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3):220-221
[背景]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病例报告]选择80例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浆PTH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有效改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清PTH水平,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徐秀蓉  谷粒  郝惠文 《四川医学》2009,30(7):1046-104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将36例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组(HP-HD)和常规血液透析组(HD)。HP—HD组在每周2次常规血液透析的同时,接受每周1次HP—HD治疗;常规血液透析组(HD)行每周3次常规HD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血PTH浓度和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HD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血PTH、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改善,而HP-HD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血PTH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程度显著优于HD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对尿毒症患者使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尿毒症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对A组患者实行HD联合HP治疗,对B组实行单独H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PTH、β2-MG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H、β2-MG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患者PTH、β2-MG水平均低于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低于B组患者(67.50%),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B组患者2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尿毒症患者实施HD联合HP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PTH、β2-MG水平,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从尿毒症合并皮肤瘙痒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35例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方式治疗为A组,35例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方式治疗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A组的74.29%;治疗后,B组患者的皮肤瘙痒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A组;B组患者PTH和β_2-MG检测水平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清中PTH、β2-MG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84例稳定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透析治疗方法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单纯行血液透析的对照组与同时行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的联合组,将两组透析后血清中PTH、β2-MG水平作以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中PTH、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中PTH、β2-MG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进一步提高尿毒症患者体内PTH、β2-MG中分子毒素清除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与血液透析滤过联合应用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44例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2次/周,血液透析滤过1次/周,并补充维生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妥乐平7.2 Nu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3次/周,共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胫、腓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8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胫、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胫、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与血液透析滤过联合应用能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且疗效优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院对收治的25例尿毒症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资料,并与同期单一血液透析治疗25例尿毒症患者作对照,比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SCr、β2-MG、PTH、BUN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食欲、皮肤瘙痒、睡眠等症状明显好转.对照组SCr、BUN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β2-MG、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食欲、皮肤瘙痒、睡眠等症状略有改善,但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方式对尿毒症毒素、尤其是中分子毒素的清除具有明显的效果,临床疗效较好,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将其设定为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将其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TH、BUN、β_2-MG、Cr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PTH、β_2-MG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痛、皮肤瘙痒、高血压和食欲不振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降低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水平,使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及分析对于尿毒症患者采取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的方式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80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病例,参照组病例的治疗方式仅为常规血液透析法,予以研究组患者采取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的方式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经过不同方案的治疗以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显示同参照组相比较研究组优势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研究组拥有的传导速度更迅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尿毒症患者实施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的方式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明显的提升总体治疗有效率,推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提升,应用的价值巨大.  相似文献   

10.
薛宁  肖东星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139-1140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54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分为三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组18例;高通量血液透析(HPD)组18例;常规血液透析(HD)组18例。共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水平。结果HP+HD组和HPD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HP+HD组和HPD组治疗前后血浆PTH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治疗前后血浆PTH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和高通量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确切、可靠,而常规血液透析不能缓解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常规血液透析、高通量透析、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不宁腿综合征(RLS)治疗的效果。方法:按抽签法随机将入选的30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B组采用高通量透析,C组采用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各10例,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i PTH)、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不宁腿综合征评分。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i PTH、β_2-MG及R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RL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RLS评分、i PTH、β_2-MG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i PTH、β_2-MG、RLS评分下降幅度最明显,B组次之,A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血液透析与高通量透析,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RLS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难治疗性高血压患者45例随机分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HP组)和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透析前和治疗8周末分别采血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结果 (1)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HP组患者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血浆PRA、AngⅡ水平HP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PRA、AngⅡ水平HP组患者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较单纯血液透析能明显降低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水平,可使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连续性血液静-静脉滤过联合血液灌流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尿毒症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行血液静-静脉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B组患者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97.56%,B组治疗有效率8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及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连续性血液静-静脉滤过联合血液灌流能很好清除尿毒症毒素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治疗尿毒症性脑病的疗效明显优于间竭性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4.
闭闵  龚智峰  彭小梅  唐盛  李家燕 《广西医学》2007,29(12):1851-185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灌流串联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54例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基础上加血液灌流,按治疗间隔的不同分为3组:A组14例,每周行1次血液灌流;B组16例,每2周行1次血液灌流;C组24例,每4周行1次血液灌流,均治疗9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及血管紧张素(ATⅡ)、甲状旁腺素(PTH)的浓度变化。结果3组患者血压均得以良好控制,3组治疗后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前ATⅡ与非难治性高血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PTH与非难治性高血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TⅡ及PTH均显著降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灌流串联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效果显著,每周1次的血液灌流治疗频率对血压的控制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6年03月至2018年07月期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中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n=38)与研究组(n=38)。研究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参照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廊坊爱尔血液灌流器YTS-100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β2-MG、PTH、P3均下降显著,且相比治疗后的参照组,研究组β2-MG、PTH、P3均显著更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够降低患者体内毒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何平  商惠萍  杜丰  李德天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1962-1963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患者血液中中分子物质清除的效果.方法 将48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成HP+HD组和HD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H、β2-MG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H、β2-MG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HP组患者PTH、β2-MG水平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组患者PTH、β2-MG水平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HD组治疗后皮肤瘙痒症状改善程度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HD治疗尿毒症患者可有效清除PTH、β2-MG,减轻皮肤瘙痒症状,改善血液净化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刘伟  陈新 《当代医学》2016,(16):61-62
目的:探究血液灌流治疗对尿毒症患者血浆甲状旁腺激素(plasma 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PTH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前血浆PTH水平(537.78±49.10),治疗后(568.75±39.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前血浆PTH水平(535.25±50.13),治疗后(261.17±4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TH水平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PTH水平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2周后,骨痛、皮肤瘙痒、心慌、气短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12周后,骨痛、皮肤瘙痒、心慌、气短等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血液灌注治疗对尿毒症患者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在血浆中的升高来说,可以有效的清除患者血浆内的甲状旁腺激素(PTH),且对于该疾病所引起的骨痛、皮肤瘙痒、心慌、气短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考虑在临床上借鉴及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评价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辅助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磷、血钙及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磷、血钙及 PTH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磷及 PTH 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血液透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串联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与常规血液透析(HD)对改善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将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常规血液透析治疗(HD)组30例;B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HP+HD)30例,C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滤过组(HP+HDF)30例。分别于首次治疗前后测定三组患者的瘦素、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骨碱性磷酸酶(bonealk aline phosphatase,B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骨钙蛋白(bone gla protein,BGP)Scr、BUN、Ca2+、P3+、首次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甲状旁腺超声检查的水平,连续治疗8周后同法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后清除瘦素、甲状旁腺素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不管是首次治疗前后还是8周后治疗前与首次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两种物质的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滤过能有效改善肾性骨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分析左卡尼汀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患者予以左卡尼汀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胫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速度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胫神经传导速度为(45.82±2.27)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44.76±3.69)m/s,正中神经速度(45.83±2.40)m/s;对照组患者的胫神经传导速度为(40.50±1.64)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40.57±1.65)m/s,正中神经速度(41.12±1.66)m/s;实验组患者以上各项神经速度水平恢复正常且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应神经速度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胫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速度,消除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