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4):565-567
目的: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运行中差错的发生,提高静脉用药调配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我院PIVAS 2013年1-4月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出现的差错进行原因分析,并制订防范措施,比较改进前、后(2013年5-8月)差错率。结果:通过改进和细化工作流程,分别针对审方、分签、贴签、排药、配制、退药、复核及打包等各环节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进行了改进。与改进前比较,差错率显著降低,由0.079%下降至0.037%。结论:通过分析差错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关防范措施可减少差错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师工作实践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完善医院药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相关工作内容,保证输液调配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出现问题进行定性分析,总结药师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工作的作用及意义。结果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师发现的问题包括医生医嘱不舍理、护士排药及调配差错。结论药师进行医嘱审核、排药复核及调配复核,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调配指导,层层把关保证调配质量,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静脉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个工作环节可能出现的差错进行分析,并制订防范对策。结果防范对策显著降低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差错发生率。结论通过分析差错发生原因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发生,保证医院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个工作环节可能出现的差错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显著降低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出门差错和未出门差错的发生率。结论通过分析差错发生原因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了错误率,从而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史秋晨  刘丽萍  胡伟  梁敏 《安徽医药》2011,15(3):385-386
目的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发生,保证医院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该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个工作环节可能出现的差错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显著降低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出门差错和未出门差错的发生率。结论通过分析差错发生原因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了错误率,从而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本院PIVAS各个环节经常出现的差错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内差率为0.08%,差错率为0.001%。主要发生在贴签、药师排药、护士配置、成品复核等工作环节。结论可通过构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药品管理、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量等措施降低差错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PIVAS在配置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讨论,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整理改进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配置差错提供参考,提高医疗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指南》及JCI要求等相关规定,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输液配置环节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回顾性原因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对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本文结合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中具体的差错例子对相应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其差错率主要集中在:电脑系统不够完善,医师医嘱不合理,审核人员差错,输液调配差错这四个方面。结论通过对调配过程中存在的差错分析,我们总结出:优化系统,增强审方药师业务技能,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建立差错制度等改进措施,来优化完善PIVAS的工作,使工作更加高质高效,有效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HFMEA)在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成品核对差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HFMEA的工作流程,选取在静脉用药调配过程中易出现错误的环节(成品核对),成立评估小组,创建相应的流程图,分析流程中的失效模式及原因,寻找并执行改进方案,并比较HFMEA实施前后PIVAS成品核对环节差错数量差异。结果对PIVAS实施HFMEA管理后,成品核对各环节出错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应用HFMEA可细化PIVAS工作流程,减少操作差错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25):3525-3527
目的:减少静脉药物集中调配差错,提高输液配制质量,保证临床输液安全性与合理性。方法:首先运用个案追踪法逐一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各工作环节,找出可能造成调配差错的原因,进行风险控制;而后运用系统追踪法,剖析系统或流程内部潜藏的安全风险与质量裂痕,制订对策,持续改进并评价前后6个月的管理效果。结果:通过追踪方法学找出造成调配差错的关键环节及流程中存在的缺陷并改进相关工作模式、改善工作环境、制订并完善相关制度。通过系列措施的实施,调配差错由81袋减少到38袋,差错率由0.035%降低到0.011%(P<0.01)。结论:运用追踪方法学寻找调配差错原因及环节,针对性制订相关措施并严格执行,可减少静脉药物调配差错,促进医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防范差错重复发生,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方法: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环节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是可以通过多种措施进行防范。结论:通过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配置规范,并加强管理等防范措施,能将差错降低,从而为临床提供适宜的输液。  相似文献   

11.
沈国荣  李轶  王永  冉晓军  包健安 《中国药房》2013,(41):3898-3900
目的:介绍某院运行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智能摆药系统。方法:该院在原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架构下,基于现有的PIVAS条码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开发了PIVAS智能摆药系统,实现了摆药、贴签、分类进舱、退药和盘点等环节的智能化操作,同时对摆药流程进行了优化。结果与结论:将接收的输液标签在后台进行个性化处理,实现了按药物品种摆药的操作模式。建立的智能摆药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智能化、信息化摆药操作,最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少了差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方法 :将条形码扫描技术应用于PIVAS配药前、配置后成品输液配送前及病区工作人员签收成品输液等环节,总结条形码扫描技术在PIVAS工作中的各项功能及分析其应用前后的效果。结果:条形码扫描技术具有输液配置核对、打包核对、病区签收核对、工作量统计等功能;其在我院使用后输液日平均配置数由53组升至61组,日平均差错数由0.6组降至0.03组,日均药品浪费组数由0.02组降至0.01组,日均查找相关信息时间由4.2小时降至0.5小时,月配置工作量统计平均时间由8小时降至0.5小时。结论:我院PIVAS使用条形码扫描技术后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风险控制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方允  王丽 《中国药房》2009,(10):796-798
目的: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对PIVAS药品损失记录与影响工作效率的电话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损失的主要原因是配置差错和退药问题;临床要求打单发药的电话最多,严重影响了PIVAS药师的工作效率。结论:加强科室内培训,避免不必要的电话,可全面提高PIVAS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前审方药师的岗前培训要点。方法: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方药师的岗前培训内容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与结论:审方药师上岗前应主要从静脉药物溶媒或载体的适宜性、调配后药物的稳定性、不合理用药、避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药物给药速度、慎用或禁用药物等方面进行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相似文献   

15.
梁敏  刘丽萍  胡伟  史秋晨  魏彩 《安徽医药》2011,15(7):915-916
目的探讨按病区排药和按药品排药两种方法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总共20个工作日,两种排药方法各排药10 d,统计配置时排药、核对、配液、复核和分筐的时间,计算其平均值,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按病区顺序排药时平均每袋静脉输液的配置时间为137.0 s,而按药品顺序排药时则为121.9 s,两组间差异显著。按病区顺序排药时平均每袋静脉输液排药、配液和复核环节的时间分别为36.3、54.1和10.1 s,而按药品顺序排药时则分别为30.9、44.5和9.3 s,两组间差异显著;核对和分筐时间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按药品顺序排药可缩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配置时间,应作为首选排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运用品管圈降低静脉药物调配中的残留药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静脉药物混合调配过程中的残留药量,提高药品利用率,保证患者输液浓度的精准度。方法:运用品管圈手法和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置)循环法,建立静脉药物调配残留量限度标准,分析药量残留的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评价效果等。结果:溶媒体积、溶解程度和残留体积是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制订了针对每种药品分别设计调配方案及针对残留量大的调配人员进行提醒、培训等措施。通过本次活动,有形成果(即PIVAS指定药品调配后的残留量)及无形成果均较显著,目标达标率为118%。结论:品管圈活动中采取的措施切实可行,药物残留量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对静脉药物调配操作的进一步规范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强化临床药物配置中心(PIVAS·DDS)的安全性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从规章制度的确立和人员、环境、配药安全控制4个方面简述我院PIVAS·DDS为保障药物配置安全而采取的主要措施。结果与结论:通过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及规范的标准操作规程,加强人员洁净和消毒控制,合理规划区域和人流、物流的流向等,我院PIVAS·DDS的配药安全性大大提高,在促进临床安全用药、职业暴露防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临床静脉用药配制的常见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及为护理人员提供用药指导。方法:对2003年9月—2011年12月我院49例住院患者用药错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分析发现护理人员作为药物治疗执行者在药品养护、配伍禁忌、溶剂选择、药品配制浓度等方面存在知识上的欠缺。结论:遵循临床需求加强学科协作,发挥临床药师药物化学和制剂学的优势,避免用药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肿瘤化疗输液不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媛媛  童本定  魏青 《上海医药》2010,31(11):487-488
目的: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方法:调查2009年3月-2010年3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记录的肿瘤化疗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不合理用药294例,包括溶媒、给药剂量、电脑录入等方面的问题。结论: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方工作方面可以发挥自身价值,促进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