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肛裂是一种肛管上皮非特异性梭形纵行溃疡。是由于肛管反复损伤和感染引起的皮肤全层裂开 ,以致形成溃疡 ,经久不愈 ,是具有典型症状的肛管和肛门常见病。几年来我们结合坐浴、清创、涂药、He Ne激光照射等方法治疗各期肛裂 52例取得了显著疗效。具有组织损伤小、术后伤口无水肿或水肿轻 ,止血效果好 ,见效快 ,疗程短 ,感染机会少 ,痛苦轻 ,手术操作方便等优点。同时杀灭伤口细菌 ,复发率很低 ,治愈率为 1 0 0 %。激光与药物结合治疗肛裂的临床观察@包宝柱$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呼和浩特市028000 @张玉荣$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相似文献   

2.
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表明 ,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机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1)炎症水肿 ,钙、阿片肽和兴奋性氨基酸介质途径 ;( 2 )自由基和血管机制 ;( 3)最近发现 ,凋亡也可出现在脊髓继发性损伤 ,被称为第三种调节因素 ,并已受到高度重视[1 ,2 ] 。现将国内外有关脊髓继发性损伤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以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一、炎症水肿 ,钙、阿片肽和兴奋性氨基酸介质途径1.水肿 :脊髓损伤后血脑屏障破坏 ,中枢神经系统 (CNS)内皮细胞选择性渗透作用受到损害 ,导致血管性水肿 ,富含蛋白的浆液性液体在细胞外间隙积聚。脊髓损伤后出现水肿的组织学证实最早…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创伤后颈椎前软组织肿胀的重要性,作者回顾分析27例的MRI检查。14例首次X线片有椎前软组织肿胀者,其中12例MRI检查显示有前纵韧带损伤。13例无椎前软组织肿胀者,MRI未有韧带损伤,屈-伸位亦无失稳征象。椎前间隙因含疏松组织,可被创伤后血肿分离或形成水肿,椎前肌和筋膜的肿胀亦参与导致X线片上的椎前间隙肿胀。并有骨折的椎前软组织肿胀易识别,但椎前软组织肿胀是检出细微骨折的唯一的线索。并有脊椎前部骨折的软组织肿胀,是屈曲型损伤骨折的直接伴随征象。伸直型损伤并撕脱骨折的软组织肿胀,一般是椎前血管断裂所致,由于韧带血管较缺乏,而颈长肌有丰富的小血管,尤其脊柱过伸型损伤,能引起肌肉或筋膜创伤,而导致出血或水肿。椎前肿胀并前纵韧带损伤是继发于邻  相似文献   

4.
脑水肿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光雯 《人民军医》1999,42(12):702-703
脑水肿的实质是脑组织水分增加,既可以是细胞内结合状态的水分增加(细胞内水肿),也可以是细胞外间隙水分的增加(细胞外水肿),两种形式常常并存,并以一种形式为主。脑水肿不同于脑肿胀,后者是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紊乱而引起的急性脑小血管扩张,又被称为假性脑水肿。脑水肿的病理改变与水肿的形成原因及其轻重程度有关。1 外伤性脑水肿颅脑创伤,尤其是严重脑挫伤和并发的颅内血肿,常引起脑组织水肿,这是因为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r,BBB)的完整性遭到损害所致。脑组织受到创伤后,液体从血管内向外渗出,聚积于细胞外间隙。水肿主要位于脑白…  相似文献   

5.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是Clarkson等[1]于1960年首次提出,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大量血管内液体及小分子蛋白等迅速渗漏到组织等第三间隙[2],出现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降低、血液浓缩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6.
例1 男,51岁。车祸致左下肢碾挫伤入院。左大腿大面积皮肤撕脱,腰骶臀部皮肤潜行剥脱,伴左髂骨骨折。急诊清创,左大腿撕脱皮肤制成断层皮片予以原位植皮,腰骶臀部皮下间隙置管引流。术后第2天发现肛管全层裂伤,与腰骶臀部皮下间隙相通,行肛管伤口清创缝合及乙状结肠造口术。第3天,左臀部引流出脓液,再行腰骶臀部皮下间隙扩创,置胶管用庆大霉素等渗盐水冲洗引流。术后感染控制,肛管伤口愈合,左大腿植皮成活80%。例2 女,70岁。车祸致左大腿根部至踝部皮肤大面积撕脱,会阴部撕裂延伸入肛门,肛管直肠全层裂伤,伤口周围及腰骶臀部皮肤有潜行剥…  相似文献   

7.
肛周脓肿多由肛窦感染,沿肛腺管蔓延到肛门周围间隙或肛管皮下形成脓肿最终在肛缘表面皮肤破溃形成肛瘘。以往多采用单纯切开排脓引流术,术后易形成肛瘘及脓肿复发,需行二次手术才能治愈,这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2007~2008年我院肛肠外科对50例肛周脓肿患者均行切开挂线一次性治疗,术后配合中西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直肠肛管损伤复杂多样,如诊断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导致直肠周围间隙及盆腔脓肿、肠瘘、肛门失禁或狭窄等并发症。1998年1月~2005年11月,我们收治直肠肛管损伤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320例患儿均施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达10.3%,小儿疝术后阴囊血肿或水肿发生率最高,达3.750%,其次副损伤中的血管损伤达1.875%。术后疝复发的机率仅为1.25%。结论:经下腹部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理想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多与术中未仔细辨认解剖关系及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CO2激光环形连续吻合与缝线吻合血管的组织损伤程度及血管正常结构恢复速度。方法将24只家兔的左右颈动脉切断后分别用CO2激光环形连线吻合或缝线吻合,于吻合术后24h、3d,1、2、4和8周分别取材进行血管吻合口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激光吻合组,血管内膜损伤小,管壁各层次结构清晰,炎症反应轻;缝线吻合组,血管内膜损伤重,管壁各层次结构紊乱,有断裂损伤,炎症反应重。激光吻合组术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早,弹力纤维含量多,平滑肌细胞排列有序;缝线吻合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晚,缝线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管壁有肉芽组织增生。结论用CO2激光环形连续吻合小血管比用缝线吻合,血管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兔眼冲击伤后视网膜损伤的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冲击伤导致视网膜损伤的病理学改变特点。方法 采用兔眼局部冲击伤模型,对伤前和伤后各时相点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并取视网 膜组织做常规HE染色光镜检查和环氧树脂618包埋电镜观察。结果 眼部冲击伤后即刻见球结膜充血、水肿,脉络膜出血和玻璃体出血,视网膜损伤重于眼前节损伤,以眼底改变为主,有明显的视网膜血管改变,组织水肿、渗出、出血等改变。结论 眼部气体冲击伤以视网膜损伤最为突出,可导致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直肠肛管损伤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肛管外伤后局部污染严重,如处理不当,易导致直肠周围间隙或盆腔感染,后期还可能引起肛门狭窄、失禁及肛肠瘘等严重后果。我院1985~1997年共收治直肠肛管损伤20例,其中严重损伤14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2~66岁,14岁以下8例。损伤原因:跌倒或坠落被利物戳伤10例、刀刺伤4例、车祸伤2例、乙状结肠镜检查致直肠医源性损伤3例、直肠异物1例。损伤至入院时间1/2小时~72小时。损伤部位:腹膜返折以上直肠损伤10例,伴有腹膜炎7例;腹膜返折以下直肠肛管损伤10例,其中伴肛门括约肌断裂2例,肛管、会阴部裂伤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扩容术防治创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1月~2012年3月我院创伤中心收治的22例严重创伤患者(腹内高压6例、腹腔间隙综合征16例)的临床资料和腹腔扩容术的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扩容术治疗,首先探查全腹腔,控制活动性出血及感染源等;然后将大网膜平铺于切口下方,根据切口大小将2~3块Vacuseal材料置于大网膜表面,四周与前鞘、白线或皮肤缝合,引流管维持60~80mmHg的持续负压,7~14d后通过Ⅱ期缝合行确定性腹壁重建。结果本组22例救治成功16例(成功率72.73%);死亡6例(27.27%),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例死于严重颅脑损伤所致脑疝,1例吸毒、结肠脾曲刀刺伤术后转入患者放弃治疗。22例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膀胱压值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扩容术不仅保护腹腔内容物,便于再次探查手术,更利于清除腹腔积液并计量,减轻腹腔组织水肿,控制感染,逆转组织水肿并帮助皮肤和筋膜靠拢,利于后期关闭筋膜和腹壁,对于防治创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直肠肛管损伤的特点及诊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直肠肛管解剖及生理上的特点,一旦损伤,往往污染严重,感染易扩散到直肠肛管周围间隙,如诊治不当,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现结合我院10年来收治的37例直肠肛管外伤,就其伤情特点和诊断治疗中的一些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目前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加放射治疗(术后放疗)并发上肢水肿的病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术后放疗2年以上的84例乳腺癌患者,仅症状和体征上进行了观测。结果:并发上肢水肿约为8%。结论:上肢水肿和肩关节功能障碍是乳腺癌术后加放疗较常见的并发症。腋窝清扫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以预防或降低其发生率,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CO2激光环形连续吻合与缝线吻合血管的组织损伤程度及血管正常结构恢复速度。方法 将24只家兔的左右颈动脉切断后分别用CO2激光环形连线吻合或缝线吻合,于吻合术后24h、3d,1、2、4和8周分别取材进行血管吻合口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激光吻合组,血管内膜损伤小,管壁各层次结构清晰,炎症反应轻;缝线吻合组,血管内膜损伤重,管壁各层次结构紊乱,有断裂损伤,炎症反应重。激光吻合组术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早,弹力纤维含量多,平滑肌细胞排列有序;缝线吻合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晚,缝线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管壁有肉芽组织增生。结论 用CO2激光环形连续吻合小血管比用缝线吻合,血管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8例直肠肛管周围肌组织感染的MRI表现,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肛提肌和/或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感染患者的MRI表现,初步分析其与肛管、直肠的关系.结果 1例发生于肛门外括约肌右半部,6例发生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水平,均伴发直肠肠壁炎性肿胀及肠壁外膜破口形成,其中5例破口位于直肠者,肛提肌、耻骨直肠肌均可见脓肿形成,伴或不伴肛门外括约肌深部病变;2例破口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水平肛管者,耻骨直肠肌及肛门外括约肌深部形成感染灶,未见肛提肌受累及,即破口位置高者,直肠肛管周围肌组织感染灶位置亦较高.另外1例位于外括约肌肌浅部,感染灶与邻近中央间隙脓肿分界不清.结论 局部直肠或肛管感染后炎症可播及邻近肌肉组织,肛门直肠周围肌肉组织并不能阻挡肛周感染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腰骶脊髓损伤患者肛管直肠功能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腰骶脊髓损伤患者肛管直肠功能状况。方法以115例腰骶脊髓损伤患者为脊髓损伤组,以22例尿道下裂和血尿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肛管直肠功能。结果脊髓损伤组最大肛管收缩压为(56.7±31.1)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为(87.2±29.2)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行咳嗽动作时,脊髓损伤组31例(27.0%)肛管压力瞬时升高,但之后出现大幅度、持续性下降;在行模拟排便动作时,97例(84.3%)表现为盆底功能紊乱型肛管直肠压力曲线。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在所有受检者均存在,脊髓损伤组诱发持续性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所需直肠气囊容量和直肠感觉阈值分别为(134.8±48.5)ml和(95.9±54.3)ml,对照组分别为(55.9±17.9)ml和(42.3±13.1)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数腰骶脊髓损伤患者不能自主收缩肛门外括约肌,直肠感觉功能受到严重损害;部分腰骶脊髓损伤患者咳嗽肛管反射通路可能受到损害;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可能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正常组织的晚期放射损伤是肿瘤放射治疗限制照射剂量的主要因素。照射后远期发生进行性纤维化和坏死,其病理机制尚不清楚。但大量证据表明血管的损伤可能是脑、肾、肺、心脏和脊髓发生这些改变的原因。Rubin和Casarett的观察认为内皮细胞的改变与许多组织照射后发生水肿和纤维化有关。本文作者选择肠系膜和供应小肠的血管网进行照射,于照射后不同时间测量血管通透性、血管容积和静脉直径的改变以及与血管内皮各种改变的关系。在加卤甲乙醚麻醉下暴露10周龄CBA小鼠回肠末端和肠系膜血管。用盲肠作解剖标志,以便能认出专门的血管提供照射和其后的测量。实验均选盲肠近端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是指动脉受到创伤后血液通过损伤动脉壁破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并形成1个或多个瘤腔,收缩期动脉血液由载瘤动脉经瘤颈部流至瘤腔内,舒张期血液反流到载瘤动脉内。近年来,随着外伤增多、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广泛应用,创伤性假性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