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角膜切口位置与术后手术源性角膜高阶像差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上海市邮电医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94例(94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A组患者在颞侧10点钟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在角膜上方12点钟位行手术切口.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行角膜波前像差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3个月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B两组患者Z(3,3)分别为(0.37±0.32)μm、(0.98±0.35)μm,Z(4,2)分别为(0.03±0.02)μm、(0.08±0.08)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高阶像差(0.77±0.26)μm,B组(1.14±0.3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B两组患者Z(3,3)分别为(0.19±0.03)μm、(0.97±0.39)μm,Z(4,2)分别为(0.03±0.03)μm、(0.08±0.0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高阶像差(0.56±0.17)μm,B组(1.37±0.6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透明角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上方12点钟位切口,颞侧10点钟位切口的术后手术源性角膜波前像差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探究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与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和观察组(实施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术后7 d、14 d、28 d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1.12±0.16),(1.53±0.24),(1.67±0.25)、(0.89±0.21),(1.23±0.25),(1.55±0.28)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0.87±0.24),(1.06±0.19),(1.24±0.26),(0.55±0.17),(0.96±0.21),(1.13±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例患者术后7 d、14 d、28 d的平均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0.63±0.28)(,0.59±0.24)(,0.07±0.27)(,1.58±0.21)(,1.23±0.25)(,1.55±0.28)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1.27±0.39)(,1.16±0.42)(,1.24±0.37)(,2.55±0.17)(,2.36±0.21)(,2.13±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例患者术后切口恢复时间、上皮恢复时间<7 d(26.67%),7~14 d(63.33%),15~28 d(10.00%)、<7 d(36.67%),7~14 d(60.00%),15~28 d(3.33%)均明显的短于对照组<7 d(10.00%),7~14 d(50.00%),15~28 d(40.00%)、<7 d(16.67%),7~14 d(53.33%),15~28 d(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所产生的术后视力恢复效果更加显著、良好,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降低术后散光度,加快恢复时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内障患者在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与3.0 mm切口白内障手术下的术后角膜散光效果.方法 该研究方便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就诊该院(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眼科)的白内障患者60例82眼,并随机分为观察组白内障患者40眼,对照组白内障患者42眼.观察组的白内障患者行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微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的白内障患者行常规3 mm切口白内障手术.记录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计数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0.84±0.12)明显高于对照组(0.75±0.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观察组白内障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0.86±0.41)、(0.75±0.4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9±0.36)、(1.02±0.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内障患者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计数(2651.61±265.22)、(2296.75±282.71)、(2325.36±267.81)与对照组(2619.53±302.44)、(2218.76±362.43)、(2273.42±284.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恢复较好,且角膜散光较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在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70例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为单眼症状,按照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视力及眼压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水平为(0.75±0.08)明显高于对照组(0.29±0.07)(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水平(12.02±1.68)明显低于对照组(18.29±2.56)mmHg(P<0.05);观察组术后前房深度(3.60±0.16)mm高于对照组(3.09±0.35)mm(P<0.05).结论 超声乳化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比较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对于患眼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传统20G与微创23G玻璃体切除术式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视力情况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20G玻璃体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微创23G玻璃体手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变化情况,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d、3d、7d观察组眼压分别为(10.7±4.2)mmHg、(11.4±4.7)mmHg、(11.7±4.8)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2±7.3)mmHg、(15.6±5.4)mmHg、(14.9±5.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上升率为53.66%(22/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27%(12/41),而视力下降率为4.88%(2/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1%(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7.3±7.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3±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低眼压发生率为14.63%(6/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4%(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23G玻璃体切除术式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了术后眼压上升的风险,但术后早期低眼压是该治疗术式的主要并发症,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探讨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视力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微切口,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视力为(0.38±0.12),术后1d为(0.58±0.11),术后1周为(0.66±0.15),术后1个月为(0.79±0.14).对照组,治疗前视力为(0.36±0.13),术后1d为(0.52±0.14),术后1周为(0.59±0.16),术后1个月为(0.78±0.13).观察组治疗1d和治疗1周后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前房塌陷4例,轻微角膜塌陷20例,前房稳定56例.对照组前房塌陷8例,轻微角膜塌陷29例,前房稳定43例.观察组前房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为选择合理临床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1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全程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38.75±6.78)与SDS评分(40.96±4.83)要显著低于对照组(44.18±7.24)、(45.48±4.97)与护理前(57.44±5.56)、(58.35±7.55)(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0.77±0.32)与住院时间(4.65±1.52)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0.57±0.26)、(7.58±2.2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7.8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46.4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影响,能够加快患者康复,明显改善患者视力与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及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眼科收治的68例(82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患者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角膜上皮平均修复时间、手术前后泪腺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随访6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视力正常及良好率为82.3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94%(P<0.05);观察组角膜上皮平均修复时间为(4.11±2.03)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6.20±3.13)d(P<0.05);两组患者术后基础泪液分析实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较术前均显著上升,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IT、BU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SIT、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65%(P<0.05);经过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2.9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47%(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治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移术相比疗效相当,且均对患者泪腺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前者术后视力提高更明显、眼表损伤及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更短、复发率低且并发症少,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超声乳化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视力及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结果: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为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视力为0.16±0.05,治疗后为0.44±0.14;观察组治疗前视力为0.15±0.03,治疗后为0.42±0.13;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712.08±52.032个/mm2)和六角形细胞比例(37.95±5.29)%,治疗后两组患者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均可提高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降低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但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运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在2016年5月—2017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0例,根据自愿原则划分为观察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和对照组(传统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各60例.比较两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房角粘连闭合情况,生存质量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视力(0.55±0.09)°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视力(0.79±0.14)°较高(P<0.05);与对照组眼压(16.55±9.64)mmHg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眼压(12.37±7.62)mmHg较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前房深度、房角粘连闭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生存质量各指标得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运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后,能够改善患者视力和眼压,使前房深度明显增高,房角粘连闭合度明显降低,且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于2015年3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45例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3例,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22例,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散光度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度评分对照相仿(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均明显得以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角膜散光度评分[(1.93±0.46)分>(1.23±0.3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3.04%<36.36%)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治疗硬核白内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3.5 mm自闭式无缝线透明角膜切口与2.0 mm透明角膜不缝合自闭式切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6例白内障手术患者,均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根据手术切口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8例。A组采用3.5 mm自闭式无缝线透明角膜切口,B组采用2.0 mm透明角膜不缝合自闭式切口,对比两组视力、手术源性散光、屈光度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B组术后1、4、12周的视力均高于A组,手术源性散光均小于A组,屈光度水平均大于A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85、3.194、3.479、4.601、5.494、3.891、3.986、5.411、5.584,均P<0.05)。B组术后1、4、12周屈光度改变率均低于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4.042、4.631、4.800,均P<0.05)。结论 2.0 mm透明角膜不缝合自闭式切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3.5 mm自闭式无缝线透明角膜切口,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6—12月该院收治的131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使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66例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围术期2、12、24、48 h眼压变化,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12、24、48 h眼压分别为(16.81±4.33)、(25.11±14.71)、(19.91±3.98)、(13.99±3.47)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眼压(19.14±4.01)、(28.02±4.02)、(24.02±3.79)、(13.76±4.22)mmHg(P<0.05);观察组角膜水肿、虹膜损伤、瞳孔变化、前房积水、后囊破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均低于对照组(34.85%)(P<0.05).结论 使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较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效果更加显著,具有围术期眼压升高速度慢、术后视力恢复速度快且不良反应率低的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长沙市第三医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在3.0 mm透明角膜切口下行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在角巩膜隧道切口下行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视力、角膜散光度、炎性因子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7、30 d,两组患者平均视力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平均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30 d,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TNF-α与CRP指标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TNF-α与CRP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应用巩膜隧道切口手术与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均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前者术后角膜散光度较低,利于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陡峭轴及传统的右上方透明角膜切口手术对白内障合并低度角膜散光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白内障合并低度角膜散光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右上方(110°)透明角膜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陡峭轴角膜切口手术治疗.比较术后7d、1个月、2个月患者矫正视力、裸眼视力、角膜散光、术源性散光(SIA)变化,观察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2个月,两组患者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角膜散光、SIA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陡峭轴切口术对改善患者的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效果更理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两种手法小切口在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140例(140眼)在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眼科诊断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1例(71眼)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为研究组,69例(69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视力、眼压、术后的舒适度,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内皮细胞密度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15天及术后1月视力有显著差异,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早期(术后7天、15天、1月)比较结膜充血水肿程度,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早期(术后7天、15天)比较异物感程度,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眼压及前房闪辉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与透明角膜切口相比,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可促进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改良式乳腺肿块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乳腺肿块切除术,观察组行改良式乳腺肿块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失血量之间比较[(39.67±7.94)min VS(41.63±7.83)min,(41.52±8.37)mL VS(42.51±8.6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的[(4.05±1.36)d、(4.61±1.22)d]比较,观察组疼痛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82±0.38)d、(2.86±0.74)d],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44%VS 20.00%)(P<0.05).观察组乳腺美容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89%VS 71.11%)(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乳腺肿块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较传统开放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小,患者恢复快,乳腺外形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即1.8 mm与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眼表和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共108例(108眼)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并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54眼)。观察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选择1.8 mm透明角膜切口,对照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选择3.0 mm透明角膜切口。两组患者于术前1 d,术后2、5、10 d比较Schirmer试验、主观干燥异物感(DES)、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染色检查得分的不同。结果:两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2 d、5 d、10 d的Schirmer’s试验长度数值、DES积分及角膜荧光染色得分均明显高于术前1 d,但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术前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0 d的Schirmer’s试验长度数值、DES评分、角膜荧光染色检查得分均明显高于术前1 d及观察组术后30 d,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术前1 d及观察组术后3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30 d以上各观察指标均与术前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 mm厚度切口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对患者术后泪膜与眼表稳定性影响较小,且较少引起干眼症表现,有助于术后视力尽早恢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10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复发率4.00%、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24.0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7.26±1.14)d、自主活动时间(10.21±2.08)h、术中出血量(100.42±3.1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33±1.67)d、(25.33±5.21)h、(123.77±3.45)mL(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老年患者8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TME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下TM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8.4±51.4)min、(86.5±36.3)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66.8)min和(114.5±46.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0±0.6)d、(4.6±1.9)d和(44.2±14.5)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4)d、(7.0±3.3)d及(96.4±3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率分别为7.32%、2.4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3%、17.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TME术式治疗老年中低位直肠癌疗效显著,其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