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析单阶段胸腰椎骨折经伤椎置钉与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6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分两组,每组33例。在所有患者中,予以对照组支骨锥弓根钉治疗,予以观察组伤椎置钉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指标检测情况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伤椎置钉术与植骨椎弓根钉术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不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避免术后伤椎高度丢失,在手术出血量与手术时间等方面,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伤椎置钉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150例患有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严格控制单一变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伤椎置钉术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上下邻椎置钉术的疗法,胸腰椎骨折组采用伤椎置钉术的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治疗情况、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43.2±6.3)min明显长于伤椎置钉术组的手术时间(125.6±5.7)min,对照组的手术切口长度(12.6±3.7)cm长于伤椎置钉术组的手术切口长度(12.2±3.2)cm,手术中出血量(11.5±3.6)mL多于伤椎置钉术组的手术出血量(3.9±1.5),手术后住院时间(8.3±4.5)h长于伤椎置钉术组的术后住院时间(4.9±3.5)h.在出院持续恢复过程中,伤椎置钉术组患者的伤椎高度,逐步得到恢复,患者手术切口处均Ⅰ期愈合,通过3~6个月的时间,患者的骨折均愈合,并且没有出现感染等术后并发症,伤椎的压缩畸形也得到有效的矫正。并且在之后的检查中,已恢复的伤椎体高度没有出现明显的回缩,矫正角度没有出现明显的丢失。结论相对比传统的上下相邻椎置钉术,可以清楚的看到伤椎置钉术在进行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时,手术切口面积小,手术用时相对较短,手术后恢复显著。使用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是科学、有效地治疗方法,注重手术操作要点,可以大大的提高术后的恢复程度和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患有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伤椎置钉术进行治疗之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传统伤椎上下邻椎置钉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上下邻椎置钉加经伤椎置钉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43.2±6.1) min显著长于试验组(126.8±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中出血量方面来看,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12.4±3.2)mL显著多于试验组(4.3±1.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切口的长度方面来看,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12.5±3.6)cm比实验手术切口长度(12.1±3.2)cm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来看,对照组住院时间(8.12±4.2)d显著比试验组(4.85±3.9)d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比传统伤椎上下邻椎置钉术更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取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相关指标、椎间活动度、术后影像学参数和VAS评分相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的效果相较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更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B型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定2015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的VAS评分、OD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可有效减轻创伤性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评价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伤椎置钉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60.4±11.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80.2±12.6min),(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0.5±45.2m L)显著少于对照组(180.8±40.7m 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7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出现并发症1例,对照组2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联合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水平、疗效、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伤椎前高压缩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可提高手术总有效率和伤椎前高压缩比,以及缩小Cobb角,优于单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入路跨伤椎4钉固定治疗,实验组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置钉治疗.观察两组病情恢复情况,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伤椎复位丢失及愈合情况、腰背痛VAS评分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伤椎Cobb角纠正率为(90.5±2.15)%,对照组为(85.2±1.7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腰背痛VAS评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比为:(0.6±0.39)分 vs.(1.7±0.68)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上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胸腰椎骨折中合理引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置钉疗法,可取得较显著的治疗成果,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杜文建 《当代医学》2021,27(13):21-23
目的研究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操作期间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可降低操作期间出血量,减小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疼痛程度以及伤椎状态,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胸腰椎骨折中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采取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与应用跨节段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20.5±10.8)明显低于对照组(26.2±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固定失败率为5.7%显著低于对照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中采取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经伤椎置钉固定效果良好,固定持久牢靠,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斜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整取抽样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胸腰椎骨折患者5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单号为对照组,共28例,采取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双号为观察组,共28例,采取后路伤椎斜置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后路伤椎斜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改善患者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严学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09-2810
目的:分析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40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取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恢复情况、伤椎前高压缩比及术后早期锻炼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植骨手术治疗腰椎骨折患者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鲜文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607-1609
目的研究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胸腰椎后侧正中切口入路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1 a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加快术后恢复,促进骨折愈合,改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7,(4):444-445
目的:比较经伤椎6钉内固定与跨伤椎4钉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别行经伤椎6钉内固定(观察组,n=32)及跨伤椎4钉内固定(对照组,n=30);两组均进行相同的术后处理,并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的骨折复位情况以及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均存在差异,且T2、T3时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T2、T3、T4时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且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的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存在差异;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伤椎6钉内固定操作性好,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患者术后具有理想的骨折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研究复杂胸腰椎骨折手术后的伤椎置钉技术以及伤椎的形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骨折AO分型均为B型或C型;Franke1脊髓损伤分级为A级38例,B级10例,C级4例,D级6例,E级4例。将手术病例按置钉位置的不同分为伤椎置钉组32例和非伤椎置钉组30例。术前、术后X线片检查分析伤椎形态特点、置钉后伤椎后凸角度、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伤椎移位比的矫正与丢失情况;利用Denis评分评价术后下腰痛和工作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8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6.8月。伤椎置钉组在伤椎的矫正角度丢失情况及前后缘高度比丢失情况均少于伤椎未置钉组(P<0.05);伤椎置钉组的伤椎移位比例也较伤椎未置钉组为少(P<0.05);术后Denis疼痛评分显示伤椎置钉组与伤椎未置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胸腰椎骨折手术采用伤椎置钉技术可以很好地纠正椎体骨折畸形,术后更有利于维持损伤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经Wiltse入路与传统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5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Wiltse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及术后内固定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2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所有病例未发现神经损伤、内固定弯曲、松动、断裂等问题及腰椎失能.术后随访12~18个月,全部病人达到骨性愈合标准.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2周和术后1年,2组病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Cobbs角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1年,2组病人椎体前方高度和Cobbs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可有效保留脊柱后方肌肉复合体结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降低术后腰椎失能发生率的优点.伤椎置钉利于椎体高度恢复,并可降低内固定系统失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11月共67例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37例使用跨伤椎固定法(4钉组),30例使用附加伤椎置钉法(6钉组),观察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第1天伤口疼痛VAS评分,测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12个月)时节段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3个月,平均(15.3±3.7)个月。与4钉组比较,6钉组手术切口更长、术中透视次数更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伤口疼痛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4钉组比较,6钉组术后节段Cobb角和末次随访节段Cobb角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钉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可以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加用伤椎置钉可以更好的纠正并维持胸腰段后凸角度。  相似文献   

18.
任勇 《大家健康》2013,(24):108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98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方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NEER评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统计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明显优于传统的手术方案,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应广泛运用到临床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后路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伤椎置钉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高于研究组,术后3 d、末次随访时椎管面积改善指数均低于研究组(均P 0. 05);研究组术后3 d、末次随访时骨折矫正率均高于对照组,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 05);两组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后路伤椎置钉术可显著提高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固定效果,减小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8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9例,以跨伤椎固定术治疗,观察组59例,以经伤椎固定术治疗,对2种术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比较,术后1周2组患者疼痛程度(VAS)均有所降低,但2组比较无较大差异性(P>0.05);伤椎情况比较,术后观察组Cob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更加理想,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