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在肿瘤科常有大量的晚期癌症伴恶性胸水及腹水的病员 ,需胸腔胸水或腹腔腹水进行置管引流。而引流管采用的硅胶中心静脉导管进行保留 ,导管远端不能直接接无菌引流袋。为此 ,利用一次性 2 ml注射器代替导管为引流袋的连接管 ,效果良好。方法 将 2 ml无菌注射器取掉活塞 ,引流袋接头的帽盖取下后插入空针内接紧 ,不得滑脱 ,注意无菌操作 ,注射器乳头接上中心静脉导管远端 (去掉干素帽 ) ,恰好衔接牢固。为了更稳妥 ,可用透明胶布将两接头包绕一圈。不得滑脱 ,引流通畅。用别针固定引流袋于衣服上 ,便于引流 ,携带方便 ,要定期更换。优点 :安…  相似文献   

2.
近一年我们医院对新生儿采血部位和方法进行了改良,一共108例,一次成功率在97%以上。 1具体方法 取5号或5号半头皮针,在无菌条件下剪去远端,留近端约70cm接针头。采血部位取大隐静脉。些静脉易固定、易穿刺,接5ml无菌空注射器抽血。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直肠给药方法是采用玻璃灌肠器给药 ,此方法常出现给药后立即排便 ,从而需要重复给药 ,遇到特别不合作的患儿 ,甚至会发生玻璃灌肠器乳头断裂刺伤患儿肛门的意外。为此 ,我们根据婴幼儿肛门直肠解剖特点 ,采用一次性头皮针管连接注射器替代玻璃灌肠器 ,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 :1 操作方法1.1 取 5ml或 10ml一次性注射器 1支 ,按医嘱抽好药液备用。1.2 取一次性头皮针 1枚 ,剪去针尖备用。1.3 患儿取仰卧位或把尿位 ,适当分散患儿的注意力。1.4 将头皮针管接头与注射器连接 ,用药液湿润后轻轻插入患儿肛门 5~ 6cm ,缓慢…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保留灌肠是儿科常见的护理操作,传统方法使用12~14号橡胶导管作为肛管,由于该管质地较硬,管腔粗,遇有阻力时难以插入至满意深度,易引起患儿不适及哭闹,不利于药物的保留;同时残留药量相对较大,剂量不准确,影响疗效,且导尿管与注射器易连接不紧,导致药液从衔接处漏出。笔者通过利用头皮针管替代肛管,通过临床52例观察,效果满意,现作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保证气道有效湿化,减轻呼吸道刺激症状,降低痰堵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救治率和护理质量。方法:用50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并做好标记,置于微量泵,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一次性输液器剪去滴壶接于注射器上,将剪去针头的无菌硅胶头皮针软管直接插入气管套管5~8cm,并用胶布固定。根据室内温度及痰液黏稠度调节流速,一般3~6ml/h,不超过10ml/h,以痰液稀薄易于吸出,无呛咳,呼吸平稳为准。结果与结论:通过对2种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经χ2检验,其结果P<0.01,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微量泵持续滴注法明显优于间断滴注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注射器直接接输液器针头与去掉针头接管一部分抽血效果观察。方法抽取白血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输液器直接接5 ml注射器抽血,改良组采用无菌剪去掉输液器针头直接接5 ml注射器抽血。结果对照组空抽2例,静脉血流至输液器针头接管中间停止不流10例。改良组无1例空抽,无1例静脉血流不畅。结论用无菌剪去掉输液器针头接管的一部分后接5 ml注射器抽血,其效果明显优于输液器针头直接接5 ml注射器抽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保留灌肠肛管插入过程中减轻对患者肛门粘膜的刺激程度,提高患者的舒服程度.方法 将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灌肠液,温度,用具,灌肠方法(除肛管润滑方法除外)相同,观察组用无菌棉签醺适量液体石蜡润滑肛管前段25cm-35cm,将1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吸1ml液体石蜡(去针头),用液体石蜡润滑注射器乳头,将注射器乳头轻轻插入肛门注入1ml石蜡油至患者肛门内壁,然后将肛管插入肛门25ml-35ml后按常规操作.对照组按常规润滑肛管前段25ml-35ml,排尽空气后将肛管自肛门插入直肠25ml-35ml.结果 观察组灌肠不适(肛门水肿,肛门坠迫感及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保留灌肠肛管润滑方法改进可以有效减轻肛管对肛门的刺激,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自从临床上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后 ,静脉推药时 ,由于头皮针与输液器脱接后 ,头皮针尾部存在一定空隙 ,头皮针与注身器连接时由于回抽不彻底 ,仍有少许空气随推药一起被注入体内[1] 。作者通过临床实践 ,用 5 %GS或生理盐水填充头皮针尾部的空隙 ,效果良好。1 方法1.1 用无菌操作法将要推注的药液抽入适当的注射器内 ,套上针头。取 1~ 2ml注射器抽取 5 %GS液或生理盐水 1~ 2ml后套上针头。上述注射器均放入无菌治疗盘中带入病房。1.2 将输液器上的调节夹关闭 ,分离输液器和头皮针 ,将5 %GS液滴满头皮针尾部的空隙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巧用肝素帽替代三通配合指腹揉搓法疏通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塞的效果。方法患者卧床休息,操作者洗手戴口罩,揭膜,用酒精、吉尔碘消毒穿刺部位、导管、连接器及肝素帽各3遍,胶布固定导管,铺无菌治疗巾,戴无粉无菌手套,20 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2 ml连接7号头皮针排气后,插入肝素帽内回抽至18 ml使管腔内形成负压,立即用止血钳夹住头皮针,把抽好尿激酶溶液的1 ml注射器插入肝素帽内,利用负压作用自动吸入导管内约0.1~0.3 ml,然后拔出注射器套上针套,用棉签蘸取吉尔碘消毒左手拇指和示指指腹,将导管放于两指腹之间,从导管接口处开始轻轻揉搓至穿刺点1 cm处,停留10~15 min后放开止血钳抽吸,抽出鲜红色血液并且无阻力表示通畅,若回血断续或仅混有少量暗红色血水抽出,可反复此操作数次,直至顺利疏通为止。结果该科门诊PICC维护的1 080例发生导管堵塞38例患者,堵管率3.52%,巧用肝素帽替代三通配合指腹揉搓法,使用尿激酶溶栓,再通率100%,疏通时间最短40 min,最长4.5 h,平均1.5 h,尿激酶总用量0.2~1.0 ml,无导管破损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无皮肤黏膜及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巧用肝素帽代替三通的优势:(1)操作简单可自由调控负压至理想状态,一次吸入导管内药液多,并能观察到准确的剂量。(2)操作时导管处于密封状态,可以防止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3)节约时间及劳动成本,操作者无需频繁转动三通阀,减轻手的疲劳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改良后的头皮针采集婴幼儿血标本以提高采血成功率。方法:将5号半头皮针在无菌条件下取除多余硅胶管长度保留其5~8cm,接5ml注射器经头皮静脉穿刺给224例婴幼儿采集血标本。结果:血标本采集率和家属满意率均显著提高。结论:此法进行婴幼儿血标本采集,方法简单易学,采血时间短,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均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患者应用乳果糖口服液保留灌肠方法的改进。方法将80例肝性脑病患者以随机抽样按序编组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传统保留灌肠;治疗组采用改进后保留灌肠法,用50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乳果糖药液,连接一次性头皮针,用剪刀剪去头皮针针头呈斜面,轻轻插入头皮针导管的全长约20 cm,缓缓注入药物。结果 2组比较,治疗组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长,血氨浓度下降明显,患者意识清醒较快。结论改良后灌肠方法乳果糖液在肠内存留时间长,疗效好,血氨浓度下降明显,患者意识清醒速度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颈丛神经阻滞,既往多采用一针法和三针法, 麻醉效果虽能满意,但用药后毒性反应及其他并发症时有发生。自1987年7月我们采用头皮针进行连续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现小结如下:一、操作方法1、体位、选点与穿刺:病人去枕仰卧,两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用9号或8号头皮针接20毫升注射器、在颈3横突处将头皮针垂直刺入皮下,再将针倾斜45°、向下向内稍向后刺入,直  相似文献   

13.
用头皮针胸穿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15例,效果良好。材料 6 1/2~9号头皮针,血管钳,50~100ml注射器,一次性输液管。方法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外侧4~5肋间,常规消毒局麻后用50~100ml注射器接头皮针穿刺,待阻力突然消失并抽出气体后,再向内推进少许,固定针头。反复抽气时,须用血管钳由头皮针塑料管之近端依次向远端作非同一部位夹持,如为张力性气胸可接一次性输液管行闭式水封引流。  相似文献   

14.
我院儿科自 1997年以来 ,采用 7~ 8号头皮针进行小儿胸骨骨髓穿刺 65例 ,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5例 ,男 4 4例 ,女 2 1例 ,年龄 10天至 12岁。患儿全部具有骨髓穿刺适应症 ,其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8例 ,各种原因贫血 2 3例 ,白血病 4例。1.2 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或半坐位 ,暴露胸骨上部 ,常规消毒 ,取胸骨体交界处 (相当于第二肋骨水平 )正中线上 0 .5cm为穿刺点 ,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持头皮针针柄 ,针头向头部呈 4 5°斜面向下进针 0 .2~ 0 .5cm,头皮针末端连接 5ml或 10 ml注射器回抽 ,见骨髓进入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5号半头皮针接注射器及真空采血器进行婴儿头皮静脉采血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份116例门诊采血的婴儿进行A、B分组。A组采用5号半头皮针接注射器采血,B组采用真空采血器采血。结果 A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为95%,B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为74%。结论采用5号半头皮针接注射器进行婴儿头皮静脉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真空采血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保留灌肠在婴儿疾病治疗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婴幼儿的治疗过程中,因患儿用药剂量小,用药量少,故一般的灌肠用具很难做到精确。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采用一次性头皮针联合一次性注射器给患儿保留灌肠,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对40例符合PICC指征的新生儿, 在置管前接心电监护, 调心电监护仪至Ⅱ导联, 所显示的心律为正常心电图。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 的注射器接5.5号头皮针并连接肝素帽, 排尽空气后, 与PICC的导管体外末端连接待用, PICC导管送至预订长度后, 将右胸导联夹与PICC的导管连接处头皮针相连接, 根据心电监护仪P波的变化, 判断导管尖端是否在上腔静脉, 并以胸部X线片结果作为判断利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PICC的导管头端位置的准确度。结果: 40例中32例心电图有P波及P波特征性改变, 胸部X线片显示均在上腔静脉中或下段;4例不在位, 胸部X线片显示不在位;4例不确定, 胸部X线片显示3例不在位, 位于右心房下部1例。心电监护仪判断PICC头端位置的准确度92.5%。2种方法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心电监护显示有特征性P波时, 可判断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无特征性P波或判断不确定时, 多提示导管头端异位。  相似文献   

18.
胸腔积液排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对胸腔积液的排出方法 ,由注射器抽吸法改为管式引流法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操作方法患者取卧位或坐位 ,由B超或X线胸片定位 ,选腋中线或腋后线第 7~ 8肋间 ,以不影响患者活动及休息为宜。局部麻醉后用外径 3mm的无菌套管针穿刺 ,进入胸腔后拔出针蕊 ,将备好的内径 2 .2mm、长约 30cm的无菌硅胶管带侧孔端(具 2孔 )导入胸腔约 5~ 10cm ,导入时导管外端用止血钳夹闭以防溢液。将穿刺针筒拔出胸壁 ,此时穿刺针筒在细导管上 ,以一手将近胸壁处细导管捏闭或返折 ,松开止血钳 ,取下穿刺针筒 ,导管外端接带有调节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改善患儿采集血标本的操作难度,减轻患儿的痛苦,杜绝并发症的发生,探讨简便安全、快速有效、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的抽血标本法,使患儿及家长能够接受,满意度高。方法:将临床上采取血标本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 0例,行临床上常用的5 ml无菌注射器抽取血标本法(以后称旧法抽血法)。对照组10 0例,行小儿头皮静脉针抽血法。两组患儿在留取血标本时对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难易程度、有无并发症发生、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以及患儿及家长的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随访了患儿家长,通过对两组患儿各种情况下的数据对比分析,经统计学处理P<0 .0 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小儿头皮静脉针抽血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抽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选择的血管范围广,并发症少,适应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0.
灌肠技术广泛应用于解除病人便秘及手术、分娩前肠道准备,也可用于小儿肠道灌肠降温、镇静和治疗肠道局部疾病。目前,很多医院仍使用传统式灌肠器,由于反复使用,易造成交叉感染,以及肛管粗大,不适用于儿童。我们应用一次性输液器,设计了一次性简易灌肠器,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1 材料 一次性输液器一具,网袋、无菌输液瓶(带橡皮塞)各一个,50ml注射器一具,石蜡油少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