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乌司他丁对血浆磷脂酶A2水解产物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创伤性休克组和创伤性休克乌司他丁治疗组,观察休克前后TXA2和PGI2,、TNF-a、IL-8的动态变化及乌司他丁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对照组TNF-a、IL-8的血浆浓度和TXA2/PGI2的比值在整个实验期呈现增高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创伤性休克组和创伤性休克乌司他丁治疗组休克后TXA2、TNF-α、IL-8的血浆浓度分别在不同的时点较休克前有显著增高,其中乌司他丁治疗组的TXA2、TNF-α、IL-8血浆浓度均明显低于休克组.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肺组织,乌司他丁治疗组较休克组的病理损害亦显著减轻.结论在创伤性休克的发展过程中血浆磷脂酶A2水解产物及细胞因子起着重要作用,应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有助于休克的改善及重要脏器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血管内源性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婷婷  王刚  高长青 《医学争鸣》2005,26(3):220-222
目的:评价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 克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乌司他丁对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影 响.方法: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两组,创伤失血性休克 组和创伤失血性休克乌司他丁治疗组,观察休克前后血浆血 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内皮素(ET)和肾上腺髓 质素(ADM)两组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动态变化及乌司他 丁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创伤失血性休克组和创伤失血性休 克乌司他丁治疗组休克后ET,ADM和TXA2的血浆浓度分别 在不同的时相点较休克前有显著增高(P<0.05),其中乌司 他丁治疗组的TXA2和ET血浆浓度的增高程度均显著低于 休克组(P<0.05).乌司他丁组的平均动脉压在复苏期较休 克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 参与了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整个发展过程,并在休克过程中对 血管舒缩及血液灌流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 他丁能提高休克时的平均动脉压,并通过抑制TXA2和ET的 升高,改善灌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血清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的水平的影响及治疗机制。方法随机将78例SAP患者分成乌司他丁治疗组及非乌司他丁治疗组;在患者入院24h内以及治疗7d后检测其血清中TNF—α、IL-6水平。结果SAP患者TNF—α、IL-6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7d后两组SAP患者TNF—α、IL-6均降低(P〈0.05),但乌司他丁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SAP患者前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24例,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乌司他丁治疗组给予每日1次注射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持续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RR、PaO2、PaCO2、TNF-α、IL-8的浓度变化。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RR、PaO2、IL-8、TNF-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乌司他丁可有效的清除炎性介质,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5.
刘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77-27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乌司他丁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乌司他丁组(n=30),乌司他丁组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静注乌司他丁30万U,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切皮后2h、4h,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采集动脉血,以流式细胞仪检测TLR4的表达变化,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TNF-α和IL-6浓度。结果:两组各时点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以及TNF-α、IL-6均较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增加(P<0.05);乌司他丁组各指标值均较对照组上升幅度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手术所致肺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限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乌司他丁组(n=20).乌司他丁组按5000 U/kg给予乌司他丁,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于手术前(T1),术中恢复双肺通气后10 min(T2)、24 h(T3)、48 h(T4)各监测时点抽取静脉血3 ml,并于T1和T2时点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3 ml.用ELISA法测定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IL-8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T2、T3、T4时点的血浆及T2时点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及IL-8浓度均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乌司他丁组IL-6、IL-8增高幅度较C组小,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食管癌手术存在炎性反应,乌司他丁可抑制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及IL-8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和对照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乌司他丁50 000 U,1次/d,连用3 d,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第2天、第3天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TNF-α、IL-6、IL-8和IL-1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6和IL-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乌司他丁治疗后呼吸频率(RR)、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合指数(PO2/FiO2)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抑制机体炎症介质的产生,治疗急性肺损伤早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IL-8及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SAP模型组、乌司他丁治疗组,每组各30只。各组分为第6h、12h和24h三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利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射建立SAP模型。治疗组大鼠给予门静脉注射乌司他丁,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病理改变,并检测血清淀粉酶、IL-8及TNF-α的水平。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与SAP模型组比较,胰腺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血清淀粉酶、IL-8及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轻SAP大鼠胰腺的病理改变,其作用可能与下调IL-8及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重症感染、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入院当天至第5天静脉滴注乌司他丁(un)20万U,每天1次,观察临床指标,判断疗效与一般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具有显著治疗效果,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主张感染性休克治疗可尽早予乌司他丁治疗。  相似文献   

10.
乌司他丁在临床休克期的肺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手术中静脉给予乌司他丁对临床休克期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急性输卵管异位妊娠破裂出血处于临床休克期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8)和乌司他丁组(U组,n=18)。U组进入手术室静脉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乌司他丁10万单位以1000U/kg·h的速率滴注。C组以同样速率静脉滴注等容生理盐水。分别于入手术室(T1),术毕(T2),术后4h(T3),术后8h(T4)时,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血浆浓度,并做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P(A—a)O2/PaO:。将结果与T,时比较,C组L、T4时血浆IL-6、TNF—a浓度升高,T2。时RI升高;U组T2。时RI升高(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U组L、T4时血浆IL-6、TNF—a浓度降低,T2-4时RI降低(P〈0.05)。结论:手术中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可改善临床休克期患者围手术期的肺功能,具有肺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外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外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给予常规急救措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血压、肝肾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15、30、45、60min时,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2d时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治疗后1d炎症因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有助于生命体征的恢复、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控制炎症反应,是外伤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全身麻醉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TNF-α、IL-6、IL-8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8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道疾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乌司他丁辅助全身麻醉治疗,对照组仅用全身麻醉方式,探讨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后各个阶段气道峰压均明显低于同阶段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血清TNF-α、IL-6和IL-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在建立气腹后30 min和60 min后以及术后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全身麻醉能够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峰压,抑制炎性因子和减少肾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内毒素(ET)致兔感染性休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IL-6和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变化,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汀对感染性休克的保护机制。方法将50只日本长耳大白兔随机分为内毒素致伤空白组(空白组),地塞米松(DXM)干预组(DXM组)及3种不同剂量乌司他汀(UTI)干预组(U1、U2、U3三个亚组)。用ET(2mg/kg)一次性静脉注射复制兔感染性休克模型,达休克标准后空白组应用0.9%氯化钠溶液2ml,DXM组用DXM(1mg/kg)、U1组用UTI(2.5&#215;10^4U/kg)、U2组用UTI(5.0&#215;10^4U/kg)、U3组用UTI(10.0&#215;10^4U/kg)分别溶于2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进行干预,检测休克0h和干预后1、2、4、6、12h血浆中TNF-a、IL-6水平,观察肺组织免疫组化NF-κB的表达变化。结果5组兔达感染性休克标准时血浆中的TNF-a、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兔休克后不同干预时间点TNF-a、IL-6的水平在UTI组与空白组及DX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在肺组织的表达空白组最高,U3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a、IL-6的水平及NF-κB表达在U1、U2、U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抑制TNF-a、IL-6的表达,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阿司匹林 (ASA)和依那普利 (ENA)单用或合用时 ,检测兔血中前列环素 (PGI2 )、血栓素A2 (TXA2 )和去甲肾上腺素 (NE)的变化 ,探讨两者的相互作用。方法 :6 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 5组 ,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于连续投药八周前后分别采血检测PGI2 、TXA2 和NE。结果 :ASA与ENA合用时PGI2 /TXA2 显著上升 (P <0 .0 0 1) ,血清NE浓度明显下降 (P <0 .0 0 1)。结论 :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ASA和ENA合用时PGI2 /TXA2 比值的上升 ,NE浓度下降 ,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乳酸钠林格液、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外周血细胞因子、动脉血乳酸值、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为筛选相对理想的复苏液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4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住院病人,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观察组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复苏,对照组应用乳酸钠林格液进行复苏,2组均采用限制性补液复苏策略。分别测定复苏前、复苏1 h后病人的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动脉血的乳酸值、外周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复苏1 h后,观察组除TNF-α,其余因子均较复苏前显著增高(P < 0.01),对照组只有IL-6和IL-10较复苏前显著增加(P < 0.01)。观察组复苏1 h后外周血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6和TNF-α低于对照组(P < 0.05)。复苏后1 h后,观察组动脉血乳酸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而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液早期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能更好地抑制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并且能够更好地降低血乳酸值,比乳酸钠林格液复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通讯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兔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采取钳夹一侧股骨中段致其粉碎性骨折复合股动脉放血的方式制备新西兰兔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将制成模型的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n=8):传统复苏组(Ⅰ组)和缝隙连接通讯阻断复苏组(Ⅱ组)。模拟救援过程,将各动物模型分为创伤失血期(1期)、院前救援期(2期)、院内复苏期(3期)。监测并记录各时点的SBP、DBP、MAP、HR、RR等生理指标和兔存活时间。在各个时点抽取兔血,离心,取上清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等炎症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同时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自由基代谢指标。结果创伤失血性休克后血液回输复苏可显著减少促炎因子TNF-α、IL-1、IL-6的释放(P〈0.05),显著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P〈0.05);缝隙连接通讯早期阻断后,可减少创伤休克期TNF-α、IL-6等部分促炎因子的产生释放而较基础值无显著变化,对IL-10等抗炎因子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血液回输也可显著减少自由基过氧化反应指标MDA的产生释放(P〈0.05),增加因创伤休克而降低的抗氧化酶SOD的产生释放(P〈0.05);缝隙连接通讯早期阻断后,可减少创伤休克期MDA的产生释放而较基础值无显著变化,对抗氧化酶SOD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阻断缝隙连接通讯,可减少部分促炎因子的产生和自由基的过氧化反应,而对抗炎因子和抗氧化酶无显著作用,缝隙连接通讯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兔复苏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TXA2)在机械通气(MV)致肺通透性增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溶剂治疗组(V组);反苯环丙胺(PGI2合酶抑制剂)治疗组(T组);达唑氧苯(TXA2合酶抑制剂)治疗组(D 组);溶剂治疗+MV组(VM组);反苯环丙胺治疗+MV组(TM组)和达唑氧苯治疗+MV组(DM组)。运用ELISA检测实验动物肺组织TXA2和PGI2含量,并测定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含量;以肺湿/干重(W/D)比值、肺通透性指数(PPI)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作为反映肺通透性的指标,并通过肺组织学评分对肺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单纯药物或溶剂治疗不影响非MV实验动物各检测指标。VM组实验动物肺组织PGI2和TXA2含量明显增加(P<0.05),PGI2/TXA2比值显著上调(P<0.05),伴有BALF和肺组织内TNF-α的大量生成(P<0.05)和明显的肺通透性(肺W/D比值、PPI和MLCK表达水平)增加及肺损伤(P<0.05);运用反苯环丙胺显著抑制MV实验动物肺组织PGI2生成(P<0.05)可下调PGI2/TXA2比值(P<0.05),进一步增加实验动物BALF和肺组织内TNF-α的生成(P<0.05),并加重肺的高通透性和肺损伤(P<0.05);用达唑氧苯显著抑制 MV 实验动物肺内 TXA2 生成(P<0.05)会进一步上调 PGI2/TXA2 比值(P< 0.05),降低BALF和肺组织内TNF-α含量(P<0.05),减轻肺高通透性和肺损伤的严重程度(P<0.05)。结论 PGI2具有抗MV致肺通透性增加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下调TNF-α/MLCK信号通路有关;TXA2可通过上调TNF-α/MLCK信号通路引起MV实验动物肺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与患者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入住 ICU并确诊为脓毒症的患者51例(试验组),包括25例脓毒症患者及2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对照组为随机选取的入住ICU的非脓毒症且病情危重的患者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试验组及对照组病人的血浆炎症因子IL-6、IL-8、IL-10、IL-18、IL-1β及TNF-α的浓度水平,同时根据APACHEⅡ、SOFA评分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患者组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组IL-1β、IL-6、IL-8、TNF-α、IL-18浓度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比较脓毒症患者组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组内生存者与死亡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发现,死亡者的IL-6、IL-8及IL-18浓度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他炎症因子无明显升高(P>0.05)。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8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IL-18对于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预测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痹肿消汤(BZXD)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血浆TNF-α和IL-1 β的影响,探讨痹肿消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皮下注射Ⅱ型胶原诱导实验性关节炎模型,采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血浆TNF-α和IL-1 β水平.结果造模大鼠88%出现关节炎症状;造模25 d后,模型组、痹肿消汤组及甲氨喋呤组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模型组的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高于痹肿消汤组及甲氨喋呤组(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模型组TNF-α和IL-1 β水平逐渐升高,痹肿消汤组及甲氨喋呤组则逐渐降低;而痹肿消汤组TNF-α和IL-1 β水平低于甲氨喋呤组(P<0.05).结论TNF-α和IL-1 β在RA滑膜组织炎症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痹肿消汤能下调血浆TNF-α和IL-1 β的水平,其作用优于甲氨喋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