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检测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IV型胶原含量 ,以判断其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用双抗夹心酶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 :在各种肝病中血清IV型胶原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其中5 8.3%的慢活肝、86 .4 %的肝硬化组血清IV型胶原含量明显升高 ,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血清IV型胶原的测定可作为肝硬化较好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②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 2 8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 16例脂肪肝病人 (其中 2 6 5例慢性乙型肝炎和 16例脂肪肝病人做了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1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人未做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的血清sIL 2R水平。③结果 sIL 2R水平随着肝脏组织炎症及肝纤维化的进展而增高 ,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 =6 .0 9,4 .0 6 ,q =2 .35~ 7.19,P <0 .0 5 ,0 .0 0 1)。④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sIL 2R的变化可作为判定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可对预后作出有价值的判断 ,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 ,最能发展为肝硬化 ,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影响 ,但是一直缺乏一种准确、简便、易行的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试验。肝穿活检或腹腔镜检查都有创伤性 ,因此 ,近年来文献报道血清Ⅳ型胶原 (CL -Ⅳ )可以反应肝纤维化增生情况 ,是一个有助于肝硬化诊断的指标。本文测定了 5 0例健康人及 177例肝病病人血清CL -Ⅳ浓度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本试验采用一步双抗体夹心法 ,两个单克隆抗体可以识别胶原分子上的TS与TH两个抗原区 ,标本与包被在株上的CL -Ⅳ抗体及酶标抗体反应 ,然后将株子与底物及显色剂保温呈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IV型胶原含量,以判断其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双抗夹心酶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 在各种肝病中血清IV型胶原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58.3%的慢活肝、86.4%的肝硬化组血清IV型胶原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IV型胶原的测定可作为肝硬化较好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用酶免疫法测定 14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GF - β1 水平 ,并与其中 87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对比。结果发现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GF - β1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 (P <0 .0 5 ) .与肝功能指标ALB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 (r =- 0 .42 3,P =0 .0 0 0 ) ,与TBIL呈较弱的正相关 (r =0 .2 32 ,P =0 .0 0 7) ;肝组织炎症活动时 ,血清TGF - β1 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 ,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相关 (P >0 .0 5 ) ;血清TGF - β1 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r=0 .6 12 ,P <0 .0 5 ) ;肝硬化组血清TGF - β1 水平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组 (P <0 0 5 ) ;血清TGF - β1 水平判断慢性肝炎患者S2 期以上肝纤维化及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 836和 0 82 8,截断值分别为 80ng ml和 12 0ng ml。结果表明动态监测血清TGF - β1 水平有助于了解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 ;血清TGF - β1 有助于判断慢性肝炎患者是否存在S2 期以上肝纤维化和诊断肝硬化 ,但与肝组织活检相比 ,其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 (TBA)、 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 (L N)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 EL 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 型胶原及 L N、全自动酶法测定血清 TBA。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 TBA、 型胶原及 L N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1) ,肝癌组及肝炎组升高不及肝硬化组。结论 :肝硬化组血清 TBA与 型胶原及 L N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立血清Ⅳ型胶原蛋白(COL Ⅳ)浓度测定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用以辅助诊断肝硬化。应用此法观察了30例正常人和50例肝纤维化患者,结果显示COL Ⅳ浓度在20μg/L~600μg/L之间时,工作曲线最佳,最低检出限为20μg/L,批内变异系数(CV)6.098%,批间CV4.30%,高、低浓度回收率分别为95%和98%;正常人血清COL Ⅳ平均为86.7μg/L,肝纤维化患者平均水平为260.5μg/L,可见辅助诊断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8.
血清羟脯氨酸含量在实验性肝纤维化中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血清羟脯氨酸含量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猪血清诱导建立肝纤维化模型 ,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血清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增高 (P<0 .0 5 ) ,且与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结论 :血清羟脯氨酸水平的测定对肝纤维化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检测方法及正常参考值范围检测PCT较特异与敏感的分析方法: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双抗夹心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双抗夹心法运用双单克隆抗体,其一作为捕获抗体,直接结合PCT96-106氨基酸残基,即未成熟CT:CCP-1部分,另一作为示踪抗体,直接结合PCT70~76氨基酸残基,即未成熟CT分子,人工合成的PCT作为标准。该方法比较特异,无交叉反应,其检测最低浓度为10pg/ml,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10~60pg/m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和8%。该法已有相应商品试剂,所需时间较短,易自动化,但不能检测到正常人血清中PCT。RIA使用一种对人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 ,对 5 6例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和 17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IL -2R进行了测定。结果 :脑出血组和脑梗塞组急性期sIL -2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 (P <0 .0 1) ;sIL -2R水平与脑出血量无相关性 (r =0 .13 8,P >0 .0 5 ) ;sIL -2R水平随着病情的好转而下降。结论 :sIL -2R可作为判断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定鼻咽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一氧化氮 (NO)水平 ,以探讨其在肿瘤免疫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对 6 8例鼻咽癌患者和 4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NF-α和NO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清TNF -α、NO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且血清中TNF -α与NO的水平呈高度正相关 (r=0 .6 5 ,P <0 .0 1)。结论 鼻咽癌患者体内TNF -α和NO的高水平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病机制有关 ,二者可能参与鼻咽癌的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操作简单的血清Ⅳ型胶原蛋白(COLⅣ)测定方法,并可与肝炎标记物同步进行测定。方法以免疫家兔制备抗人COLⅣ多抗包被微孔板,采用改良过碘酸钠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人COLⅣ单抗,改变各种稀释液成分及浓度,建立双抗夹心酶免疫测定法(ELISA)。结果最低检测极限为30μg/L,平均回收率为102.75%,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0%和11.8%;测定50例健康人,其参考值为97.9μg/L。结论此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稳定、特异性较高、标本用量少、检验用时短,并可与乙型肝炎标志物同时检测的特点,易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检测DR5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DR5水平,探讨其在肝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本室制备的鼠抗DR5的单抗YM366ED作为包被抗体,鼠抗DR5的单抗YM366EC标记HRP,建立检测sDR5的ELISA,并测定5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30例正常人血清sDR5浓度。结果:建立了检测人sDR5的夹心ELISA法,方法的变异系数小于5%,回收率85%以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DR5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可用于检测血清sDR5的双抗体夹心ELISA,为判定某些相关疾病患者的病情、疗效及预后提供有用的工具。血中sDR5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检测病人血中sDR5水平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疾病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精子蛋白17(sperm protein 17, Sp17)水平.方法:以重组Sp17蛋白为免疫原制备兔抗Sp17抗体,建立Sp17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鉴定其最小检出限、精确度、回收率,并检测42例正常人及28例卵巢癌患者血清Sp17水平.结果:该双抗夹心ELISA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卵巢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Sp17含量有显著差别(P<0.01),正常人血清中存在少量Sp17蛋白,而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p17含量明显升高者占39.3%.结论: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p17含量明显升高.测定血清Sp17水平的ELISA方法学确立为阐明Sp17在卵巢癌患者中的免疫生物学意义提供了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1 1 5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脑出血 5 6例 ,脑梗死 5 9例 )及 5 0例正常对照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 ,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清TNF -α、IL - 6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清中TNF -α与IL - 6水平呈正相关 (r=0 .4 5 3,P <0 .0 5 ) ;大病灶和中病灶患者血清TNF -α、IL - 6含量明显高于小病灶患者 ,而且大病灶与中病灶患者血清TNF -α、IL - 6含量比较存在差异 ;急性脑血管疾病在急性期血清TNF -α、IL - 6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 ;经治疗无效和死亡的患者血清IL - 6含量明显高于治疗有效者 ,而血清TNF -α在两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TNF -α和IL - 6不仅参与急性脑血管疾病时脑细胞损伤过程 ,而且IL - 6可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TNFα、IL-6、HA、CⅣ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6 (IL - 6 ) ,透明质酸 (HA)、Ⅳ型胶原 (CⅣ)含量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取空静脉血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A、CⅣ含量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IL - 6含量。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 - 6、HA、CⅣ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在肝功能分级中呈现ChildC >B >A的规律 ;TNFα、IL - 6与HA、CⅣ 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HA、CⅣ 的升高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TNFα、IL - 6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杨清  刘志勇  李颖新  柳忠辉 《吉林医学》2007,28(9):1085-1086
目的:通过对慢性肝炎患者及正常人血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I,TIMP-1)的检测,探讨其在病毒肝炎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测定了5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TIMP-1,采用双夹心ELISA法。结果对正常对照组和慢性肝炎组的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TIMP-1水平反映了慢性肝病肝内炎症和纤维化的一些重要特征,在目前情况下是一种较好的肝纤维化无创诊断和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18.
张斌  屠小卿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184-3185
目的:为探讨血清中Ⅳ型胶原(COLIV)、Ⅲ型胶原N端肽(PⅢNP),以及白细胞介素-6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COLIV,采用放免法检测PⅢNP,LI-6用酶免法测定。用于对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代表性疾病,如慢性迁延性肝炎(chronispersistenthepatitisCPH),慢性活动性肝炎(chronisactivehepatitisCAH),肝硬化(livercirrhosisLC)和健康对照进行对比,并对65份病例采用肝活检及肝组织切片纤维染色分级。肝纤维化诊断分五期(S0-S4),统计三者的血清值。结果:各病理组织学纤维化分期与血清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980,P<0.01;r=0.974,P<0.01;r=0.983,P<0.01)。随着肝脏纤维化程度增加三项检测指标均呈显著性相关。尤其对于CAH、LC阶段,P<0.005,结论:联合检测COLIV、PⅢNP和LI-6在肝脏纤维化分型及预后判断上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不同临床类型的肝豆状核变性 (H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方法 对 3 0例健康人及首次入院未经正规驱铜治疗的Wilson型、假性硬化型、肝型各 5 0例共 15 0例患者分别用放射免疫法 (RIA )检测HA、LN、Ⅳ -C、PC -Ⅲ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TGF -β1 并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同时进行肝脏B超声像图分型并将其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LD患者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 -C及PC -Ⅲ含量比正常人显著增高 (P <0 .0 0 1) ,TGF -β1 含量比正常人增高 (P =0 .0 2 3 )。HA、LN、Ⅳ -C及PC -Ⅲ血清含量与临床分型呈正相关 ,γ分别为 0 .5 481、0 .43 72、0 .5 44 4及 0 .3 14 6(P均 <0 .0 0 1) ,而TCF -β1 含量与临床分型无相关性 ,γ =0 .0 2 16(P =0 .791)。HA、LN、Ⅳ -C血清含量与B超声像图分型呈正相关 ,γ分别为 0 .3 5 0 4、0 .2 5 65、0 .2 946( (P≤ 0 .0 0 1) ,而PC -Ⅲ及TGF -β1 含量与B超声像图分型无相关性 ,γ分别为 0 .0 2 63、0 .0 12 7(P分别为 0 .747、0 .876)。结论 HLD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显著升高 ,其水平与临床分型及B超声像图分型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中期因子(midkine,MK)的测定方法,初步探讨血清MK浓度测定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MK可结合肝素的特点,应用肝素-抗体双夹心原理,建立肝素-ELISA,并检测20例健康献血者、20例良性肝占位性病变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以及104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MK的质量浓度.结果:肝素-ELISA检测MK的最小值为15 ng/L,可测范围为15~1 000 ng/L,<500 ng/L时呈线性关系(r=0.97).测定结果表明,正常献血者、良性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和肝硬化患者血清MK浓度分别为(56±11)、(74±19)和(89±43)ng/L,而HCC患者血清MK浓度为(199±87)ng/L,与前3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HCC患者血清MK阳性率达83.7%,与其他3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应用肝素-ELISA测定血清MK的质量浓度对肝癌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