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命名。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一、中风病的病机中风主要因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而形  相似文献   

2.
肺痨病始见于唐·王焘的《外台秘要》一书,近于现代医学的肺结核病,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病。它以发热、咳嗽、咳血、盗汗四大主症为其特点,轻者诸症未必悉俱,重者各症大多俱全。祖国医学在肺痨病的辨证论治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内经》对肺痨病作过概括的描述,《素问·玉机真脏论》曰“大骨枯稿,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汉·张仲景也  相似文献   

3.
辨证治疗中风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狄道明  狄政莉 《陕西中医》2001,22(8):457-457
目的 :探索辨证治疗中风的途经。方法 :将中风 5 6例患者按中风辨证法分为瘀血组、肝阳上亢组、痰浊蒙窍组 ,采用中医为主 ,西药为辅治疗中风。结果 :显示治疗前后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显著差 (P<0 .0 1 )有无高血压病史及高血压病史长短与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 ,而与功能缺损恢复相关。提示 :控制血压升高对预防中风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气血虚弱,推动无力症见大便秘结,欲去而难,伴腹胀纳差、头晕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唇甲舌淡、两关尺脉浮大。治宜益气养血、润肠通便,方用十全大补汤加肉苁蓉、阿胶。二、肾阴不足,津枯肠燥症见大便秘结,伴腹胀腹痛、头晕耳鸣、神疲腰酸,舌红少苔,或光剥少津、脉细弦。治宜养阴润燥、增水行舟,方用增液汤加何首乌、肉苁蓉、白芍、甘草、知母、大黄。三、脾虚津少,肾虚寒秘症见大便坚硬难解、面色黎黑、形神疲乏、目糊怯寒、四肢酸软、蹲位起立眼前发黑,舌质淡胖、苔薄、脉弦。治宜温下,方用温脾汤加肉苁蓉、何首乌、党参。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中风10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红玉 《中医杂志》1996,37(2):96-97
自1992年以来,笔者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对108例轻、中度缺血性中风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8例,男性72例,女性36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36岁;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脑血栓形成91例,脑栓塞5例,腔隙性脑梗塞11例;病程在21天以内者86例,22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中风先兆证的病机要点在于“血瘀肝热”,因而采用自拟的具有化瘀通络、清肝和血功效的小中风片处方,治疗中风先兆证301例。与西药对照组101例进行比较,结果前者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及实验研究说明,小中风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中风先兆证、防止或延缓中风发病的有效药物,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风”泛指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医学者论述其病因病机,以风中经络、风中脏腑立论。从《内经》时代沿用至今。但是现代医学早已证实中风病位在脑,现代中医工作者也承认或默认中风是脑血管的病变。但是著书、撰文  相似文献   

8.
中风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所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临床表现以卒然昏仆,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本病起病急剧,变化迅速,与自然界中善行而数变之风邪特征相似,故古人以此类比,名为中风。本病发病率、病残率较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古来新自陈卓见从《张氏医案》中风门所记载的21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张氏对中风的诊治,首重探求中风的致病因素及病理演变过程。历代中医文献对中风的病因病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张氏对诸家之说,兼收博采,不择门户,不守一家,而以其渊博的学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立足于整体,论医辨证,取诸家之长而并蓄,融诸说于一炉。他认为,中风一证,虽病源歧端无穷,但归纳越来,不外四端。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损伤脾胃,“中气不足,湿土生痰”,痰湿内蕴,郁久化热,热级“化风中络”,此其一;素禀不足,或久病之后,或高年而“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方法通过对收治的200例中风便秘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与护理,并观察疗效。结果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总有效率达94.00%。结论治疗中风便秘,根据患者阴阳脏腑气血盛衰进行辨证论治,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浅论便秘施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天龙 《陕西中医》1999,20(4):172-173
从便秘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记述。认为脏腑功能紊乱,肠道气机失调,津液不足是该证的主要病因。攻逐积滞、清热泻火、润肠通便为其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2.
便秘是排便时间延长,粪便干燥坚硬,或粪便质软,排出不畅。便秘在肛肠科最为常见,是引起肛肠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治疗便秘对防止肛肠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敏 《光明中医》2012,27(6):1260-1261
缺血性中风是危害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现代医学的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等脑血管病.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治法丰富.近年来笔者应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缺血性中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辩证分型及处方 1.1风痰阻络型症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或兼见恶寒、发热,脉浮表证.证属风痰阻络,病机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治以祛风,养血活血,化痰通络.  相似文献   

14.
中风一证,列为四大重症之一,历代医家论其机理,仁智之见不一。大致唐宋以前皆从外风立说,认为体虚邪中所致。迨金元诸家,一反古人外风之说。刘河间谓“心火暴甚”,李东垣谓“本气自病”;朱丹溪则谓“湿痰生热”。三家之说各有发挥,亦各有其偏。清代叶天士则倡“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化风,风自内生”,确立内风之说。综观诸家之论,精血耗衰,本气自病是论其本虚,风火痰热,闭窍  相似文献   

15.
清代名医张士骧治疗中风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美玉  职延广 《中医杂志》1996,37(3):147-148
清代名医张士骧,字伯龙,山东蓬莱人。张氏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非凡的见识,纠正了汉唐以来近两千年中医对中风病认识的误解,为中医治疗中风病奠定了理论基础。近代名医张山雷先生谓其“既以申明《素问》气血并走于上之真义,复能阐发西学血冲脑经之原由,则新发明之学理,仍与吾邦旧学隐隐合符,惟西人解剖所见,仅能言其已然之病状,而伯龙氏引证古籍,更能推敲其所以然之病源。言明且清,效近  相似文献   

16.
冯仓怀 《陕西中医》1990,11(1):10-11
作者收治的67例急性中风患者,其中62例大便秘结,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通腑泻下之剂,对患者神志的复苏,血压的下降、症状的改善等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昌郁  王英丽  刘琦  许洪明 《中医研究》2004,17(5):64-64,F003
通络之法意为疏通经络,是古今临床治病大法之一,在谮对中风病的"络病"治疗中,通络法更显示出了不容置疑的独特疗效.基于当今临床中风病的日趋高发,故在此浅要论述通络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8.
针灸与中药辨证施治治疗便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运用针灸和中药辨证施治治疗功能性便秘31例,取得满意效果。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例,女19例,年龄最小者49岁,最大者73岁,病史2年半者13例,2年者2例,1年半者7例,1年者5例,7个月者1例,半年者11例,2个月者1例,1个半月者1例,经2至4周针灸配合中药的治疗,疗效满意2 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2.1 分型 大肠实热型,肝脾不和型,气血两虚型。2.2 针灸 针刺大肠俞、天枢、上巨虚,实证加合谷、曲池、丰隆、足三里、支沟、行间,用泻法;虚证加脾俞、胃俞、足三里、太白、大横,用补法。2…  相似文献   

19.
中风(急性脑血管病变)后由于意识障碍、饮食减少、卧床调治,加之原发病或基础病等因素,使机体气血虚弱,脏腑功能低下,肠道传导无力,导致大便排泄受阻,从而出现便秘等症状。便秘后既可以影响脏腑功能,加重病情;还可因腑气不通,气机逆乱,上攻心胸;加之用力排便时,增加心脏负担,痹阻心脏血脉,可诱发胸痹心痛,甚至猝死[1]。  相似文献   

20.
彭文德老中医,从事临床与教学四十余载,治疗内科杂病颇具特色。对于中风一病,尤有独到之处。他认为治疗中风必以治血入手,并据前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论,对中风一病之演变过程,以血逆,血热、血淤、血虚四种类型进行辨证论治。血逆——潜降肝阳中风初起,常感头痛头胀,目眩耳鸣,头重脚轻,少寐多梦,指端时有麻木,或突然发生舌强语謇,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甚则呕吐,神识不清,舌质红、脉弦等。证系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气血相并,循经络上逆,或由于阳气升发太过,血随气涌,上逆于巅所致。其治疗,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之“气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