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新型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两个新型含1,3-亚乙氧基链手性双生铵盐相转移催化剂碘化1,8-双(N_苄基-(38,4S)-3,4-二羟基四氢吡咯)-3,6-二氧辛烷(PTC1)和碘化1,11-双(N-苄基(3S,4S)-3,4-二羟基四氢吡咯)-5,6,9-三氧十一(PTCⅡ),并用于1-(3,4--亚甲二氧化苯基)2-2丙酮的不对称烃基化反应,合成六个手性苯丙酮衍生物。研究了在手性双季铵盐相转移从化剂PTC1存在一,  相似文献   

2.
报道通过延伸方法解决季戊四醇(1)及三羟甲基氨甲烷(2)末端羟基立体位阻的方法。(1)和(2)末端羟基经氰乙基化、醇解和还原等步骤制得标题化合物四(ω-羟丙氧甲基)甲烷(3)及三(ω-羟丙氧甲基)氨甲烷(4),并合成9个衍生物,以摸索(3)和(4)的酰化、醚化及氯化等反应条件,所合成的化合物(3-13)及(15)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标题化合物可作为小分子多功  相似文献   

3.
唾液酸衍生物的立体选择性硫酸酯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唾液酸以各种形式存在于生物体中,是连接在细胞表面糖脂和糖蛋白末端的一个九碳糖,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Kochetkov[1]和Kubo[2]等从海胆卵中分离得到N-羟乙酰基唾液酸的8-硫酸酯衍生物,引起人们对唾液酸硫酸酯衍生物研究的兴趣。最近Tana...  相似文献   

4.
测定唾液酸的标准液和单一试剂的研制孟泽关键词唾液酸,N-乙酰神经氨酸,单一试剂中图法分类号R4461概述唾液酸(SA)是一族神经氨酸(NA)的N-酰基(乙酰基或羟乙酰基)衍生物的总称。目前已知它包含了十五种化合物,人体内的SA以N-乙酰神经氨酸(NA...  相似文献   

5.
10mg/L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3)可促进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增加细胞DNA合成,静止期细胞数减少而合成期和分裂期细胞增多。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3)对白蛋白的分泌和合成均发生抑制,而GD3对白蛋白的分泌也发生抑制,但细胞内白蛋白的含量上升。GM3、GD3对甲胎蛋白的合成影响不大,GD3可降低甲胎蛋白的分泌,而GM3对甲胎蛋白的分泌影响不大。结果提示GD3有促进细胞生长作用,GM3、GD3比对不同蛋白质的分泌和合成有选择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报道通过延伸方法解决季戊四醇(1)及三羟甲基氨甲烷(2)末端羟基立体位阻的方法。(1)和(2)末端羟基经氰乙基化、醇解和还原等步骤制得标题化合物四(ω-羟丙氧甲基)甲烷(3)及三(ω-羟丙氧甲基)氨甲烷(4),并合成9个衍生物,以摸索(3)和(4)的酰化、醚化及氯化等反应条件。所合成的化合物(3~13)及(15)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标题化合物可作为小分子多功能桥试剂,以增大载体的载药量。  相似文献   

7.
由邻羟基苯乙酮合成3-二甲氨基-1-(2-羟基苯基)-1-丙烯酮,在与乙酸酐反应得3-乙酰苯并吡喃-4-酮,经元素分析,HNMR,MS等证实其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由邻羟基苯乙酮合成3-二甲氨基-1-(2-羟基苯基)-1-丙烯酮,在与乙酸酐反应得3-乙酰苯并吡喃-4-酮。经元素分析,'HNMR,MS等证实其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红细胞膜及血浆唾液酸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红细胞膜唾液酸(RBCm-SA)和血浆唾液酸(P-SA)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Bialsche试剂法检测RBCm-SA含量,F-8836化学比色法检测P-SA含量。结果 AMI病人RBCm-SA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而P-SA含量则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t=4.41m4.85,P〈0.01)。两组RBCm-SA与P-SA皆呈负相关(r=-0.486,-  相似文献   

10.
唾液酸在喉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唾液酸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14例喉鳞癌、8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以及3例正常喉粘膜上皮内两种凝集素SNA和MAA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喉鳞状上皮细胞在增生、转化和恶变过程中,细胞质中SNA表达增强(P≤0.05)。但SNA和MAA的表达和分布与喉鳞癌的T分类及N分类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鳞癌细胞质中SNA的特异结合糖、α2-6结合型唾液酸可能是喉鳞癌一种重要标志,与喉鳞癌的分化增殖有关。但α2-6结合型唾液酸变化与喉鳞癌局部浸润程度和颈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1.
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取代氨基侧链的引入对哒嗪酮类化合物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乙酰基为连接片段,引入不同的取代氨基,设计合成一系列化合物;体外药理实验参考Born方法进行。结果:设计合成了10个目标化合物,其中8个未见报道,所有化合物均经过1HNMR等确证;所有化合物都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其中化合物(6f)、(6g)、 (6h)和(6j)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较强,化合物(6g)和(6j)的活性是 6-\[4-(吡啶基-4-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 (MCI-154)的5倍。结论:引入不同的取代氨基对哒嗪酮类化合物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新型4,8-二取代-8,9-二氢吡嗪[2,3-g]喹唑啉-7(6H)-酮系列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获得高效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用于后续药物研发.方法:固相合成17个设计作用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结构为4,8-二取代-8,9-二氢吡嗪[2,3-g]喹唑啉-7(6H)-酮的新型系列化合物.采用MTT法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加药96 h后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对于人肺癌细胞株A549,化合物7-13和7-14抑制效果最佳,其IC_(50)值分别为8.10和8.12 μmol/L.共有8个化合物对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7-2、7-13和7-17抑制效果最佳,其IC_(50)值分别为2.22、0.57和7.20 μmol/L.而对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化合物7-3和7-13具有抑制效果,其IC_(50)值分别为4.20和9.71 μmol/L.结论:17个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呈现不同抑制效果,为结构修饰以提高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其中化合物7-13对所测瘤株均具增殖抑制活性,可作为潜在药物用于后续抗肿瘤药物研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TNF-α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4月龄野生型小鼠与同龄TNF-α转基因鼠进行体内研究,分别收集双侧膝骨关节样本后,进行CT扫描分析骨量差异,TRAP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破骨细胞分化程度及唾液酸表达水平。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系RAW264.7分为3组:RAW对照组(不含药物的分化培养基处理);RAW实验组(含有TNF-α的分化培养基处理);RAW药物组(含有TNF-α和唾液酸酶的分化培养基处理)。体外培养3 d后进行qPCR检测,TRAP染色,唾液酸免疫荧光共定位染色分析。同时,分离培养野生型小鼠(BM对照组)和TNF-α转基因鼠[BM实验组(不含药物的分化培养基处理),BM药物组(含有唾液酸酶的分化培养基处理)]原代骨髓源巨噬细胞,3 d后进行TRAP染色及唾液酸染色。结果 TRAP染色显示,TNF-α转基因鼠膝关节软骨下骨中破骨细胞数量较野生型小鼠显著增多(P<0.001);其骨量/体积(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则显著降低(P<0.001);而TNF-α转基因鼠软骨下骨中唾液酸与TRAP荧光共定位阳性细胞数也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P=0.004)。RAW实验组唾液酸表达平均荧光强度(P<0.001)及破骨细胞形成率(P<0.001)均显著高于RAW对照组,而RAW药物组唾液酸表达平均荧光强度、破骨细胞形成率以及TRAP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低于RAW实验组(P<0.001)。BM实验组较BM对照组唾液酸表达平均荧光强度、破骨细胞形成率均显著提高(P<0.001),而BM药物组较BM实验组唾液酸表达平均荧光强度、破骨细胞形成率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 TNF-α可通过提高破骨细胞的唾液酸化水平进而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氰基吡咯烷类DPP-4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合成底物类似的氰基吡咯烷类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对其进行体外活性测试。方法以氰基吡咯烷为基本骨架,引入不同的取代基,设计了11个DPP-4抑制剂。以L-脯氨酰胺为原料制备溴乙酰氰基吡咯烷,再与不同取代的苯基哌嗪哒嗪酮经亲核取代反应得目标化合物。结果所得目标化合物经~1H-NMR、MS确认结构,并以西他列汀为对照药,对其进行体外活性筛选。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结论活性测试显示11个目标位均有一定的DPP-4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j和1k的抑制活性更强,在10~5nmol/L水平的抑制率分别是1j(26.14%)、1k(34.1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合成EA衍生物,并对其抑制GST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取代苯酚为原料,经成醚反应,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羟醛缩合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用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株裂解液测定目标化合物对GST抑制活性。结果合成了15个EA衍生物,其结构经IR、MS和IH-NMR谱确证;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N-4、N-5、N-6、N-7有较高的抑酶活性。结论EA衍生物对GST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马铃薯三糖熊果酸衍生物能否通过抑制H5N1流感病毒进入靶细胞,作为潜在的新型抗流感药物进行研发。
方法以马铃薯三糖熊果酸甲酯1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4个目标化合物,利用建立的H5N1假病毒活性检测方法,测试化合
物的抑制活性。结果化合物1b,1c和1d对源自A/Thailand/Kan353/2004的H5N1假病毒毒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化合物1 d
的活性最好,其IC50达到0.96±0.10 μmol/L。结论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熊果酸的C-17位羧基被酯化后可显著提高其抗病毒
活性;将羧基转化成酰胺后可提高抗病毒活性并降低对靶细胞MDCK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合成(E)-4-(β-溴乙烯基)苯酚酯系列化合物并评价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 抑制活性。  方法  化学合成(E)-4-(β-溴乙烯基)苯酚和一元羧酸,通过两者的酯化反应获得一系列(E)-4-(β-溴乙烯基)苯酚酯新型化合物;运用基因工程方法表达、纯化重组人IDO(rhIDO),建立酶活性检测体系;同时检测(E)-4-(β-溴乙烯基)苯酚酯化合物的IDO抑制活性。  结果  化学合成6个(E)-4-(β-溴乙烯基)苯酚酯新型化合物,检测出其中3个具有高效的IDO抑制活性。  结论  (E)-4-(β-溴乙烯基)苯酚酯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具有发展潜能的IDO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在红景天苷及类似物的苯环上引入乙酰基,合成新型红景天苷类似物,以期获得神经保护活性更好的化合物。方法:以4-甲氧基苯乙醇对芳环进行傅克乙酰化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3-乙酰基-4-羟基苯乙醇,再分别与糖基供体(四乙酰基溴代葡萄糖、四乙酰基氯代氨基葡萄糖)进行糖苷化反应,制备新型红景天苷类似物,并采用PC12细胞低糖低血清损伤模型来测定目标化合物对于低糖低血清损伤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合成的红景天苷类似物糖苷均经过质谱,核磁和元素分析的结构确证,红景天苷类似物预保护对低糖低血清损伤引起的PC12细胞活力的下降曾剂量依赖性地拮抗作用,尤其是化合物8a对低糖低血清损伤的拮抗作用显著高于红景天苷组。结论:所合成含有乙酰基的红景天苷类似物具有较好的对PC12细胞低糖低血清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红景天苷类似物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唾液酸酶与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浸润、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方法 培养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并分成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给予唾液酸酶活性抑制剂(DANA)处理,比对两组细胞上清液的唾液酸酶活性后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流式细胞学或MTT实验检测对照组和处理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水平、凋亡和增殖情况。 结果 处理组上清液唾液酸酶活性减弱且细胞MMPs的表达降低,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无差异。 结论 唾液酸酶可影响Ishikawa细胞的侵袭性和凋亡率,但对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合成苯氧丁酸类非甾体5α-还原酶抑制剂,对其进行活性测试。方法以苯基哌嗪哒嗪酮为骨架,引入苯氧丁酸
及不同的取代基,设计8个非甾体5α-还原酶抑制剂。以不同取代的苯基哌嗪为原料,与3,6-二氯哒嗪反应制备相应苯基哌嗪哒
嗪酮,再与烷基链长度不同的苯氧丁酸乙酯中间体反应得目标化合物。结果所得目标化合物经1H-NMR、MS确认结构,并以
非那雄胺为阳性对照药,对其进行体外活性筛选,有7个化合物具有抑制活性。结论活性测试显示7个目标化合物有一定的
5α-还原酶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A1和A7的抑制活性较好,在3.3×10-5 mol/L水平的抑制率分别是A(1 12.50%)、A(7 19.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