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王磊  侯哲萍  王晓辉  狄建设 《吉林医学》2010,31(12):1623-1623
目的:通过对血浆病毒灭活前后血浆总蛋白和HBV-DNA的测定比较,判断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病毒灭活效果和对血浆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血浆总蛋白测定采用双缩脲法;HBV-DNA定量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结果: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前后血浆总蛋白平均水平相同,都符合≥50g/L的国家标准;HBV-DNA阳性血浆在经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后血浆HBV-DNA转为合格。结论: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技术对血浆HBV病毒有杀灭作用,对血浆蛋白浓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甲蓝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比较同源新鲜冰冻血浆在灭活前后制备的冷沉淀的质量得出结论。结果亚甲蓝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FⅧ、Fbg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FⅧ留存率为(62.5+8.8)%,Fbg留存率(62.0+11.7)%,而vWF、FXⅢ、Fn与同源未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亚甲蓝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两种主要成分FⅧ和Fbg含量均有损失,如果从降低输注冷沉淀传染病毒风险的角度考虑,则应对病毒灭活冷沉淀降低标准,加大临床输血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血浆经亚甲蓝/光化学照射后血型IgM抗体效价与积分的变化.方法 使用一次性血浆病毒灭活输血过滤器,将含亚甲蓝血浆的光照袋及滤器放入医用病毒灭活箱,灭活血浆病毒.比较光化学照射前后抗-A、抗-B抗体效价的变化.结果 A型血浆抗-B照射前后比较效价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积分P<0.001);B型血浆抗-A效价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血浆经亚甲蓝/光化学照射后,血浆血型抗体均受影响,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成分输血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血浆用量日益增大,输血安全口益受到人们重视,对血浆的病毒灭活是保障输血安全的措施之一.在血浆的病毒灭活各方法中,亚甲蓝光化学法的效果已被证实,其病毒滴度减少程度与所用的光照强度和亚甲蓝(MB)浓度有直接关系.亚甲蓝光化学法对经血传播的HBV、HCV、HIV等脂质包膜病毒均有较好的灭活效果.但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的效果受到各因素如光照时间、光照强度、血浆量及亚甲蓝浓度等影响.于是在应用亚甲蓝光化学法设计相关产品时会受到上述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将此法应用到血浆袋的报道极少.本研究采用以亚甲蓝光化学法设计的血浆病毒灭活剂过滤血浆袋及配套使用的血液照射柜,将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过程中的各步骤规范化、整体化、标准化,消除了病毒灭活过程中隐含的各种干扰因素,从而找到了一条将亚甲蓝光化学法应用于血浆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浆经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后,血浆总蛋白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双缩脲蛋白血浆测定法,用日立7080生化分析仪直接测定病毒灭活前、后血浆总蛋白的数据。结果分析测定数据,最初数据显示,血浆病毒灭活前后血浆总蛋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深入分析后,最终结果显示血浆病毒灭活前后,血浆总蛋白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亚甲蓝血浆病毒灭活后,血浆总蛋白变化无差异,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6.
亚甲蓝光化学效应对血液中大肠杆菌灭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亚甲蓝 (MB)光化学效应对血液中大肠杆菌的最佳灭活条件。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单因素及双因素作用灭活细菌效果测定。筛选亚甲蓝光化学效应灭活血液中大肠杆菌的最佳条件及影响因素 ,观察其灭活效果。结果 正交实验显示 ,亚甲蓝光化学效应对血液中细菌灭活作用受 MB含量、卤钨灯照射强度和照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筛选的最佳处理条件可以使大肠杆菌下降近 5个对数级。亚甲蓝与卤钨灯照射两因素的 T/ E值大于 1,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论 亚甲蓝光化学效应灭活血液中大肠杆菌的最佳条件是 15μmol/ L亚甲蓝 ,4 0 0 0 0 L ux卤钨灯照射强度 ,4 0 min作用时间 ,0 .35 mmol/ L芸香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在冷沉淀病毒灭活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2袋新鲜血浆平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加入终浓度1μmol/L亚甲蓝溶液按照50 mA,15 min进行病毒灭活处理,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生理盐水不做灭活处理,分别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冷沉淀,贮存7 d后分别检测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前后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clotting factorⅧ,FⅧ)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含量。结果实验组FⅧ和Fib的含量分别为(193.79±24.95)IU/U,(85.00±6.50)mg/U,对照组FⅧ和Fib的含量分别为(218.55±16.61)IU/U,(114.00±9.70)mg/U,两组之间FⅧ含量无统计学差异,Fib含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方法是否可应用与冷沉淀病毒灭活,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8.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凤君  林武存  王甜甜  王泽容  刘璐 《重庆医学》2007,36(24):2498-2499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MB)法病毒灭活血浆在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标准。方法(1)建立MB法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操作规程;(2)用血凝仪检测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内FⅧ、Fib的含量(n=16);(3)电子秤称量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容量(n=25);(4)1%比例抽查并进行细菌培养,观察输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病毒灭活后血浆内FⅧ、Fib含量和血浆容量与灭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Fib、血浆容量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血培养检测未见细菌生长;临床输注后无不良反应。结论MB法病毒灭活血浆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新鲜冰冻血浆在亚甲基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总蛋白、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方法 统计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随机抽检的48份新鲜冰冻血浆和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抽检的48份病毒灭活滤白新鲜冰冻血浆,经37 ℃水浴融化后测定总蛋白、Ⅷ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鲜冰冻血浆经过亚甲基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血浆经亚甲基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处理能够提高输血安全性,同时部分血浆成分含量有一定下降.  相似文献   

10.
<正>亚甲蓝(methylene blue 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作为唯一获准用于临床的光化学血浆病毒灭活技术,该方法病毒滴度降低程度与所用的可见光强度和亚甲蓝浓度有直接关系,效果明显。1亚甲蓝光化学法的原理及优势亚甲蓝(MB)又叫美蓝,是一种染料,属于吩噻嗪类化合物,分子量为319 185,其最大吸收波为600~700 nm。它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亚硝酸盐和氰化物中毒。治疗亚硝酸盐和氰化物中毒的治疗剂量分别为维持在1~2 mg/(kg·d)和5~10 mg/(kg·d)。亚甲蓝光化学法中使用的MB剂量是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本站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制备的实际能力。方法:对本站两年来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的质量检查结果中的定量指标,血浆容量、血浆蛋白含量、亚甲蓝残留量各收集的100个数据,采用过程能力指数(Cp),应用QSmart SPC Monitor计算软件,计算各自的过程能力指数。结果:在稳定状态下,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的实际制备能力处在过程能力较差/过程能力不足的水平。结论:过程能力指数可用于检测或评估血站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MB法血浆病毒灭活过程对血液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30份采血后6h内400ml全血制备的新鲜血浆称重留样,然后与MB病毒灭活过滤器无菌连接,MB的终浓度在0.9~1.3 靘ol/L左右.将加入MB的血浆置入4℃病毒灭活箱的搁架上,摆动频率60次/分,利用32000~38000Lx光照强度的可见光4℃照射35min,将光照后的血浆通过病毒灭活过滤器滤除MB和残余白细胞,混匀后留样10ml,立即置于-80℃冰箱冻存.检测照射前后样品的血浆量、MB浓度、FⅧ:C、FⅤ:C、 VWF、 Fib含量的变化.结果 血浆病毒灭活后血浆容量、FⅧ:C、FⅤ:C、 VWF、 Fib的回收率分别为(97.29±2.03)%、(81.43±11.15)%、(80.12±14.03)%、(92.48±8.35)%、(82.86±19.13)%,MB去除率(77.88±8.21)%.结论 利用MB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成分有一定影响,但血浆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可以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宋敏  赵树铭  刘凤君  郭辉  蒋天伦 《重庆医学》2012,41(11):1092-1093,1102
目的探讨亚甲蓝(MB)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主要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以及血浆病毒灭活后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方法将16袋400mL全血成分分得的新鲜血浆均分为两份,分别归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MB进行病毒灭活,对照组不加MB但仍然进行病毒灭活光照过滤,检测各阶段标本凝血因子Ⅷ(FⅧ):C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FⅧ:C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病毒灭活后实验组血浆中FⅧ及Fib损失较大且含量未达制备冷沉淀的理论要求。结论血浆病毒灭活对血浆中FⅧ及Fib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且其损耗主要来自MB光化学反应,血浆病毒灭活后不宜用于制备冷沉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新鲜血浆100份,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对上述两组标本进行PT,APTT,TT,TP,Fg,FⅤ,FⅧ的测定。对照组,新鲜冰冻血浆(FFP)组,不进行病毒灭活,直接进行检测;试验组,先对其进行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再检测。结果试验组中APTT、FⅤ、FⅧ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降低(P<0.01);PT、TT、TP、Fg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MB-P法病毒灭活对于新鲜血浆中内源性凝血因子,特别是不稳定因子FⅤ、FⅧ及APTT有显著影响,对外源性凝血因子及Fg、血浆蛋白成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亚甲蓝光化学法(MBP)对血浆中水疱口膜炎病毒(VSV)的灭活效果.方法 将7.12 logTCID50·mL-1 VSV加入血浆中,采用不同的参数组合[亚甲蓝(MB)浓度(0.8、1.3 μmol·L-1)、光照强度(20 000、50 000 LUX)、光照时间(10、20、30 min)]灭活处理后,分别将样品加入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单层细胞中培养,观察细胞病变(CPE)状况,评价病毒灭活的效果.结果 经过30 min灭活处理,可将病毒彻底灭活,病毒滴度下降6 log值以上.实验设置的MB浓度和光照强度对血浆病毒灭活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在MB浓度为0.8 μmol·L-1和光照强度20 000 LUX的条件下,处理血浆30 min以上就能有效灭活血浆中的VSV病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血浆成分造成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集80袋新鲜血液标本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血液标本进行亚甲蓝光化学法试验,对比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各成分的变化。结果病毒灭活后的TP(58.64±6.84)g/L、Fg(2315.47±51.07)mg/L、F II:C(85.42±10.32)%、F V:C(72.17±15.27)%、F VII:C(76.45±13.26)%、F VIII:C(57.14±12.63)%、FIX:C(65.17±10.32)%、FX:C(98.27±10.33)%,与灭活前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对血浆成分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血浆经白细胞过滤后取新鲜血浆,经亚甲蓝光照处理后过滤比较其灭活前后血浆部分凝血因子活性及白蛋白、球蛋白的变化.方法 新鲜血浆加入浓度2.25-1umol/L亚甲蓝,置于荧光照射仪中震荡后取出.用一期分凝固法、比浊法及比色法测定其活性.结论 血浆灭活后对凝血因子活性无显著影响,蛋白回收率>8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质量变化。方法随机抽取新鲜血浆40袋,每袋准确均分为100ml×2,分别作为A组、B组。A组立即置于低温血浆速冻机中速冻保存备用,即新鲜冰冻血浆组;B组用MB/光化学法进行病毒灭活后,再速冻保存备用,即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组。将A、B两组血浆分别制成A组、B组冷沉淀速冻保存备用。而后分批分量取出,置37℃水浴箱完全融化,立即无菌留样各1ml,用血凝仪快速测定凝血因子Ⅷ(FⅧ)和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结果比较发现,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其FⅧ和Fg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仍然符合国家标准。结论以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对FⅧ和Fg的含量无显著影响,其质量可靠,能够确保临床输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特定条件下,亚甲蓝(MB)光化学效应对血液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及对血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血液样本以15μmol/L的MB在40000lx卤钨灯照射下,加入0.35mmol/l的芸香苷,作用10~40min,观察对血液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并采用多聚赖氨酸粘附试验、ATP酶促反应和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等技术观察血细胞某些生物学功能的变化。结果 处理40min,血液中大肠杆菌下降近5个对数级,亚甲蓝与卤钨灯照射两因素的T/E值大于1,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血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下降了11.23%~25.49%,Na^ -K^ ATP酶活性在处理的20~30min时增加了7.60%~20.07%。中性粒细胞的NBT吞噬显色反应呈增高趋势,20min时阳性率增加9.00%。结论 亚甲蓝光化学效应可以有效灭活血液中的大肠杆菌。在有效灭活血液中细菌的特定条件下,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无显著变化,但红细胞粘附力升高了11.23%~25.49%。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白细胞过滤及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质量分析,探讨制备病毒灭活冷沉淀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新乡市中心血站于2015年9月采集的全血80袋(400 ml/袋),均于采集后6 h内制备成新鲜血浆(200 ml/袋),将80袋新鲜血浆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新鲜冰冻血浆)和灭活组(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将两组血浆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制备成冷沉淀,分别检测每袋冷沉淀中的Ⅷ因子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常规组制备的冷沉淀和灭活组制备的冷沉淀中Ⅷ因子含量分别为(119.72±6.47)IU和(103.72±5.67)IU,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224.30±6.70)mg和(222.62±6.38)m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灭活组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合格率分别为97.5%、100%,常规组合格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及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值得在血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