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C- erb B- 2原癌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乳腺癌骨髓微小转移间的关系及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42例乳腺癌患者石蜡固定的组织标本 ,用 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EGFR、C- erb B- 2蛋白。采用 χ2检验。结果  EGFR阳性 42 .9% ,C- erb B- 2阳性 31%。EGFR与 C- erb B- 2两者间无显著关系。随访的 2 6例患者中 ,EGFR、C- erb B- 2阳性与阴性间术后 5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别。结论  EGFR、C- erb B- 2表达与乳腺癌骨髓微小转移有密切关系 ,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乳腺癌组织中 EGFR、C- erb B- 2阳性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 ( ER)和 c- erb B- 2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的腋淋巴结阴性乳癌 86例进行随访分析 ,石蜡标本行免疫组化法检测 ER和 c- erb B- 2的表达。结果 :ER和 c- erb B- 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 3%、6 5 % ,ER的表达与月经状况、病理分级相关 ( P<0 .0 5 ,P<0 .0 1)。 ER的表达与 c- erb B- 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 P<0 .0 1)。ER阴性及 c- erb B- 2阳性患者预后差 ( P<0 .0 5 )。结论 :ER阴性及 c-erb B- 2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复发转移 ,因此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中癌基因联合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忆山  余莉  胡文庆 《广西医学》2001,23(2):218-221
目的 :探讨在大肠癌中 EGFR、 C- erb B- 2、 CD44 v6和 P5 3基因蛋白联合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以及在各临床阶段的表达差异。方法 :对 6 3例存档大肠癌石蜡组织标本进行重新切片 ,分别采用 EGFR、 C- erb B- 2、 CD44 v6和 P5 3四种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SABC法 )。染色结果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 (Dukes)进行比较。结果 :EGFR、C- erb B- 2、 CD44 v6和 P5 3联合阳性表达与大肠癌肿瘤大小、组织分级、浸润深度均无显著相关 ;而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 ,阳性表达的基因数目逐渐增多 ,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线性相关趋势。结论 :联合检测 EGFR、 C- erb B- 2、 CD44 v6和 P5 3对准确判断大肠癌浸润转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细胞增殖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ABC法 ) ,检测 15例正常大肠粘膜、2 8例癌旁粘膜、11例大肠腺瘤、72例大肠癌中EGFR表达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指数。结果 ①EGFR在正常粘膜、癌旁粘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6 .7%、14.3%、45 .5 %及 41.9% ,大肠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和癌旁粘膜 (P <0 .0 1) ;②EGFR的表达与PCNA指数增高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③EGFR的表达与癌的生长方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预后之间无肯定关系 (P >0 .0 5 )。结论 EGFR表达在大肠肿瘤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但不能作为判断大肠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独立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c- erb B- 2和 PTEN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关系。方法 :对 6 0例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分析 ,石蜡标本行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c- erb B- 2和 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1) c- erb B- 2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膜 ,阳性率为 6 5 .0 % ,其中 +2 0 .0 % , 2 3.3% , 2 1.7% ;PTEN的表达主要定位于乳腺小叶腺泡上皮细胞及导管上皮细胞的胞质 , 4 3.3% ,+36 .7% ,- 2 0 .0 %。 (2 ) c- erb B- 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正相关 (P<0 .0 5 ,P<0 .0 1) ,与 ER表达呈负相关 (P<0 .0 1)。PTEN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状况呈负相关 (P<0 .0 5 )。 (3)单因素分析显示 c- erb B- 2和 PTEN的表达是预后相关因素 ,c- erb B- 2表达与总生存、无瘤生存相关 (P<0 .0 5 ) ,PTEN与总生存相关 (P<0 .0 5 )。 (4 ) c- erb B- 2表达与 PTEN的表达无显著相关 (P>0 .0 5 ) ,同时存在 c- erb B- 2过表达和 PTEN失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结论 :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存在多种基因变异 ,c- erb B- 2过度表达与 PTEN的失表达共同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 ,联合检测两者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判断 ,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原癌基因 C- erb B- 2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C- erb B- 2和 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阳性率为 74.3%和 68.6% ,二者表达与癌组织大小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 (P<0 .0 5) ,与年龄、雌激素受体水平和生存期呈负相关 (P<0 .0 5)。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 (P>0 .0 5)。结论 :C- erb B- 2和 PCNA过表达者预后不好、生存期短 ,尤其二者同时表达者预后更差。C- erb B- 2和 PCNA可作为判定乳腺导管浸润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1目的 研究 C- erb B- 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表达的规律及与乳癌病人预后的关系。 2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及乳癌中 C- erb B- 2基因表达。 3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 C- erb B- 2均为阴性表达 ,癌前病变及乳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10 % ,38% ;C- erb B- 2表达与临床预后因素无相关性 ;C- erb B- 2表达阳性乳癌病人术后生存期显著短于阴性组 (χ2 =3.435~ 6 .5 31,P<0 .0 5 ) ;C- erb B- 2表达对不同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阴阳性病人的术后生存期均有明显影响 (χ2 =3.872~ 6 .5 11,P<0 .0 5 )。 4结论  C-erb B- 2可作为乳癌独立的、分子水平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内CD147蛋白表达与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肠癌内CD147蛋白表达与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CD147蛋白在50例大肠管状腺癌及18例大肠腺瘤、30例腺瘤伴腺上皮异型增生中的表达.结果: CD147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35/50例),大肠腺瘤的阳性率为5.6%(1/18),大肠腺瘤伴腺上皮异型增生的阳性率为47%(14/30).CD147在大肠癌的表达与大肠腺瘤、大肠腺瘤伴腺上皮异型增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大肠腺瘤伴腺上皮异型增生与大肠腺瘤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CD147 的表达与大肠癌的Ducks 分期、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大肠癌的发病年龄、肿瘤的大小(直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D147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大肠癌,评价大肠癌浸润转移潜能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C- erb B- 2基因蛋白 ( P185)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 ( OS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4 2例 OSCC,8例正常口腔粘膜 ( NOM)中 P185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OSCC中 P185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 NOM( P<0 .0 5) ,中低分化的 OSCC中 P185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 ( P<0 .0 5) ,伴随颈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未转移组 ( P<0 .0 5)。结论 :C- erb B- 2基因蛋白在 OSCC中存在过度表达 ,其程度与 OSCC的分化程度及转移情况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p16、p53和c-erbB-2蛋白在胃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扬  陈丽英  高美钦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37(3):266-268,276,F003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 p16、p5 3和癌基因 c- erb B- 2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 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p16、p5 3和 c- erb B- 2蛋白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结果  p16蛋白在正常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中表达呈下降趋势 ,异型增生和胃癌中 p16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胃粘膜 (P<0 .0 5 ) ,p16蛋白表达降低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 ;p5 3蛋白在胃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异型增生 (P<0 .0 5 ) ,并且与胃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P<0 .0 5 ) ;c- erb B- 2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P<0 .0 5 )。 结论 p16、p5 3和 c- erb B- 2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协同促进的作用。检测 p5 3和 c- erb B- 2对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C- erb B2癌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及 PS2的关系和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链亲和素法检测 2 4 5例乳腺癌中 C- erb B2的表达。结果 约 6 0 %的乳腺癌有 C- erb B2癌基因表达 ,C- erb B2表达阳性率在 ER、PR及 PS2阳性组分别为 4 5 .19% ,4 8.0 8% ,2 3.2 6 % ,在 ER、PR及 PS2阴性组分别为 71.5 5 % ,70 .4 3% ,5 0 .75 % ,C- erb B2癌基因表达与 ER、PR及 PS2均分别呈负相关 (P<0 .0 5 ) ,其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 (P>0 .0 5 ) ,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晚、组织学分级高、腋淋巴结转移有关 (P<0 .0 5 )。结论检测 C- erb B2癌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助于乳腺癌预后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 MC_s 抗人大肠癌单克隆抗体,通过 ABC 免疫组化方法,对51例大肠癌、60例大肠息肉、16例慢性炎症性大肠粘膜及20例正常大肠粘膜标本进行 MC_5抗原表达研究,显示大肠癌中 MC_5抗原表达的阳性率为100%;大肠腺瘤中的阳性率为70.73%,且阳性率随腺瘤异型程度的增加而上升;而在炎性及正常粘膜中,MC_s 抗原均未见阳性表达。结果表明 MC_s抗原在大肠正常粘膜、腺瘤和癌肿中有着呈递增趋势阳性表达,支持在肠粘膜正常-异型增生-癌变序列变化理论,证实 MC_s 抗原是一个具有很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大肠癌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β-catenin、E-cadherin、c-myc和cyclinD1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30例大肠腺瘤恶变及50例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c-myc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和大肠腺瘤的β-catenin胞浆和(或)胞核异位表达率分别为:62.0%、53.3%、30.0%,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0%)(P<0.01);大肠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大肠腺瘤c-myc和cyclinD1阳性率分别为:56.0%、66.0%;60.0%、50.0%;46.7%、30.0%,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0%、0%)(P<0.01),大肠癌cyclinD1阳性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中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6.0%、34.0%,显著高于大肠腺瘤(10.0%、6.67%)和正常大肠黏膜(0%、0%)(P<0.01),二者膜表达缺失和cyclinD1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大肠癌中β-catenin异位表达与c-myc和cyclinD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0.63,P<0.01;γ=0.57,P<0.01).结论:β-catenin异位表达,激活癌基因c-myc和cyclinD1阳性表达是大肠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并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β-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和cyclinD1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原癌基因蛋白 C- erb B- 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结果 :C- erb B- 2和 PCNA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表达差异显著(P<0 .0 1 )。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中二者表达高于其它良性病变而低于乳腺癌 (P<0 .0 1 )。乳腺癌中 C- erb B- 2和 PCNA表达与肿物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呈正比 (P<0 .0 5)与 ER水平和 5年生存期呈反比 (P<0 .0 1 )。结论 :C- erb B- 2和 PCNA高表达者组织分化差 ,预后不良。C- erb B- 2和PCNA可作为判定潜在恶性程度的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冯莉  吴云林  罗志谋  李惠芳  付极  翟祖康 《上海医学》2003,26(8):571-573,T001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家族EGFR、c erbB 2和c erbB 3蛋白的表达在大肠良、恶性肿瘤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病理检查证实的大肠息肉、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患者共 15 1例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技术 ,分别对所选取的标本进行EGFR、c erbB 2和c erbB 3检测 ,对其表达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增生性息肉组EGFR、c erbB 2和c erbB 3的阳性表达率均较低 ,分别为 4 2 .86 %、2 1.4 3%和 16 .6 7%。EGFR在管状腺瘤及管状绒毛状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 ,在管状腺瘤中更高 (P <0 .0 5 ) ;c erbB 2在管状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较管状绒毛状腺瘤高 (P <0 .0 5 ) ;c erbB 3在管状绒毛状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较管状腺瘤高 (P <0 .0 5 )。EGFR、c erbB 2和c erbB 3在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和黏液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 (≥ 5 0 %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EGFR和c erbB 2在管状腺瘤中的表达率高于管状腺癌 (P<0 .0 5 ) ,c erbB 3在两者中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GFR、c erbB 2和c erbB 3蛋白表达与大肠增生性息肉无关 ;而在不同的腺瘤和腺癌中 ,EGFR家族蛋白表达的不同可能是由不同类型腺瘤向腺癌转化发生的比率差异导致的 ,此现象有助于解释EGFR家族蛋白在大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AKT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正常大肠组织、癌旁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2种标志物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为大肠癌临床病理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将50例大肠癌手术标本和10例相应癌旁大肠黏膜组织及14例正常大肠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同时将17例大肠腺瘤活检标本进行常规切片,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AKT2、HIF-1α在其中的表达.结果 AKT2、HIF-1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4.0%、64.0%,二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85,P<0.05).AKT2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84.0%)明显高于大肠腺瘤阳性表达(52.9%)和正常大肠组织的阳性表达(14.3%)(P<0.05、P<0.01).HIF-1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64.0%)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28.6%)(P<0.05);但在大肠腺瘤中的阳性表达为58.8%,与大肠癌的阳性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KT2、HIF-1α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 AKT2、HIF-1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均较正常大肠组织增高,且二者呈正相关.AKT2可能通过调节HIF-1α表达来影响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AKT2、HIF-1α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瘤-大肠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AKT2比HIF-1α能更好地作为临床监控大肠腺瘤癌变及大肠癌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P21、CDK4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P2 1、CDK4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P2 1、CDK4在正常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2 1阳性表达率在正常黏膜组织、腺瘤与大肠癌中为88.9%、6 6 .7%与4 0 .8% ,肿瘤组织明显低于正常黏膜(P <0 .0 5 ) ;在大肠癌高、中与低分化3组中分别为5 0 .0 %、5 2 .2 %与14 .3% ;DukeA B期(5 2 .4 % )明显高于C D期(32 .1% ) ;淋巴结转移阴性组(5 8.8% )明显高于阳性组(31.3% ) (P <0 .0 5 )。CDK4阳性表达率在正常黏膜、腺瘤与大肠癌中为11.1%、33.3%与5 7.1% ,呈递增趋势(P <0 .0 5 ) ;大肠癌高、中与低分化3组分别为2 5 .0 %、5 6 .5 %与85 .7% ;DukeA B期(38.1% )明显低于C D期(71.4 % ) ;淋巴结转移阴性组(5 2 .9% )与阳性组(5 9.4 % )差异不明显。[结论]P2 1表达减少或缺失和CDK4的表达上调,可作为判定大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Bcl-2及Bax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Bcl- 2及Bax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DAB法检测了 15例人正常结肠黏膜 ,2 0例慢性结肠炎 ,5 0例大肠癌旁组织 ,30例腺瘤样息肉及 5 0例大肠癌组织中Bcl- 2及Bax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Bcl- 2在正常结肠黏膜、慢性结肠炎、大肠癌旁组织、腺瘤样息肉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6 7% ,10 % ,38% ,4 6 .7% ,76 %及呈递增趋势 ;Bax在五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6 .6 7% ,75 % ,78% ,76 .7%及 82 % ,五组之间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其阳性表达程度在正常组织、腺瘤样息肉、大肠癌三组之间呈递减趋势 ,强阳性表达分别为 2 0 % ,10 %及 2 % (P <0 .0 5 ) ;在大肠癌Duke’s分期A ,B期中Bcl- 2表达却显著高于C ,D期。结论 :Bcl- 2在正常结肠黏膜、慢性结肠炎、大肠腺瘤样息肉、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递增趋势 ,而Bax在正常结肠黏膜、大肠腺瘤样息肉、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程度呈递减趋势 ,提示Bcl- 2表达上调和Bax表达下调与大肠黏膜癌变过程有关 ;Bcl- 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Duke’s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21在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及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大肠粘膜、22例大肠腺瘤和69例大肠癌中P2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21蛋白在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00%、18.00%、44.93%.大肠癌中P21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粘膜(P<0.05).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P21阳性表达率为70.83%,高于无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P21(31.11%)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21阳性表达与临床其他病理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P21的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发生密切关系,阳性表达时对预测大肠癌已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免疫组化中的 S- P法检测 6 7例大肠癌中 p16、cyclin D1 的表达。结果大肠癌 p16、cyclin D1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7.8%和 44 .8% ,高分化癌 p16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癌 (P<0 .0 5 ) ,而低分化癌 cyclin D1 过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癌 (P<0 .0 5 )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 p16阳性率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 cyclin D1 过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P<0 .0 5 )。相关分析表明 ,在大肠癌中 p16与 cyclin D1 呈负相关。提示 p16基因失表达和cyclin D1 过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其在大肠癌中的反向表达支持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