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中提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痰饮病治疗原则,为后世痰饮学说奠定了基础,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脏腑之阳气不足无力运化水饮,是引起痰饮病的主要原因,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候,温通阳气为治本之法.笔者临床上采用温阳之法治疗痰饮之证,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3.
从痰饮角度分析过敏性鼻炎的病机,认为本病属于外邪深伏,影响肺气宣降,日久导致肺脏正气不足,痰饮停聚,一旦受外邪引动容易反复发作,故以化痰祛饮为治疗思路,立温化寒饮、清热化痰、培土生金三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5.
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疾病,亦是多种疾病常伴症状。历代医书多以“久咳”、“久嗽”等记载,引发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疾病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等。其病因复杂,病程缠绵,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临床上往往囿于“炎症”之说,而采取寒凉降泄、清热化痰治疗,效果欠理想。《金匮要略》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然目前关于温法在治疗慢性咳嗽中的应用,理论研究及实践均有不足,兹将临床用“温法”治疗慢性咳嗽验案三则整理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9.
“温法”是中医治法的八法之一,它是通过温里、祛寒或回阳等作用,使寒去阳复,用治寒证的一种治法.“寒者热之”、“治寒以热”是温法的立法依据.由于面部五官裸露在外,与不良天气直接接触的机会最多,所以容易罹患多种外感疾病.而眼、耳的慢性退变与肝肾阳气亏损,筋脉失养有关.外感寒邪及阳气亏损是五官科众多疾病发生之根本,在治疗中必须重视寒邪导致气血不畅这一重要环节.外感寒邪当解表散寒,内伤诸证多需温肾填精.兹将临床用“温法”治疗五官疾病验案六则整理如下,以飨同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黄祥武擅用温法治疗皮肤病。运用温阳散寒法治疗湿疹,温阳固表法治疗荨麻疹,温阳潜阳法治疗痤疮,结合验案分析其经验。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