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对儿童结肠息肉的诊断价值及其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42例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并经结肠镜及病理证实的结肠息肉患儿的超声表现。结果 342例患儿中男244例,女98例。224例(65.5%)患儿发病年龄为3~6岁。单发息肉333例,位于乙状结肠226例,直肠41例,余段结肠66例。多发息肉9例,共33枚。息肉最大5.3cm×1.7cm×3.1cm,最小0.6cm×0.5cm×0.5cm。超声诊断332例(97.1%),超声表现均为中等回声结节,其内部可探及小囊腔且CDFI血供丰富,可探及蒂血流及息肉内部树枝状血流。<1cm的息肉囊腔及蒂结构不明显,但CDFI可探及明确的血流信号。16例患儿超声检出合并继发肠套叠,表现为同心圆征象,套入起始部肠腔内可探及息肉回声。其中14例患儿息肉位于降结肠及结肠脾曲。结论超声诊断儿童结肠息肉方便、无创、无放射性且检出率高,是血便患儿首选检查方法。结肠息肉超声声像图具有特异性,不易与其他病变混淆,在儿童一般不需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小儿结肠息肉继发感染4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7~1998年经结肠镜诊断的小儿结肠息肉143例中,有48例曾长期误诊及漏诊,占34%.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早期鉴别诊断婴儿病理性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包括婴儿肝炎综合征28例、胆道闭锁3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8例、胆管发育不全3例、新生儿肾上腺出血3例,对其声像图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胆道闭锁患儿高频超声检查多表现为胆囊收缩不良(31/32,96.88%)、TC征(30/32,93.75%)及空腹胆囊充盈不良(24/32,75.00%),婴儿肝炎综合征中空腹胆囊充盈不良(16/28,57.14%)多见,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肝门区无回声包块(8/8,100%)多见,胆管发育不良者空腹胆囊充盈不良(3/3,100%)多见,新生儿肾上腺出血者肾上腺区包块(3/3,100%)多见。结论 超声可用于鉴别诊断婴儿病理性黄疸,可于早期为临床提供较可靠的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小儿桡神经的超声检查方法。方法采用8、12及14MHz3种不同超声频率,对41例健康小儿行桡神经扫查,以上臂中1/2、上臂中下1/3、肘关节及前臂上1/4作为A、B、C、D4个观察平面,对所显示神经的图像清晰度进行分级;选用最佳超声扫查频率测量4个平面桡神经灰阶超声模式及CDFI模式下的神经横截面积(CSA),分别记为CSA-Ⅰ和CSA-Ⅱ。比较不同超声频率对桡神经图像显示清晰度及不同超声模式下测得神经横截面积的准确性。结果与频率为8MHz比较,以12MHz或14MHz超声频率检查时,A、B、C、D4个平面的桡神经主干、浅支和深支的清晰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2MHz及14MHz两种频率改变时各平面的神经显示清晰度无明显差异(P>0.05);A和B平面桡神经主干的CSA-Ⅰ分别为(10.11±3.12)mm2和(10.37±3.74)mm2,C和D平面桡神经浅支、深支的CSA-Ⅰ分别为(4.77±0.93)mm2、(4.99±1.02)mm2和(4.72±0.82)mm2、(4.97±0.92)mm2;A和B平面桡神经主干CSA-Ⅱ分别为(6.44±0.95)mm2和(6.94±0.99)mm2,C和D平面桡神经浅支和深支CSA-Ⅱ分别为(3.21±0.71)mm2、(3.30±0.82)mm2和(3.11±0.87)mm2、(3.17±1.05)mm2。4个平面的桡神经主干、浅支和深支CSA-Ⅰ均大于CSA-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桡神经超声扫查中,选择12~14MHz超声频率,并采用CDFI检查模式有利于准确识别神经旁营养血管和测量桡神经横截面积。  相似文献   

5.
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彩色及二维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的可能性。方法 28例肠旋转不良患儿,9例为前瞻性探测(7例手术证实),19例为肠旋转不良术后随访。结果 7例肠旋转不良术前超声显示:6例肠幕 血管关系异常,诊断为肠旋转不良,其中5例超声发现“漩涡征”诊断合并肠扭转(手术证实6例合并肠扭转)。2例超声发现肠系膜上血管关系异常,后经消化道造影证实肠旋转不良(未手术)。超声随访19例肠旋转不良术后患儿  相似文献   

6.
患,男,7岁。以右颈部肿大6个月来我院检查,临床诊断:右颈部淋巴结结核?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7.
B型超声诊断小儿化脓性脑膜炎颅内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容易发生多种颅内并发症。既往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某些颅内并发症不易被发现。B型超声及脑CT等影像技术的应用,明显地提高了诊断率。本文就近年来,我们用扇形超声经前囟探查小儿化脑颅内并发症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胰胆管汇合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为先天性异常,指胰管和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形成过长共同通道,奥迪括约肌不能作用于胰胆管汇合处,造成胆汁和胰液互相混合及反流而导致的一系列胆道和胰腺病理变化 [1-2].目前术前诊断PBM主要依靠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  相似文献   

9.
小儿睾丸肿瘤多发生在两岁以前[1],65%以上来源于生殖细胞,以内胚窦瘤为主。本研究探讨超声对诊断本病及治疗指导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4月—2010年4月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儿睾丸内胚窦瘤25例,3~49  相似文献   

10.
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4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25例消化道重复畸形患儿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 25例消化道重复畸形患儿发生在回肠20例,空肠3例,结肠1例,食管1例。其中20例呈典型的声像图表现:大小不等厚壁囊性团块,外径2~11cm,<5cm者16例。囊壁的边界尚清,肠壁呈"强-弱-强"3层结构特点,彩色多普勒可显示囊壁血流信号;1例超声声像图显示为右侧胸腔内肠管样回声,肠管扩张,可见蠕动,彩色多普勒示肠管可见点状血流信号;4例呈非典型声像图表现,其中2例表现为薄壁囊性团块,未显示明显肠壁3层结构,内可见分隔样回声,彩色多普勒示囊壁无明显血流信号;1例仅表现为肠梗阻,部分肠管积液、扩张;1例仅有少量腹腔积液,未显示明显腹腔团块回声。结论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提高对其病理类型的认识并采用合适的超声检查操作方法,将有助于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儿童迷走甲状腺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分别经核素扫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手术及随访证实的迷走甲状腺患儿的临床及超声表现。结果 二维超声诊断迷走甲状腺6例,经核素扫描及随访证实;迷走甲状腺伴桥本甲状腺炎2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颈部包块1例,术前穿刺活检证实为迷走甲状腺伴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舌管囊肿1例,术后病理为迷走甲状腺伴结节性甲状腺肿囊性变。结论 超声对儿童迷走甲状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低剂量MSCT结肠成像检测结肠息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估低剂量MSCT结肠成像检测结肠息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158例可疑结肠息肉患者进行低剂量MSCT结肠成像及结肠镜检查,其中正常组43例,息肉组115例.以结肠镜和术后病理结果 相结合作为判定标准,计算低剂量CT结肠成像检测结肠息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记录俯卧位与仰卧位扫描总的CT剂量指数(CTDI).结果 低剂量MSCT结肠成像在115例患者中共发现240个息肉.对于≥10.0 mm的息肉,低剂量CT结肠成像的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90%和97.60%.对于5.1~9.9 mm的息肉,其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0%和88.60%.对于≤5.0 mm的息肉,其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40%和65.20%.仰卧位和俯卧位扫描总的CT有效剂量指数为7.64 mGy,比常规剂量扫描降低约36.3%~77.5%.结论 低剂量MSCT成像对于检测>5.0 mm的息肉,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大肠息肉住院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1~7月收住我科的大肠息肉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将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收住我科的大肠息肉患者47例作为试验组,按临床路径进行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比较,试验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对大肠息肉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不仅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还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方法 用经阴道二维黑白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阴道宫腔超声造影对疑有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检查。结果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 49例内膜息肉,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符合率为87.8%(43/49)。误诊6例,误诊率为12.2%(6/49)。内膜息肉的宫腔线弯曲、中断、或消失。内膜间见异常回声团块,二维声像表现为高强回声团块、高回声团块伴蜂窝状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以及中等回声团块。经CDFI检查,血流检出率为93.8%(15/16)。息肉瘤体中可见一条较粗长的血管,从内膜基底层相当于息肉蒂的部位连续到瘤体内。内膜息肉在宫腔超声造影中见息肉呈圆形、笋尖状等多种形态,隐藏在内膜间的小息肉,在造影中,内膜被液体推开时.则可显露无疑。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能有效地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诊断.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宫腔超声造影,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诊断内膜息肉应与内膜增生过长、粘膜下肌瘤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5.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TVCDS)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患者进行术前经腹超声和TVCDS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36例术前TVCDS与术后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93%,超声特点:子宫内膜息肉正常宫腔回声消失变形,宫腔内异常回声团,与子宫内膜有清晰分界线,呈舌形或类圆形,其内有粗大动脉血管穿入,频谱为动脉血流。结论TVCDS能清晰的反映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特征,在同子宫内膜癌的鉴别上有较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for juvenile polyps in children and their 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f the ultrasound findings in 27 children who were diagnosed preoperatively with juvenile polyp within the intestinal tract by ultrasonography and then confirmed by colonoscopy, laparotomy and histopathology. The ultrasonic finding common to all polyps was an isolated intraluminal nodular or massive protrusion,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mesh-like fluid areas of different sizes. In 25 children, surrounding pedicle-like low echoes of varying lengths were seen connecting with the polyps to form “mushroom” sign. The color Doppler showed abundant blood flow signals within all polyps and pedicles in a shape of a branch or an umbrella. For seven children with an intussusception, the polyp shadow was detected in the cervical part or interior of the intussusception. Ultrasonography is, thus, considered to be a feasible method for diagnosing intestinal juvenile poly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儿童肝脏间叶错构瘤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脏间叶错构瘤患儿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11例肝脏间叶错构瘤患儿中超声检查呈囊实性表现9例,其中多房囊腔7例,单房囊腔2例;7例多房囊腔中,4例囊腔呈蜂窝状并囊间隔薄厚不均,3例囊腔不规则并囊内丝网状分隔,囊腔周边见中等回声实性区环绕或局限分布.2例单房囊腔中,1例表现为厚壁囊腔,另1例表现为较大实性中等回声肿块内一单房囊腔,囊腔体积仅占肿块的4%.本组2例患儿超声检查瘤体表现为低回声实性肿块.结论 儿童肝脏间叶错构瘤超声声像图特点鲜明.超声检查可作为本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肝脏肿瘤超声检查表现为囊实性或囊性为主,应首先考虑肝脏间叶错构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能谱CT结肠成像提高小于10 mm结肠息肉检出率的有效性,并找到显示结肠息肉最佳的单能量图像。材料和方法:两段离体猪结肠通过结扎黏膜法分别获得连续的模拟息肉,第一段结肠内含有直径1~5 mm息肉20枚,第二段结肠含有1~10 mm息肉20枚。第一段结肠使用64排单源宝石能谱CT在40~140 keV范围内扫描,提取45、60、75、90、105、120和135 keV单能量图像数据,再使用普通64排多螺旋CT图像在同等条件扫描作为对照;第二段使用64排单源能谱CT结肠在三种固定辐射剂量(17.77 mGy、25.53 mGy和32.52 mGy)下分别进行45、60、75、90、105、120和135 keV单能量能谱CT扫描;各组图像经后处理获得CT仿真内窥镜、多平面重建和虚拟分割图像。对每组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记录并比较每组图像中的息肉检出率以及平均对比噪声比。结果:结肠息肉离体模型研究显示应用单能量能谱CT对结肠息肉检出率略高于常规64排螺旋CT(P>0.05);75 keV单能量图像显示结肠息肉的对比噪声比最高(P<0.05)。结论:能谱CT结肠成像可轻度提高小结肠息肉(≤5 mm)的检出率,显示结肠息肉的最佳单能谱图像为75 keV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