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有效地开展糖尿病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14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例,2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药物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和家属从入院至出院及出院后实施为期半年的中西医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利用SF-36量表、糖尿病认知调查表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社会功能、躯体健康、躯体疼痛、心理健康、精力、情绪角色功能等6个维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深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时对烧伤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出院时研究组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进行自身前后对照,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及生活质量总分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评分显著高于入院时评分;而对照组入院时及出院时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深度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照顾者健康教育对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100例晚期肝癌患者的照顾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肝胆外科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对照顾者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调查并对比2组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比较以及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照顾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施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癌症病人(110名家属)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入院后均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实验组病人家属同步接受健康教育,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袁(EORTC QIQ一30)对两组病人入院时、出院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病人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可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劳德娟  林克 《当代护士》2013,(11):185-187
目的 探讨门诊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5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2组患者均于出院前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还为患者建立糖尿病门诊个人健康档案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2年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2年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数评定表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出院时(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立糖尿病门诊个人健康档案,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社区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由社区健康教育护士实行宣教,对照组定期在社区医院进行体检和用药指导,将两组健康教育后的各项指标对比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接受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生活质量高;在健康功能、心理、精神领域,两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实施社区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方法 对228例确诊的糖尿病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实验组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出院后跟踪随访6个月。然后在教育后及出院后半年对两组患者同时进行糖尿病有关知识的测评,了解两组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疗效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稳定;自我管理能力和及达标率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联合早期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86例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43例.干预组通过采用制订的个体化早期护理及早期预防措施,给予饮食、药物、心理、运动、健康教育等,将个性化护理、旱期预防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认知行为、生活方式改变情况、血糖控制效果等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体化护理联合早期干预能有效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4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及健康宣教.出院前1 d评估2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患者出院3个月后,再次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陈雪芹 《现代护理》2007,13(27):2611-2612
目的 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血糖值,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以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强化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采纳健康生活方式率,对治疗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个体化强化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补肾通络法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性功能、记忆障碍、听力障碍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方法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中西组)55例及单用西药组(对照组)45例。对照组单用西药,中西组加服中药制剂降糖1号合剂,并对其性功能、生存质量和主要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中西结合治疗组在改善性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及降低血糖方面均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提高生存质量,控制血糖、改善症状方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基于微信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干预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组根据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结果将其分为A组(完全控制组)、B组(部分控制组)、C组(未控制组),针对每组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微信健康教育、吸入激素(ICS)装置演示、肺功能测定、病人经验交流、专家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个体化健康教育,且干预组每月进行1次ACT评估,每次根据ACT评分结果对病人进行重新分组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后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病人对哮喘的认知水平、ICS治疗依从性、ACT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认知水平、吸入治疗依从性、ACT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微信对哮喘病人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干预对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的效果.[方法]将已经确认在医院住院用药治疗后出院的56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在住院期间皆接受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在饮食疗法,药物疗法,血、尿、糖的自我监测,运动疗法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并在出院时给予书面内容指导,嘱其出院后按指导内容进行糖尿病控制.出院后对实验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而时照组则不施加任何影响.1年后时两组糖尿病病人的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情况、再次住院病例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糖尿病病人的遵医行为较对照组好,血糖控制优于时照组,再次住院病例较对照组少,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的遵医行为及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性化教育联合电话回访对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78位参加本研究,并填写《知情同意告知书》,对选取的患者由糖尿病专业维吾尔族护士采用举办健康讲座及通过各种方法对每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调查分析66例半年内发生过低血糖患者的原因,出院后1、3、6月电话回访3次行个体化教育,观察个性化教育对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结果经过糖尿病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明显提高(P0.05),入院前半年内与出院后半年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接受健康教育后明显降低(37.1%比19.6%,χ2=14.818,P0.05)。结论个性化教育联合电话回访有效地提高了维吾尔族T2DM患者认知行为能力,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中西结合健康教育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效果,达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促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尽快恢复和维持健康的目的 .方法 将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2组均施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制定调查表,了解干预1年后2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改变情况,原发病改善情况、复诊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χ2检验.结果 健康教育1年后干预组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原发病变化率、复诊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干预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在临床和社区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对照组59例,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半年后低血糖症状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低血糖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低血糖症状相关知识评分知晓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半年内观察组低血糖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相关知识,降低低血糖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健康教育方法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控制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已确诊的糖耐量减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集体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1年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糖耐量减低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影响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行为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齐芳 《护理研究》2007,21(4):372-374
[目的]确定影响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行为因素,指导临床护士为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促进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130例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依据血糖正常与否分为控制组和非控制组,以明确影响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行为因素。[结果]影响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因素包括消费模式、锻炼和血糖管理为主要行为因素。两组糖尿病病人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较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消费模式、锻炼和血糖管理行为较好地控制了糖尿病病人的血糖,为发展更适合糖尿病病人的教育项目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食管癌伴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4月—2006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伴糖尿病病人25例作为观察组,于术前、术后按健康教育计划对每位病人采取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选择我院2000年10月—2003年3月收治的食管癌伴糖尿病病人25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伴糖尿病围手术期的病人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