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食欲不振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胃排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和13C-辛酸呼气试验法对69例老年食欲不振患者,进行HP检测和胃排空检测。结果 69例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阳性31例,阴性38例,阳性感染率为44.9%。HP阳性组和阴性组胃半排空时间分别为(244.5min±35.6min和232.4min±36.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不是导致老年食欲不振的主要因素,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排空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女性患者161例,采用金标法检测血清HP尿素酶抗体。分析HP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等指标。探讨HP与IDA的相关性以及清除HP在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必要性。结果:①161例女性IDA患者,HP阳性83例,HP感染率51.55%;对照组87例,HP阳性32例,感染率36.78%,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IDA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女性;②HP表达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Hb及SF低于HP表达阴性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是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之一,对于临床上部分缺铁原因不明的患者,应该注意检测HP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测中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的临床价值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9月21日至2018年11月6日在我院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的病患200例,所有病患均给予~(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检测,另外将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抗体胶体金试验联合快速尿素酶试验的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的临床检验价值,同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200例病患,金标准检验阳性118例中,~(14)C尿素呼气试验检验阳性110例,金标准检验阴性82例中,~(14)C尿素呼气试验检验阴性78例;~(14)C尿素呼气试验检验幽门螺旋杆菌的特异性为95.1%,敏感性为93.2%,准确性为94.0%。结论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测中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有着较高的临床检验价值,为进一步保证临床检验结果,还需给予病患有效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量胶囊法14C-尿素呼气试验(UBT)诊断幽门螺旋杆菌(H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2例因消化道症状就医的患者同时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UBT)、快速尿素酶(RUT)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将上述三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加以比较j其中67例患者经抗HP治疗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14C-尿素呼气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快速尿素酶及病理组织学。经抗HP治疗后的患者大部分HP检查阴性,阳性者其14CDPM值也大为降低。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具有安全、简便、可靠、无交叉感染及无创伤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检测已为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和临床检测部门所重视。目前,诊断HP感染的一般原则是:尿素酶检测阳性,组织学和细菌培养2项中至少有一项检查阳性才判定为HP感染。尿素酶试验、组织学和细菌培养均阴性则评判为HP根除。此外,尚有血清HP抗体测定,同位索标记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严格来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反复治疗效果差的慢性胃炎40例患者病程超过6个月的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40例患者全部予胃镜检查,37例镜下有明显水肿红斑、糜烂或有结节,病变明显处活检送病理,行快速尿素酶试验,40例患者均行13C呼气试验(13C-UBT)检测,比较13C呼气试验和胃镜法快速尿素酶试验有无差异。利用HP产生尿素酶的特性而设计的13C-尿素呼气试验更能反映全胃实时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状态,避免了由于感染灶分布不均引起的活组织检查误差,每例患者常规予保护胃黏膜、适当抑酸及对症处理,有HP感染予庆大霉素为主的三联治疗,并予1个月后复查13C呼气试验及胃镜。结果: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35例,其中13C呼气试验阳性35例,胃镜下活检标本行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32例,两种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NSAIDS相关性胃炎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例;抑郁症合并慢性胃炎1例。病理示慢性活动性胃炎37例;萎缩性胃炎1例。治疗后2个月复查HP阳性4例,胃镜示33例水肿、糜烂消失,结节变小,甚至消失,病理示无慢性活动性胃炎,36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论:难治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感染率为88%,13C呼气试验和胃镜下活检标本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以庆大霉素为主的三联治疗较有效,有效率为8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LD_S)相关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经胃镜检查NSAID_S性溃疡50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银染色法检查HP及粘膜炎症程度,并与非NSAID_S组对照.结果NSAID_S组HP阳性率及粘膜炎症程度低于非NSAID_S组,但各组HP阳性患者的粘膜炎症程度高于HP阴性患者.结论NSAID_S相关性溃疡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同时分析幽门螺旋杆菌与冠心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冠心病人88例为研究组,同期入院的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56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行14C尿素呼气试验、胆固醇、甘油三酯检查,比较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及胆固醇、甘油三酯的结果。结果:冠心病人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比非冠心病人组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更明显异常。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可影响脂质代谢异常。推断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对危险因素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和80例非冠心病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确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情况及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的血脂情况和FIB水平,观察组的Apo A、Apo B指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CHD)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可影响患者的脂质代谢,很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方法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黏膜组织活检后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对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患者及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率70%,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组,HP阳性率23.8%。慢性乙型肝炎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47例,HP阳性率10.6%,十二指肠溃疡113例,HP阳性率94.7%;乙肝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组中胃溃疡68例,HP阳性率17.6%,十二指肠溃疡16例,HP阳性率5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胃溃疡、乙肝肝硬化胃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两种检测方法,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在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对126例胃病患者,先行胃镜检查,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作为标准对照,同时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并将两种方法所得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比较.结果: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分别是62.7%、82.2%、90.5%、91.2%,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分别是70.6%、94.4%、96.5%、94.4%,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尿素酶试验与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差异小,但14C尿素呼气试验操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是一种较理想的非侵入性诊断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余阗  胡玲  陈霞  王莹  杨炜  李伟铭 《四川医学》2015,(2):195-19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方法通过174例COPD患者和185例健康人群的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两组HP感染的阳性率。比较174例COPD患者中HP感染阳性和阴性的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COPD组的HP阳性率为69/174例(39.66%),健康人群为56/185例(3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检测结果 HP感染阳性的COPD患者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值明显低于HP阴性的COPD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为HP阳性COPD组的血氧分压(Pa O2)和血氧饱和度(Sa O2)水平低于阴性的COPD患者,而Pa CO2水平高于阴性的COPD患者。结论 COPD组的HP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组,HP感染与COPD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胃内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对反流性食管炎 (RE)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的影响 ,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胃窦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 ,内镜下诊断RE ,观察比较HP阴性组、HP阳性组RE的发生率及病变程度。选择中度RE患者分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 (标准治疗组 )或质子泵抑制剂加抗生素 ,观察各组疗效并比较。结果 HP阴性组RE检出率 (7.72 % )高于HP阳性组 (5 .2 6 % )。HP阴性组RE重度者(2 1.4 3% )多于HP阳性组 (5 .71% ) ,HP阳性组RE轻度者 (5 2 .86 % )多于HP阴性组 (33.33% )。HP阳性标准治疗组显效率 (6 0 .0 0 % )高于HP阴性标准治疗组 (2 1.0 5 % )和HP阳性加抗生素组 (2 1.4 3% )。经 χ2 检验 ,以上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胃内HP感染不是RE的病因 ,HP感染能减轻RE的黏膜损伤并增强抑酸剂的疗效 ,对有HP感染的RE ,抗HP应慎重 ,不主张常规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并进一步探讨FD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胃排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FD患者89例,症状均符合罗马Ⅲ标准。入选病例行胃镜检查,根据快速尿素酶检测法及病理活组织检查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49例和HP阴性组40例,同时选取无症状健康对照组30例。利用实时超声胃窦单切面法,分别测量空腹、500 m L饮水后即刻和饮水后20 min时胃窦近端单切面截面积,并计算20 min时胃排空率、拟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系数,评估两组F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D患者的20 min时胃排空率、拟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系数均有改变,差异显著(P<0.05);2FD患者的HP感染率为55.1%,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相比,20 min时胃排空率、拟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系数略有改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F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较无症状健康人群明显降低;FD患者是否合并HP感染,对胃排空功能无显著影响,推测FD的胃排空功能异常机制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ELICOBACTER PYLORI STOOL ANTIGEN,HPSA)检测在诊断儿童和老年患者HP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30例和48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的儿童和老年患者的粪便标本(以快速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和组织学W ARTHIN-STARRY染色作为诊断HP的“金标准,”3项检测中有2项试验阳性则诊断为HP感染,3项检测均阴性则诊断为HP阴性)。结果:在30例儿童和48例老年患者中,“金标准”诊断HP感染阳性43例,阴性35例;“金标准”诊断43例阳性中HPSA检测有40例阳性,阴性3例;“金标准”诊断35例阴性中HPSA检测有33例阴性,阳性2例。HPSA检测的敏感性为93.0%(40/43)、特异性为94.3%(33/35)、诊断的准确性为93.6%(73/78),阳性预测值为95.2%(40/42)和阴性预测值为91.7%(33/36)。结论:HPSA检测是一种简便、易行、准确的诊断儿童和老年患者HP感染的非侵入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疗效的影响.方法 30例符合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试验.试验前签订知情同意书.根据结果分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1个月停止免疫抑制治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用文献方法.治疗后第四周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血小板计数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及结束后每两周检测1次,并在治疗结束3个月时进行评估.结果 17例HP感染组患者,4周后15例阴性,HP根除率88,2%.14例进行根除治疗后3个月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6例恢复正常.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关联性,主要是通过免疫反应参与发病,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ium Pylori)感染在痤疮的作用.方法 使用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技术对100例痤疮患者和80例按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对照组进行HP抗体检测,比较两者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痤疮患者组HP的IgG抗体阳性率77.0%.而对照组抗体阳性率51.3%.两组间阳性率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HP感染可能是痤疮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胃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东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及住院部有消化道临床症状而接受胃镜检查的患儿40人(HP阳性组26例,HP阴性组14例),钳取胃黏膜标本用于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DNA提取,分析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两组之间的社会人口资料学、体重指数、尿素呼气试验、病理组织结果等临床特征,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患儿胃内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HP阳性组体重过低(BMI<18.5 kg/m2)的患儿比例为69.2%,非体重过低(BMI>18.5 kg/m2)的患儿比例为30.3%(P=0.04),幽门螺杆菌感染组患儿体重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结果显示,HP阳性组活动性浅表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胃溃疡的比例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阴性组的物种丰度和物种多样性高于HP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阳性组Prevotella普氏菌属(7%VS3%)、Fusobacterium梭杆菌属(6%VS3%)比例较HP阴性组高.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儿童体重、胃内病理组织、胃黏膜菌群结构,HP感染后胃黏膜菌群的多样性降低,幽门螺杆菌可能与胃内菌群共同促进胃部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季霞  陆其明  杨志宏  王波 《浙江医学》2017,39(19):1703-1704
目的探讨NOD1表达与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慢性胃炎患者,经胃黏膜幽门螺旋杆菌染色和13C呼气试验确定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和阴性各30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胃黏膜NOD1表达阳性率。结果60例患者中检出NOD1表达阳性22例。其中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组NOD1表达阳性率为56.67%,明显高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组的16.67%(P<0.05)。结论NOD1表达与胃黏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诊断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可靠性.方法:对221例因胃病而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于胃窦幽门前区取活检标本作快速尿素酶试验,同时胃镜检查前作14C-UBT以决定是否感染HP.结果:慢性胃炎组177例中,两种方法比较x2=3.6845,P>0.05;消化性溃疡组41例中,两种方法比较x2=0.9288,P>0.05.两种方法对HP感染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对确定患者的HP感染状态是一种非常安全、可靠而又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