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冀福林 《护理研究》2006,20(9):785-786
通过回顾总结、探讨分析亚低温在颅脑损伤病人护理中的作用。采用了冬眠肌松合剂 全身降温毯 呼吸机同步辅助呼吸的降温方法和在22℃~26℃的室温下自然复温的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和护理,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冀福林 《护理研究》2006,20(3):785-786
通过回顾总结、探讨分析亚低温在颅脑损伤病人护理中的作用。采用了冬眠肌松合剂+全身降温毯+呼吸机同步辅助呼吸的降温方法和在22℃~26℃的室温下自然复温的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和护理,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2~24小时入院开始采用冰毯机+冬眠肌松剂+呼吸机辅助呼吸降温,经4~12小时将病人肛温控制在33~35℃之间,维持2~10天,复温采用自然复温法,并对其进行监护。结果 依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Ⅱ级2例,Ⅲ级10例,Ⅳ6例,Ⅴ级2例.死亡3例,病死率13.0%。结论 亚低温治疗期控制温度、安全复温、加强生命体征、颅内压、体温及循环系统功能的监护,注意营养支持护理,是确保临床疗效,降低病人病死率、致残率,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病人7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脱水、抗炎、降颅压等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亚低温治疗,即使肛温降至33~34℃,持续5~7d。结果:亚低温组有效率91.43%,死亡率8.57%;而对照组有效率65.71%,死亡率14.29%,两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亚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颅内压,改善预后。护理中应注意做好降温及复温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可提高其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神经系统体征,控制降温及复温速度,加强并发症防护。结果32例病人中14例恢复良好,6例中度残废,4例重度残废,4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结论亚低温治疗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有时非常严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降温和复温的护理,做好并发症的防护,可提高病人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使用亚低温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如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冷伤和压疮等,分析了并发症的原因,通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护理,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加强皮肤护理等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50例亚低温治疗病人中,发生低血压3例,心律失常4例,肺部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1例,低血钾2例,高血钠1例,无冻伤和压疮发生。认为针对亚低温治疗常见的并发症采取预见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重点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对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亚低温治疗前后比较及亚低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颅内压、体温明显降低,疗效明显增高。结论亚低温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护理上总结了亚低温治疗的降温与复温方法,冬眠药物的作用与体温控制,监护重点及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使用亚低温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如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冷伤和压疮等,分析了并发症的原因,通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护理,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加强皮肤护理等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50例亚低温治疗病人中,发生低血压3例,心律失常4例,肺部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1例,低血钾2例,高血钠1例,无冻伤和压疮发生。认为针对亚低温治疗常见的并发症采取预见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9.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重点和并发症防治.对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亚低温治疗前后比较及亚低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颅内压、体温明显降低,疗效明显增高.亚低温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护理上总结了亚低温治疗的降温与复温方法,冬眠药物的作用与体温控制,监护重点及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测和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和监测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通过对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及监护,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死亡率。并与未使用亚低温治疗的3 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一简要对照。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未使用亚低温治疗组。结论亚低温治疗及监护能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效果,且设备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1.
向艳君  赛冬红 《全科护理》2011,(20):1830-1831
目前,国内外有条件的医院已将亚低温治疗列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常规。32℃~35℃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的神经功能预后,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09年9月—2010年10月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6例,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量基础实验前瞻性临床应用研究结果发现,30℃~33℃低温(亚低温)治疗能显著减轻颅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且副作用小,不产生任何并发症,所以使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ICU为30例重型颅脑外伤(GCS≤8分)的病人施行了全身降温加冬眠合剂静脉维持的亚低温治疗,生存率为80%.本文总结了对该组病人的监测与护理要点,旨在进一步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操作的监护方法,提高监测水平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监测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黄晓琴 《现代护理》2001,7(8):12-13
大量基础实验前瞻性临床应用研究结果发现,30℃-33℃低温(亚低温)治疗能显著减轻颅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且副作用小,不产生任何并发症,所以使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ICU为30例重型颅脑外伤(GCS≤8分)的病人施行了全身降温加冬眠合剂静脉维持的亚低温治疗,生存率为80%。本文总结了对该组病人的监测与护理要点,旨在进一步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操作的监护方法,提高监测水平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外有条件的医院已将亚低温治疗列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常规.32 ℃~35 ℃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的神经功能预后,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1].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09年9月-2010年10月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6例,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和残废率至今仍在50%以上,如何提高其救治水平?除正确诊断、及早手术治疗和加强监护外,早期使用亚低温治疗也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环节之一。亚低温治疗能降低病人的颅内高压,降低脑细胞耗氧量,提高脑灌注压。但亚低温治疗护理不当常有并发症发生,如:皮肤损伤、体温过低、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率减慢等。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1999年6月~2001年6月1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亚低温治疗期间的监护及护理情况,认为在亚低温持续期合理调控低温持续时间,密切监测病人的体温,颅内压脑灌注压,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正确应用冬眠合剂,加强营养等是配合亚低温治疗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将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8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在常温下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亚低温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及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亚低温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认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8.
将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8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在常温下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亚低温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及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亚低温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认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冰毯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发病12h内入院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冰毯亚低温治疗72h,使体温控制在32—3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及降温与复温期间的护理,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判断疗效。结果:本组病人在亚低温治疗1个月后,良好31例,中残10例,重残6例,植物4例,死亡5例。结论:亚低温治疗期间结合正确的护理,能够降低颅脑损伤病人的高颅压情况,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刘淑玲  徐鹏  李兰翠  赵岳 《护理研究》2011,25(4):332-333
[目的]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2例,均于颅脑损伤后12 h内采用美国的血管内温度控制系统CoolGard 3000进行血管内亚低温治疗,体内核心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4d~7d,复温采用每2h升高0.5℃的方法升至正常体温。监测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及在达到目标温度后上下波动超过目标温度0.2℃的时间百分率,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ICP)、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低温期间的不良事件。[结果]病人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为124min±29min;维持亚低温过程中有14.5%±5.6%的时间超出目标温度范围;除4例低温前即形成脑疝死亡外,其余病人生命体征较平稳,ICP值随温度下降而降低,降温过程保持稳定,复温后GC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未出现与血管内降温系统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血管内低温具有降温速度快、目标温度维持稳定、波动性小以及复温速度容易控制等优点,降温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与病情观察护理是血管内低温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