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37例KingⅡ型脊柱侧凸分为两组,A组12例为KingⅡA型,行选择性胸椎融合;B组25例为KingⅡB型,行胸腰弯融合。手术均采用中华长城系统经后路矫形固定。结果:随访24~50个月,A组胸弯平均矫正率79.1%,腰弯矫正率71.4%,有2例发生躯干失平衡;B组胸弯平均矫正率70.8%,腰弯矫正率73.5%,1例发生躯干失平衡。结论:KingⅡA型行选择性胸弯融合,KingⅡB型融合胸腰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及后路三维矫形融合节段选择策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效的分型及三维矫形融合节段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1年行后路三维矫形术的8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14.4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5(12—57)个月。根据侧凸的结构性特点,将脊柱侧凸分为10型,并根据各型特点选择适当的融合节段,进行CD、TSRH及CD Horizon系统后路矫形内固定脊柱融合术。结果:1例King Ⅲ型患者发生曲轴现象,随访时畸形加重,躯干失平衡。1例King ⅡA型患者选择性融合胸椎后远端腰椎侧凸加重,躯干失平衡。其余患者均获得较好的躯干平衡和矫形效果。结论:本文所提出的侧凸分型方法可较完整地区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各种类型,根据该侧凸分型所提出的融合节段选择原则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King Ⅲ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经胸侧前方椎体三维矫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03年9月-2005年9月应用TSRH、CDH-M。等矫形器械对12例青少年King Ⅲ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经凸侧胸腔于椎体侧前方行椎间松解、椎体三维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价其手术并发症、侧凸矫正率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2例,1例肺不张,1例呼吸道梗阻。经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后缓解。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大血管损伤、脊髓损伤、肺炎和乳糜胸等并发症。术前胸椎Cobb’s角48^o~66^o,平均52.6^o。术后胸椎残余Cobb,s角平均15.2^o,矫正率77.8%。随访12~36个月,平均18.5个月。12例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节段性骨融合,矫正率无明显丢失,未发现假关节、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经胸椎体侧前方二维矫形手术是治疗King Ⅲ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选择性胸椎融合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胸椎融合治疗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行选择性胸椎融合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X光像 ,对侧凸类型、侧凸Cobb角、顶椎旋转度、顶椎偏距、侧凸柔韧性、躯干偏移及胸腰段矢状面Cobb角进行测量和分析。患者 12例中男 2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 15 1(13~ 18)岁。侧凸均为KingⅡ型 ,其中PUMCⅡb1型 9例 ,Ⅱc3型 3例。所有病例均行选择性胸椎融合 ,平均随访 3 5 (1~ 10 5 )年。结果 手术前后胸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5 4 0°、19 0° ,平均矫正率 6 2 7% ;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 34 6°、12 5° ,自动矫正率为 6 4 7%。最后随访时 ,胸、腰弯的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 18 8°、15 9°;腰弯冠状面Cobb角、顶椎偏距及顶椎旋转度与术后相比无显著变化。术后发生胸腰段后凸 1例 ,最终随访时未见进一步加重。无躯干失平衡现象发生。选择性胸椎融合较后路融合双弯平均减少 3 5个融合节段。结论 对腰弯柔韧性好且度数较小的KingⅡ (PUMCⅡb1和部分Ⅱc3)型特发性脊柱侧凸 ,可安全有效地行选择性胸椎融合  相似文献   

5.
邱勇 《颈腰痛杂志》2005,26(5):371-374
3胸椎侧凸胸腔镜下矫形术 3.1适应证和禁忌证 由于镜下操作难度大,矫形力应用受限,因此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仅适用于年龄较轻、Cobb角较小、侧凸较柔软、脊柱矢状面形态正常或有轻度前凸的特发性胸椎侧凸病人,对于KingⅡ型和KingⅢ型脊柱侧凸尤其适合。对于KingⅤ型脊柱侧凸,可采用选择性融合技术,即上胸弯较柔软时可仅融合下胸弯。对于Risser小于2的病人,胸腔镜Eclipse矫形术可消除椎体的生长潜能,防止“曲轴效应”的发生。Picetti于1996年10月开展了第一例胸腔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选择性胸椎融合治疗PUMC 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IS)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时间超过1年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PUMC Ⅱ型IS 25例,男2例,女23例;年龄11~18岁,平均14.3岁.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片,对侧凸类型、侧凸Cobb角、顶椎旋转度、顶椎偏距、侧凸柔韧性、胸腰段后凸、躯干偏移进行测量和分析.侧凸类型包括Ⅱb1型20例,ⅡC3型5例.其中前路矫形4例,后路矫形21例.结果 手术前后胸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48.0°和14.3°,平均矫正率为70.0%;手术前后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32.2°和11.9°,自动矫正率为62.9%,最终随访时无躯干失平衡发生.全部病例随访12~58月,平均17.4个月.结论 参照PUMC分型的融合范围选择原则,采用选择性胸椎融合治PUMC Ⅱ b1型和部分PUMCⅡC3型IS,可以保留更多脊柱活动度,同时冠状面和矢状面矫形效果满意,无术后失代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效的分型及三维矫形融合节段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1年行后路三维矫形术的8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14.4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5(12~57)个月.根据侧凸的结构性特点,将脊柱侧凸分为10型,并根据各型特点选择适当的融合节段,进行CD、TSRH及CD Horizon系统后路矫形内固定脊柱融合术.结果:1例King Ⅲ型患者发生曲轴现象,随访时畸形加重,躯干失平衡.1例KingⅡA型患者选择性融合胸椎后远端腰椎侧凸加重,躯干失平衡.其余患者均获得较好的躯干平衡和矫形效果.结论:本文所提出的侧凸分型方法可较完整地区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各种类型,根据该侧凸分型所提出的融合节段选择原则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KASS系统前路矫正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KASS系统治疗总123例病例。根据King分型法可分为:胸椎侧凸47例(其中Ⅱ型13例,Ⅲ型18例,Ⅳ型16例),胸腰椎或腰椎侧凸76例。所有病例中均对主要侧凸部位行前路矫形手术,平均随访7年7个月(2年~13年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胸椎生理性后凸和腰椎生理性前凸基本正常。胸椎侧凸部位矫正率为68%,胸腰椎或腰椎侧凸矫正率为81%。胸椎最底椎水平倾斜改善率分别为78%和83%,顶椎旋转矫正率分别为59%和70%。无神经血管及内置物引发的并发症。[结论]KASS系统可提供强有力的三维矫正效果,且融合节段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单向和多向椎弓根螺钉用于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4年9月,55名Lenkel型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用后路Mossmiami内固定系统进行矫形融合手术。其中30例应用单向钉,25例应用多向钉。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超过2年,分别测量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上胸弯、主胸弯、胸腰弯Cobb角,肋骨椎体比以及肋骨分离距离等。结果平均融合椎体分别为7.9个(单向钉组)和7.2个(多向钉组)。2种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主胸弯的矫正效果,矫正率单向钉组为65.9%,多向钉组60%。单向钉用于矫正剃刀背畸形明显优于多向钉。2组患者都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单向钉和多向钉对于主胸椎侧凸冠状位矫形都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单向钉比多向钉具有更好的去旋转以及恢复胸椎对称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矫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yndrome,MFS)患者脊柱侧凸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997年9月至2002年1月使用脊柱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后路手术治疗的8例MFS患者脊柱侧凸的矫正度、脊柱平衡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24个月。6例KingⅡ型患者胸弯及腰弯的矫正率分别为47%、57%,随访矫正率丢失分别为21%和16%;1例KingⅠ型患者胸弯及腰弯矫正率分别为25%及42%,随访矫正率丢失分别为21%和15%;1例KingⅢ型患者胸弯及腰弯的矫正率分别为58%、29%,随访矫正率丢失分别为9%和18%。所有患者躯干平衡得到改善,无神经并发症发生。2例出现交界性腰椎后凸,1例切口延迟愈合。结论:使用脊柱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后路手术治疗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胸椎后融合术治疗KingⅡ型侧凸的疗效。方法:对8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例复习和对其中22例KingⅡ型侧凸患者治疗结果进行随访。22例中8例实行了选择性胸椎后融合术,14例实行了未经选择的脊柱后融合术,将二者做对比。结果:应用选择性胸椎后融合术治疗KingⅡ型侧凸不仅减少融合范围,并可使腰段弯曲得到自然矫正同时又保留了腰椎的正常活动。结论:认为King分型对特发性脊柱侧凸中胸弯和胸腰双弯曲的融合区选择有指导意义,强调了KingⅡ型侧凸融合区选择中对稳定椎识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路凸凹双侧矫形棒同步矫形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外科矫治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08年8月采用后路凸凹侧双棒同步矫形技术治疗AIS 4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2例;年龄11~24岁,平均17.1岁.Lenke分型:Ⅰ型17例、Ⅱ型9例、Ⅲ型14例、Ⅳ型8例.行选择性胸弯融合27例,非选择性融合21例.观测手术前后冠状Cobb角、顶椎偏距、顶椎旋转、躯干偏移、尾端融合椎旋转、倾斜角、椎间角、矢状面平衡变化,评价侧凸矫正效果及脊柱平衡状况.结果 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15.1个月.选择性融合患者末次随访胸、腰弯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6±11)%、(72±9)%.非选择性融合术患者末次随访胸、腰弯Cobb角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4±15)%、(69±9)%.所有病例尾侧保留脊柱活动节段平均4.4个.1例因术中定位错误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行翻修术.其余病例末次随访无脊柱失代偿,无假关节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后路凸凹双侧矫形棒同步矫形治疗AIS,有助于提高矫形效果,重建和维持脊柱平衡,减少尾侧融合节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有限元模型矫形手术模拟的方法探讨关键椎置钉技术的可行性及矫形效果,分析Lenke 6型脊柱侧凸是否适合采用选择性融合策略.[方法]通过CT图像建立1例Lenke 6型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后,利用后路CD矫形手术模拟技术,分别模拟全节段椎弓根钉技术矫形工况、关键椎置钉技术矫形工况、胸腰弯选择性融合工况等.测量各种工况完成后双弯Cobb角度、计算矫形率,分析各种工况的矫形效果.[结果]全节段椎弓根钉技术(非选择性融合):胸腰弯矫形率47.8%,主胸弯矫形率43.9%;关键椎置钉技术:胸腰弯矫形率44.2%,主胸弯矫形率19.1%;胸腰弯选择性融合:胸腰弯矫形率43.5%,主胸弯矫形率14.3%.[结论]全节段椎弓根钉技术因矫形力施加点更多,矫形效果较关键椎置钉技术更佳;Lenke 6型脊柱侧凸采用选择性融合策略应慎重,非选择性融合策略能明显矫正双弯,纠正脊柱序列,更适合该类型病例.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胸弯融合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手术矫形时胸弯选择性融合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手术矫形治疗的46例Lenke 1B和1C型AIS患者,男12例,女34例,手术时年龄12~18岁.平均15.4岁,Risser指数0~Ⅳ级.Lenke 1B型29例,knke 1C型17例.胸弯Cobb角43°~82°平均58°,腰弯Cobb角16°~64°,平均45°.采用单纯后路手术,其中CD技术19例,全椎弓根螺钉同定技术27例.手术融合范同的选择依据腰弯的结构特征,包括弯曲大小、柔韧度、顶椎旋转度以及C7重力垂线偏离骶骨中线的距离等,兼顾双肩和腰部外观以及躯干平衡情况.结果:25例1B型和9例1C型融合单胸弯.其余12例融合双弯.随访12~3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胸弯Cobb角平均18.9°,矫正率64%,末次随访时角度丢失平均2.2°;术后腰弯Cobb角平均11.8°,矫正率70%,末次随访时角度丢失平均2.7°.术后躯干和双肩平衡满意(躯干侧方移位和双肩高度差均在2cm以内).2例随访时出现明显矫形丢失,均为选择性胸弯融合的病例,1例发生"曲轴现象",1例发生腰弯失代偿.结论:在确定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融合范围时,应充分评价腰弯的结构特征以及外观和平衡等因素,尽量保留腰椎活动度,以取得满意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近端固定椎的选择对Lenke 5型脊柱侧凸前路融合术矫形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接受前路选择性单棒矫形手术治疗 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女性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6例,近端固定至上端椎21例、近端固定至上端椎下方椎体15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为(15.3± 1.8)岁和(15.5±1.9)岁,平均胸腰或腰主弯Cobb角为46.2°和46.7°,近端胸弯为26.3°和29.6°。平均融合节段为5.3和4.8个椎体。结果 两组平均随访 31和33个月。冠状面胸腰或腰主弯矫正率为79%和70%(P=0.062),近端胸弯自发矫正率为46%和29%(P=0.044)。矢状面上,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腰椎前凸角、 骶骨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矢状面平衡维持于较小的负平衡。胸椎后凸角分别有4.0°和2.3°的轻度增加,末次随访时近端固定至上端椎组大于近端固定 至上端椎下方椎体组(P=0.029)。胸腰段交界性成角均表现为轻度后凸增加,并最终保持2°~4°后凸角。近端交界性后凸均有轻度增加,融合节段成角均呈前 凸减小甚至出现后凸趋势。结论 Lenke 5型脊柱侧凸行前路选择性融合术中,近端融合至上端椎较固定至端椎下方椎体可获得更好的冠状面主弯矫正和近端胸弯 自发性矫正,矢状面矫形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胸椎侧凸上胸弯的认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naqqaaq特发性胸椎侧凸(King Ⅴ型、Lenke 2型)中的上胸弯问题是一个历史命题。早在1950年Ponseti就认识到上胸弯的存在。并将其分型为颈胸弯。Harrington时代由于对脊柱侧凸矫形能力有了很大提高,King发现特发性胸椎侧凸患者出现上胸弯时仅矫形固定下胸弯会导致术后双肩畸形加重。他认为这是由于下胸弯过度纠正超过上胸弯代偿能力所致的一种失代偿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比较单向和多向椎弓根螺钉用于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2月~2004年9月,55名Lenke I型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用后路Mossmiami内固定系统进行矫形融合手术.其中30例应用单向钉,25例应用多向钉.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超过2年,分别测量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上胸弯、主胸弯、胸腰弯Cobb角,肋骨椎体比以及肋骨分离距离等.结果 平均融合椎体分别为7.9个(单向钉组)和7.2个(多向钉组).2种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主胸弯的矫正效果,矫正率单向钉组为65.9%,多向钉组60%.单向钉用于矫正剃刀背畸形明显优于多向钉.2组患者都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单向钉和多向钉对于主胸椎侧凸冠状位矫形都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单向钉比多向钉具有更好的去旋转以及恢复胸椎对称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 TSRH器械后路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对在 1997年 9月至 2 0 0 1年 9月行 TSRH后路手术治疗的 4 2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侧凸的矫正度、脊柱的平衡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King / 型患者胸弯的矫正率为 6 6 % ,King 型双弯患者胸弯矫正率为 5 0 % ,随访时矫正率丢失 8%~ 14 %。King 型患者腰弯的矫正率为 4 1% ,King 型患者腰弯的矫正率为 5 1% ,随访矫正率丢失接近 2 0 %。King / 型患者手术后躯体平衡迅速得到改善 (6 0 % ) ,而 King 型及 型躯体平衡改善不明显。在术前有明显的胸椎后凸减少 (小于 2 0°)患者中 ,术后可见胸椎后凸有部分改善。其余无明显改善。无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1例发生远端脱钩 ,1例患者在术后 15个月有延迟性的深部感染发生 ,深部培养为厌氧杆菌。结论 使用 TSRH器械可达到较满意的矢状位和冠状位的胸弯矫正 ,但需进一步努力去改善腰椎的钩子模式及外科技巧 ,从而达到和维持更好的腰弯矫正。  相似文献   

19.
邱勇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4):1559-1560
后路矫形一直是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矫形的标准术式。随着对脊柱侧凸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矫形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前路手术通过矫形力直接作用于侧方移位和旋转的椎体,可获得更好的矫正冠状面畸形、重建平衡以及减少椎体水平面旋转,另外通过压缩椎体螺钉矫正侧凸畸形,可以有效恢复胸椎正常后凸,并通过缩短而不是延长脊柱而矫正侧凸,因此减少了因牵拉脊髓而致神经损伤的可能性,使得胸弯前路矫形在近年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国外又涌现出很多前路矫形手术的报道,特别是胸腔镜微创矫形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闫伟强  贺西京 《中国骨伤》2007,20(4):247-250
目的:评价前路松解联合后路三维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的效果,探讨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34例,男5例,女29例;年龄8~21岁,平均14.7岁。均为右侧凸。均采用经前路松解植骨融合联合后路三维矫形内固定治疗,其中前路经胸入路26例,胸腔镜前路松解植骨融合矫形术8例。随访时均摄全脊柱X线片。术前、术后所摄X线片进行以下各项测量指标比较:Cobb角、顶椎的旋转度、下融合椎旋转度、躯干偏移距离。随访时观察有无脊柱失平衡、假关节形成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患者Cobb角术后平均矫正率80.62%,其中18例患者出现矫正度数丢失,丢失度数3°~10°,平均4.3°(术后平均14.2°,1年后随访平均18.5°)。所有患者术后胸椎生理性后凸得到重建。术后胸椎融合弯顶椎的旋转改善率62.91%,下融合椎旋转改善率47.60%,躯干偏移平均距离3.3mm,未见脊柱失平衡现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1例,胸腔积液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6个月肺功能检查,未见有明显下降。脊柱胸弯融合段未发现假关节形成。结论: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可明显改善顶椎的旋转度,得到满意的三维矫形效果。术前积极准备、合理手术设计,术中严格操作,术后重视预防并发症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