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血管瘤是肝脏肿瘤中的良性肿瘤,绝大多数肝血管瘤患者几乎不会出现临床症状或健康问题,患者往往是在因为其他健康问题检查时偶然发现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最常见的检查是超声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目前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不同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对肝血管瘤的诊治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血管瘤系肝脏良性肿瘤,其发生率在肝脏良性肿瘤中居首位。大多数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仅少数瘤体较大者可能产生一些临床压迫征状,患者体征不多,故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实时灰阶超声广泛应用以来,肝内血管瘤的检出率有了显著提高,但这方面的报导尚不多。现将我院四年来经手术、X 线CT 和/或核素血池扫描等证实的38例肝脏血管瘤的声象图资料加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恔 《协和医学杂志》2010,1(1):122-122
<正>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采用"剥除法"替代传统的"切除术",成功治疗肝脏血管瘤85例。这一成果获得北京协和医院2009年医疗成果三等奖。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主要因血管发育异常所致,正常人群发生率高达7%。当肝血管瘤直径大于8cm;或直径虽小于8cm,但患者出现肝区胀痛、因瘤体压迫胃导致而出现胃部不适等较明显症状时;或虽然无症状但位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T鉴别诊断肝脏血管瘤和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肝脏血管瘤患者23例(对照组)及肝脏肿瘤患者25例(实验组)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对两组患者均实施灌注CT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肝脏指标的差异及CT诊断的诊断价值。结果:CT鉴别诊断肝脏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2.61%,CT鉴别诊断肝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8.00%,两组患者之间对比的各项肝脏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肝脏血管瘤及肝脏肿瘤患者实施CT鉴别诊断的诊断价值较高,诊断准确率较高,能为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改变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海绵状血管瘤(HCH)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0.4%~7.0%。我院自1995年以来对18例经CT、B超证实为肝血管瘤的患者行肝动脉造影及治疗,效果良好,笔者就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造影后影像改变及价值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6.
双氧水肝脏声学造影致严重肠出血1例辽宁省东港市中医院电诊科赵汉清患者男,42岁,B超示肝左叶实质性占位病变(肝癌、肝血管瘤待鉴别)。无血液病史,近期亦无肠炎及肠道症状,遂行肝脏声学造影,以肛管插入肛门10cm,注入3%双氧水6ml,于1~4分钟内B超...  相似文献   

7.
闫强  熊茂明 《临床医学》2010,30(5):118-119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0.4%~7.3%,包括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四种类型。临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多为单发,也可多发,约占10%,瘤体生长缓慢,症状轻微,预后良好,迄今尚无恶变的报道,大多数患者只需要定期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的诊断水平及与肝细胞肝癌和血管瘤的鉴别.方法:搜集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肝细胞肝癌、肝血管瘤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并总结分析.结果:在一般资料中,三组在性别、年龄、症状、AFP水平、HBsAg指标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常规超...  相似文献   

9.
肝血管瘤通常为海绵状血管瘤,为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成年女性。病变较小时,因无临床症状不易发现,多为体检或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当肝血管瘤较大时,由于压迫肝组织或邻近脏器产生上腹部不适、腹胀或触及包块。因肝血管瘤多在肝外包膜下自发生长,并有自发性或创伤破裂出血的危险,肝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死亡率很高。传统治疗肝血管瘤以  相似文献   

10.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人群发病率达0.4%~7.3%。单发或多发,一般在正常体检或偶有临床症状检查时检出。亦有并发症出现时或解剖标本时检出。不断发展的影像学技术为我们诊断肝血管瘤,尤其在病灶定位(部位、大小、数目、范围、程度)等方面,提供了准确的信息。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创伤大,并发症多。而以微创、痛苦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的介入方法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通过对30例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病例的分析,探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微波固化法、肝动脉结扎术、血管瘤捆扎术、冷冻治疗、无水酒精注射等。但对于肝脏巨大并且和大血管、关系密切的血管瘤手术风险较大,术中易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并发症多。我院近期收治两例肝脏巨大血管瘤手术顺利切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伯生 《华西医学》2004,19(4):644-645
肝海绵状血管瘤为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7.3%。大多数没有症状,多为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主要应与恶性肿瘤鉴别。本文通过对收集的3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其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B超运动试验诊断肝脏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2例B超检查疑为肝脏血管瘤患者,通过运动试验,发现确属肝血管瘤患者,其声像图有一定规律性特征性改变,而其它肝肿瘤无类似改变。本文以这些特征性改变作为诊断肝脏血管瘤和与其它肝肿瘤鉴别的一种简易手段。  相似文献   

14.
肝血管瘤是肝脏超声检查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B型超声的广泛应用,肝血管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为了鉴别肝脏肿瘤的良、恶性,提高肝血管瘤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对116例肝血管瘤进行了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肝血管瘤为肝脏常见良性肿瘤,以往以手术治疗为主。我院于2000年7月至2004年12月对18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平阳霉素油乳剂栓塞治疗,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B超和闪烁显象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赵小华①藏晓红张学文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本文对126例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了B超扫描和闪烁显象检查,其中包括71例肝血管瘤患者和55例其它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1资料和方法对19...  相似文献   

17.
栓塞治疗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介入栓塞治疗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3例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用平阳霉素超液态碘油乳剂加明胶海绵颗粒行栓塞治疗,术后1mo、3mo、6mo超声随访瘤体变化情况。结果 23例患者的28个瘤体术后1mo、3mo、6mo复查,治疗有效瘤体个数分别为13(46.4%)、21(75%)、28(100%),无复发病例。结论 平阳霉素超液态碘油乳剂加明胶海绵颗粒介入栓塞治疗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显著,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应用螺旋CT与MRI诊断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月于中核四〇四医院行肝脏血管瘤影像学检查的患者共计30例,均开展MRI与CT检查,比较不同检测方式对肝脏血管瘤的检查准确率及图像成像特点。结果:MRI检查肝脏血管瘤的检出率96.67%高于CT检查的9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螺旋CT检查增强成像图显示,患者肿瘤边缘出现了斑点状与结节状的强化,强化强度与大血管密度相一致。从肝脏组织强化的角度看,患者肿瘤强化是较为均匀的,但是从密度上看,较正常肝脏组织实质的密度稍高。通过对MRI增强扫描三期时相图显示,患者静脉期出现了肿瘤增强范围扩展及扩大的改变;其他另两个时相均是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结节状强化。结论:在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中,应用MRI及螺旋CT扫描方式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适配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超声造影定量特征。 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42例。38例经CT及磁共振成像证实,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利用SonoLiver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以病灶与其周围正常肝实质的增强水平差值为参数进行动态血管模型(DVP)参数成像。分析肝血管瘤及病灶周围肝实质的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灌注指数(PI)及DVP曲线。采用t检验分别比较肝脏大血管瘤、肝脏小血管瘤与病灶周围正常肝实质、肝脏大血管瘤与肝脏小血管瘤、肝血管瘤中央部与边缘部Imax、RT、TTP、mTT、PI差异。 结果肝脏大血管瘤、肝脏小血管瘤的Imax、PI均高于病灶周围正常肝实质,RT、TTP、mTT均短于病灶周围正常肝实质,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67、-14.758、-9.772、-3.753、4.157,P均<0.05)。肝脏大血管瘤Imax高于肝脏小血管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6,P<0.05);肝脏大血管瘤与肝脏小血管瘤RT、TTP、mTT、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血管瘤中央部Imax高于肝血管瘤边缘部,RT、TTP均长于肝血管瘤边缘部,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087、8.091、8.654,P<0.01或0.05);肝血管瘤中央部与边缘部mTT、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血管瘤的DVP曲线及DVP参数图均可分为3种类型:Ⅰ型,消退型;Ⅱ型,未消退型;Ⅲ型:负向型。本组肝血管瘤患者DVP曲线、DVP参数图呈Ⅰ型、Ⅱ型、Ⅲ型分别为16例(16/42,38.1%)、20例(20/42,47.6%)、6例(6/42,14.3%)和15例(15/42,35.7%)、10例(10/42,23.8%)、17例(17/42,40.5%)。 结论肝血管瘤的TTP和mTT短于病灶周围肝实质。肝脏大血管瘤的Imax和PI高于肝脏小血管瘤。肝血管瘤内边缘部RT及TTP比中央部快。DVP曲线可直观显示肝血管瘤与病灶周围肝实质血流灌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脂肪肝对肝血管瘤显像在超声学上的影响。方法 对每年均来我院常规肝脏B超的40例体检者分3组进行分析.结果(1)一直证实有肝血管瘤,之后合并脂肪肝的患者30例;(2)原检查时无肝血管瘤,有脂肪肝后发现血管瘤8例;(3)有脂肪肝,B超检查无血管瘤,后经CT,MRI检查可发现肝血管瘤4例。结论 脂肪肝对肝血管瘤的超声显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