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中整合素β1蛋白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sivion法检测6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整合素β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腋淋巴结转移者中整合素β1阳性率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者(P〈0.05);组织学分级Ⅲ级者,整合素β1阳性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Ⅰ、Ⅱ级者(P〈0.01)。结论:整合素β1蛋白是乳腺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随着整合素β1表达水平的增高,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增加并且侵袭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中整合素β1蛋白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sivion法检测6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整合素β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腋淋巴结转移者中整合素β1阳性率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者(P<0.05);组织学分级Ⅲ级者,整合素β1阳性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Ⅰ、Ⅱ级者(P<0.01).结论: 整合素β1蛋白是乳腺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随着整合素β1表达水平的增高,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增加并且侵袭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ER阳性和ER阴性的人乳腺癌细胞株整合素亚型α5β1、α4β1和组织蛋白酶D蛋白的表达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R阳性MCF7及ER转染阳性MDAMB231和ER阴性MDAMB231人乳腺细胞中整合素亚型α5β1、α4β1和组织蛋白酶D蛋白的表达,了解它与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结果 MCF7、ER转染阳性MDAMB231和MDAMB231细胞中整合素亚型α5β1基因DNA,mRNA表达量各不相同。整合素亚型α5β1、α4β1和组织蛋白酶D蛋白在三株人乳腺癌细胞中的定位各不相同,且存在数量上的差别(P<005)。三苯氧胺具有诱导α5β1表达的作用,而对α4β1和组织蛋白酶D无影响。 结论 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整合亚型α5β1、α4β1和组织蛋白酶D状态有关,三苯氧胺具有诱导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HIF-1α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乳腺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XCR4和HIF-1α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XCR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1%,其中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为75.0%,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为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HIF-1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其中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为75.0%,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为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CXCR4阳性表达与HIF-1α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乳腺癌CXCR4和HIF-1α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等无相关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有CX-CR4及HIF-1α的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中整合素β1蛋白和ki-67的表达及它们在乳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sivion法,检测6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整合素β1与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腋淋巴结转移者中整合素β1阳性率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者(P〈0.05);组织学分级Ⅲ级者,整合素β1阳性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Ⅰ、Ⅱ级者(P〈0.01);整合素β1表达与ki-67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整合素β1蛋白和ki-67蛋白是乳腺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随着整合素β1表达水平的增高,肿瘤细胞的ki-67(PI)增加,恶性程度增加并且侵袭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组织中CD44V6和整合素α5β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D44V6和整合素α5β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V6和整合素α5β1的表达。结果:80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率为60·00%(48/80)。在Ⅰ、Ⅱ和Ⅲ级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6·00%、66·67%和74·19%,在肿瘤直径<2、2~5和≥5cm组患者中分别为36·36%、64·52和74·07,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中分别为74·00%和36·67%;在术后生存<0·5、0·5~5和≥5年的患者中分别为100%、85·7%和54·41%。整合素α5β1的表达率为51·25%。其在Ⅰ、Ⅱ和Ⅲ级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00%、58·33%和25·81%,在肿瘤直径<2、2~5和≥5cm组患者中分别为81·82%、45·16%和33·33%,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中的分别为36·00%和76·67%,在术后生存<0·5、0·5~5和≥5年患者中分别为0、25·00%和57·35%。以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6和Integrin-α5β1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球蛋白(MAM)在乳腺癌组织和腋窝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非乳腺癌组织、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MAM和MAM mRNA表达。结果:(1)MAM在乳腺癌组织表达的敏感度为88.8%,特异度为89.3%。MAM在乳腺癌组织和非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MAM的阳性表达与ER、PR状态(P=0.022和0.010)、组织分级(P=0.012)有关,与诊断时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C-erbB-2状态、年龄无关。(3)MAMmRNA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表达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8.7%,阳性预测值为64.3%,阴性预测值为91.7%。结论:MAM是乳腺癌敏感且特异的标志物之一,有助于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存在。  相似文献   

8.
谢泽明  杨名添  侯景辉 《癌症》2003,22(3):324-32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所知的作用最强、选择性最高的内皮细胞丝裂原,是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 [1].有关临床研究表明 ,VEGF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各种治疗后的转归有一定联系 [2~ 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DMBTI)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乳腺癌组织及距其癌组织边缘2cm以上镜下未见癌浸润的正常组织中DMB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DMBT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6%、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BT1蛋白表达与T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Kap1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DMBT1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DMBT1蛋白表达降低,且与乳腺癌T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α4β1整合素表达与胃癌侵袭性关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9例胃癌患者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等不同组织的α4和β1亚单位整合素在这情况,发现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α4、β1亚单位的染色特征发生明显改变。原发灶组和减淋巴结组的表达程度明显强于邻近非肿瘤胃粘膜组;在原发灶组中,α4、β1的表达强度与胃癌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道和肝脏转移状况、Borrmann分型或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ET-1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结直肠癌组织41例,。腺瘤20例,经石蜡切片SABC免疫组化染色后,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ET-1主要分布于肿瘤细胞细胞质,阳性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也有弱表达。结直肠癌ET-1阳性表达率为73.2%(30/41),其中30%为弱阳性,腺瘤为45%(9/20),但89%为弱阳性。ET-1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ET-1表达有可能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淋巴转移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中白细胞介素-8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46例乳腺癌及其正常乳腺组织中的IL-8mRNA表达(单位:IL-8拷贝数/GAPDH拷贝数),计算求出肿瘤(T)及正常乳腺组织(N)的比值(T/N);并分析IL-8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均可以检测到IL-8mRNA表达。若以T/N≥2为标准,65.2%(30/46例)的孔腺癌中IL-8基因高表达;T/N比值与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相关,但与年龄无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IL-8mRNA含量明显增高,并且早期乳腺癌中IL-8表达高于晚期乳腺癌。  相似文献   

13.
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16抑癌基因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4例子宫内膜癌、22例非典型增生内膜和30例正常内膜组织做p16蛋白检测。结果p16在内膜癌中阳性率为46.87%,明显低于正常内膜100%和非典型增生72.73%(P<0.01,P<0.05)。结论p16蛋白的缺失与突变可能与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检测内膜癌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 mm p2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乳腺癌石蜡标本进行检测 ,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 m mp2蛋白反应阳性率为 4 5 .8% ,与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结论 :mmp2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可能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 CD4 4v6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分别检测 CD4 4v6 在 5例正常乳腺组织和 6 4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它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CD4 4v6 在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腺泡上皮细胞呈阴性表达 ,而在肌上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 ;CD4 4v6 表达和淋巴结有无转移、ER、PR有关 (P<0 .0 0 1和 P<0 .0 5 ) ,CD4 4v6 表达阴性患者 5年生存率高于阳性者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而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 :CD4 4v6 在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一个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6.
乳腺肿瘤组织中血管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形成在乳腺肿瘤生物学特征判定中作用及其与VEGF表达和CDPI血流检出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03例乳腺肿块行CDPI血流检测,术后切除标本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乳腺肿块CDPI血流检测阳性率83.5%(86/103),其中乳腺癌占76.7%(66/86),良性肿块为23.3%(20/86);乳腺癌组织VEGF表达水平远远高于良性肿块,且LN^ 组高于LN^-组(P<0.05)。乳腺癌中VEGF表达率与CDPI血流检出率趋于正相关变化。结论:血管生成增多与乳腺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检测VEGF和CDPI对判定肿瘤内血管形成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化性甲状腺癌组织中P—糖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毅  许良中 《肿瘤》1998,18(2):86-87
目的探讨P┐糖蛋白在分化性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6例分化性甲状腺癌,3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行P┐糖蛋白测定,作相关临床因素分析。结果分化性甲状腺癌组织中P┐糖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7.5%。甲状腺良性病变表达率仅21.6%。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P┐糖蛋白表达率为80.6%,无淋巴结转移者为37.1%。P┐糖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结论分化性甲状腺癌是一种具有先天性P┐糖蛋白高表达疾病。  相似文献   

18.
肿瘤血管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血管生长因子(TAF)在原发性肝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184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肝癌)病人行FAM方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应用生化比色定量法分别检测术前、术后血清TAF的表达水平,并且与血清中甲胎蛋白(AFP)表达、肿瘤大小、碘化油栓塞剂肿物充填量及其形态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部病例TAF术前、术后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肝癌病人中仍有30.4%AFP,其术前、术后TAF  相似文献   

19.
氟铁龙治疗腺癌,胃肠道癌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氟铁龙治疗乳腺癌和胃肠道癌的疗效及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FTL2个疗程以上的112例上述病种,分成术后辅助化疗组与晚期癌症(包括术后复发,转移)治疗组,并按不同肿瘤分类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乳腺癌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测定40例乳腺癌患者血清的VEGF水平,另用40名健康人的血清VEGF水平作对照。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癌志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0);晚期乳腺癌(Ⅲ期、Ⅳ期)志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早期乳腺癌(Ⅰ期、Ⅱ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O.002);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O.003)。结论:血清VEGF可能成为乳腺癌的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和动态监测病情进展、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