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是目前我国成人心脏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首位原因。经皮冠状动脉动介入是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由于其创伤性小、安全、成功率高等优点,患者容易接受,使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常规需绝对卧床24~48h或更长,造成患者不舒适。舒适护理能使患者、家属和护士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打开共同合作的渠道,使一切必要的护理措施可以顺利贯彻,对促进疾病的痊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6年6月~2007年6月,濮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对2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君  夏莹  陈琴 《中国乡村医生》2022,(30):118-120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黄州区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35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时,两组CSMS评分、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研究组CSMS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 vention,PCI)是一种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导管技术 ,包括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旋切术、定向切除术、抽吸切除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术。1 PCI效果1 .1 即刻与长期效果球囊技术的改进、支架和糖蛋白Ⅱb/IIIa血小板受体拮抗剂的应用提高了PCI的即刻效果 ,但对长期效果影响并不明显。择期PCI即刻血管造影成功率达 96%~99 % ,心肌梗死 (myocardialinfarction ,MI)发生率为 1 %~3 % ,冠状动脉搭桥术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率为 0 .2 %~ 3 % ,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行PCI术治疗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实验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总结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和评估20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并发症分别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短阵室速、窦性心动过速、低血压、心包填塞、皮下淤血、局部出血和血肿、血管内感染等。成功植入支架292枚,发生并发症23例,其中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7例,短阵室速15例,窦性心动过速18例,低血压6例,心包填塞2例,皮下淤血12例,血肿15例。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严密观察切口及术侧足背动脉血运情况,指导患者合理制动和保持情绪稳定,严格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包扎、制动,合理应用抗凝药物,及时补充血容量,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迅速后果严重,有效预防和正确的护理,及时的处理可有效地防止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46例患者采用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总结得出:此方法具有穿刺损伤小,止血方便,卧床时间短,活动不受限,恢复快等优点。护理应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手部穿刺血管条件及血液循环评估,防止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沈万贵 《河北医学》2013,19(3):368-37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符合条件的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32例,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住院病死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动脉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增加血管再通,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右江医学》2019,(6):436-439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农村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因冠心病行PCI治疗的农村老年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干预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延续护理,观察比较1年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心绞痛的发生率、再住院率、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的差异。结果经过1年的延续护理干预,干预组农村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计分为(97.42±3.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2±8.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及再次因冠心病住院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明显改善PCI治疗后农村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具有发病危急、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如能正确地治疗,可大幅度降低病死率并改善今后生活质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对重建冠脉灌注非常有效的方法,适用于9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我院每年约对100例左右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现将术前、术后康复护理配合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多数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健康宣教知识后能保持较好的健康行为和依从性。但部分患者出院后难以摒弃多年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淡忘医嘱后擅自停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过早中断药物治疗会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一旦发生支架内血栓,死亡率可高达80%[1]。同时,如果不积极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植入支架的血管仍有可能再次发生狭窄,严重时会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如何做好PCI术后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Popejoy等研究证实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降低患者的再人院率[2]。延续性护理模式[3](TCN)是一种将出院护理计划和疾病康复过程中的护理随访相结合的护理模式,护士执行一系列护理活动,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达到改善患者健康预后、降低卫生服务利用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延续性护理对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减少患者再次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几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贤珍  余健  陈利芳 《广东医学》2012,33(4):571-57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无再流的抢救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PCI并发无再流27例的成功抢救与护理经过。结果本组27例均抢救成功,顺利完成PCI;有5例患者在心电监护中发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处理后心率、血压回复到正常。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时、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密切配合抢救,护理到位,可降低PCI并发症和治疗中的危险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护理要点,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成效。方法对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PCI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36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PCI。结论术前加强观察护理,术中与医生紧密配合,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是保证患者安全,顺利进行PCI的前题,术后良好的护理是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关键,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心理状态、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为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6/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率,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近20多年中取得迅速发展。1977年Gruentzig首先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临床,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新纪元。随着经验的积累、器械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PTCA的适应证不断扩大,并发症逐渐减少,其对冠心病的治疗价值及与药物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疗效的比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指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 ,导致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而引起的临床征候群。目前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恢复心肌再灌注 ,使阻塞的血管获得再通 ,可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下降至 4 %~5 % [1] 。本文是作者在广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52例行TR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10例(11.36%),对照组并发症20例(31.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4%和7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2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合作度分别为93.2%和7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80,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应用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合作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013年11月~2014年12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探究治疗效果.结果:5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术后一周LVEF为(41.5±5.5)%,FS为(21.6±3.1)%,LVEDD为(6.43±0.21)cm,LVESD为(4.81±0.45)cm;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其LVEF为(53.4±0.55)%,FS为(29.5±0.21)%,LVEDD为(5.10±0.54)cm,LVESD为(4.11±0.41)cm.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具有复杂性和高风险性,术中的积极配合和全面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必不可少的。总结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9月304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术中护理要点与相关的配合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穿孔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4420例PCI术中发生冠脉穿孔的情况。结果 11例发生了冠脉穿孔,发生率为0.25%,其中5例发生心脏压塞,进行心包穿刺抽液。11例冠脉穿孔均为三支复杂病变,其中8例有不同血管的慢性闭塞病变。11例中4例经球囊压迫破口处理有效,2例带膜支架成功封住破口,4例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破口,1例带膜支架植入不成功出血量大转心外科急诊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均抢救成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严密监测心电、动脉压、影像,以便及时发现冠脉穿孔,进行积极处理和急救护理;术后加强监测及早发现心脏压塞,进行心包引流,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有效防止冠脉穿孔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或死亡。  相似文献   

20.
童芳 《大家健康》2013,(14):175-176
总结了对5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输注欣维宁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用药前注意事项、应用静脉留置针、用药过程观察、一般常规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护理等。认为在用药过程中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应给予预见性观察护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可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