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包虫囊肿破裂之过敏反应成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 6 6例包虫病患者中 6例发生包虫囊肿破裂的过敏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提前检测出包虫病人的反应是预防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关键。依其过敏反应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疗效可靠。结论 :个体差异是过敏反应强弱的主要因素 ;过敏反应多发生在有活动性的包虫囊肿破裂 ;包虫囊肿破裂的部位不同 ,其反应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包虫囊肿破裂之过敏反应成因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32例包虫病患者中12例发生包虫囊肿破裂的过敏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提前检测出包虫病人的反应性是预防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关键。依其过敏反应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疗效可靠;结论:个体差异是过敏反应强弱的主要因素;过敏反应多发生在有生命活动的包虫囊肿破裂后,包虫囊肿破裂的部侠不同,其反应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各种原因导致包虫囊肿破裂后囊液外溢致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及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各脏器包虫囊肿破裂后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有:胸痛或腹痛、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全身瘙痒、过敏性休克等;在立即通畅呼吸道、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扩容,使用抗变态反应药物,手术清除过敏原后存活30例,死亡3例。结论选择快速实用的诊断方法确诊:如嗜酸粒细胞计数、包虫囊液皮内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及CT、B超,通畅呼吸道、抗过敏、扩容、升压,积极抢救及手术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包虫病是由粒棘球绦虫的蚴侵入肝或其它脏器所引起的囊肿病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术中易发生包虫液过敏,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85年以来做包虫病内囊摘除术1000例,其中20例发生过敏性休克,经术中抢救脱离危险,现报告4例如下。病 例 介 绍例1,男,30岁。因肝左叶包虫囊破裂,并右肝包虫囊术后积液入院,经B超CT检查确诊,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叶包虫内囊摘除术,在穿刺右肝包虫囊抽吸积液时,突然发生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改换气管插管麻醉,进行心外按压、人工呼吸、静点抗休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钙化性肝包虫囊肿并发结石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依据病史,体征及B超、CT、包虫皮试作出诊断,4例病人均经手术治疗。结果术中证实为钙化单发性包虫囊肿与肝内胆道瘘,其中1例并腹腔破裂,经手术治愈。结论包虫囊肿结石甚为少见,它的形成与胆汁漏入其内及感染有关;有结石的包虫外囊壁均有钙化,囊壁钙化与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包虫囊肿内结石均为多发性小结石。充满囊腔。本病的治疗与破裂肝包虫病的治疗相同。  相似文献   

6.
肝包虫囊肿手术中过敏性休克24例处理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录宁  王清海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189-1189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术中过敏性休克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769例,发生术中过敏性休克24例。结果术前未给予抗过敏药者502例,发生术中过敏性休克21例,发生率4.18%,死亡3例,死亡率0.60%;术前给予抗过敏药者267例,发生术中过敏性休克3例,发生率1.12%,无死亡。结论肝包虫囊肿单纯内囊摘除术病人,术前使用抗过敏药物可明显降低术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肝包虫囊肿术中过敏性休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包虫囊肿术中过敏性休克的预防、诊断、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643例,发生术中过敏性休克17例。结果 术前未给予抗过敏药者476例,发生术中过敏性休克14例发生率2.94%,死亡率0.63%;术前给予抗过敏药者158例,发生术中过敏性休克3例,发生率1.90%,无死亡。结论 肝包虫囊肿单纯内囊摘除术病人,术前使用抗过敏药物可时明显降低术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细粒棘球蚴囊内容物致肺栓塞动物实验的初步探讨(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细粒棘球蚴所致的肝腹型包虫病属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部、北部、中部、东北部地区,遍及十一个省区,尤其是新疆广大牧区的常见多发病。肝包虫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能够发生多种并发症,严重时会造成生命危险,这些并发症中一部分是由包虫囊压迫周围脏器所造成,另一部分是由包虫破裂而造成。包虫囊肿长期压迫周围组织会产生压迫性坏死现象,故肝包虫在生长过程中可发生自发性破裂或外伤性破裂。其中一种较罕见的并发症是由包虫囊肿破入邻近的腔静脉或高位肝静脉而造成的肺栓塞。长期以来临床工作者习惯用过敏性休克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包虫囊肿术中过敏性休克的预防、诊断、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包虫囊肿内囊摘除643例,发生术中过敏性休克17例。结果 术前未给予抗过敏药者476例,发生术中过敏性休克14例发生率2.94%,死亡率0.63%;术前给予抗过敏药者158例,发生术中过敏性休克3例,发生率1.90%,无死亡。结论 肝包虫囊肿单纯内囊摘术病人,术前使用抗过敏药可时明显降低术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既往认为经皮穿刺抽吸肝包虫囊肿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及包虫囊腹腔内扩散的危险,故视为禁忌,手术摘除包虫囊为首选治疗方法。我们在B超导向经皮穿刺抽洗治疗包虫囊肿1例。效果良好,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心脏包虫囊肿为罕见的病变,通常发生在左心室。凡来自包虫病流行区的病人,应予以考虑这一诊断。这种病人在胸部X线检查时表现为异常的心脏阴影,经常并有心电图的T波改变。由于囊肿的生长压迫其周围的心肌,引起冠状动脉的移位及节律的异常,机械性地干扰AV瓣及心室的功能。伴有囊壁钙化的囊肿自发退化和伴有过敏性休克的囊肿破裂均可发生。用心肺旁路(体外循环)早期切除囊肿是可取的。本文报告左心包虫3例,其中2例采  相似文献   

12.
吴恩余  马洪图 《吉林医学》1994,15(6):335-336
为了提高对肝包虫囊肿的影像学诊断,本文采用CT诊断7例肝包虫囊肿,均经手术病理证实。CT结果表明:肝包虫囊肿有特异性CT表现即内囊破裂形成“地图”样内壁和子囊形成的“多环”,CT检查可为肝包虫囊肿病人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提供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依据,说明CT检查对肝包虫囊肿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包虫病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肺包虫病的患者,选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术中积极处理囊肿破裂、过敏性休克等。结果:60例肺包虫病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1例病人出现包虫囊肿破裂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在及时处理后顺利出院。儿童患者也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结论:肺包虫病手术中的麻醉管理和对术中过敏性休克的处理直接关系到肺包虫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手术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囊性包虫病好发于肝、肺等脏器,腹腔及盆腔包虫病占第3位[1]。由于肝及腹腔包虫位置高、加之周围一般无脏器覆盖,易于穿刺治疗。但盆脏包虫囊肿位置低,腹面有膀胱(子宫),无法从腹面穿刺治疗。自1990年始我科经肛直肠前壁在B超引导下行盆腔包虫囊肿穿...  相似文献   

15.
8例肝包虫囊肿破裂的B超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包虫囊肿破裂是肝包虫并发症之一,由于压力差及囊肿位置关系可破入肝内胆管、肝外胆管、胆囊和腹腔,临床表现为急腹症,超声检查是术前诊断的重要依据。本文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1995-2004年收治的8例肝包虫囊肿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右肺包虫合并肝膈面包虫在临床上每可遇到。本病的特点是除右肺每一部位患有包虫囊肿之外,同时在横膈之下的肝脏膈面亦有包虫囊肿生长。这类患者多诊断为“右肺包虫”而住院,合并的肝膈面包虫在门诊常被漏诊,或发现患者肝脏轻度肿大、下移而未加注意。本病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囊肿逐渐生长增大,压迫周围脏器。在某些条件下,可造成包虫囊内感染及破裂。由于包虫囊  相似文献   

17.
肝包虫囊肿破裂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破裂不同类型的外科治疗及降低术后包虫复发,减少包虫残腔并发症的方法。方法诊治的26例肝包虫囊肿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包虫破裂入腹腔共9例,其中4例采用腹腔冲洗 引流处理,复发1例。另5例在此基础上附加采用20%氯化钠溶液浸泡腹膜腔处理,无复发病例。结论包虫囊肿残腔采用网膜填塞加外引流能明显缩短术后带管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残腔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总结肺包虫囊肿破裂的病例特点,探讨其破裂原因、诊断、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方法 对2001年1月~2006年1月期间20例肺包虫破裂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包虫囊肿破裂均行内囊摘除术,19例治愈,1例术后两肺种植复发。结论 随着肺包虫囊肿生长增大其容积压力与支气管及胸腔存在压力差增大,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发生破裂,随之继发感染,手术较复杂,需仔细处理残腔,防止术后脓胸、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术后应药物治疗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9.
于兰  徐明谦 《新疆医学》1996,26(1):34-35
盆腔包虫病包括膀胱、子宫、附件和盆腔愎膜等部位的包虫,因包虫囊与周围脏器、组织粘连,往往难以明确原发部位,又因其声象图酷似附件囊性包块而易被误诊。我院于1985~1994年收治盆腔包虫病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术前B超误诊7例,现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术前鉴别诊断,以避免术中包虫囊破裂突发过敏性休克及原头节移植复发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肝包虫病的手术配合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包虫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肝脏所致的寄生虫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地方性,流行性寄生虫病。包虫破裂或术中囊液溢入腹腔污染,可发生浆膜腔内播散;也可因囊液溢入血管,短时间内发生过敏性休克,血行播散继发新的包虫;或者包虫的子囊清理不彻底,被网膜、肠管包裹,继续长成包虫,所以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显得尤为重要,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