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张莞灵  钟秋生  卓华钦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66-1366,1386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的清除效果.方法 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患者35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接受树脂吸附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两组均外用乳化油剂,口服抗组胺药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旁腺(PTH)水平.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患者血PTH从(292.6±236.3)ng/L降至(91.3±94.2)ng/L,皮肤瘙痒症状改善率8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PTH从(295.6 ±209.6)ng/L降至(247.8±106.1)ng/L,皮肤瘙痒症状改善率38.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有效地清除FrH,改善患者的皮肤瘙瘁症状.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清除PTH,也不能缓解皮肤瘙瘁症状.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7,(3):312-315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组合的高通量透析模式对慢性肾脏病5期(CKD5)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可行性分析。方法将符合条件的30例CKD5维持性透析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三组,第1组:单纯高通量透析(HPD)组10例,每周单纯行高通量透析3次;第2组:高通量透析+血液灌流(HPD+HP)组10例,每周高通量透析2次,高通量透析+血液灌流1次;第3组: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HPD+HDF)组10例,每周高通量透析2次,血液透析滤过1次。开始入组前各组病人均行为期8周低通量血液透析,每周3次(洗脱期),治疗12周后再对比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同时测定治疗前后每一位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β_2微球蛋白(β_2-MG)浓度。结果 HPD组、HPD+HP组及HPD+HDF组三个组治疗12周后血压、血i PTH、血β_2-MG浓度都出现大幅度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高通量透析、高通量透析+血液灌流及高通量透析+血液透析滤过三种治疗手段对慢性肾脏病5期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都有很好的帮助,降压作用明显,并能对体内蓄积过多的血i PTH、血β_2-MG有很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尿毒症伴有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皮肤瘙痒的改善情况,测定治疗前后血甲状旁腺激素(PTH)。[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明显改善(P<0.05),瘙痒评分和PTH值下降(P<0.05)。[结论]HP联合HD治疗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皮肤瘙痒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HD)老年患者皮肤瘙瘁的疗效。方法:维持性HD且伴有皮肤瘙痒的老年患者63例随机分为(HD)组、血液透析滤过+血液透析(HDF+HD)组和高通量透析(HPD)组,每组各21例,观察临床皮肤瘙痒差异性。结果:3组患者透析前及透析6个月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钙和尿素清除指数(K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DFq-HD组和HPD组治疗后患者体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B2一微球蛋白(82一MG)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指数也显示患者对皮肤瘙痒的主观感受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F+HD和HPD均减低患者血浆的血磷水平,有效清除PTH和G2一MG大中分子毒物,有效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135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分为观察组(n=71例)与对照组(n=6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高通量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低通量透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血磷(P)、β2微球蛋白(β2M)、甲状旁腺激素(PT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BU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P、β2M、PT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皮肤瘙痒可模拟评分法(VAS)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VAS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清除大分子毒素、中分子毒素的能力高于低通量透析,从而可以更好地减轻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PTH)的清除疗效,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剂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51例皮肤瘙痒和顽固性贫血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串联组25例,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共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测定PTH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分析rHuEPO治疗剂量与PTH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串联组rHuEPO/Hct和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PTH清除率高于对照组[(58.8±1.7)%vs(11.2±1.2)%,P<0.05],皮肤瘙痒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vs 30.77%,P<0.05);rHuEPO/Hct与PTH水平呈正相关(r=0.27,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有效地清除血清PTH,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提高rHuEPO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回归性分析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5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HD+HP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HD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患者皮肤瘙痒程度及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TH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PTH水平未明显变化(P〉0.05);但对钙、磷代谢,HD+HP或HD均不能很好改善;观察组治疗后皮肤瘙痒改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8%,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头晕、失眠等症状也明显缓解,同时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比较三种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毒素的清除效果以及透析的充分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鹰潭市人民医院肾病患者63例,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以及观察2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血液透析进行毒素的清除,观察1组采用血液透析滤过进行毒素的清除,观察2组患者采用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肾病患者进行甲状旁腺素的清除.对比3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肌酐、尿素氮、磷及PTH的浓度以及毒素的清除率和血液透析的充分性.结果 (1)毒素浓度变化:3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尿素氮、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1、2组PTH的浓度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毒素清除率比较:3组血清肌酐、尿素氮以及磷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1组、观察2组PTH清除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透析充分性:3组患者透析充分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清除血清肌酐、尿素氮、磷,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能清除血清肌酐、尿素氮、磷以及PTH,清除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常规血液透析、高通量透析、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不宁腿综合征(RLS)治疗的效果。方法:按抽签法随机将入选的30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B组采用高通量透析,C组采用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各10例,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i PTH)、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不宁腿综合征评分。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i PTH、β_2-MG及R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RL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RLS评分、i PTH、β_2-MG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i PTH、β_2-MG、RLS评分下降幅度最明显,B组次之,A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血液透析与高通量透析,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RLS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症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这一区间作为研究时段,方便选择这一时间段内该院收治的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n=17)和联合组(n=17),参照组采用单纯的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而联合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和皮肤瘙痒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参照组(26.7±4.8)分、联合组(26.9±5.1)分,两组患者的瘙痒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参照组(22.4±4.3)分、联合组(15.8±4.7)分,联合组瘙痒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皮肤改善有效率为94.11%、参照组有效率为64.7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的方案治疗由血液透析引起的顽固性皮肤瘙痒症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减轻,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荣丽 《吉林医学》2011,32(23):4887-4888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串联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血液透析的同时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2 h,之后继续透析治疗2.5 h。2~4次/月,共治疗12~16周。对照组单纯透析治疗4.5 h。观察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睡眠改善情况、食欲及自我感觉等临床症状变化。结果:串联组多数患者皮肤瘙痒明显减轻,睡眠改善,食欲增加,自我感觉良好,对照组症状改善不明显。通过调查统计结果,两组治疗后效果比较,串联组能有效改善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不良反应。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可对患者的皮肤瘙痒、睡眠障碍、食欲状况、自我感觉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将38例尿毒症行维持性血透的患者,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分为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和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HP+HD)治疗组.HD组,每周患者行HD 2~3次,每次透析时间4.5 h ;HP+HD组,患者每周HD 2次和1次HP+HD,每次透析时间4.5 h;HDF组,患者每周行2次HDF,每次透析时间为4 h,其他治疗措施均相同.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甲状旁腺激素(PTH)和β2-微球蛋白(β2 -MG)变化.结果 三组透析前与透析后血SCr,BUN都有明显下降(P<0.05),HDF组和HP+HD组治疗前后PTH和β2 -MG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该两组与HD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毒症患者在维持性HD治疗同时定 期接受HDF或HP+HD治疗,可改善和缓冲长期规律血透患者的皮肤瘙痒,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皮肤瘙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25例患者。按照不同透析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普通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甲状旁腺素、血清磷、血清钙、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皮肤瘙痒、骨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甲状旁腺素、血清磷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钙、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肤瘙痒和骨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明显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卉玲  张利宁  周娜 《吉林医学》2011,(21):4455-445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与血液灌流(HP)联用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将56例尿毒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皮肤瘙痒的病情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皮肤瘙痒评分为(28.0±6.8)分,开始治疗2周后评分为(15.8±4.9)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6,P<0.001)。对照组组治疗前皮肤瘙痒评分为(25.8±6.3)分,治疗后评分为(27.5±5.7)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67,P>0.05)。结论: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用可在短期内减轻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效果显著,弥补了单用血液透析的缺点,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朱晓丹 《当代医学》2021,27(33):66-68
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疗法对尿毒症患者高磷与甲状旁腺激素(PTH)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80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磷(P)与PTH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P、PT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低血压、肌肉痉挛、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疗法治疗尿毒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P与PTH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3月在我科血液透析的106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效果较好,可帮助患者快速改善瘙痒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入院治疗的90例尿毒症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及透析前后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2+浓度无显著变化,观察组患者透析治疗后血清PTH、P3+两项指标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患者透析治疗后血清PTH、P3+两项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可显著提高透析效果,降低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减轻透析所致的皮肤瘙痒及骨痛等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42例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变化。结果:两组透析前P、β2-M、i PTH下降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UN、CRE下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确切,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清中PTH、β2-MG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84例稳定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透析治疗方法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单纯行血液透析的对照组与同时行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的联合组,将两组透析后血清中PTH、β2-MG水平作以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中PTH、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中PTH、β2-MG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进一步提高尿毒症患者体内PTH、β2-MG中分子毒素清除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于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则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观察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缓解的效果、患者血尿素氮(BUN)、血磷(P)、甲状旁腺素(PTH)的数值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46,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P及PTH值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