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探讨CT灌注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作用。方法: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病例术前接受CT灌注检查。根据病理,将病例分为低级别(n=9)和高级别(n=10)两组进行分析。获得肿瘤血流灌注的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参数并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低、高级别胶质瘤的脑血容量(CBV)、血管表面通透性(PS)均数±标准差分别为4.00±2.30、8.30±6.44、0.42±0.26和13.65±6.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CT灌注测量可以反映不同级别胶质瘤的血流灌注状况,从而为胶质瘤术前分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肿瘤共24例,行常规CT及MSCT灌注成像检查.原始图像经ADW 4.0工作站Perfusion 2软件处理,构建分析脑血容量(CBV)及表面通透性(PS)图像,计算平均CBV及PS值.结果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组及胶质母细胞瘤组最大CBV值分别为2.733±0.8274,4.755±0.4367,6.654±0.529;三组的PS值分别为16.668±0.5237,27.3524±0.8975,38.7452±0.328.三组间的CBF及PS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S与CBF有明显正相关(r=0.832,P<0.01).结论 MSCT灌注成像技术及灌注成像参数PS与CBV在术前评价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级别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256层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并研究胶质瘤的灌注特点.方法:2010年1月-2012年2月行脑256层CT灌注成像扫描受检者55例,其中健康者15例(对照组),胶质瘤患者40例[包括低级别胶质瘤15例(低级别胶质瘤组)、高级别胶质瘤25例(高级别胶质瘤组)].采用MIStar后处理软件,在病灶最大层面选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D,获得ROI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time,MTT)和表面通透性等灌注参数.应用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检验比较对照组、低级别胶质瘤组和高级别胶质瘤组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40例胶质瘤患者均经病理证实.高级别胶质瘤组患者的CBF、CBV和表面通透性分别为(51.41±11.60)mL/(100 g·min)、(6.26±1.67)mL/100 g和(5.71±2.22)mL/(min · 100 g),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32.73±7.06)mL/(100 g ·min)、(2.98±0.73)mL/100 g和(2.33±0.47)mL/(min·100 g)];低级别胶质瘤组的CBF、CBV和表面通透性均高于对照组[(21.06±2.06)mL/(100 g·min)、(1.76±0.17)mL/100 g和(0.90±0.07)mL/(min·100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叭).3组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面通透性为2.88 mL/(min·100 g)时,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93%;CBV为3.91 mL/100 g时,敏感度为92%,特异度为93%;CBF为38.90 mL/(100 g·min)时,敏感度为92%,特异度为86%.结论:256层CT灌注成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脑胶质瘤的肿瘤血流动力学情况.  相似文献   

4.
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25例胶质瘤患者(低级星形细胞瘤11例,高级星形细胞瘤14例)术前行CT灌注检查,分析CBF、CBV及PS图,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CBF、CBV及PS的绝对值及相对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胶质瘤的CBF值、CBV值及PS值均较正常脑组织升高,低级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rCBF 1.41±0.16,rCBV 2.31±0.28,rPS 6.67±2.88;高级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rCBF 4.96±2.17,rCBV 4.69±1.98,rPS 19.19±9.19.二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CBV值P<0.05,CBF值及PS值P<0.01.肿瘤病变区CBF值、CBV值与PS值之间统计学处理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2、0.753、0.657,P≤0.001.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胶质瘤术前分级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高级别脑胶质瘤在MR灌注成像中的区别。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60例脑肿瘤患者,包括30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及3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行MR灌注成像,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则用于MR灌注成像对比。计算脑血容量(r CBV)比值、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比值,对比两组患者平均最大r CBV比值、平均r MTT比值。结果:原发性脑淋巴瘤组中13例重度强化、6例中重度强化、1例中度强化。高级别脑胶质瘤组表现为不均匀性中重度强化,肿瘤中存在坏死、囊变情况。原发性脑淋巴瘤组与高级别脑胶质瘤组平均最大r CBV比值具有显著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r MTT比值方面无显著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存在低r CBV比值的特征,通过MR灌注成像可对原发性脑淋巴瘤、高级别脑胶质瘤进行鉴别,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对术前胶质瘤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6例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Ⅰ~Ⅱ级)胶质瘤36例,含I级4例、Ⅱ级32例;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40例,含Ⅲ级25例、Ⅳ级15例。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进行常规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及DSC-PWI检查,经工作站后处理软件检测肿瘤实性部分最大r CBV值(患侧与对侧正常脑实质CBV的比值),分析高、低级别胶质瘤实性部分最大r CBV值,采用t检验分析法。绘制ROC曲线,确定鉴别高级别与低级别胶质瘤实性部分最大r CBV值的理想阈值。结果胶质瘤实性部分最大r CBV值与其病理级别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51),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最大r CBV值分别为(0.87±0.93)、(2.04±1.53)(CI±Se),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以胶质瘤实性部分最大r CBV值鉴别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时,所获得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3;以1.35作为理想阈值时,其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3.0﹪。结论胶质瘤DSC-PWI检查所获得的肿瘤实性部分最大相对血容量r CBV值的检测对术前评估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胶质瘤MR灌注成像和病理分级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和相对脑血流量(rCBF)在评估脑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的患者(低级别胶质瘤13例,高级别胶质瘤23例)行MR灌注成像及常规MRI检查。由灌注数据获取脑血流容积(CBV)图和脑血流量(CBF)图,计算出最大rCBV值和最大rCBF值。结果:高级别胶质瘤最大rCBV值及最大rCBF值分别为6.55±4.23和3.34±1.85,低级别胶质瘤分别为1.70±0.49和1.18±0.36,两组间最大rCBV值和rCBF值均有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1);非参数相关性分析表明最大rCBV值和最大rCBF值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812,P<0.05)。对于脑胶质瘤的定性评价,MR灌注成像结果与常规T1增强图像结果有时不吻合,不吻合率达30%。结论:MR灌注成像能有效地在术前评价脑胶质瘤的病理级别,最大rCBV值结合最大rCBF值可以更好地评估脑胶质瘤组织病理学分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周区CT灌注成像(CTP)参数的差异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30例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0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20例)行术前CT平扫、增强及CTP检查,测量强化区近侧1cm处或低强化区距边缘1cm处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脑血管表面通透性(PS)值。比较高、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瘤周区CTP参数差异。对照影像学,采用肿瘤切除前活检的方法取得标本,观察瘤周区病理表现。结果: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周区CBF、CBV、MTT及PS值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周区。CBF、CBV、MTT及PS值,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周区分别为(50.05±14.05)ml?蛐(min·100g)、(3.50±1.79)ml?蛐100g、(5.84±2.95)s及(1.23±1.75)ml?蛐(min·100g),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周区分别为(25.20±8.67)ml?蛐(min·100g)、(1.61±0.68)ml?蛐100g、(4.83±1.63)s及(0.33±0.27)ml?蛐(min·100g),二组间CBF、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上,高级别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周区均可见散在肿瘤细胞,前者肿瘤细胞密度较大、血管较多。结论:高级别与低级别脑星形细胞瘤瘤周区CBF、CBV有明显差别,其病理基础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脑胶质瘤术后常规MRI增强检查疑复发的临床病例行CT灌注成像,测量术后复发病灶、放射性坏死病灶及脑组织正常区域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以及其各相对参考值(rCBF、rCBV、rMTT、rPS)。结果复发组21例,CBF值、CBV值及PS值均明显升高,MTT 14例稍升高,7例稍降低,rCBF值为3.11±0.96, rCBV为3.82±1.06,rMTT值为1.19±0.34,rPS值为8.04±4.33。放射性坏死组4例,CBF值及CBV值均明显降低,MTT值及PS 值4例均稍升高,rCBF值为0.34±0.14,rCBV 值为0.44±0.12,rMTT值为1.79±0.58,rPS值为2.07±0.95。胶质瘤术后复发组与放射性坏死组比较,CBF、CB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组织正常区域比较,CBF、CBV、P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坏死组与脑组织正常区域比较,CBF、CBV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PS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放射性坏死组rCBF、rCBV、r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 灌注成像能准确地反映脑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鉴别胶质瘤术后是复发还是放射性坏死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鼠C6脑胶质瘤CT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用于大鼠C6脑胶质瘤微循环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在20只雌性Wistar大鼠右侧尾状核接种C6细胞,荷瘤大鼠分为二组,一组于接种后1、2、3周分别行MR检查以评价肿瘤生长,另一组于接种后2周时行CT灌注成像,每次检查结束后留取鼠脑标本作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C6脑胶质瘤的生长特征及MR表现符合文献报道。肿瘤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及瘤脑交界处CBV,MTT,PS值均明显大于对侧正常脑组织(P<0.05),肿瘤中心PS值大于肿瘤周边(P<0.05),CBF、CBV、MTT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区有较多新生血管,肿瘤周边更为丰富。结论CT灌注成像可用于研究大鼠C6脑胶质瘤的微循环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技术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分级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3年4月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进行诊疗的6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检查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3D ASL及DWI检查,根据患者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验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35例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纳入低级别组,3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纳入高级别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3D ASL[总脑血流量(TBF)、局部总脑血流量(rTBF)、健侧脑白质血流(CBF)、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DWI[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ADC(rADC)]检查结果的异同,探究3D ASL及DWI技术对在术前分级中的评估价值。结果 高级别组的3D ASL检查CBF、rCBF、TBF、rTBF值分别为88.11±13.26、6.22±1.98、2.88±0.83、4.23±0.98,均高于低级别组(60.11±15.56、3.77±1.22、1.45±0.21、1.82±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患者术后病理学检验结果为金标准,3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近期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81例,术后两周行基底节区CT灌注成像,术后3月为患者行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估,了解患者近期预后与术区局部脑血容量(r CBV)、局部脑血流量(r CBF)、平均通过时间(MTT)的相关性。结果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 CBV、r CBF及MTT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近期预后与r CBV、r CBF呈正相关,与MTT呈负相关(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对预测患者近期预后有指导意义,患者的近期预后和术区周围脑组织的灌注状态密切相关,灌注越好,患者的近期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照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与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在术前脑胶质瘤诊断中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16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39例(其中高级别胶质瘤23例、低级别胶质瘤16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ASL及DCE-MRI检查,运用GE开发工作站Omni-Kinetics Version 2.0获得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space volume fraction,Ve)、血浆容积分数(fractional plasma volume,Vp)、肿瘤血容量(tumor blood volume,TBV)及肿瘤血流量(tumor blood flow,TBF);ASL应用GE ADW4.6工作站获得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测得病变的最大CBF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BF,分别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Ktrans、Ve、Vp、r TBF-DCE及r CBF-ASL之间的差异,并分析r TBF-DCE与r CBF-ASL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低级别胶质瘤相比,高级别胶质瘤的Ktrans、Ve、Vp、r TBF-DCE、r CBF-ASL值分别为(0.162±0.026)/min、0.810±0.194、0.118±0.026、2.876±0.236、2.574±0.160,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的(0.023±0.007)/min、0.463±0.099、0.055±0.017、1.684±0.174、1.163±0.048,且r TBF-DCE与r CBF-ASL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r=0.62,P0.05)。结论:基于DCE-MRI获得的定量参数Ktrans、Ve、Vp、r TBF与基于ASL获得的定量参数r CBF可用于术前区分高级别与低级别胶质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BG)分级中的价值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诊治的89例BG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BG分级标准分成高级别组以及低级别组。对比两组MSCT参数以及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析相对脑血容量(rCBV)和MVD、VEGF的相关性。结果高级别组的脑血流量(CBF)、相对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CBV)、rCBV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高级别组VEGF阳性率为89.13%(41/46),明显高于低级别组的55.81%(24/43);高级别组MVD为70.76±8.85,明显高于低级别组的37.75±5.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CBV值与MVD以及VEG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0、0.631,P<0.05)。结论rCBV与MVD以及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MSCT可为BG分级提供较好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motion,IVIM)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104例脑胶质瘤患者(低级别33例,高级别71例),术前进行SWI及IVIM成像,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记录肿瘤内磁敏感信号强度(intra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intensity,ITSS)、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st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fast ADC)、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low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low ADC)、灌注分数f值及单指数模型参数标准表观扩散系数(standard apparent diffusion coe?cient,standard ADC),用统计学方法对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的fast ADC、slow ADC、standard ADC和f值分别为(31.2±12.1)×10~(-3)、(0.46±0.22)×10~(-3)、(0.92±0.22)×10~(-3)mm~2/s和0.48±0.13,而低级别脑胶质瘤组的fast ADC、slow ADC、standard ADC和f值分别为(14.0±6.9)×10~(-3)、(0.88±0.24)×10~(-3)、(1.08±0.25)×10~(-3) mm~2/s和0.29±0.13。高级别胶质瘤组的ITSS、fastADC及f值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组的slow ADC及standard ADC值均低于低级别胶质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SWI及IVIM成像进行对比及联合分析,可进一步提高术前脑胶质瘤分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的方法获取脑胶质瘤组织相对脑血流容积值(rCBV),探讨rCBV值与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4例脑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8例,间变性胶质瘤10例,胶质母细胞瘤6例。常规CT扫描后,行CT灌注成像,构建分析脑血容量CBV图像,计算并记录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值,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量肿瘤组织的VEGF表达水平,观察CT灌注成像结果与病理分级和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低级别胶质瘤组、间变性胶质瘤组及胶质母细胞瘤组的rCBV值分别为3.435±0.4628,6.672±0.8462,9.849±1.2636;VEGF在低级别胶质瘤组、间变性胶质瘤组及胶质母细胞瘤组中表达的ALD值分别为0.3177±0.0768、0.4693±0.0956、0.6368±0.1072,各组胶质瘤的rCBV值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rCBV和VEGF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r=0.86,P<0.001)。结论脑胶质瘤的rCBV和VEGF的表达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rCBV值可以间接反映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的作用及其与基质金属酶(MMP-9)表达相关性.方法 通过手术病理证实星形细胞瘤的患者34例,其中低级星形细胞瘤14例,高级星形细胞瘤20例.测量病变区脑血流量(CBF)值、血容量(CBV)值及表面通透性(PS)值,同时做低级与高级星形细胞瘤组的CBV值与肿瘤的MMP-9相关性分析.结果 星形细胞瘤的CBF值、CBV值及PS值均较正常脑组织升高,低级星形细胞瘤病变区与高级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CBF值、CBV值及PS值有显著性差异.低级星形细胞瘤与高级星形细胞瘤的CBV值与肿瘤的MMP-9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灌注成像对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CBV灌注图是活体检测肿瘤侵袭性的较好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灌注成像参数平均最大相对脑血流量(mean maximum 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_(max))在预测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价值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表达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0例胶质瘤(高级别20例,低级别30例)3D-ASL图像,应用热点法获得肿瘤实体部分的平均最大相对脑血流量。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以上病例的组织学标本进行MVD表达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低级别胶质瘤的平均rCBF_(max)值、MVD值分别为1.69±1.27、25.43±13.03,20例高级别胶质瘤平均rCBF_(max)值、MVD值分别为3.18±1.46、58.69±20.39,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级别呈正相关(r=0.620、0.698,P0.01),rCBF_(max)值与MVD值呈正相关(r=0.723,P0.01)。结论 rCBF_(max)值有助于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且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可从一定程度上术前预测胶质瘤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全脑CT灌注成像研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患者血管表面渗透性(PS)变化及治疗后改变,分析其与临床资料相关性。方法 纳入ICAS患者59例及16例对照者,根据责任动脉供血区,勾画感兴趣区测量PS、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获得对侧镜像值,比较ICAS组与对照组PS及灌注参数差异,并分析17例ICAS患者支架置入前、后PS及灌注参数改变,及PS与临床资料相关性。结果 ICAS组与对照组比较,患侧PS值增高,CBF减低、MT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减低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CAS组狭窄侧与对侧相比,PS值增高、CBF减低、CBV增加、MTT延长,支架置入术后患侧PS值降低,CBF、MTT改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值与房颤呈轻度负相关(P<0.05)。结论 全脑灌注CT成像可定量评价ICAS患者微循环灌注及血管表面渗透性状态,对治疗决策起指导作用,血管表面渗透性可以做为定量评价治疗有效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螺旋CT(128层)全脑灌注成像对脑肿瘤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治疗42例脑肿瘤患者,均实施螺旋CT(128层)全脑灌注成像。观察对比脑肿瘤与其对侧正常脑组织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血流量(CBF)、对比剂达峰时间(TTP)等参数情况并比较不同图像视觉评分情况。结果:全脑灌注图像(多维)视觉评分为(4.53±0.59)分,较单纯轴向灌注图像的(2.24±0.67)分提高(P0.05);高级胶质瘤、脑膜瘤和转移瘤PS、CBF值高于对侧正常脑组织,且转移瘤TTP值亦较对侧正常脑组织高(P0.05);脑膜瘤、转移瘤PS、CBF值高于高级别胶质瘤(P0.05);高级胶质瘤TTP值高于转移瘤、脑膜瘤(P0.05)。结论:螺旋CT(128层)全脑灌注成像可有效评价脑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脑肿瘤精确定位和整体评估,准确区分脑肿瘤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