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508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调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类分布和证素分布规律。方法:对1508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Epidate3.0软件作为数据录入软件。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AS9.0进行。结果: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类分布痰瘀互结900例,占59.68%;阴阳失调544例,占36.07%;瘀血阻络228例,占15.12%;气阴亏虚184例,占12.20%;肾阳亏虚131例,占8.69%。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素分布血瘀76.13%,痰71.09%,阴虚69.30%,阳虚54.64%,气虚37.93%,内火7.56%。结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发生改变,痰瘀互结,阴阳失调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因病机,高血压病实证以痰瘀互结为主,虚证以肾阴阳失调为主,其病位在肾和心。 相似文献
2.
319例冠心病患者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胸痹心痛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2004年1-12月间在我院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胸痹心痛患者进行病例调查,分析了证候分布规律,对证型、证候要素、常见症状、舌脉象与冠脉造影结果间的关系、中医证型与血脂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胸痹心痛患者证候中气虚占比例最大,占87.1%,其次为血瘀和痰浊,分别为79.9%和78.7%。分析显示冠脉不同病变支数间舌象、脉象,均以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为主。不同的证候组间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以气虚为核心,以痰浊和血瘀为重要病理产物的病机为冠心病的病机所在。 相似文献
3.
基于3469例血管病变患者证候分布规律的脉络病变共性病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脉络病变共性病机。方法选择3469例血管病变患者开展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以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证候,计算构成比,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证候间因果关系。结果3469例患者分为8个共性证候,络气郁滞证占31.94%,络气虚滞证占58.58%,兼有络气郁滞和虚滞证者占9.48%;血瘀58.11%、痰浊(热)42.66%、郁热24.59%、阴虚29.14%、阳虚28.37%;络气郁滞、络气虚滞均能引起血瘀、痰浊,络气郁滞可引起郁热。结论络气郁滞与络气虚滞为脉络病变始动因素并贯穿全过程,痰、瘀、热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继发性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编制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四诊信息采集表;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300例患者临床调查,运用统计方法,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通过聚类分析获得慢性盆腔炎的分型规律,由高频到低频的分布分别是湿热瘀结型(53.0%)、脾虚湿瘀型(21.0%)气滞血瘀型(15%)、肾虚血瘀型(11.0%)。瘀血内阻在聚类后的4个证型里均有体现。结论:上述证型的分布规律体现了慢性盆腔炎的基本病机,湿热瘀结为其病机关键,瘀血阻滞为疾病形成共有的病理产物,所得结论为临床上治疗该疾病提供了可靠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古力那孜.阿不都热合满阿斯亚.吾甫尔西尔艾力.安尼瓦尔 《中医临床研究》2017,(29):4-7
目的:运用流行病学临床研究方法来分析高脂血症的维医证型分布和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217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全集分析。结果:提示涩味黏液质型占39.2%,血液质数量过盛而浓稠型占28.1%,黑胆质数量过盛型占20.7%,石膏样黏液质型占12.0%。结论:其中涩味黏液质型多见,因为这种异常体液会使物质代谢变慢,引起支配气管生命力和库外提的不足而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生。维医各气质占的比例依次为湿寒性(48.9%)、湿热性(29.0%)、干寒性(22.1%)、干热性(0.0%),其中湿寒性最多见,湿寒性气质会使全身血液循环、物质代谢变慢,有些致病杂物沉着在组织不能被排出体外而引起本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明确各证候的诊断依据,为新药临床试验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主、次症的确定提供参考,为构建辨证方法新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分别是精神抑郁、神疲、烦躁、面色异常、睡眠质量差等,这些症状的发生率均在95%以上;患者以肝气郁结和肝郁脾虚型最为多见,二者所占的百分比均为35%,其次为心胆气虚型和忧郁伤神型。结论:治疗抑郁症患者时要着重改善其主要症状,应重点从肝论治,同时注意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部分人群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北京市部分人群中亚健康状态的症状分布及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基本证候,为制订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市15家单位中筛选出一年内进行过健康体检的非疾病人群,采取问卷调查与中医临床专家现场访谈后进行中医证候判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结果应用EpiData2.0进行数据录入,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身心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北京部分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为67.6%。亚健康人群身心症状以疲乏、身体疼痛、头昏沉等为主。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其中又以阴虚证、气虚证为主;亚健康状态人群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脾脏、肾脏、心脏。结论了解和分析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身心症状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对今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预防、干预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多中心临床调研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总结乙型慢重肝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基本证候有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肝脾气虚证、肾气虚证5个,核心证候为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3证;本病表现为多证相兼,并以六证相兼到九证相兼多见;证候组合具体表现为: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两虚证,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血阴阳俱虚证,湿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或阴阳两虚证。结论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存在毒瘀与正虚交织、肝脾肾气血阴阳俱损等复杂病机,且证情严重,治疗上应考虑重病重药,快速截断,多法联用,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肾虚相关证型功血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状况,为规范功血辨证诊断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对612例肾虚相关证型功血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各证型的频数统计。结果:复合肾虚证型(510,83.33%)较单一证型(102,16.67%)多见。单一证型中,肾阴虚(45,44.12%)、肾气虚(45,41.18%)多见。且肾气虚多兼肝郁(68,11.09%)、血虚(57,9.30%)、血瘀(57,9.30%);肾阴虚证多兼肝郁(113,18.43%)、血瘀(99,16.15%)和血虚证(49,7.99%);肾阳虚证多兼脾气虚证(75,12.23%)。排卵型功血多见肾气虚证(186,57.23%),无排卵型功血多见肾气虚(146,50.69%)、肾阴虚(111,38.54%)。结论:临床肾虚功血多为复合证型,常易相兼的其他证型有肝郁、脾虚、血虚、血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中国6大城市妇女绝经综合征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调查,了解中国城市更年期妇女现状,从而为更年期妇女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3年在全国东、西、南、北、中6大城市医院门诊就诊的424名45~55岁更年期妇女,进行问卷式社会人口统计学调查,并对其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绝经综合征门诊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统计结果可以反映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社会的知识水平及生活标准,其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受上述一般资料的影响。[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发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2月前后怒、焦虑、抑郁情绪及与3种情绪密切联系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的血清水平变化,为临床治疗Graves病伴发的情绪障碍提供临床及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在济南市中心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调查122例新发Graves病患者,现场填写《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STAX-2量表》,采集血样并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受体抗体(TRAb)、5-HT、DA等的水平,抗甲状腺药物常规治疗2月后门诊复查时再次填写上述3表并采集血样检测上述指标。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结果:随访治疗2月后,因各种原因仅87名患者完成随访。对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治疗后,怒成分中怒控制(AC-I)、控制怒的发出(AC-O)分值升高;焦虑、抑郁情绪分值下降;FT3、FT4下降、TSH上升;血清5-HT升高、血清DA水平下降(P0.05,P0.01)。结论:怒、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常伴随Graves病的发病而出现过度表现,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怒控制能力提高;伴随的怒情绪于治疗后易于控制。焦虑、抑郁情绪缓解。5-HT、DA等呈现一致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夏枯草口服液对Graves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120例Graves病(GD)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A组)和联用夏枯草口服液治疗组(B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定期测定甲状腺功能及彩超检查甲状腺体积大小,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的异同.结果 治疗后两组甲状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甲状腺体积明显缩小(P<0.01).A、B两组相比,B组甲状腺功能好转时间明显快于A组,甲状腺体积小于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应用夏枯草口服液治疗Graves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抑亢丸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GD)的疗效及对自身抗体和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92例GD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10 mg/次,3次/d,并根据甲状腺功能指标调整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抑亢丸,7.5 g/次,2次/d。疗程为12周。记录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血清甲状腺素(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检测治疗前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检测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脂联素(APN)瘦素(LP)及抵抗素(ADSF)水平。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6%,优于对照组的82.6%(P<0.05);观察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在8周和12周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T3,T4,FT3,FT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TGAb、TMAb及TPOAb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FFA,APN和ADS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L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抑亢丸能明显改善GD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其机理可能与降低GD患者自身抗体水平,调节异常免疫有关;抑亢丸还能调节GD患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改善GD患者改善异常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17.
5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少阳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少阳病的患病情况及少阳病可能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为和解少阳法治疗本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10-11月收集的5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家医院500例患者中咽于、耳鸣耳聋、目眩、口苦、胸胁苦闷等少阳病常见症状出现频数均〉20%,少阳病患病率为19.8%;近期有外感者患病率为42.6%,无外感者为13.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少阳病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肾气虚患者更易患病(患病率35.5%)。女性患病率更高(22.9%).与男性少阳病患病率(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肾功能状况、病程及年龄段的患者少阳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少阳病患病率外感后较高;少阳病患病率与肾功能状况、病程及年龄未见明显相关性,脾肾气虚型患者及女性更易患病;和解少阳法可以参考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Graves病合并甲亢(GD甲亢)患者的五态性格特征和应对模式,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取五态性格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GD甲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在面对维度的得分方面患者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回避和屈服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P0.05);2患者在太阳性格和少阳性格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5);3患者面对维度与太阳性格、少阳性格、阴阳平和性格呈正相关,与少阴性格呈负相关;回避维度与少阴性格呈正相关,与阴阳平和性格呈负相关;屈服维度与太阳性格呈负相关。结论:GD甲亢患者具有其独立的性格特征,且应对方式已发生改变,临床护理可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进行有效护理,促进患者对疾病的有效面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