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肝的危害性 全球60亿人口中,约有1/2人口生活在乙肝高流行区,其中有20亿人具有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其中约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其中25%-40%最终死于肝硬化或(和)肝癌。我国约有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有50%~75%的人是有活动性病毒复制的慢性乙肝,估计5年中从慢性乙肝进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为2%-20%,从代偿期肝硬化到失代偿期肝硬化为20%~23%,从代偿期肝硬化到肝癌为6%-15%。  相似文献   

2.
徐列明 《肝博士》2008,(5):29-29
乙型肝炎是我国肝硬化患者群的最主要因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的年发生率约3%,五年累计发生率约16%。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五年病死率分别为0%~2%、14%~20%和70%~86%;其次,有20%的丙型病毒性肝炎可演变为肝硬化;还有,脂肪肝、酒精肝、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药物性肝炎近年来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不同HBeAg的中医辨证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属于HBV(乙肝病毒)感染高发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约有1.2亿人成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全国现有慢性肝炎病人3000万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5年发生率约16%,肝硬化的五年存活率:代偿期肝硬化为55%,失代偿肝硬化为14%,每年死于乙肝相关性肝病为30万~50万人,其中50%为原发性肝癌,我国每年用于治疗肝病的医疗费约1000亿元。因此,[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人类感染HBV后,病毒持续6个月仍未被清除者称为慢性HBV感染。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生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在青少年和成人期感染HBV者中,仅5%~10%发展成慢性。这些患者可有肝炎反复发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的年发生率约3%,5年累计发生率约16%。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HBV)感染者,亚洲和非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率为8豫-15豫。中国HBsAg 的慢性携带率为9.75豫,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3000万,其中10豫-20豫可发展为肝硬化,1豫-5豫可演变为肝细胞癌。HBV感染所致失代偿期肝硬化可导致进行性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研究表明,核苷类似物能有效抑制HBV复制,预防HBV所致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临床进展;抗纤维化治疗则能恢复肝细胞的代偿功能,增加肝脏血流量,维持其有效的生理功能。已有学者对恩替卡韦联合九味肝泰胶囊治疗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观察做过报道,本研究观察两药联合应用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长期疗效及抗肝纤维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流行性和进展性疾病。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根据1992年。1994年的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HBV总感染率为57.6%,HBsAg流行率为9.75%,约1.2亿人患乙型病毒性肝炎Ⅲ。另据2002年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我国一般人群中HBsAg流行率为9.09%,估计约1.1亿人为慢性HBV感染,占世界慢性感染的1/3,其中慢性乙肝约3000万例。如无正确治疗,5年后约10%~20%慢性乙肝可发展为肝硬化,20%~23%肝硬化可发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6%~15%可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  相似文献   

7.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长期迁延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据统计,全球约有3.5亿人患慢性乙型肝炎,约1.7亿人患慢性丙型肝炎。此类感染者中约20%~30%会发生肝纤维化。此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也随2型糖尿病而增多,这也与肝硬化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翁秀妹  马小红  周欢琴  王强  陈刚 《浙江医学》2010,32(10):1454-1456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病患者血清MMP-3、TIMP-1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1例肝癌患者及27例正常对照者血清MMP-3、TIMP-1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血清MMP-3水平明显增高(P〈0.01),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和肝癌患者血清TIMP-1水平及TIMP-1/MMP-3比值明显增高(P〈0.05);慢性乙型肝炎MMP-3、TIMP-1水平及TIMP-1/MMP-3比值均升高(P〈0.01).肝硬化失代偿期与代偿期比较,血清MMP-3水平明显下降,TIMP-1/MMP-3比值则明显增高(P〈0.01).结论 TIMP-1、MMP-3作为对肝纤维化评价的血清指标,联合检测比单独检测TIMP-1更具实用价值.TIMP-1、MMP-3在临床上对肝纤维化的监测和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无损伤及快速便捷的优势,动态检测可作为评估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进程及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雅玲  王欣 《医学争鸣》2007,28(4):F0002
0 引言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是引起乙型肝炎慢性化及肝炎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我国HBV感染率高,且每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高达14%[1]. HBV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一系列病理损伤是导致肝炎肝硬化的始动因子,目前关于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的研究较多,但对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研究鲜见报道. 我们对我院100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ibroscan与血清肝纤维化检测在乙肝肝纤维化中的相关性。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329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Child-PughA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Child-PughB、c级),分别测定患者LSM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 Ⅲ NP)、Ⅳ型胶原(CⅣ),比较HA、LN、PⅢNP、CIV与LSM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中LSM与HA、LN、P Ⅲ NP、CⅣ均具有相关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中LSM与HA、P Ⅲ NP、CIV均具有相关性,LSM与LN不具相关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中LSM与HA、LN、PⅢ NP、CIV均具有相关性。结论除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中LSM与LN不具相关性,其他各组中LSM均与HA、LN、PⅢ NP、CIV具有相关性。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HA与LSM相关性最高,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中HA与LSM相关性最高,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中CIV与LSM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闫焕杰  孙海英 《吉林医学》2008,29(22):2102-2103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的年发生率为3%,失代偿期肝硬化属晚期肝病,病死率高,拉米夫定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易发生HBVYMDD耐药突变而引起耐药。恩替卡韦是新一代抗HBV药物,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它对HBV的复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初次使用的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极低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诊断效能及与肝硬化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119例设为研究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19例设为对照组.入院后抽取两组受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经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肝纤维化指标[血清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IMP-1水平.统计两组及不同肝硬化程度(代偿期、失代偿期)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TIMP-1水平,并分析血清肝纤维化指标、TIMP-1诊断效能及其与肝硬化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CⅣ、PⅢP、LN、HA、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CⅣ、PⅢP、LN、HA、TIMP-1水平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血清CⅣ(r=0.793)、PⅢP(r=0.783)、LN(r=0.765)、HA(r=0.812)、TIMP-1(r=0.803)水平与肝硬化程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TIMP-1诊断肝硬化灵敏度97.48%、准确度96.22%,高于肝纤维化指标(87.39%、92.44%)、TIMP-1(83.19%、89.50%)单独诊断(P<0.05);联合诊断特异度(94.96%)与肝纤维化指标(97.48%)、TIMP-1(95.80%)单独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纤维化指标、T I MP-1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中呈异常高表达状态,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不影响诊断特异度,且与肝硬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如何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关系到如何有效地防治肝硬化,从而提高慢性肝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我国,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及酒精性肝病属于慢性肝病的三大主要病因,而以慢性乙型肝炎尤为突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20亿人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以后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达3.5亿之多。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是指由于各同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其特点是在肝细胞坏死的基础上发生纤维化,并代之以纤维包绕的异常肝细胞结节(假小叶).我国肝硬化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一般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丁型肝炎病毒的长期感染可引起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全世界发病人数约3.5亿,中国约为1.2亿.统计资料显示,10%~20%的慢性乙肝患者5年后会发展为肝硬化,其中20%~23%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我国人群感染率为3%~5%,其中近20%的患者发展成肝硬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显然,在临床研究或临床实践中,采用减少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及HCC的发生等临床“真终点”是不现实的,因为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观察到。因此,人们希望寻求“替代终点”来作为临床治疗终点。组织学改善包括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减轻或逆转是比较好的替代终点,  相似文献   

16.
HBV感染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1983年WHO指出:“人类原发性肝癌约有80%的病例是由HBV感染引起的”[1]。安萍报导[2],肝硬化和肝癌的HBV感染率分别达93.1%和97.3%,近年来肝病研究揭示,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是肝纤维化,有云谁能阻止或减慢肝纤维化发生,其将会治愈大多数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在进入肝硬化之前,尚有逆转至正常之可能,因此人们十分重视肝纤维化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已取得较大进展[3]。本文仅扼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在青少年和成人期HBV感染者中,5%~10%发展成慢性,慢性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年发生率预计为2.1%.进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 发生率分别为23%和4.4%.慢性乙肝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的年发生率约为3%,5年累计发生率约为16%.慢性乙肝、代偿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的5年病死率分别为0%~2%、14%~20%和70%~86%.而HBV是HCC和终末期肝病的重要相关因素.敏感HBV DNA检测方法的发展使我们对长期HBV感染的自然史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在慢性乙肝的疾病进程中,高HBV DNA水平是疾病进展的主要原因,通过抗病毒治疗及持久抑制HBV DNA复制,有望延缓疾病进展.同时,鉴于核苷(酸)类似物对病毒的直接抑制作用,HBV DNA必然成为在临床治疗中指导和评价抗病毒疗效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世界至少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甚至肝细胞癌.据统计,代偿性肝硬化5年生存率为55%,失代偿性肝硬化仅为14%.在中国每年因乙肝而死亡的肝病患者达数十万,对人民健康危害很大.对慢性乙肝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明显改善肝脏坏死和炎症,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发展,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据估计全球约有3.5亿人罹患慢性乙型肝炎。有超过75%的慢性HBV感染者在亚洲,HB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首要病因。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慢性乙型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单一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48例采用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IV型胶原(IV C)、Ⅲ型前胶原(PC Ⅲ)]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4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治疗抗慢性乙型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的纤维化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