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性早搏后P-T波改变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搏特别是室性早搏后的T-U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的报道已不少见。但室性早搏后第一个窦性搏动的P-T波发生复合改变,则较罕见。兹报告一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电图上早搏后第一个窦性搏动的 T波振幅发生改变 (包括 T波振幅增加 ,减小或倒置 )早被人们注意到 ,但其临床意义尚未定论。我们遇到老年人早搏后 T波增高 4 2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取我院 780例老年人早搏的心电图资料 ,其中室性早搏 392例 ,室上性早搏 34 7例 ,二者并存 4 1例 ,以早搏后第一个窦性搏动之 T波 ( 1)由倒置变为低平 ;( 2 )低平变为直立 ;( 3)在正向 T波基础上振幅增加 50 %为 T波增高的标准 ,选出早搏后 T波增高 4 2例 (受干扰、基线不稳及 T波振幅增加不足50 %者不列入 )。它占早搏心电图的 4…  相似文献   

3.
早搏后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早搏后第1个窦性搏动的T波发生改变现象已 经有报道,但对其临床意义的探讨却不多。现将我们收集的 临床资料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以期判断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37岁.因胸闷、心悸来院就诊.体检:BP120/72mmHg,心界不大,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双肺(-).实验室X线胸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PVS).动态心电图为频发PVS,图中(图1)开始3个搏动为窦性,P-R间期0.14s,R-R间期约0.90s,心率65次/min,第4个提前发生的QRS波为PVS,位于两个基础窦性搏动之间出现,其后无代偿间歇.早搏后第1个窦性搏动P-R间期延长至0.44s,第2个P-R间期为0.16s,第3个P-R间期恢复至早搏前(0.14s).由于PVS后第1个P-R间期明显延长,致使其后第2个P-QRS波貌似提前发生的房性早搏(PAS).图中第2个PVS有代偿间歇,致其后第1个窦性P波下传,第2个窦性P波恢复正常传导,早搏后上述现象消失.诊断:窦性心律,间位性PVS,伴交接性干扰及隐匿性传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 S T T 改变的发生机理。方法:对房性期前收缩40例,室性期前收缩78例。按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有无 S T T 改变分为两组(有改变的80例,无改变的38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期前收缩后的窦性搏动 S T T 改变与心电图各间期的长短无关( P > 0.05),但室性期前收缩后的 S T T 改变与室性期前收缩的配对间期有关(即提前量),室性期前收缩的两组比较 P < 0.05。期前收缩后回转周期的长短对 S T T 改变亦有影响,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的 S T T 改变的机制可能与电张力调整有关,是否与基础心脏病或心肌缺血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某些非插入性早搏中,两次早搏之间的窦性搏动数目始终为奇效,这便是隐性二联律。在隐性室性或房性二联律中,有人认为即使未见早搏,每隔一次窦性搏动后也可跟随一次早搏,因早搏联律间期短于心肌绝对不应期,  相似文献   

7.
例1,女性,16岁,临床诊断:二尖瓣脱垂。心电图导联示。窦性P波频率110次/min可见3个期前出现的搏动,第2个早搏较宽大,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可判断为室早,第1、3个早搏前有P波,P—R>0.12s,其形态介于室早与窦性心室搏动之间,为室性融合波。但P_2、P_(10)为何  相似文献   

8.
对室性早搏后T波改变临床价值的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择105例否认器质性心脏病和心绞痛史的室性早搏(VE)患者,根据早搏后伴T波改变与否分为甲乙两组,比较其血压、心肌供血、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学改变。结果显示:①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病程长、频发、成对和连发的VE易出现早搏后T波改变。提示:VE后T波改变不属心肌缺血或损伤的表现,可能是T波电张力性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早搏后T波倒置早在 195 2年就有学者报道 ,有学者认为早搏后T波改变是诊断隐性冠心病的可靠依据[1 ] ,也有学者认为系电张力调整的结果[2 ] 。为此 ,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住院病人有早搏后T波改变的 67例病历资料 ,以探讨早搏后T波改变类型及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本资料为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住院病人 ,常规心电图出现早搏 2 2 5例。以早搏后第 1个基本心搏出现T波改变的 67例为分析对象。其中男 40例 ,女 2 7例 ,年龄 2 9~ 88(63 8± 12 2 )岁。临床诊断冠心病 3 6例 (心肌梗死 6例 ,心绞痛 17例 ,心力衰竭型 10例…  相似文献   

10.
早搏后T,U波改变伴QRS电交替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搏后T、U波改变伴QRS电交替一例朱志忠,戚厚兴,李春雨作者单位:山东济宁医学院附院(272129)患者男性,36岁。因阿米巴肝脓肿入院。入院后给予氯喹治疗。住院期间心脏三位片、心脏扇扫及血电解质均正常。治疗前心电图(图略)为窦性心律,心率82次/...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男性,65岁。高血压病,冠心病。图1为动态心电图CM_5导联(下同)示:窦性心律,P—P间距0.88s,P—R间期0.15s,Q—T间期0.44s,S—T段呈平直性压低约0.05mv,T波负正双相,R_3为室性早搏,早搏后第一个窦性搏动T波转直立,Q—T间期0.46s,较其它窦性搏动的Q—T间期稍延长。  相似文献   

12.
例1 患者男性,53岁,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电图(图1)V_1、V_6均见宽大畸形的早搏,其前无P波,早搏配对间期不等,但异搏间期相等,故为室性并行心律。每个室性搏动后第1个窦性下传之QRS波畸形程度减轻,QRS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 ,16岁。临床诊断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Ⅱ导联 (图1)示 :P1′提前发生 ,落入前次窦性搏动 (R1)的T波顶峰 ,继以P1-波 ,P1′_P1-间期0.24s ,P-1 后即出现室上性QRS波群 (R2) ,P1′_R2 间期0.27s。P2′落入R2 的T波下降支后 ,继以室上性QRS波群R3,P2′_R3间期0.25s ,R3_R4 间期为一长间歇。P2 为窦性 ,P3′提前出现 ,落入前一窦性的T波顶峰 ,P3′后继以P -3,P3′_P3-间期0.24s。P3-后继以室上性QRS波群 (R5) ;P4′落入前次搏动的T…  相似文献   

14.
早搏图形正常化的分类和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搏图形正常化的分类和机制探讨毛伯根心电图中早搏正常化是指有单侧束支阻滞或预激的窦性或房室交接区心律,发生室性或室上性早搏时,早搏的QRS波反而变窄,与正常窦性QRS波相同或相似。本院1992年至今共有36例符合早搏正常化的心电图,现试按发生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15.
“心脏记忆”是指在一段时间的激动顺序改改变恢复窦性心律时出现的持续性T波改变。在间歇性LBBB,WPW,心室起搏,单形室早连发及室速患者,正常QRS波后出现倒置T波,即是“心脏记忆”。这可能是由特殊钾离子通道参与的生理调节,而非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6岁。反复阵发性心悸、胸闷余年,伴上腹胀痛、反酸半月余。于1994年1月21日来院就诊,以冠心、慢性胃炎收住院。图示窦性心律过速;下壁心肌劳损;间发室早;早搏后窦性T波增高;Q—T略延长。多次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间发室早;早搏后窦性T改变;Q—T略延长。  相似文献   

17.
作者观察由运动诱发室上性早搏与窦性搏动比较,以评价R波振幅改变的临床意义。对94例可能患有冠脉疾病(CAD)的患者进行导管检查。63例证实有明显冠脉疾病,其中34例为心肌栓塞(A_1组),29例无心肌梗塞(A_2组);另31例冠脉正常或冠脉狭窄<30%(B组)。所有病例在心脏导管检查后一个月内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男,53岁。因阵发性心慌、胸闷3年就诊,临床拟诊冠心病。本文附图主节律为窦性心律,窦性P—P间期0.90s,心室被群呈两种图形:一种与窦性P波相关,P—R间期0.21s,QRS间期0.09—0.10s,V_(1-3)导联呈Qr或rS型(Q或S波无顿折,>2.0mV)为不完全左束支阻滞型,ST段抬高0.40—0.50mV(凹面向上),T波高耸,Ⅰ、Ⅱ、aVF、V_(5-6)导联呈R或Rs型,ST段压低0.1mV左右,T波倒置,似冠状T波;另一种提前出现,与窦性P波无关,QRS间期0.08—0.085s,V_(1-3)呈rS型,ST段抬高0.10—0.20mV,V_6呈qR型,其联律间期(R—R’)为0.64—0.80s,代偿间歇完全,各早搏之间包含1个、多个窦性搏动。此心电图的特点:①窦性搏动为房室传导延迟并(第一级)不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②早搏短间歇相等,长间歇与短间歇无倍数关系(长导联记录未刊出),长间歇后第一个早  相似文献   

19.
林桦  苏勇  沈静  龙佑玲 《心脏杂志》2001,13(4):298-29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79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心功能 级。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心率 67/ min,偶发室上性早搏。入院后 1周 2 4h动态心电图监测示 (图 1)窦性心律 ,HR 72 / min,频发房性早搏呈三联律 ,房早后第一个窦性 T波呈高尖改变 ,伴频发房早持续出现。治疗房早消失 ,T波恢复正常。图 1 房性早搏后 T波呈电张重整性改变2 讨论 临床心电图工作者常将 T波改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近年又发现了第三类 T波改变 ,称为电张重整性 T波改变。该类 T波改变是继发于心室除极改变 ,同时伴有心室梯度改变的一种 T波…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问题解答|问|什么是"电张调整性(Electrotonicmodulation)"T波改变?|答|心电图工作者见到这样的现象:原来QRS波形态正常(室内传导过程正常)者,于右心室起搏一段时间,停止起搏后,发生明显的T波倒置。对这类T波改变的原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