2例,获得满意疗效,今报道如下: [例1] 张某某,男,41岁。1975年11月就诊。自诉昨晚同房,排精后起床小便,继用湿毛巾洗擦阴部,当感身寒后停止。清晨起床即发少腹疼痛,难以忍受,阴茎内缩。主症:少腹拘挛疼痛,阴囊紧缩,阴茎缩入2/3,形寒身冷,面色晦暗,舌苔白腻,脉沉迟。证属肾阳虚弱,寒湿外侵。治以温补肝肾,行气散寒,用暖肝煎加减:当归、枸杞、台乌、小茴香,高良姜,川楝子各10g,肉桂3g(研未冲服)茯苓15g,水煎服。2剂痊愈,阴茎恢复如常。  相似文献   

9.
马友合 《北京中医》1998,17(6):53-53
胸痹一病,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源于《内经》,与现代医学冠心病相似。《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之心水证:“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与心力衰竭类同。笔者于1995年6月至1998年6月应用益气温阳、活血利...  相似文献   

10.
诊脉审证辨别早期妊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脉审证辨别早期妊娠,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兹介绍如次。1诊脉辨早期妊娠1.1脉证不符《素问·腹中论篇》云:“帝曰:何以知妊子之且生也?歧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有病谓经闭、呕吐等症,无邪脉谓脉象如常也。如在停经前月经正常,停经后病吐逆而寸脉不浮、关脉不弦者为孕。寸浮为痰、关弦为肝亢.皆病脉也。近代医家时逸人曰:“身无病而有病脉,如停经之后脉虽动摇而心不悸,脉虽滑数而身不发热,亦为有孕”。1.2阴搏阳别《素问·阴阳别论篇》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脉象寸为阳而尺为阴。尺…  相似文献   

11.
<正> 阳病见阳脉,阴病见阴脉,乃为之脉证相应.若阳病而见阴脉,阴病而见阳脉,即为之脉证不相应.何谓阴脉、阳脉?《伤寒论》辨脉法云:"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弦、微,此名阴也".此乃阴脉阳脉之大致举例.但也不尽然,如弦脉有时亦属阳.既然有脉证不相应之情况,那么临证之时,就必须辨明疾病的寒热虚实之真假,抓住本质而舍弃假象,或舍证从脉,或舍脉从证,  相似文献   

12.
阳病见阳脉,阴病见阴脉,乃为之脉证相应.若阳病而见阴脉,阴病见阳脉,即为之脉证不相应.何谓阴脉阳脉?<伤寒论>辨脉法云:"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弦、微,此名阴也."此乃阴脉阳脉之大致举例.  相似文献   

13.
<正>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在全书中见两处:其一《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二十》:“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1];其二《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二十二》:“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1]当归芍药散原方由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和川芎6味中药组成,全方肝脾同调、养血调肝、健脾利湿、缓急止痛,原为治疗肝郁血虚、脾虚湿滞之妇人腹痛而设。  相似文献   

14.
刘云 《山西中医》1998,14(5):37-38
阴吹,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是指妇女阴道有气排出的病证。笔者将该病分为4型辨证施治,现介绍如下。1分型施治1.1寒凝气滞型:症见阴道向外排气如矢气样,频繁而声响,下腹部及阴部寒凉坠胀,得热则舒,大便秘结,形寒肢冷,舌暗、苔白滑...  相似文献   

15.
1 缩阳梁某,男,45岁,营业员,1988年4月3日早晨6时,由其妻偕来我院门诊部就诊.其妻诉:5时房事后,其夫有便意,入厕回来后,突感心慌,恶心呕吐,下腹剧痛,头汗如珠,面色苍白,阴茎弯缩,急来求治.刻诊:除上述见症外.还见恶寒不热,四肢厥冷,舌淡苔薄白,口唇青紫,脉微欲绝.证属素体阳虚,寒邪直中厥阴,久寒与客寒凝滞肝脉.治宜温阳散寒,疏筋通脉.方宗当归四逆合吴茱萸生姜汤加味;当归10g,白芍10g,炙甘草6g,木通6g,桂枝10g,细辛10g,吴茱萸6g,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阳微阴弦”义理发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微阴弦”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本是在言脉,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医宗金鉴》)认为亦或有指浮或沉的部位,按在浮部为阳,沉部为阴。亦有指左右手者)[1]。“阳微阴弦”即言寸脉微(不及),尺脉弦(太过)(或指轻按在浮部为微弱,重按至沉部则为弦急的形象)。但后世医家认为,此为仲景以脉赅胸痹病机之言。“阳微阴弦”之语,道出了仲景认为胸痹是由于内虚致阴邪干…  相似文献   

17.
一、六经病(三阳三阴) 《伤寒论》原著之“目次”,原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辩厥阴病脉证并治”等。称“六病”而并未称“六经”。“六经”字眼为后人所改用。考《伤寒论》“六病”所论述之六大证候群,是指病者在病理生理状态时所呈现之证  相似文献   

18.
从阳微阴弦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证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古籍对阳微阴弦的阐述 冠心病常以胸闷、气短、甚或胸痛为主要临床特点,归属中医“心痛”、“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篇中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阳微阴弦”是对胸痹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一语中的,备受历代医家推崇。  相似文献   

19.
韩镭  张天嵩 《四川中医》1998,16(12):9-10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之一,临床症状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本病届祖国医学“淋证”、“精浊”、“腰痛”、“阳摄”、“遗精”等范畴。多数医家将本病定位于肾,但其发病与肝有密切关系,从肝群治本病不失为治疗本病的有效途径c见病机深识现代医学所述的前列腺部位,正是祖国医学足厥阳肝经循行所达之处,如《灵枢·经脉篇》云:“肝足厥阴之脉,……循阴股人毛中,过阴器,抵少腹……”故本病亦可定位于肝。其具体病机主要有:①肝经湿热:多因过食肥甘、辛辣炙四之品。酗酒等;或房…  相似文献   

20.
从肝疗阳痿浅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痿,系性功能病表现于前阴器官功能异常的疾病。《素问·厥论》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灵枢·经脉》云:“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际,过阴器。”“肝者,筋之合也,聚于阴器。”宗筋得肝阳的温煦、肝血的滋养,则阴器正常舒缩,玉茎勃逸正常。兹就经典旨意,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