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安全输血护理管理中应用系统追踪管理,以此分析系统追踪管理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要进行输注成分血患者(100例),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分不同的安全输血护理管理方式,分别为常规护理管理、系统追踪管理,对应组别名称为对照组、研究组。经SPSS21.0系统软件处理安全输血合格率、血液标本采集合格率、血袋返回率和护理人员输血知识考核成绩、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经SPSS21.0系统软件处理后发现,其安全输血合格率(98.00%)、血液标本采集合格率(96.00%)、血袋返回率(94.00%)和护理人员输血知识考核成绩[(86.23±5.66)分]、护理满意度[(90.32±5.11)分]数据均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安全输血护理管理中采用系统追踪管理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计算机编号方式分组,分为常规组和追踪组,各10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和追踪管理法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安全性,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上报情况。结果干预后,追踪组护理质量评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管理安全性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追踪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2.68±2.35)分,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3.00%,低于常规组(P0.05),上报率为100.00%,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追踪管理法,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管理质量,护理管理安全性,有利于防范护理风险,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成分血的种类、各类制品的保存及榆注注意事项,以利指导临床用血。其次较详细地阐述了各类血制品的输注与护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护理人员对患者输注成分血的风险处理能力。护理操作中的三查七对、无菌技术操作是安全输血的前提,而强烈的责任心及全面的输血知识则是安全输血的关键。榆成分血既能节约血源,又能减少疾病的传播和输血反应的发生。临床护士能否熟练掌握各种成分血的特点而正确输注,是保证输血安全和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评价平台对护理质量的改进效果。方法 根据护理质量管理需求,构建基于信息化的护理质量管理项目。采用历史对照方法,将2017年1~12月采用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数据设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采用信息化平台的护理质量管理数据设为观察组。比较平台应用前后百张床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的满意度、护士长质量管理应用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百张床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由14.35%提高至17.58%,护理不良事件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由0.109%下降至0.065%,PICC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由0.018 5%下降至0.002 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满意度由77.19%提高至92.84%,护士长质量管理应用能力由(77.18±2.93)分提高至(87.89±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信息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平台,有利于护士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满意度及护士长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数据,评估监控过程及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建立护理质量三级监控,建设护理不良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对我院的住院患者进行全过程管理;回顾性分析2014年、2015年实施护理不良事件过程监控的事件总数、发生类型、Ⅰ级事件(警讯事件)与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发生率等.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2015年对87862例次住院患者进行过程管理,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61例,Ⅰ级与Ⅱ级事件52例.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45例,其中I级与Ⅱ级事件24例,占全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3.33%;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116例,其中Ⅰ级与Ⅱ级事件28例,占全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14%,两年度Ⅰ~Ⅱ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监控过程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安全便捷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运行护理三级质量管理,落实住院患者的评估与过程管理,提高护士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积极性,能有效控制及预防住院患者发生Ⅰ级事件和Ⅱ级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8月前我院未开展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时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另择取2015年8月我院实施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后的50例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统计2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与护理投诉率,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与护理投诉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查对、药物、操作水平与保暖护理评分分别为(90.2±6.4)分、(95.3±2.7)分、(97.7±1.4)分、(96.4±1.9)分、(96.6±2.5)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降低护理纠纷与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过程,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各临床科室上报的102件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别、发生班次、当班护士工作年限及职称。结果在护理不良事件中发生率占前3位的是跌倒/坠床(15.69%)、违反操作规程(13.73%)、非计划拔管(9.80%);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以护士职称最多(63.73%)、工作年限以4~6年为主(42.1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班次以夜班最多(55.88%)。结论健全的规章制度、良好的上报机制、及时的追踪反馈、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可有效防范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护士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统一报告网络,统一管理,提高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敏感性.方法 建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独立上报端口,采取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网络化管理,修定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落实措施,实施非惩罚性上报及奖励机制,护理管理人员每日后台查阅上报情况,提高报告系统的便捷性及敏感性.结果 2012年网络报告不良事件164例,其中护理缺点114例,一般护理差错48例,质控检查护理人员对报告制度知晓率达100%,分析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修订护理制度4个,形成品管圈成果一项.结论 护理管理人员实时监管,快速反应和分析,及时为全院各护理单元提供预警信号,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了护理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护理安全管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鼓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保证精神科护理管理的安全.方法建立鼓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通过护理不良事件鼓励上报制度,让护理人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范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结果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体系后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数及上报率明显提高.结论建立鼓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追踪在安全输血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并观察其效果。方法按照先成立追踪小组-制定追踪标准-确定追踪路径-追踪检查输血护理安全性-确立风险项目-改进措施的流程进行。收集我院85名护理人员,对比追踪管理前后纳入护士安全输血护理知识考试的成绩;观察追踪管理前后的效果(选取我院追踪管理前后需输血的患者各50例),对比指标包括安全输血合格率、输血前评估率、护理记录合格率等。结果追踪管理后护士相关输血知识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追踪管理前(P0.05);追踪管理后护理质量亦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安全输血护理管理中采用系统追踪管理法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宁洁  谈晓英 《健康之路》2016,(4):187-188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输血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输血护理的关键环节和流程进行回溯性失误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输血安全护理对策。结果:利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管理,实施后再无输血不良事件发生及血源浪费现象,护士安全输血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P0.01)。结论:通过根本原因分析法对输血流程分析系统上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整改措施,防范了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贺生梅 《中外医疗》2013,(30):136-136,138
目的通过分析本市临床输血现状,来探讨进一步提高成分血使用率的具体对策。方法对西宁市2008年1月一2012年12月临床用血总量、全血、成分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宁市临床输血已由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各类成分血用量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改变临床医生的观念能够有效提高成分输血使用率.同时加强输血工作人员自身业务的学习也很有必要,并要及时指导纠正不合理的临床用血,保证科学、合理、安全的临床用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深化细节与安全管理护理对眼底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眼底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助细节与安全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 参照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及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81.23±12.37)分、(73.59±10.58)分、(75.68±10.97)分;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及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94.65±15.82)分、(87.61±12.38)分、(89.75±11.26)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化细节与安全管理护理对眼底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加强了护理工作,使得护理工作更加精细化、实际化、人性化,对眼底病的相关护理安全问题加以预防,明显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眼底病患者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李凤君  杨红伟  于莹  陈秀华 《甘肃医药》2020,(11):1031-1032+1035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177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种类、原因和特点,探讨不良事件防范措施及管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上报的177例护理不良事件,运用SHEL模型进行护理不良事件分析。结果:177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列居前三位依次是非计划性拔管36例(20.34%),跌倒/坠床23例(12.99%),给药错误19例(10.73%)。结论:通过掌握不良事件发生的种类,确立危险因素,加强人员培训,完善流程与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肾病科、肝病科、内科、肿瘤科的临床护士80例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追踪管理小组,观察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对其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并作出相应处理。并对相关制度进行规范与完善,预防护理时间的再次发生。统计分析两组护士于跟踪管理法干预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护士上报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跟踪管理法干预后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上报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追踪管理法应用于临床护理的安全管理中,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护患和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延续护理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2015年8月—2016年8月).根据随机方法划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研究组各30例(采用延续护理方法).对两组最终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对照组出院后第1、第3以及第6月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36.52±1.26)分、(38.63±1.30)分、(40.12±1.41)分;研究组分别为(38.19±1.33)分、(44.17±1.42)分、(49.15±1.50)分,研究组在第1、第3以及第6个月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按时吃药、按时吃饭、按时锻炼、按时休息等各项遵医行为评分分别为(6.13±1.13)分、(6.42±1.25)分、(6.63±1.29)分、(6.12±1.41)分;研究组分别为(34.14±1.10)分、(38.19±1.33)分、(44.17±1.42)分、(49.15±1.50)分;研究组在按时吃药、按时吃饭、按时锻炼、按时休息等各方面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护理总体满意率为86.7%,研究组的护理总体满意率为93.3%,研究组的护理总体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采用延续护理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闭环式信息系统建设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ICU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危重患者200例,按入院时间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设为实验组.实验组使用闭环式信息系统制定护理计划,对危重患者进行管理.对照组使用手写护理计划,按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对危重患者进行管理.比较采用两种管理方法后的护理记录的时间、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护理工作流程、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24 h护理记录时间、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护理工作流程效果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ICU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闭环式信息系统建设能够显著提高ICU重症患者护理效率和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无惩罚原则及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以提升护理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比较2年不良护理事件上报情况及护理不良事件的持续改进效果。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主动呈报率显著升高,护理不良事件重复犯错情况明显降低。结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运用可明显增加护理人员自愿上报不良事件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从而达到维护和保证患者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该文主要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方便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于该科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按照1:1比例分组纳入,即为参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研究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参照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分别为(153.04±19.45)、(97.63±12.76)、(56.94±19.48)mmHg;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分别为(166.45±16.32)、(88.65±16.51)、(78.64±4.22)mmHg;参照组BRTHEL指数、 健康知识评分、 护理满意度、 住院时间、 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0.45±13.87)分、(76.78±3.79)分、81.67%、(13.0±2.50)d、(56.98±12.53)分,研究组分别为(78.97±16.03)分、(89.54±3.70)分、95.00%、(8.5±2.00)d、(80.45±11.27)分,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之中,有效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