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4,(8):1089-1090
<正>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10月的住院结脑患者60例,根据患者所选的输液途径分为两组,接受中心静脉导管(CVC)途径输注者30例为对照组,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途径输注者30例为试验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2方法1A组选用美国ARROW公司的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平卧头转向对侧,选择好穿刺部位,消毒铺巾、戴手套,局麻成功后用穿刺针穿刺血管,见回血后固定穿刺针,送入  相似文献   

2.
<正>经外周血管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的导管[1]。具有避免反复穿刺、减少药液渗漏、减少局部皮肤刺激、留置时间长、携带方便、正常生活限制少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机械性静脉炎、血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形成、出血、局部感染等[2]。国内对PICC置管方法、留置时间、封管方法、临床应用等研究颇多。本研究将西安市中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PICC)在危重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探讨PICC 导管的维护方法 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7年6月至2009年3月,对18例危重早产儿,选用美国公司生产的Intravascular Catheter从上肢的浅静脉穿刺,将导管置于上腔静脉进行PICC置管连续营养支持治疗.结果将PICC 技术用于危重早产儿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平均留置导管时间(37.1±12.0)d,13例顺利完成治疗.PICC 的技术操作相对于其他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简单,可供穿刺的外周静脉较多,穿刺成功率高,易固定,保留时间长,有利于对危重儿的抢救与救护.本组5 例在带管期间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PICC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较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马宝玲  吴利娜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563-1563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我科于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对86例肿瘤患者实施PICC置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其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PICC导管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而传统的外周静脉穿刺是采用一次性钢针每天穿刺,加之输入的药物有阴阳离子、高浓度、高渗透性以及毒性作用,常会导致静脉炎或局部皮肤组织坏死。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而且会影响治疗顺利进行,甚至延误病情恢复。而常规中心静脉置管的主要途径是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1],此项操作护士无权执行。我科自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对部分患者行经外周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56例患者,男41例,女15例,年龄27~73岁,其中患肺癌24例,食管癌18例,贲门癌12例,胸壁恶性肿瘤2例。行贵要静脉穿刺41例,肘正中静脉穿刺15例。使用药物:脂肪乳、复方氨基酸、水解蛋白、全胃肠外营养(TPN);青霉素类、头孢类、红霉素类、喹诺酮类、沙星类抗菌素;含钾、维生素溶液以及紫杉醇、盖诺、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铂类等化疗药物。2操作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行PICC导管的必要性及简单操作过程,取得同意后嘱病房其他人员尽量减少流动再行操作。患者取平卧位,首选右侧上肢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三选头静脉[2]。选好后使此上肢与患...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置管前用肝素盐水浸泡PICC导管对PICC引发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将PICC置管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置管前采用肝素盐水浸泡导管,对照组置管前不用肝素盐水浸泡导管,观察两组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种导管准备方法对PICC引发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肝素盐水浸泡过的PICC导管置入后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广泛应用于临床,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疼痛和局部组织坏死,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常出现许多PICC相关并发症,如穿刺点渗血、感染、静脉炎、堵管等,影响其正常留置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插管在血透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插管建立血透通路 ,已在急性肾衰及尿毒症诱导期广泛应用。近 10年来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 ,透析患者长期存活率提高 ,动静脉瘘血管通路的丧失率增加 ,中心静脉插管在维持性血透中的应用逐步上升 ,已成为长期透析中的又一条生命线 ,现将中心静脉插管在血透治疗中的应用简述如下 :1 中心静脉插管透析的适应证中心静脉插管与动静脉通路相比有以下优点 :置管简单 ,可立即使用 ,无血液动力学紊乱或盗血综合征 ,无心肺再循环 ,避免静脉穿刺。因此它适应于 :①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需透析者。②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  相似文献   

10.
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PICC护理中的价值。方法根据PDCA循环制定CQI目标并实施,强调全体护理人员参与。结果开展CQI 8个月以来,12名护理人员相关理论知识和维护技能掌握情况均有大幅度的提高,2名护士能熟练穿刺置管,42例PICC置管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达100%,置管患者对PICC护理满意度为95%;发生导管堵塞7例次,经尿激酶溶栓后6例再通,1例自行通畅。结论实施CQI可有效增强科室凝聚力,促进护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大幅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PICC-DVT)及影响因素。方法 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按有无PICC-DVT分血栓组及非血栓组,并分析PICC-DVT与患者年龄、性别、血常规、凝血功能、疾病类型、疾病状态、疾病预后、感染、置管长度、化疗及置管后1月内使用止血药的关系。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46例(21.8%)患者出现PICC-DVT,未发生肺梗塞。PICCDVT患者均未拔管,予药物抗凝治疗后血栓均溶解。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DVT高于非高危者,为8/8例比2/28例(χ~2=11.5,P=0.001),血栓组及非血栓组两组间置管时患者年龄、性别、血常规、凝血功能、急性白血病类型、疾病完全缓解(CR)/疾病复发(RR)/初发、PICC前后1月内有无肺部感染/化疗/使用止血药、及置管长度均无差异(P0.05)。结论本文发现急性白血病预后为高危者PICC-DVT发生率相对更高。虽然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DVT发生率高,但无致命性肺栓塞发生,在留管状态下积极抗凝治疗可安全有效消除血栓。此外,血液肿瘤患者PICC-DVT发生可能与血常规、凝血功能、感染、疾病状态、化疗及使用止血药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PICC置管穿刺失败后,采用穿刺点上方3cm处切开组织暴露静脉进行PICC置管的可行性。方法比较采用穿刺点上方3cm横行切开组织暴露静脉进行PICC置管,与常规PICC置管的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如感染发生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导管感染率及导管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PICC置管穿刺失败后,采用穿刺点上方3cm处切开组织暴露静脉进行PICC置管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8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所出现的19例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过程的探讨,认为在应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中,正确的操作和严格的护理及密切的观察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浅静脉留置针在滴注5-FU泵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将98例胃肠癌根治术后使用5-FU泵患者根据患者需求分为A、B两组,A组(PICC组)50例,B组(浅静脉留置针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在使用便携式输注泵持续恒速滴注5-FU中的静脉炎的发生率、留置时间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A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留置时间、满意度均明显优于B组(P均<0.001)。结论在使用便携式输注泵持续恒速滴注5-FU中,同浅静脉留置针相比较,PICC置管不但静脉炎的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不明显,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的疗效,并探讨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38例胸腔积液患者资料。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术中建立静脉通道协助置管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关心患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术后定期更换透明无菌贴膜及可来福输液接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引流是否通畅。结果所有患者能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和原发病的治疗;术中穿刺顺利,均一次置管成功,患者无明显不适及手术意外;术后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对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患者的护理,对于预防术中意外情况的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积液穿刺引流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14例心包积液患者完善好术前准备;穿刺成功后用“猪尾巴”导丝将导管引入并留置引流及药物灌注治疗。结果 全组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引流管通畅无脱出,经1-14d的置管引流与灌注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并留置,操作安全,成功率高,可一次性引流完心包积液和进行必要的药物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并分次硬化治疗肝囊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6月住院的36例肝囊肿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并分次硬化治疗,观察其并发症,评价其疗效。结果 36例患者中,2例导管脱落、1例导管堵塞重新置管,除部分患者有疼痛、醉酒样反应外,未见其他明显不适反应及并发症。6个月后复查肝脏超声,治愈31例(囊肿消失或直径小于1 cm),显效5例(直径小于治疗前的1/2为显效)。治愈率86.1%(31/36),有效率100%。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用于治疗肝囊肿穿刺引流操作简单,费用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易于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李秀东  罗萍  林冰 《海南医学》2005,16(8):28-2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在普外科创伤、恶性肿瘤晚期和慢性消耗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管理。方法132例病人因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或长时间肠外营养支持的需要而接受了中心静脉置管,用心电图方法监测导管尖端位置,插八深度参考Madan M方法计算,严格插管过程中的规范操作,插管后进行严格的导管无菌管理。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置管,插入深度及导管尖端位置适宜。128例病人于完成输液后拔除导管,其中2例怀疑导管败血症(catheter related sepsis,CRS)的发热病人,经用0.1moL/L的NaOH冲洗腔及罗氏芬封管2天后,病人体温恢复正常后继续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另外4例中,1例因使用不慎致导管破损而中途拔除,3例因发热怀疑CRS而中途拔除,其中2例诊断为临床CRS。结论正确的插管及管理方法有利于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在心包积液穿刺、引流中的应用,达到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对45例心包积液患者术前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以Seldinger法进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连接无菌引流袋持续引流,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入相应的药物,观察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45例病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5~15 d,引流量500~1500 ml,心包积液引流彻底,心包压塞症状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治疗心包积液安全、有效,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成功率高,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可替代传统穿刺方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