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CYP2D6、GSTM1遗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Gao J  Ren C  Zhang Q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3):185-186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广东籍人群中CYP2D6、GSTM1的遗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PCR检测CYP2D6、GSTM1的基因型,限制性酶切电泳鉴定CYP2D6点突变。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未发现CYP2D6多态性分布差异,而GSTM1多态性存在分布差异,病例组为58.7%,对照组为35.7%(P<0.05),OR值为2.56(1.11-2.44)。结论CYP2D6G-A突变与肺癌易感性未见有联系,GSTM1-/-型个体患肺癌易感性增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elespecific,AS)和多重差别(Multiplexdiferential,MD)PCR技术进行了优化,并用此法联合检测了105例江苏地区健康人群及68例肺癌患者CYP1A1、GSTM1的等位基因型。结果表明:ASPCR及MDPCR采用的设立双参照扩增体系,可一次同时检测CYP1A1和GSTM1的等位基因型。在肺癌患者组中,CYP1A1的突变型Val/Val的频率12/68(17.6%)约为健康组9/105(8.57%)的205倍,而GSTM1纯合缺失的频率,肺癌组为39/68(573%),与健康对照组42/105(40%)相比,亦有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3.
Tan W  Lin D  Xiao Y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6):408-411
目的研究大白菜(brassicachinensis)对结肠致癌物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4,5-b]吡啶(PhIP)致癌的预防作用及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喂饲基础饲料或掺有大白菜粉(20%)混合饲料10天后,经口摄入PhIP(10mg/kg)。以32P-后标记方法分析动物结肠粘膜、心、肺和肝中PhIP-DNA加合物含量,并测定参与PhIP代谢的细胞色素P450(CYP)1A1和1A2以及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活性。结果经喂饲含大白菜饲料的大鼠,其结肠、心、肺、肝等器官中,PhIP-DNA加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喂饲基础饲料的动物(P<0.01),抑制率结肠为82.3%、心脏为60.6%、肺为48.4%、肝脏为48.9%。大白菜对参与PhIP解毒的CYP1A1和GST有显著的诱导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喂饲大白菜大鼠的肝CYP1A1活性增加80.6%(P<0.01),肝和肺细胞浆GST活性分别增加18.2%和35.6%(P<0.05)。结论食用大白菜可有效抑制PhIP-DNA加合物形成,其作用机理可能是诱导解毒酶  相似文献   

4.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和谷胱甘肽转硫酶M1(GSTM1) 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胃癌高发区福建省长乐市原发性胃癌病例91 例和正常对照94 例进行CYP2E1 与GSTM1 基因型检测和分析。结果 胃癌病例与对照的CYP2E1 等位基因C1 和C2 频率差异有显著性(χ2 =4.91,P<0 .05) 。GSTM1 基因缺失率在胃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61.5% 和45.7% ,GSTM1基因缺失与胃癌易感性有关(OR=1.90,95% 可信限= 1.01~3.56) 。携带CYP2E1 的C2/C2 基因和GSTM1 缺失基因型者长期摄入鱼露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结论 代谢CYP2E1 和GSTM1 基因多态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华人GSTM1,CYP1A1与2E1和APOE等等位基因的基因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瞿永华  石于波 《肿瘤》1998,18(1):17-20
目的探讨华人GSTM1、CYP1A1与2E1,和ApoE等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将有助于研究肿瘤病因,环境有害物和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代谢。方法收集95例上海和89例哈尔滨正常女性的血液,提取DNA,作CYP1A1、2E1,GSTM1和ApoE等基因型的分析。结果GSTM1缺失占52%。CYP1A1第7外显子A┐G突变型纯合子(mm)占3.9%,突变型等位基因占22.3%。CYP2E15′端调控区C┐Tmm占1.6%,突变型等位基因占23.6%;第六内含子T┐Amm占5.1%,突变型等位基因占26.4%。ApoE的ε2占8.4%,ε4占9.0%。250例CYP2D6中仅1例为2D6A杂合子,其余都是野生型纯合子。结论这些基因型的频率和等位基因分布在上海和哈尔滨人群中无差异,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法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和多重差别PCR技术进行了优化,并用此法联合检测了105例江苏地区健康人群及68例肺癌患者CYP1A1、GSTM1的等位基因型。结果表明,AS-PCR及MD-PCR采用的设立双参照扩增体系,可一次同时检测CYP1A1和GSTM1的等位基因型。在肺癌患者组中,CYP1A1的突变型Val/Val的频率12/68约为健康组9/105(8.57%)的2.05倍,而GSTM1纯合缺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6(in terleukin6,IL 6)水平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 1(programmedcelldeathprotein 1,PD 1)抑制剂疗效的相关性,初步探 讨 IL 6致 PD 1抑制剂治疗抵抗的效应和机制。方法:纳入接受 PD 1抑制剂治疗且有治疗前外周血 IL 6检测结果 的晚期 NSCLC患者,分析 IL 6水平与客观缓解率(objectiveresponserate,ORR)、持续临床获益(durableclinicalbene fit,DCB)、无持续临床获益(non durableclinicalbenefit,NDB)的相关性。通过 CCK 8及 Ki67实验检测 IL 6对 T细胞 杀伤肿瘤细胞效应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30例晚期 NSCLC患者中 DCB组 IL 6水平 显著低于 NDB组(中位值 4.60pg/mLvs12.88pg/mL,P=0.002)。低 IL 6组(<7pg/mL,n=10)与高 IL 6组(≥7 pg/mL,n=20)相比,DCB占比更大(100% vs50%,P=0.002),ORR更高(65% vs20%,P=0.025),中位无进展生存 期更长(未达到 vs8个月,P=0.007)。CCK 8及 Ki67检测结果示,外加 IL 6可显著抑制 T细胞对 H1299、A549细胞 的杀伤效果。Westernblot检测发现,外加 IL 6可显著上调 p STAT3、p AKT水平,并显著下调 STING和 p-TBK1表 达。结论:外周血 IL-6水平与晚期 NSCLC患者 PD-1抑制剂治疗效果显著负相关。IL-6可能通过活化 STAT3-AKT 通路进而抑制 STING-TBK1信号,减弱 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相似文献   

8.
细胞色素P450 2E1和谷胱甘肽转硫酶P1基因与食管癌易患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与致癌物亚硝胺代谢激活有关的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CYP2E1),和与致癌物代谢解毒有关的谷胱甘肽转硫酶P1基因(GSTP1)多型性与食管癌易患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以PCR-RFLP方法分析食管癌、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病例,和与其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对照者(各45例)CYP2E1和GSTP1的基因型。结果GSTP1基因型在病例和对照者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别,但RsaI识别的CYP2E1基因型,在食管癌、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病例及其正常对照者中的分布差别显著。CYP2E1突变型基因频率在正常对照组中为55.6%,显著高于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病例(17.8%)和食管癌病例(20.0%;χ2=20.8,P<0.001);携带野生型CYP2E1的个体,发生食管上皮重度增生和食管癌的危险性,比携带变异型CYP2E1的个体各高5倍。结论CYP2E1基因是涉及食管癌变早期过程的遗传易患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 1(nucleotide bindingoligomerizationdomain1,NOD1)对甲状腺癌细胞 BPCPA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通过 siRNA技术干扰甲状腺癌细胞株 BPCPA中 NOD1的表达水 平,转染空载体质粒 NCsiRNA的细胞命名为 siNC组,转染 NOD1干扰质粒 NOD1 siRNA的细胞命名为 siNOD1组。 采用 qRT PCR和 Westernblot验证干扰效果;采用 EdU增殖实验检测 NOD1表达下调后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 术检测 NOD1表达下调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 NOD1表达下调后细胞运动能力的变化;Tran swell实验检测 NOD1表达下调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干扰 NOD1对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 果:转染 NOD1siRNA后,siNOD1组细胞中 NOD1的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 siNC组明显下降(0.194±0.059vs 1.00±0.000,t=19.220,P<0.001;0.073±0.020vs0.352±0.040,t=8.852,P<0.001);siNOD1组细胞的 EdU阳 性率高于 siNC组(76.41% ±3.75% vs28.75% ±3.79%,t=4.751,P<0.001);相较于 siNC组细胞,siNOD1组 G1 期细胞比例下降(66.23% ±4.28% vs55.38% ±3.11%,t=2.902,P=0.044),S期和 G2/M期细胞比例增加 (22.41% ±2.87% vs36.00% ±3.49%,t=4.249,P=0.013;6.84% ±0.50% vs10.92% ±1.08%,t=4.859,P= 0.010);siNOD1组和 siNC组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7% ±0.61% vs8.74% ±1.03%,t=0.322,P= 0.763);siNOD1组细胞划痕愈合距离显著多于 siNC组[(609.33±41.11)μmvs(316.63±24.05)μm,t=8.691,P= 0.001];siNOD1组侵袭细胞数量为(545.3±24.5)个,显著多于 siNC组(392.3±17.6)个(t=5.060,P=0.007);si NOD1组细胞的 P38和 ERK磷酸化水平较 siNC组高(1.196±0.045vs0.357±0.030,t=21.961,P<0.001;0.764± 0.039vs0.219±0.038,t=14.265,P<0.001)。结论:NOD1通过 MAPK信号通路抑制甲状腺癌细胞 BPCPA的增殖和转移,可能是甲状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scorematching,PSM)分析评估多学科诊疗(multi disciplinarytreatment, MDT)对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 2013年 8月至 2017年 12月 期间四川省肿瘤医院诊治的 NSCLC患者资料,根据是否接受 MDT分为 MDT组和非 MDT组两组,按照 1∶4进行 PSM后对入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PSM前,诊断时年龄、ECOG评分和 TNM分期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PSM后,对两组患者进行 Cox回归分析发现,诊断时年龄(HR=1.964,95% CI:1.549~2.491,P <0.001)、ECOG评分(HR=3.218,95% CI:2.107~4.915,P<0.001)、TNM分期(HR=4.786,95% CI:2.918~ 7.849,P<0.001)均是影响非 MDT组患者总生存的显著因素;而仅有诊断时年龄(HR=3.262,95% CI:1.884~ 5.649,P<0.001)会显著影响 MDT组患者的总生存。此外,诊断时年龄(HR=2.110,95% CI:1.702~2.616,P< 0.001)、ECOG评分(HR=2.340,95% CI:1.571~3.484,P<0.001)、TNM分期(HR=4.025,95% CI:2.625~ 6.170,P<0.001)和 MDT(HR=1.458,95% CI:1.088~1.953,P=0.011)均是影响所有患者总生存的显著因素。 结果表明,MDT能显著改善 NSCLC患者总生存情况(中位生存时间:48.0个月 vs38.0个月,P=0.037)。结论:MDT 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诊疗干预手段,有利于改善 NSCL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在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中证实一组有生物活性载体:磺胺(SU)、9-氨基吖啶(ACD)、异烟肼(INH)的植物生长调节剂4-氯(M)、2,4-二氯(D)或2,4,5-三氯(T)的萘氧乙酸、2,3,5-三氯苯甲酸(TB)、α-萘乙酸(NAA)的衍生物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DNA多聚酶(DP)的抑制作用,并筛选出抑酶力最强的化合物。方法:参照K.Ono法分离、纯化并检测DP活性。MTT法测定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IC50。结果:11个植物生长调节剂中5个化合物在100μg/ml浓度下对DP粗酶抑制作用大于50%,抑制率分别是A8403(2,4-D-ACD)78.5±5.5%,A8845(2,4,5-T-SMZ)75.8±16.0%,A8601(NAA-SN)74.5±6.0%,A8874(2,4,5-T-INH)73.4±2.9%,A8873(4M-INH)71.0±12.1%。其中A8403(9-2,4-二氯苯氧乙酸氨基吖啶,2,4-D-ACD)抑制DP能力最强。对DPα的IC50为3.4142μg/ml,对DPβ的IC50为3.7523μg/ml。A8403对体外培养的低分化鼻咽癌CNE-2细胞及HeLa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的p53基因点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以改良的PCR-SSCP的PCR直接测序方法,分析了22例大肠癌原发灶和1例转移淋巴结组织中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的基因结构变化。发现27%(6/22)大肠癌原发灶和检测的1例转移淋巴结中存在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点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为245、251、259和260密码子。50%点突变是245密码子中碱基G∶C向A∶T转换,其它突变形式是碱基插入和碱基缺失。本研究p53点突变阳性标本均为结肠癌,其中低分化腺癌突变率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178),DukesC1期突变率高于DukesA2、B期(P=0.0361)。此结果提示,临床检测大肠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是否存在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突变,可有助于识别高度恶性的大肠癌和判断大肠癌病员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血清sICAM1、sCD8 在胆囊癌中变化及意义。方法 ELISA法。结果 胆囊癌患者血清sICAM1 水平(2.62±1.97μg/m l)高于正常组(0.52±0.15μg/m l),中晚期组(2.97±2.08μg/m l)高于早期组(1.38±0.67μg/ml),且早期组(1.38±0.67μg/ml)高于正常组(0.52±0.15μg/m l),P均< 0.01,有显著性差异。血清sCD8 水平(18.67±11.7u/l)高于正常组(9.89±3.13u/l),中晚期组(21.38±11.8u/l)高于早期组(8.93±3.13u/l),P均< 0.01,差异显著。血清sICAM1 水平与sCD8 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sICAM1、sCD8 水平与胆囊癌病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何承伟  梁念慈  莫丽儿  张晓  李金华 《癌症》1998,17(3):191-193
目的:研究半边旗抗肿瘤有效成分6F对HL-60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对常用抗肿瘤药的体外增效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测定细胞周期,应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6F作用6小时即可使HL-60细胞S期及G2/M期比例升高,G1期比例下降,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当作用到24小时后,S期比例进一步升高,但G2/M期比例稍有回落。低浓度6F分别与2-氯代脱氧腺苷(2-CLdAdo),顺铂(CDDP),长春新碱(VCR),氟尿嘧啶(5FU)合用可增强它们对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q值大于0.85,与各药有相加或协同作用,6F对2-CldAdo,CDDP,VCR,5FU的增效倍数分别为1.58,1.53,1.55,1.38。结论:6F可明显阻断HL-60细胞在S期及G2/M期;6F可增强上述药物对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已知,2-CldAdo阻断细胞在S期,CDDP和VCR阻断G2/M期,5FU阻断G1期。鉴于所试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不同,提示6F的体外增效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硫代硫酸钠在体内、外辅佐抗癌药药效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善民  陈福  郑耘  王光华  曹苏伟  陈炳煌 《癌症》1999,18(3):288-291
目的 研究硫代硫酸钠(STS)是否能在体内,外作为化疗药的辅药,方法:应用MTT法研究STS分别与ADM,MMC和CDDP等6种抗癌单药合用时对BEL-7402和MGc80-3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应用小鼠肝癌腹水瘤(H22)模型判断STS与ADM等3种药合用时的抗癌疗效,20例人原发性肝癌病人肝动脉插管化疗(ADM,MMC和CDDP)前30min静脉推注STS(1.25~2.5g/m^2)考察ST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内分泌样癌细胞分化与p53蛋白聚集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6例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大肠癌手术切除癌组织中的嗜铬蛋白A(ChromograninA,CGA)表达及p53蛋白聚集,并定量计数p53免疫阳性细胞,进一步分析CGA与p53蛋白聚集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大肠癌p53CGA阳性率分别为61%(40/66)和38%(25/66);CGA阳性及阴性病例CGAp53阳性率分别为80%(20/25)和49%(20/41),CGA阳性肿瘤p53阳性率明显高于CGA阴性肿瘤(χ2=6.34,P<0.025);p53、CGA均阳性的大肠癌20例p53阳性细胞数为857±706/mm2,p53阳性、CGA阴性表达者20例p53阳性细胞数571±478/mm2,前者高于后者(t=2.33,P<0.05)。结论:p53蛋白聚集与内分泌样癌细胞的分化呈现较明显的一致性,这种p53肿瘤抑制基因的变化可能是影响大肠癌内分泌样癌细胞分化的重要分子学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谷胱苷肽硫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川北地区汉族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川北地区125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125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GSTM1基因缺失型的频率,评价其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GSTM1缺失基因型[GSTM1(-)]频率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8.4%和5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22);GSTM1(-)基因型与肺鳞癌(OR=0.97,95%CI:0.52~1.83,=0.934)和腺癌(OR=0.94,95%CI:0.42~2.04,=0.844)风险亦无明确关系。结论 GSTM1各基因型与肺癌风险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8.
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的建立及耐药机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采用递增顺铂(DDP)浓度的方法,体外连续培养建成一株耐DDP的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耐DDP为亲代A(549)的24.4倍。在无DDP的培养基中培养5月余,其耐药性仍稳定。A(549)DDP细胞内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高于亲代细胞(P<0.01)。BSO耗竭细胞内GSH后,A(549)DDP细胞对DDP敏感性增加5倍,BSO对亲代A(549)细胞无增敏作用,A(549)DDP细胞GST酶同功酶GST—π含量较A(549)高1.6倍,却无GST基因扩增,表明GSH/GST解毒系统参与A(549)DDP耐药性的产生。实验结果亦示A(549)DDP与卡铂及氨甲喋呤间存在交叉耐药,而与易产生MDR或atMDR之ADM、VCR、VP-16、VM-26无交叉耐药,A(549)细胞无P-糖蛋白(P-gp)表达,Southernblot研究A(549)DDP无mdrlTopoⅡ基因扩增,提示A(459)DDP细胞系与MDR及at-MDR无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9.
王耐勤  谈立松 《癌症》1994,13(3):232-235
本文报告采用活性酯方法制备了胃癌单克隆抗体3H11与MMC直接交联物3H11-MMC,又以SPDP为交联剂,人血清白蛋白(HSA)为中间载体制备了间接交联物3H11-HSA-MMC。3H11与MMC克分子比,前者为1∶7,后者为1∶40,两者抗体活性均近完全保留,BGC823体外细胞毒实验IC50分别为0.7μg/ml及0.9μg/ml,游离MMCIC50为4.3μg/ml。裸鼠胃癌移植瘤抑制率两种交联物均为71.4%,明显优于游离MMC(46.9%)及非特导性抗体交联物(4%)(P<0.01)。3例晚期及手术后复发胃癌病人接受8、16mgMMC量的3H11-HSA-MMC治疗,副反应包括寒战、轻至中度发热及恶心、呕吐;2例肿瘤稳定,1例进展。2例血中检出抗鼠抗体(HAMA)。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s)中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D1 和p34cdc2 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免疫分型的关系,对40 例NHLs 进行CyclinD1 和p34cdc2 蛋白免疫组化(SP法)染色。在40 例NHLs 中,有19 例(47.5 %)CyclinD1 阳性表达,23 例(57.5 %)p34cdc2 阳性表达。10 例淋巴结良性病变中6 例生发中心细胞CyclinD1 和p34cdc2 弱阳性表达。低分化NHLs 的CyclinD1 和p34cdc2 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NHLs(P< 0.05),而同免疫分型无关( P>0 .05) 。2 个细胞周期调节因子的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P<0 .05)。提示2 个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参与NHLs 的发生发展过程,其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同NHLs 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而同免疫分型无明显联系。CyclinD1 和p34cdc2 蛋白在部分NHLs 中共同起作用,使G1 →S期和G2 →M 期2 个细胞检查点控制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