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医疗损害鉴定属于民事活动,鉴定机构依据《民法典》具有非营利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民事主体地位。依据民法典,中国大陆医疗损害鉴定制度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另一类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本文通过对京、沪、苏、浙四地高级法院出台的地方性规定作为依据来解读比较,提出通过明确鉴定专家的准入资格标准,统一鉴定依据的相关法律,明确规定鉴定收费标准,加强专家咨询制度的法律效力的建议,来完善目前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  相似文献   

2.
江苏民办高校从萌芽探索到依法规范,经历了三个阶段,其法人治理结构也逐渐完善,但仍然存在外部行政权力干涉内部治理的行为不规范、法人财产权未完全落实、董事会成员构成和权力分配不合理等六大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江苏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建议建立法人财产制度,完善政策、管理等外部治理环境,健全董事会、院(校)长、监事会等法人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公立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公立医院的目标是什么?所有权和经营权如何分离?如何追求所有者目标?等等。但目前我国还缺乏实行公益法人治理改革的条件,人们还没有对营利性的公司法人和非营利性的公益法人加以区别,缺少对公益性法人性质的理事会制度的理解。对于二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目标和理事会的组成以及政府、理事会和公立医院管理者的权力架构的设置、激励与制约关系缺乏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还缺少相应的公益法人制度和这种制度实施的社会基础,也没有形成社会人参与的环境。这一方面是观念问题,另一方面则与我国现行政府过程中条块分割的客观格局有关。 北京市公安医院作为首都政府部门举办的“行业医院”,恰恰在这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环境优势,存在着较大的政策创新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我国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体制为目标的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适应新形势下医院管理体制势在必行,是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就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进行简要阐述,对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国内外现状展开简要分析,提出了我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其中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已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5.
法人治理结构在政府举办的非营利医院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健  周子君 《中国医院》2003,7(3):12-15
就法人冶理结构在政府举办的非营利医院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指出应该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负责组建政府举办的非营利医院的理事会;政府举办的非营利医院应设立监事会;在当前国情下,政府举办的非营利医院中的理事、监事应该领取报酬,但随着理事会、监事会的逐步建立和正常运转,应该逐渐淡化理事会和监事会的报酬机制,最终实现无报酬;政府举办的非营利医院应该引入独立理事制度;政府举办的非营利医院中,理事长与医院院长以分设为宜。  相似文献   

6.
医院改制中的法人治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德民 《中国医院》2004,8(6):22-25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由过去的福利性质向社会医疗保险体系逐步过渡,医院现有的投资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众多国有企业成功转制的同时,国有医院运行规则或体制改革渐渐成为国有资产改革的又一个热点话题.简单地说,就是要通过出售、合资、兼并、破产等手段重新组合医疗资源,将一部分事业单位性质的国有医疗机构改组成为公司制企业.合理规范改制后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关系到国有医院改制成功与否的一项关键内容.本文结合北京同仁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应该处理好三个方面的矛盾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人格权法独立成编符合民法典体系结构的内在逻辑,人格权制度不能为主体制度所涵盖,也不能为侵权行为法所替代,人格权法独立成编是我国民事立法宝贵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侵权争议,体现了双方依法处分民事权利、确认民事义务的自主权。《民法通则》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这些法律规定,医患双方在协商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医患双方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要使协商解决医疗侵权纠纷的结果受到法律保护,具有法律效力,坚持医患双方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非常重要。民法赋予作为民事主体的医院和患者具有平等的民事权…  相似文献   

9.
对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晓莉 《中国医院》2004,8(6):26-29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借鉴公司制现代企业制度,引入了法人治理结构.在建立科学规范的组织制度、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还对医院所有权问题、国有企业医院与国有企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公司的法人财产权与股权问题是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和法律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公司的法人财产权是一种综合性的财产权 ,所有权是其中最重要、最主要的部分 ;股权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财产权 ,其最重要、最主要的部分是股东按份所有权。不论在公司内部法律关系中 ,还是在公司外部法律关系中 ,公司和股东同时作为民事主体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徐楠  杨悦  林琳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3):108-110
目的:培养优秀的经销商,使跨国医疗贸易公司通过获得经销商洞察力来获取竞争优势的机遇。方法:文献研究与案例研究方法相结合。结果:经销商的评估、选择、沟通和激励对于医疗贸易公司至关重要。结论:管理好经销商对跨国医疗贸易公司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3例同种异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供肝取中如何减少肝热缺血时间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术前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快速、敏捷、准确配合,快速完成插管灌注,使供肝得到及时保护,妥善保存供肝。结果:3例肝移植均获成功,供肝切取手术顺利,平均热缺血时间5.5min,最短一次热缺血时间仅4.5min。结论:保证供肝的活性是肝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需要多方配合,其中手术护理配合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社会化、复杂化,社会法和公法不断崛起并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大陆法系的民法陷入到个人化与社会化、私法化与公法化、形式化与实质化的三大矛盾之中。在社会法和公法地不断蚕食和进逼下,民法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而这三大矛盾也成为民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三大难题。可以说,大陆法系民法在整个20世纪的历史,就是一部如何应对这三大难题的历史。尽管,民法与社会法、公法三者之间的这场大战至今尚未结束,但对于我们正在编织民法典梦想的中国人来说,民法在20世纪的痛苦历程及其发展趋向,无疑是我们迈向法典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历史演革及近况,旨对建立我国医院绩效评价体系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善治理论的背景下,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应构建一种合作的关系,政府职能是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等。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平衡三个方面。医改中实现善治,还需要健全信息公示制度,完善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机制;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建设,实现行政透明;建立法律保障和约束机制,明确各利益相关方的责权;培育第三部门,推进政府与公民、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好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市民社会"研究中存在的关于中国有无市民社会及其名称认定的争论.通过理论的辩驳和事实的考察证明,中国实际上并不存在西方意义上的市民社会,而只存在国家-社会分离意义上的"社会",且应正名为"民间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市民社会研究不致发生与原初理论的背离,才能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性质和阶段.这不仅是一个学术规范问题,对于我国当前的法治理论研究和法治建设,这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政事分开机制的我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我国公立医院运营中存在诸多困难及其深层次的原因,结合全国各地公立医院进行的不同形式的改革实践,提出法人治理是提高公立医院运营效率的方案;指出现阶段公立医院应通过政事分开这一路径形成法人治理结构雏形,积累制定法人治理机制及实务规则的经验,构建健康的外部治理机制和加速法人治理的法制化进程等措施为实现法人治理做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 ,市民社会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 ,即从近代主要从经济角度规定市民社会 ,转变为当代主要从社会联系和文化的角度规定市民社会 ;由近代把市民社会看作主要是物质交往领域 ,转变为当代把它主要看作是一个自治的民间社团及其活动所构成的公共领域。这种转变扩大了市民社会的外延 ,使得人们产生这样的误解 ,即市民社会是不可超越的。这种误解在一定程度上为个人主义及各种腐败现象提供了舆论环境 ,从而导致了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混乱和无序。实际上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内在地包含着关于市民社会的政治超越学说。他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创立新唯物主义的过程中 ,科学的区分了它们各自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装饰造型的历史流变与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辞书没有对装饰艺术作明确界定,常与装饰、装饰纹样或图案相混淆,事实上否定了装饰艺术作为一类艺术的存在。其实,装饰艺术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态,先于绘画艺术而存在,同时也是最普遍、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几千年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装饰造型体系。装饰艺术就是按照装饰表现规律并运用装饰性的符号和手法,融合多种艺术手段而形成的综合性造型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人类意识观念不断更新拓展,传统装饰造型出现新的语汇、审美与价值取向,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