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erum 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变化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用分光光度计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3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治疗前后SOD活性、MDA的水平。结果: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治疗前SOD活性低于治疗后SOD活性(P〈0.01);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治疗前MDA的水平高于治疗后的水平(P〈0.05)。结论:氧化失衡存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发病中,SOD和MDA可能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秀民  韩文岭 《武警医学》1997,8(3):175-176
小针刀治疗顽固性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武警医学院门诊部杨秀民韩文岭(天津300162)关键词小针刀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第三腰椎横突(简称腰三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腰痛或腰臂痛疾患,多数患者用推拿封闭等疗法效果很好,少数症状重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病例,用腰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频电针疗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中频电针组、针刀封闭组及传统电针组,于疗程后1周对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腰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中频电针组、针刀封闭组两组疗效、疗后VAS评分及ODI指数均优于传统电针组(P〈0.05),但两组之间疗效接近,VAS评分及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频电针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接近针刀封闭治疗疗效,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推拿、电针、放血综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元  杨大荣 《临床军医杂志》2005,33(2):165-165,185
腰三横突综合征又称第三腰椎横突炎,是指因第三腰椎横突尖附着的韧带、肌肉,筋膜等损伤后影响或刺激腰神经后支,而出现腰臀部疼痛的一种病症,是腰背疼痛常见原因之一,属祖国医学“腰痛”范畴。我们运用推拿、电针、放血综合治疗该病96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局部封闭加软组织松解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硬膜外穿刺针行局部封闭加软组织松解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硬膜外穿刺针行第3腰椎横突周围筋膜松解和局部封闭治疗,术中用C型X线机准确定位;先行局部封闭,然后在局麻下行筋膜松解。结果 手术共313例,随访1年。优207例,良60例,可38例,差8例。总有效率为97.4%。复发20例,复发率为6.4%。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疗效肯定,适用于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以第三腰椎(腰3)横突末端压痛明显为特征,是腰部软组织损伤性疾病中引起腰痛的常见病因之一[1]。1996年以来,我院软伤门诊共诊治来院疗养飞行员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31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1例中,男性3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放散状体外冲击波与小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冲击波组和小针刀组,分别进行冲击波和小针刀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波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不亚于小针刀治疗的疗效,因其系非侵入性治疗,患者的痛苦少,安全可靠,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8.
邓兴华  王友良 《西南军医》2009,11(3):407-408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局部封闭治疗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名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64)采用局部封闭联合电针针刺穴位。对照组(n=56)单纯用局部封闭治疗。两组均辅助屈腰抱膝法松解粘连。结果治疗后6月随访,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封闭联合电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效果明显,作用机理可能是局部封闭联合电针改善了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恢复其动态平衡,从而使各种复杂症状缓解或消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刀治疗,比较两组实际治疗效果及针刀定位失误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d组间腰部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d、3d观察组腰部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针刀定位失误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2.50%、20.00%。治疗前超声检查表现为筋膜、肌肉明显增厚,肌内回声不均匀增强,肌束回声紊乱。治疗后超声检查表现为筋膜、肌肉增厚程度减轻,肌内回声增强消失,肌肉纹理清晰。结论肌骨超声检查可显示肌肉骨骼解剖结构,在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治疗中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套正常成年男性干燥腰椎骨横突长、宽、厚、横突间距及横突间夹角等进行了测量,同时对5具成年男尸的腰椎横突区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①L3横突最长,L5横突宽及厚最大,横突长、宽、厚左右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横突间距亦以L5最大。横突间夹角在不同椎序间无显著性差异;②胸腰筋膜中层的纤维聚集成束附着于腰椎横突末端,在L3横突末端附着范围最大。每一横突间隙内有一恒定神经血管束从胸腰筋膜中层穿出,腰神经后外侧支被纤维束固定于横突背面。结论:①腰椎横突长度的解剖序列为L3〉L5〉L2〉L4〉L1;②L3横突最长,胸腰筋膜在L3横突末端附着范围最大,腰神经后外侧支被纤维束固定于横突背面等是导致L3横突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腰三横突综合征是临床腰背痛常见原因之一。是以第三腰椎横突局部疼痛和腰神经后支卡压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笔者运用长圆针治疗此征106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徐谦  姜世平  柯玮 《人民军医》2006,49(9):537-537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腰腿痛常见病因之一。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当归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7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伟广 《人民军医》2004,47(9):521-522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引起腰痛的常见病因。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苍龟探穴法 穴位注射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21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中青年腰腿痛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之一,临床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复发率高。2008年2月--2009年11月,我们采用手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45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缺血性按压手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案,将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康复理疗科门诊就诊的62例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患者使用缺血性按压手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热磁治疗,均治疗2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记录,同时进行组内及组间的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及ODI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ODI评分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按压手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三横突综合症(附45例疗效观察)山东省青州市中医院(262500)张英杰,刘元梅,张福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合并腰三横突综合症(以下简称横突症)临床常见,治疗方法很多,为优化其治疗方法,我们将135例腰突症合并...  相似文献   

17.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又称腰背筋膜损伤,在急慢性腰腿痛中最常见。本组45例经骨科确诊建议理疗,经单纯理疗治疗数次效果不佳。改用于理疗后施行手法治疗,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 45例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门诊35例,住院10例。发病在二月以内的定为急性腰痛共13例,2个月以上的定为慢性腰痛共32例。病  相似文献   

18.
第 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慢性腰肌劳损的一种 ,是青壮年腰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我们采用痛点封闭 +理疗治疗第 3腰椎横突综合征 11例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11例均为男性 ,年龄 18~ 30岁 ,平均 2 4岁 ;病程 1~ 12个月 ,平均 6 5个月。临床表现为腰部酸痛 ,背伸明显 ,休息后或晨起时加重 ,活动后缓解 ,第 3腰椎横突尖端压痛明显 ,可沿骶棘肌向下放射[1] 。此前 ,经布洛芬等药物治疗 5例 ,理疗 3例 ,效果均不理想。经X线等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第 3腰椎横突综合征。1 2 治疗方法 用 2 0ml注射器抽取 2 %利多卡因注…  相似文献   

19.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实验模型建立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模拟第三腰椎横突周围无菌性炎症的方法,建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实验模型,于两种不同动物重复用同一造模方法以考察其可靠性。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材料实验组及模型组。于造模后4、10、30 d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4、lO、30 d进行全血、前列腺环素、内皮素、5-羟色胺观察;0、l、8、15 d进行机械性压迫痛阈实验;将20只日本大耳白纯种兔随机分为四组;模型组、材料实验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于造模后4、lO、30 d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4、10、30 d进行全血、前列腺环素、内皮素、5-羟色胺观察;0、1、8、15 d进行机械性压迫痛阈实验。结果本模型可以在第三腰椎横突周围出现明显无菌性炎症、淤血、水肿及后期有瘢痕形成,经组织细菌培养,无细菌感染。模型组炎性递质等指标显著高于材料实验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P<0.01)。结论本模型可以对第三腰椎横突周围无菌性炎症作出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20.
黄志先  谭峰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27-1228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应用RF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05~2010-05间对32例腰椎滑脱病人术中采用RF内固定系统杠杆原理使椎体复位、固定,椎管减压后行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0~36个月,临床优良率为90.1%,腰椎滑脱复位率为90.6%,X线片复查显示椎间、横突间植骨融合良好,螺钉无折断、松动,无其他远期并发症。结论:应用RF内固定系统对滑脱腰椎复位内固定加上椎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技术对腰椎前中后柱均起稳定作用,滑脱椎体复位、融合效果确切,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