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8例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结果 8例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7.5±5.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有部分患者伴有乳头溢液.镜下见肿瘤由一个或多个癌结节组成,周围绕以纤维包膜,8例均见乳头状结构为主,被覆形态较一致柱状上皮,低或中等细胞核级别,少数病例可见实体样或筛样结构.免疫表型:8例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乳头内及癌巢周围缺乏p63及Calponin肌上皮阳性染色,肿瘤细胞CK5/6及c-erbB-2均阴性,ER、PR均呈强阳性,Ki-67平均指数为10%;8例患者随访均无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较少见,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明确诊断,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CD10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D10免疫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的能力.方法:收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包埋标本76例(纤维腺瘤、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良性叶状肿瘤、导管内癌、囊内乳头状癌、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10在上述病变中的表达.结果:在41例乳腺良性病变中,CD10阳性的肌上皮细胞连续地环绕于增生的小导管的周围,敏感性可达100%(41/41).但在囊性扩张的小导管周围,CD10阳性细胞不连续,甚至不见阳性细胞.所有乳腺上皮细胞均为阴性,CD10在区别肌上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时特异性为100%(41/41).导管原位癌的癌细胞巢外周的阳性细胞由完整到不完整、到完全缺失不等.在浸润性癌中,癌巢周围不见阳性细胞.除少许的癌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表达CD10外,其余的癌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都不表达CD10.结论:CD10标记肌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肌上皮细胞的又一有效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伴有浸润的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特殊染色对1例伴浸润的乳腺实性乳头状癌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患者女性,63岁,病理诊断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伴浸润.镜下病变呈多个大小不等实性乳头状结节,由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真性乳头充填结节,受累导管明显扩张,可见黏液分泌及黏液湖形成.周围脂肪组织内见成团散在的神经内分泌癌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结节周边及浸润灶α-SMA及P63失表达,肿瘤细胞ER、PR、NSE、Syn、CgA、E-cadherin和CK8弥漫强阳性;C-erbB-2、CK14、34βE12、CK5/6及EGFR阴性,Ki-67<5%,AB黏液染色阳性.结论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低度恶性的乳腺肿瘤,具有惰性生物学行为,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组织学上应与伴有普通型导管增生(UDH)的导管内乳头状癌、小叶内瘤变、低级别导管内癌和包被性乳头状癌鉴别;伴浸润的实性乳头状癌预后主要取决于浸润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肌上皮细胞标志物p63、-αSMA和Calponin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67例及其癌旁组织。将其分为5组:癌旁正常乳腺组、乳腺增生组、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组、原位癌组和浸润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63、-αSMA和Calpon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在乳腺正常组、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中,几乎所有的肌上皮细胞表达p63、-αSMA和Calponin,而所有的腺上皮细胞3种抗体均为阴性;在原位癌组中3种抗体均表现为:癌巢外围可见p63、-αSMA或Calponin阳性的肌上皮细胞完整或部分包绕;在浸润癌组所有的癌巢外缘均未见p63、α-SMA或Calponin阳性的肌上皮细胞。结论与-αSMA、Calponin相比,p63显示乳腺肌上皮细胞具有相对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肌上皮细胞的又一有效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方威  汪露祥  张帆 《安徽医学》2017,38(6):762-765
目的 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6年8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例乳腺SPC患者,并对7例乳腺SPC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7例乳腺SPC患者均为女性,平均64.9岁,其中4例因发现乳头溢液就诊.7例均见导管内实性乳头状病变,7例细胞核为低、中核级,5例伴细胞内、外黏液分泌,2例伴神经内分泌癌(NEC).7例患者的ER、PR均为阳性,HER-2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3%~20%.6例患者Syn呈弥漫阳性,1例患者部分阳性;4例患者CgA呈弥漫阳性,2例部分阳性,1例阴性;3例患者CD56弥漫阳性,3例部分阳性,1例阴性.p63、SMA、CD10、S-100蛋白显示5例肿瘤导管腔周缘及纤维血管轴心存在不连续的肌上皮,2例伴NEC的实性乳头状结节周围肌上皮标记阴性.7例患者随访3~96个月(平均24.1个月),均无瘤生存,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乳腺SPC是一种少见、好发老年女性的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多项病理参数及随访均提示SPC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双标记法P63/CD10在乳腺肌上皮细胞表达的意义.方法 收集22例乳腺导管乳头状肿瘤石蜡包埋标本,对其进行标记.结果 在导管内乳头状瘤中,可见双标记阳性的乳腺肌上皮细胞呈"花冠状"围绕表达阴性的乳腺腺上皮细胞,在导管内乳头状癌部分癌性导管外围有一层呈细线状的双标记阳性乳腺肌上皮细胞环绕,浸润性导管乳头状癌的癌性导管的周围,肌上皮细胞大部分消失或无肌上皮细胞围绕.结论 P63/CD10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肌上皮细胞的又一有效的标记物,有助于对疑难乳腺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和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超声图像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和1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术前超声检查结果资料完整.采用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p53、Ki67、p63、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 超声图像观察显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组织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内部回声为混合性回声,无回声区中见强回声,呈乳头状突起,后方回声增强,未见钙化灶,可见血流信号;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中可见导管扩张或扩张的导管内见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后方回声未增强,可见钙化灶和血流信号.HE染色后显微镜下显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组织中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衬覆的肿瘤上皮细胞核为低或中等级别,外裹纤维囊;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中可见上皮细胞呈肿瘤性增生和异型,其中乳头型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中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无纤维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组织的上皮细胞中ER和PR均呈强阳性表达,p53、Ki67和CerbB-2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乳头内和病变周围肌上皮细胞中p63均呈阴性表达;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乳头内肌上皮细胞中p63呈阴性表达,而病变周围肌上皮细胞中p63呈阳性表达.结论 超声图像和病理学独特表现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和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双标记法P63/CD10在乳腺肌上皮细胞表达的意义。方法 收集22例乳腺导管乳头状肿瘤石蜡包埋标本,对其进行标记。结果 在导管内乳头状瘤中,可见双标记阳性的乳腺肌上皮细胞呈“花冠状”围绕表达阴性的乳腺腺上皮细胞,在导管内乳头状癌部分癌性导管外围有一层呈细线状的双标记阳性乳腺肌上皮细胞环绕,浸润性导管乳头状癌的癌性导管的周围,肌上皮细胞大部分消失或无肌上皮细胞围绕。结论 P63/CD10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肌上皮细胞的又一有效的标记物,有助于对疑难乳腺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CD10在乳腺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观荣  景洪标  张晨芳  李黎 《广东医学》2005,26(12):1656-1657
目的探讨CD10在乳腺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包埋标本76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10在上述病变中的表达。结果在乳腺良性病变中,CD10阳性的肌上皮细胞连续地环绕于增生的小导管的周围。但在囊性扩张的小导管周围,CD10阳性细胞不连续,甚至不见阳性细胞。导管原位癌的癌细胞巢外周的阳性细胞由完整到不完整、到完全缺失不等。在浸润性癌中,癌巢周围不见阳性细胞。除少许的癌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表达CD10外,其余的癌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都不表达CD10。结论CD10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免疫组化表达特点,探讨CD117表达对腺样囊性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4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19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瘤及31例涎腺多形性腺瘤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MA)、p63基因蛋白(p63)、S-100蛋白(S-100 Protein)、细胞角蛋白(CKpan)、上皮膜抗原(EMA)、Ki-67核抗原(Ki-67)及C-kit原癌基因(CD117)的表达,总结各抗体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腺瘤及多形性腺瘤中表达的强度和阳性分布模式,分析其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意义。结果免疫组化标记SMA、p63、S-100蛋白、CKpan、EMA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腺瘤、多形性腺瘤中显示不同的分布特点。SMA、p63、S-100蛋白标记,腺样囊性癌肿瘤细胞巢周边及筛孔衬覆细胞呈阳性,腺管状结构外层细胞显示阳性;基底细胞腺瘤瘤细胞巢外围及腺管结构外层细胞呈阳性;多形性腺瘤阳性细胞弥漫分布或巣状分布。CKpan、EMA标记,腺样囊性癌肿瘤细胞胞质、胞膜强阳性;基底细胞腺瘤腺样结构内层细胞胞质阳性;多形性腺瘤上皮分化的肿瘤细胞标记阳性,肌上皮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部分阳性。腺样囊性癌不同预后组Ki-67表达有差别,复发生存病例及死亡病例与无复发生存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NK-q检验q值分别为7.472 9和5.218 6,P<0.01)。死亡病例CD117强阳性表达与无复发生存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 4)。Ki-67指数高、CD117表达强阳性者预后较差。结论 SMA、p63、S-100蛋白、CKpan、EMA的不同表达对涎腺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腺瘤、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Ki-67、CD117的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