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克隆人小细胞肺癌抗体/T细胞受体嵌合基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将人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的变区VH、VK与T细胞受体(TCR)恒区Cα、Cβ进行拼接,构建成VHCβ、VKCα嵌合TCR,并分别克隆至pMAM、pXT1真核表达载体。结果应用PCR中重叠延伸剪接(SOE)方法,能简化基因拼接步骤;该嵌合基因的克隆有助于对肿瘤免疫治疗新途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张定昌  赵新泰 《肿瘤》2006,26(6):529-532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小细胞肺癌(SCLC)抗独特型抗体3F6单链抗体(ScFv),并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ScFv。方法:从SCLC抗独特型抗体3F6小鼠杂交瘤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DNA。利用小鼠抗体骨架区共用引物,PCR扩增单抗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通过人工设计的柔性连接肽(Gly4Ser)3连接构建3F6ScFv。再将其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1中,构建3F6ScFv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M15,IPTG诱导表达,用NiNTA树脂对表达产物进行变性纯化。通过凝胶(SephacrylS200)柱上在位复性后,用竞争ELISA检测复性的3F6ScFv活性。结果:获得了SCLC抗独特型抗体3F6的VH和VL基因,构建了3F6ScFv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3F6ScFv,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103,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后获得较纯的3F6ScFv蛋白,经复性后可竞争2F7抗体与SCLCNIHH128细胞结合。结论:成功构建、表达、纯化和复性了SCLC抗独特型抗体3F6ScFv,获得有活性的3F6ScFv,为SCLC抗独特型抗体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综述2007年ASCO会议上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的地位与作用、预防性全脑照射、一线化疗、二线化疗及靶向治疗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小细胞肺癌抗独特型疫苗功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Y  Hu JY  Zhang Y  Zhu MJ  Zhao XT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5):269-272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抗独特型抗体3F6和其单链抗体(3F6ScFv)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以证明其作为抗SCLC疫苗的可行性。方法3F6和3F6ScFv(Ab2)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血清,以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抗血清中Ab3结合SCLC细胞膜表面特异抗原(NCI H128抗原)的能力,用竞争Westernblot检测Ab3与2F7竞争结合NCI H128抗原的能力。以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反应)和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3F6及3F6ScFv诱发细胞免疫应答的潜能。结果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均证明,3F6和3F6ScFv免疫同系小鼠所产生的Ab3能特异的与NCI H128抗原相结合,与对照血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有很强的与2F7(Ab1)竞争结合靶抗原的能力。在DTH反应中,3F6和3F6ScFv所致小鼠足垫肿胀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试验证明,用3F6和3F6ScFv免疫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再次刺激有明显的增殖反应,与阴性肿瘤细胞对照组和阴性抗体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独特型抗体3F6和3F6ScFv均有模拟SCLC细胞膜表面特异抗原的能力,成功诱导了相应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可作为抗SCLC疫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2008年6月,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的FLEX研究最新结果显示,西妥昔单抗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并适用于所有组织学亚型的NSCLC.西妥昔单抗成为首个被证实能够显著延长所有组织学类型NSCLC患者生存期的靶向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抗人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基因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培坤  王斌 《肿瘤》1994,14(5):276-278
抗人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基因文库的构建田培坤,王斌,胡江琴,刘健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上海200032)自1975年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出现,免疫学界研制出了大量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单克隆抗体,并很快应用于临床。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个仍待解决的鼠源性单克隆...  相似文献   

7.
田培坤  王斌 《肿瘤》1994,14(5):279-281,305
在引气浮选中,影响除油效率的因素主要是油粒直径、气泡直径和油粒表面的化学性质。加入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及无机物凝聚剂,可以降低气泡直径、增大油粒直径、降低油粒表面的电位,从而提高除油效率。  相似文献   

8.
高剂量表阿霉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慧敏  廖美琳 《肿瘤》1998,18(2):83-85
目的对1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以高剂量表阿霉素联合方案化疗,评价其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每个病人给予两周期的MEP方案化疗,每个周期丝裂霉素(MMC)6mg/m2,表阿霉素(Epirubicin)100mg/m2,顺铂(DDP)80mg~90mg/m2。结果6例部分缓解(PR),另有2例MR,总有效率40.0%。常见的毒副反应为脱发、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并有口腔粘膜炎及静脉炎的出现,未见肝、肾功能损害。全组尽管有一些患者伴心电图异常,甚至1例有陈旧性局灶性心肌梗塞史6年,但化疗中和化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心脏毒性。结论高剂量表阿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小细胞肺癌(SCLC)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血管生成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信号通路抑制剂等。研究表明血管生成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疗效并不显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舒尼替尼等可能更适合单药治疗;信号通路抑制剂如 Amuvatinib、LDE225等正在进行Ⅰ、Ⅱ期临床试验。目前认为 SCLC对于靶向治疗不敏感,或更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主制备抗hnRNP A2/B1多克隆抗体,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诊断、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预后中的价值。方法:IPTG诱导表达hnRNP A2/B1蛋白,制备兔抗人hnRNP A2/B1多克隆抗体,在45例NSCLC和16例肺炎性假瘤术后蜡块组织中,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检测,并且与国外商品化的抗hnRNP A2/B1单克隆抗体进行比较,以观察自主制备的多抗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成功制备兔抗人hnRNP A2/B1多克隆抗体;应用该多抗在NSCLC组中免疫组化的表达阳性率为62.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40.0%(P=0.035)及炎性假瘤组的31.3%(P=0.033)。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中发现,该蛋白高表达与年龄、吸烟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在预后中2组生存时间有差别,多抗阳性组的生存时间比阴性组的生存时间明显要短(P=0.048)。结论:获得抗hnRNP A2/B1的多克隆抗体,应用该多抗对NSCLC的诊断,病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汤连娣  吕志民 《肿瘤》1991,11(4):183-183
小细胞肺癌(SCLC)的综合治疗日趋受到重视,其疗效也有了提高。本文总结我院1988~1990年间采用MeEP方案联合放疗的方法治疗21例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2.
43例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提高SCLC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常规HE染色可见细胞较小,挤压变形,核浆比增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56阳性率100.0%(43/43);NSE、Cg A、Syn阳性率分别为46.5%(20/43)、23.3%(10/43)及39.5%(17/43);AE1/AE3阳性率27.9%(12/43);TTF-1阳性率51.2%(22/43);Ki-67全部病例有强弱不等的阳性表达,指数>60%者33例,占76.7%。结论 SCLC组织切片中细胞易挤压变形,CD56阳性和Ki-67指数>60%有助于其确诊。  相似文献   

13.
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残端复发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和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残端复发的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材料与方法从1970年2月至1993年初,39例肺癌根治术后残端复发的病人入组分析。中位年龄59岁,术后至复发时间3~50月,始发复发症状至确诊时间0~20月。伴有淋巴结转移者18例,残端复发有组织学诊断28例。8例加腔内放疗8~30Gy/1~3次,2例加化疗,6例单纯腔内放疗12~30Gy/2~3次。单纯外照射剂量为45~70Gy,加腔内放疗者为20~60Gy。结果症状缓解率达90%左右,5年生存率23.0±7.5%。单纯残端复发者5年生存率38.1±11.0%,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无3年存活(P<0.003)。始发复发症状至确诊时间<2月与≥2月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3.7±12.0%与12.6±8.2%(P>0.1045)。在6例行单纯腔内放疗中,2例长期生存。Cox回归分析仅残端复发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放射治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残端复发的重要手段,尤其单纯残端复发者可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中3p14位点等位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与NSCLC发生及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结合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方法并经LOH┐银染法检测74例非小细胞肺癌新鲜手术切除标本。结果74例NSCLC组织中31例出现3p14LOH,总丢失率为43.2%;其中鳞癌的杂合性丢失为14例(38.9%,14/36),腺癌为13例(44.8%,13/29),3p14杂合性丢失在Ⅰ,Ⅱ,Ⅲ期NSCLC中分别为31.6%(6/19),42.9%(9/21),47.4%(16/34),而正常肺组织未见3p14LOH。结论3p14杂合性丢失普遍出现于NSCLC中,提示该位点可能存在着一个或多个抑癌基因,因此3p14丢失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及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5.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陈明 《肿瘤学杂志》2007,13(1):33-36
文章主要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参与的时机、化疗与放疗联合的方式、放射治疗的剂量和分割方式、照射靶区、预防性脑照射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回顾这些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分期、化放疗顺序、放疗参与综合治疗时间以及新的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尤其在广泛期SCLC化疗缓解后行脑预防照射的研究、新的化疗药物如伊立替康、口服拓扑替康、培美曲塞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在有关分期、局限期SCLC化放疗时间等问题尚有争议,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人小细胞肺癌2F7抗原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海生  张冬青 《肿瘤》1991,11(3):99-102
肿瘤抗原有肿瘤特异抗原(TSA)、病毒诱导抗原和癌胚抗原,后两者又称为肿瘤相关抗原(TAA)。本世纪五十年代就已证实了近交系小鼠中经化学致癌剂诱发的肿瘤含有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TSTA)。2F_7抗原是存在于人小细胞肺癌(SCLC)H128细胞株上的与2F_7单抗相应的肿瘤抗原,在SCLC的瘤组织中明显表达,而在其它类型的肺癌中仅部分病  相似文献   

18.
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回顾性分析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例,探讨影响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1990年1月~1996年12月间根治性放射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Ⅰ~Ⅲb期NSCLC患者256例,生存统计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以多因素分析时各因素的变异系数乘以分组值计算预后指数。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4.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21%和7%。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临床分期早;在较短的总疗程时间内接受较高剂量的照射;病理类型为鳞癌和放射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较好的患者预后较好。综合以上4种因素的预后指数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的预后亚组。结论临床分期、放射治疗方法、病理类型和放射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是放射治疗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预后指数模型能够比TNM分期等单个因素更好地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19.
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的人体放射免疫定位及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Shi L  Wu M  Chen H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2):146-149
研究单抗Hepama-Ⅰ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导向定位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包括30个失去手术指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18例行放射免疫显像(RI)研究,12例行放射免疫治疗(RIT)研究,分别从肝动脉投与131I-HepamaI9.25GBq(RI)及18.5GBq(RIT)。结果接受该制剂后未见明显毒性反应,显像率为14/18,最佳显像时间在注射后96小时,AFP下降率为75.0%,肿瘤部分缩小率66.6%,与对照组比较,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单抗HepamaI能在人体内认识原发性肝癌细胞,并能与之特异结合。核素碘标记的HepamaI可作为治疗晚期肝癌的综合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Wu Y  Huang Z  Rong T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2):134-136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多次手术的经验、教训和疗效,以期提高中晚期肺癌生存率。方法对26例复发、转移或出现第二原发癌的非小细胞肺癌再施以一到多次手术,26例共施行56次手术。观察这批患者的手术经过、术后并发症,用SPSS统计软件包的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首次手术的术后并发症为3.8%,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5%、58.4%和35.7%,中位生存时间46个月。二次手术的术后并发症为26.9%,手术死亡率为11.5%,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5.8%、17.1%和17.1%,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2例三次手术的术后生存分别为18个月和17个月。四次手术和五次手术的为同一病人,均在与前一次手术相隔半年后进行,最后一次手术术后生存8个月。结论肺癌的多次手术是肺癌术后复发性或转移性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常规的肺功能检查不足以对病人的肺功能作出恰当的评价,术后应特别注意呼吸衰竭和胸腔出血这两大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