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大鼠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局灶性脑梗死的研究,而在兔应用较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缺血的检测非常敏感,是近年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应用线栓法建立兔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探讨兔缺血再灌注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特点。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5-03/06在山东省脑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新西兰兔103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8~3.3kg,健康状况良好,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SCX20040013)。安静、卫生,干燥环境中饲养。兔龄10-12周。方法:动物分组:分为A组53只和B组50只。A组动物均使用标准头径0.51~0.55mm的线栓,B组线栓的头径分别为B1组0.46~0.50mm.B2组0.51~0.55mm,B3组0.56-0.60mm。将造模成功的57只兔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永久性缺血组30只(分为缺血1,3,6,12,24,48h组,每组5只)和缺血再灌注组27只(再灌注0h5只,2h5只,5h5只,11h4只,23h4只,47h4只);另取10只兔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永久性缺血对照组5只,缺血再灌注对照组5只)。主要观察指标:①永久性缺血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上高信号范围及表观扩散系数值的变化。②缺血再灌注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上高信号范围及表观扩散系数值的变化。结果:造模成功的57只实验兔数据均进入结果分析。①A组缺血动物模型的成功率(26只,49.1%)明显低于B组(31只,62.0%)。②缺血组:缺血1h表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高信号伴表观扩散系数值下降,缺血不同时间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上的高信号区自缺血1h逐渐增大,24h后趋于稳定,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③再灌注组:再灌注2,5h表现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上高信号区缩小及表观扩散系数值升高,再灌注11h高信号区增大伴表观扩散系数值升高,再灌注23,47h高信号区增大而表观扩散系数值下降。结论:线栓的头径和插线深度是影响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成败的主要因素。急性脑缺血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高信号区及表观扩散系数值的下降,经早期再灌注后可明显改善,但持续再灌注可导致表观扩散系数值再次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评估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Mito Q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保护作用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暂时夹闭大鼠左侧肾动脉45 min以建立IRI模型。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Mito Q组(5只,IRI+Mito Q)和对照组(5只,IRI+生理盐水)。在术前(第0天)和术后不同时间(第2、5、7和14天)对大鼠进行DWI扫描,并测量双侧肾外髓外带(the outer stripe of the outer medulla,OSOM)的ADC值。最后一次MRI检查结束后对肾脏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进行评分。采用最小显著差法比较不同时间点组间及组内ADC值的差异。借助Kruskal-Wallis H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肾脏组织病理学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大鼠双肾ADC值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大鼠右肾ADC值无明显差异,在术后各时间点,每组大鼠左肾OSOM的ADC值均低于右肾(P0.01),对照组左肾ADC值于各时间点均低于Mito Q组。第2天Mito Q组和对照组左肾分别为(3.66±0.29)×10-4 mm2/s、(3.09±0.39)×10-4 mm2/s,P0.05;第5天Mito Q组和对照组左肾分别为(3.75±0.32)×10-4 mm2/s、(2.95±0.79)×10-4 mm2/s,P0.05;第7天Mito Q组和对照组左肾分别为(3.77±0.42)×10-4 mm2/s、(2.98±0.49)×10-4 mm2/s,P0.05;第14天Mito Q组和对照组左肾分别为(3.93±0.23)×10-4 mm2/s、(3.05±0.20)×10-4 mm2/s,P0.05。肾脏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肾损伤最严重的区域发生在对照组IRI肾脏OSOM,其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高于Mito Q组IRI肾脏(P0.01)。结论肾脏扩散加权成像可无创评价Mito Q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脑梗死各期患者进行MR及随诊检查,超急性期(<6h)9例,急性期(7~24h)18例,亚急性期(1.5~7天)18例,稳定期(8~14天)3例,慢性期(>15天)6例。对其中21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例行SWI随诊。观察脑梗死内有无出血、出血程度及梗死区周围小血管的改变,并与患者的临床NIH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1例大面积脑梗死随访中,SWI发现梗死后出血为16例,占76.8%。梗死后重度出血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s=0.765,P=0.001)。14例发现梗死灶周边有增多的微小血管,明显显示10例(占47.6%),显示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无明显相关性(rs=0.408,P=0.066)。结论:SWI能够敏感检测梗死灶内的出血灶,预测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程度与发展趋势;SWI通过显示梗死灶周围微小血管的影像改变,有助于判断其周围血流再灌注情况,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PI)和MR 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对38例临床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I联合DWI检查,扫描结束后,经CT灌注软件和Funtiontool软件进行评估,统计各参数值。 结果 梗死脑区与对侧脑区比较,脑灌注(Perfusion)、强化峰值(PE)、达峰时间(TTP)、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脑血容量(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灌注值(rP)与相对CBV值(rCBV)具有显著相关性(r=0.721,P<0.05);rCBV与相对ADC值(rADC)具有相关性(r=0.476,P<0.05)。 结论 CTPI各参数中,以TTP值和PE值的变化能最敏感地反映出急性梗死时血流动力学变化。rCBV与rADC共同反映梗死脑区的病理变化特征,具有本质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HBV-DWI)评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效果的价值。方法 将1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IRI+EPO组、IRI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只。对IRI+EPO组于左肾蒂夹闭再灌注后立即腹腔注射EPO(3 000 U/kg体质量),IRI组在相同时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除未夹闭左肾蒂外均同IRI组。于再灌注48 h后行MR扫描,测量左肾皮质(CO)及外髓(OM)超高b值表观弥散系数(ADCuh);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量水通道蛋白(AQP)-1、AQP-2累积光密度(IOD)值;以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左肾CO及OM的ADCuh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RI+EPO组及IRI组左肾CO、OM的ADCuh和AQP-1、AQP-2 IOD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IRI+EPO组左肾CO的ADCuh和AQP-1 IOD值、OM的ADCuh、AQP-1和AQP-2 IOD值均高于IRI组(P均<0.05)。左肾CO的ADCuh与AQP-1、AQP-2 IOD值均呈正相关(r=0.756、0.819,P均<0.01);左肾OM的ADCuh与AQP-1、AQP-2 IOD值均呈正相关(r=0.720、0.848,P均<0.01)。结论 HBV-DWI可无创评估EPO治疗兔肾IRI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志伟  黄宇琦 《临床荟萃》1998,13(11):494-495
肝脏是一易受再灌注损伤的器官,原位缺血再灌注、移植肝脏、离体肝脏及孤立肝细胞(如枯否氏细胞和肝实质细胞)实验都表明肝脏可产生再灌注损伤。近年来实验表明,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多种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周长宁  陈昆涛 《磁共振成像》2021,12(11):122-124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急性肾损伤和移植肾存活率降低的重要原因,早期发现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保证临床及时干预治疗的关键.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可以从水分子扩散、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氧合水平等方面无创动态评价肾功能的改变.作者通过综述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以期为临床早期评估、无创诊断提供更多的方法和证据.  相似文献   

8.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利用组织间磁敏感差异和BOLD效应成像的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SWI相对于传统意义的T1WI、T2WI、DWI、PWI以及MRA来说,对于静脉血管、  相似文献   

9.
背景:大鼠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局灶性脑梗死的研究,而在兔应用较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缺血的检测非常敏感,是近年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应用线栓法建立兔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探讨兔缺血再灌注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特点。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5-03/06在山东省脑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新西兰兔103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8~3.3kg,健康状况良好,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SCX20040013)。安静、卫生、干燥环境中饲养。兔龄10~12周。方法:动物分组:分为A组53只和B组50只。A组动物均使用标准头径0.51~0.55mm的线栓,B组线栓的头径分别为B1组0.46~0.50mm,B2组0.51~0.55mm,B3组0.56~0.60mm。将造模成功的57只兔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永久性缺血组30只(分为缺血1,3,6,12,24,48h组,每组5只)和缺血再灌注组27只(再灌注0h5只,2h5只,5h5只,11h4只,23h4只,47h4只);另取10只兔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永久性缺血对照组5只,缺血再灌注对照组5只)。主要观察指标:①永久性缺血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上高信号范围及表观扩散系数值的变化。②缺血再灌注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上高信号范围及表观扩散系数值的变化。结果:造模成功的57只实验兔数据均进入结果分析。①A组缺血动物模型的成功率(26只,49.1%)明显低于B组(31只,62.0%)。②缺血组:缺血1h表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高信号伴表观扩散系数值下降,缺血不同时间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上的高信号区自缺血1h逐渐增大,24h后趋于稳定,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③再灌注组:再灌注2,5h表现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上高信号区缩小及表观扩散系数值升高,再灌注11h高信号区增大伴表观扩散系数值升高,再灌注23,47h高信号区增大而表观扩散系数值下降。结论:线栓的头径和插线深度是影响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成败的主要因素。急性脑缺血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高信号区及表观扩散系数值的下降,经早期再灌注后可明显改善,但持续再灌注可导致表观扩散系数值再次下降。  相似文献   

10.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 ,器官保存液的不断改进 ,更有效和安全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临床肝移植近二十余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肝移植成功率明显提高 ,目前一年生存率已提高到 85%以上 ,5年生存率达 70 %以上 ,再移植后存活率达 50 %。[1,2 ] 。但术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 (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兔肝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CT灌注参数的演变规律及与肝脏酶学指标(AST、ALT)的相关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4组(0.5 h、2.0 h、6.0 h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每组6只),I/R组结扎肝左叶血供60 min后恢复,制备I/R模型。各组分别接受全肝CT灌注成像,在灌注图上测量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灌注量(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检查结束后,经下腔静脉取血样,测定AST、AL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AP在0.5 h组显著降低(P<0.05),而在2.0 h组急剧升高(P<0.01);HPP在各I/R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TLP在0.5 h、6.0 h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I/R各组HPI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均<0.01);各I/R组血清AST、ALT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AST与HPI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65, P<0.05);ALT与HAP、HPI、HPP均有相关性(r=0.418,P<0.05;r=0.767,P<0.01;r=-0.674,P<0.01)。结论 通过CT灌注参数,能够动态监测兔肝I/R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DWI对监测兔VX2种植性肝癌模型生长特点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4只,采用开腹下瘤组织块穿刺接种法,每只实验兔接种1个部位,将成功建立模型的38只实验兔随机分为两组(14d组和22d组),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内行常规MR序列和DWI检查(b=1000s/mm2),分别获得不同时间点肿瘤的ADC图,并对全部肿瘤标本按扫描方向切层并行大体病理检查。结果①两组肿瘤在DWI上均呈明显高信号,与周围肝实质形成鲜明对比;②14d组所有肿瘤的ADC图信号均匀,大体病理显示所有肿瘤质地均匀,无坏死囊变区,与ADC图表现一致;22d组所有肿瘤中心部分在ADC图上均可见斑片状坏死囊变区的信号,且与大体病理所显示的范围基本一致,而在常规T2WI上仅有4例肿瘤中心可见斑片状高信号。结论DWI检查的ADC图可敏感检出肿瘤的坏死囊变区,在动态追踪肿瘤发生、发展和生长特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常规MR检查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LA)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MRI变化及其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对55例LA患者和22名健康对照者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测量LA病灶和正常白质区域的平均弥散系数(ADC),并对所有入选者行神经心理测试(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结果 LA程度越严重,ADC值越高,从正常白质ADC值(0.69±0.04)×10^-3mm^2/s,到严重LA患者ADC值(1.10±0.05)×10^-3 mm^2/s,二者呈正相关.MMSE评分与LA患者的正常白质区域的ADC值明显相关,尤其是半卯圆中心的正常白质(P〈0.01).结论 DWI检查中的ADC能够显示出LA的特征性改变,DWI能够发现常规MRI检查正常的脑白质微结构变化,且这种改变与认知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4.
扩散加权成像量化鉴别诊断肝占位性病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量化分析肝占位性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其扩散加权成像的图像特点.方法对20例正常志愿者及6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并测量腹部脏器、肝占位性病灶的ADC值及肝占位性病灶ADC值/本身肝实质ADC值的比值.结果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2.50×10-3 mm2/s为界可较明确鉴别肝囊性及实性病变.结论通过综合及量化分析病灶的ADC值的变化,能更准确地判断肝占位的性质,为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1岁,因"反复全程肉跟血尿4天"入院.患者14年前曾接受剖宫产,6年前因子宫内膜异位症接受手术治疗;4天前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无明显诱因,尿液呈淡红色,伴血块,无尿频、尿急、尿痛.外院尿常规:尿蛋白(+);尿隐血(+++);B超、CT提示膀胱内2.0 cm×3.0cm×1.5 cm实质性占位;膀胱镜:膀胱底部可及3 cm×3 cm肿块,位于黏膜下,表面有0.5 cm裂口,伴出血,考虑膀胱黏膜下平滑肌瘤伴出血.入院后MR检查:膀胱充盈一般,轮廓尚光整,后壁见约3.2 cm×2.3 cm×1.5 cm斑片状混杂信号,病灶于T1WI、T2WI(图1A~C)均显示为等低信号,中央呈斑点状高低混杂信号;DWI(图1D)显示为等信号,中央呈斑点状高信号,病灶边缘欠光整,后缘与子宫关系密切.MR诊断:膀胱后壁占位,恶性不能除外.膀胱部分切除术中见膀胱后壁3 cm占位性病变,穿透腹膜,表面有0.3 cm破口,病变位于膀胱子宫凹陷前缘.切除病灶及周围膀胱壁.术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异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半暗带(IP)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演变规律。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模型。分为永久缺血组,0.5h、1.5h、2.5h和3.5h4个再灌注组。在0.5~24h内行T2WI、DWI及DTI检查,测定缺血灶不同部位的ADC、DCavg、FA值,计算病侧与对侧正常组织的相对值。结果:缺血核心与边缘区之间9~12h内的rADC和rDCavg、6h内的rFA有显著性差异(P〈O.05)。2.5h和3.5h再灌注组与永久缺血组组间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大鼠MCAO模型缺血灶ADC、DCavg、FA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IP存在时间窗为9~12h,再灌注的时间窗应小于2.5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单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双指数模型及拉伸指数模型对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不同模型对两者鉴别的优越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行肝脏1.5 T MRI-DWI、e DWI、HB DWI序列患者资料,测量比较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单指数模型ADC值、Standard ADC值、双阶单指数模型D-mono、D*-mono、fmono值、双阶双指数模型D-Bi、D*-Bi、fBi值、HB DWI拉伸指数模型DDC、α值的差异。结果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组的ADC、Standard ADC、D-mono、D*-mono、fmono、D-Bi、D*-Bi、fBi值、D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DC、Standard ADC、D-mono、fmono、D-Bi值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Standard ADC值诊断效能优于ADC值(P0.05),D*-Bi、fBi、HB DDC诊断效能明显弱于ADC值(P0.05)。结论对于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两者鉴别,单指数模型ADC、Standard ADC,双指数模型D-mono、fmono、D-Bi值的诊断效能较好,其中多b值单指数模型Standard ADC值诊断效能相对优于传统单b值单指数模型ADC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DWI、ADC、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对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MAP患者19例(MAP组)及正常对照者24名(NC组),均接受MR和DWI扫描(b值为0、600 s/mm2).采用双盲法对DWI、MRI诊断MAP阳性率进行比较;分别测量MAP组、NC组的ADC、eADC...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扩散峰度成像(DKI)模型与传统DWI单指数模型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乳腺肿块患者于术前行MR检查,包括常规平扫、传统DWI、DKI及动态对比增强(DCE)扫描。通过传统DWI单指数模型获得病灶的ADC值,通过DKI模型获得病灶的平均扩散峰度(MK)及平均扩散系数(MD)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肿块间ADC、MK、MD值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ADC、MK和MD值对乳腺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并采用χ2检验比较MK、MD、MK联合MD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与ADC值的AUC间的差异。结果 78例共87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29个,恶性病灶58个。恶性病灶的ADC和MD值明显低于良性病灶(P均<0.001),MK值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0.001)。良性及恶性病灶的MD值均高于其ADC值(P均<0.001)。以ADC值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6.21%、89.66%、87.36%;MK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4.48%、96.55%、88.51%;MD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76%、93.10%、89.66%。MK值的AUC及MK联合MD值的AUC均为0.94(P<0.05),且均高于ADC值的AUC(χ2=5.90,P=0.02),而MD与ADC值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70)。结论 相对于传统DWI单指数模型,DKI模型更有利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