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对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影响分析.方法 方便选择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简单随机表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未采取院前急救,观察组采取院前急救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出现呼吸不畅、脑疝、神经功能后遗症以及死亡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从呼救到实施院前急救所需时间、从呼救至接受专业治疗所需时间更短,分别为(18.02±8.54)、(30.32±12.21)min,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可及时救治脑卒中患者,缓解病情,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卒中单元实施前3年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8例为对照组,卒中单元实施后3年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8例为观察组,疗程为4周,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脑卒中,有利于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7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治疗组和非卒中单元,卒中单元治疗组采用多元化医疗模式,而对照组则主要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后的两个月分别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Barthel指数评分,应用Cart—shepherd运动评价表对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两个月时的ADL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较人选时的评分有差异(P〈O.01),两个月时的卒中单元组较非卒中单元组评分也有差异(P〈0.01)。结论 运用卒中单元的管理模式对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的改善要明显优于单纯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卒中单元的模式管理和治疗。对照纽为成立卒中单元前普通病房牧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观察指标是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I)、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病死率、卒中后押郁的发生率及好转率。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卒中单元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较普通病房提高,住院病死率低,住院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卒中后抑郁急性期治疗的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普通病房,卒中单元明显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方法及疗效.方法 收集2005年-2007年,我院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比较.结果 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具有明显效果.结论 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是有效的、效果优于内科常规治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缺血性脑中风,目前对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4种治疗方法,分别是卒中单元,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而卒中单元是处理脑卒中病人最有发展的办法之一。卒中单元是一种管理脑血管病的新模式,是指在医院的一定区域内,如卒中病房中,组织神经专科医生与专职的物理治疗师、心理医师、语言康复师、专业护理人员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对卒中病人或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进行全面的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以改善预后、提要疗效的卒中病人管理模式。并把卒中病人的管理延续到出院之后的家庭医疗和社区医疗,形成卒中病人管理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7.
李曙光 《河北医学》2009,15(2):141-143
目的:探讨联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近期内疗效。方法:将3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联合卒中单元(Shock Unit)治疗组及神经内科常规病房(General Ward)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院内感染发生率(肺部及泌尿道)以作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各评价指标无明显差异性(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NIHSS、Bl指数、HAMD、院感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卒中单元对于急性脑卒中疗效优于单一常规病房治疗。  相似文献   

8.
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疗效以及恢复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疗效以及恢复期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我院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214例,随机进入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观察指标是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社会功能评价(OHS)评分。经SPSS统计,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虽然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的医疗花费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出入院NIHSS平均差值、BI平均差值、OHS平均差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卒中单元组住院病死率低(P<0.05),康复比例增加,以及发病后1个月、3个月的NIHSS、OHS卒中单元组均明显优于普通病房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能减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联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联合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同期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200例,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患者在联合卒中单元病房内治疗,B组普通病房治疗。观察治疗14、9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天后两组NIHSS、BI比较P<0.05,90天后临床有效率A组为92%,B组为89%,P<0.01;生活能力mRS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联合卒中单元病房内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卒中单元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的疗效与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笠  张晓琴 《医学新知杂志》2006,16(1):27-28,31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单元模式下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成本效益。方法 16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82例)和普通病房组(87例),观察其病死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价(NIHSS)、 Barthel指数(BI)、和住院费用。结果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住院费用卒中单元组比普通病房组高,且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间出入院BI平均差值(卒中组22.41±22.57 分,普通病房组为10.27±21.66分)和NIHSS平均差值(卒中单元组减少3.01±5.65分,普通病房组减少 1.02±6.92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病死率卒中单元组比普通病房组低。结论和普通病房组相比,卒中单元组可减少患者的病死率,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但增加了患者的费用, 不过费用增加对患者的恢复仍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致残率、病死率高.从引入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以来,临床疗效得到大的提高.2007年1月建立康复卒中单元,并与传统治疗方案对照,现把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及对改善其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 2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其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对照组80例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卒中单元组120例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同时配合运动疗法、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及健康教育。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Barthel指数评定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卒中单元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35.35±20.16)vs(36.24±18.19)分〕、FMMS评分〔(24.78±21.17)vs(25.42±18.23)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4周Barthel指数评分〔(70.86±29.82)vs(44.05±22.73)分〕、FMMS评分〔(59.23±31.51)vs(43.95±19.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卒中单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县级市医院卒中单元对脑卒中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治疗组61例、对照组5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脑卒中常规诊治,治疗组除在疾病急性期施行规范流程诊疗内容外,接受卒中单元治疗。结果经治疗后的3个月,治疗组显效率63.9%,高于对照组的43.8%(P<0.05);治疗组病例的日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分值(47.63±2.26)分优越于对照组(55.64±5.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县级市医院整合有限资源建立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是有效的,可推广的,可提高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综合康复疗法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DA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卒中单元病房收治的DAS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普通病房收治的DSA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卒中单元治疗DSA,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脑卒中患者393例,所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卒中单元治疗组和普通病房治疗组。卒中单元治疗组228例,脑梗死165例,男99例,女66例;脑出血63例,男39例,女24例;卒中单元治疗组年龄40~85岁,平均62.73±11.06岁。对照组(普通病房治疗)165例,脑梗死126例,男78例,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的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急性脑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120例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6例为治疗组,54例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联合用药,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的卒中单元可以提高急性期的临床疗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模式下持续综合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病死率、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评价(NIHSS)、社会功能评价(OHS)等指标,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NIHSS评分、OH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持续综合治疗能减少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徐涛 《吉林医学》2015,(8):1693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择32例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给予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患者康复信心的增强,同时也可有效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吞咽造影检查(VFSE)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VFSE评分观察组2.41±0.65分,对照组2.44±0.6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VFSE评分观察组7.44±1.44分,对照组5.55±1.02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单元护理模式可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模式下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在3级及以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17例,其中普通病房61例,卒中单元病房56例。普通病房组按《中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指南》进行治疗及常规护理,卒中单元病房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专业治疗小组制定吞咽困难康复训练计划,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前后评价吞咽困难改善情况、误吸性肺炎发生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卒中单元组疗效优于普通病房组(P0.05),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低于普通病房组(P0.05),治疗2周后卒中单元组患者巴氏指数增高,与普通病房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卒中单元综合治疗有利于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恢复,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