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乳腺癌仿根术患者超前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能否减轻术后恶心、呕吐(PONV)并将其效果与应用昂丹斯琼进行比较。方法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麻醉前30 min应用HANS,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昂丹斯琼,C组为对照组。3组均实行硬膜外麻醉,术后病人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术后测定2 h、6 h、12 h、24 h、48 h的VRS评分,恶心、呕吐情况,止吐药的需要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12 h内的PONV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B组各时段内PONV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A、B组两组术后各时段恶心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A组仅术后6 h内的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B组各时段内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结论应用HANS刺激内关穴可以降低乳腺癌仿根术后患者的12 h内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使用帕洛诺司琼、托烷司琼后防止恶心呕吐高危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探讨预防和减少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腹腔镜下卵巢肿物切除术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于术前30min静脉注入地塞米松10mg,帕洛诺司琼0.25mg;B组:于术前静脉注入地塞米松10mg,托烷司琼5mg,每组30例(n=30),采用常规的麻醉诱导和维持。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毕0~6h,0~12h,0~24h和0~48h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麻醉时间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48h恶心呕吐(PONV)总发生率分别为33.3%、46.7%,其中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低(P<0.05)。结论:帕洛诺司琼对于PONV高危患者腹腔镜妇科手术后所引起的恶心、呕吐具有确切的防治作用,且效果优于托烷司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st 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影响因素.方法 统计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5年1~12月在全麻下行经口或经鼻人路手术、并进入麻醉术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患者277例,随机分为仰卧位与侧卧位两组,其中仰卧位140例,侧卧位137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等信息.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后24h内首次发生恶心呕吐的时间,按照lh、2h、6h、12h、24h 5个时间段统计PONV发生情况.结果 性别(P=0.002)、手术路径(P=0.028)、PACU体位(P< 0.001)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PONV的发生均产生显著影响.女性、经鼻入路及仰卧位可使PONV的首次发生时间显著提前[(11.35±1.56)h,P=0.013],并显著增加PONV的发生率[(63.04±7.20)%,P=0.022].对于女性仰卧位患者,手术路径(经鼻入路vs.经口入路)对PONV的首次发生时间[(11.35±:1.56)h vs.(15.79±1.97)h,P=0.076]及发生率[(63.04±7.20)% vs.(39.29±9.40)%,P=0.107]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 性别、手术路径及PACU体位是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发生PONV的重要影响因素,女性、经鼻入路及仰卧位可能会使PONV的首次发生时间显著提前,并显著增加PONV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医学》2017,(7):657-658
目的探讨按压内关穴对术后恶心呕吐(PONV)高危人群行无痛肠镜检查及对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40例PONV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A组(简称A组)和试验B组(简称B组),每组患者各120例;同时选取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普通患者120例为对照C组(简称C组)。B组在操作前15min、10min按压内关穴,观察3组患者检查后2h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增高;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比较,PONV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ONV高危患者行无痛肠镜检查中,采用按压内关穴的方法,可以降低无痛肠镜检查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托烷司琼用于预防急诊剖宫产术围术期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急诊非禁食的剖宫产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A组(n=100)于麻醉前和手术结束时分别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B组(n=100)麻醉前和手术结束时均未使用托烷司琼。分别观察并记录给药前1分钟(T0)、手术开始前1分钟(T1)、手术开始后10分钟(T2)、手术结束时(T3)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新生儿断脐后1分钟给予Apgar评分,并观察术中恶心呕吐(IONV)和24h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情况,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IONV发生率为12%,PONV发生率为9%;B组患者IONV发生率为38%,PONV发生率为31%。A组与B组间IONV、PONV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MAP、Apgar评分无差异(P>0.05)。偶见头晕头疼,未发现药物相关的过敏反应和锥体外系症状。结论:麻醉前和术毕时分别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急诊剖宫产围术期恶心呕吐的发生,对MAP和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昂丹司琼对不同方式全身麻醉下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防治效果?方法: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240例,根据全身麻醉维持方式,随机分为七氟烷麻醉组(A1组)?七氟烷麻醉加昂丹司琼组(A2组)?丙泊酚麻醉组(B1组)?丙泊酚麻醉加昂丹司琼组(B2组)?丙泊酚-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组(C1组)?丙泊酚-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加昂丹司琼组(C2组),各组40例;昂丹司琼使用方法为在手术结束前5 min静脉注射8 mg?观察气管导管拔除后不同时间段内(0~4 h?4~8 h?8~12 h?12~16 h?16~24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①与A1组相比,术后24 h内B1?C1组恶心发生率明显较低(P < 0.05);分别与A1?B1和C1组相比,A2?B2?C2组在术后0~12 h内恶心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5),术后12-24 h内恶心发生率降低不明显?②与A1相比,术后24 h内B1?C1组呕吐发生率明显较低(P < 0.05);分别与A1?B1和C1组相比,A2?B2?C2组在术后24h内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5)?结论:七氟烷麻醉比丙泊酚麻醉或七氟烷-丙泊酚联合麻醉更易发生PONV;昂丹司琼对不同麻醉方式下PONV的疗效不一样,对术后24 h内呕吐的治疗效果优于恶心的治疗效果,且对七氟烷麻醉所引起的PONV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黄燕  姜虹  朱也森 《上海医学》2008,31(5):349-351
目的比较昂丹司琼、地塞米松和甲氧氯普胺的3种不同配伍用于防治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疗效。方法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977例,年龄20~7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均采用全身麻醉,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患者按给予镇吐药的不同配方分为3组,A组(472例)予甲氧氯普胺30 mg,B组(223例)予昂丹司琼4 mg 甲氧氯普胺30 mg,C组(282例)予昂丹司琼4 mg 甲氧氯普胺30 mg 地塞米松5 mg。结果A组的PONV发生率最高,达41.9%,其中重度呕吐占63.6%;B组的PONV发生率达18.8%,重度呕吐占31.0%;C组的PONV发生率最低,仅1.1%,无严重呕吐患者。C组的PONV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B组又显著低于A组(P值均<0.05)。结论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和甲氧氯普胺用于术后PONV的防治具有良好的镇吐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措施预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21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A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 L;B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氟哌利多2 mg;C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 mg。观察患者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分别为:A组55.7%(39/70)、B组17.1%(12/70)、C组5.7%(4/70)。B、C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且PONV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C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10 mg,且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 mg能显著降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PONV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王晓庆 《河北医学》2010,16(7):853-854
目的:观察在全身麻醉下妇科手术中应用阿扎司琼与氟哌利多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选择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阿扎司琼组)、B组(氟哌利多组)、C组(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min A组患者静脉注射阿扎司琼,B组患者静脉注射氟哌利多,C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观察手术后病人PONV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A、B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O.01),术后24h内阿扎司琼和氟哌利多完全抑制PONV的有效率分别为73.0%和71.0%,术后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5.0%和20.0%。术后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0.O%和12.0%。A、B两组完全抑制PONV的有效率、术后恶心及呕吐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阿扎司琼或氟哌利多均能有效预防PONV,与氟哌利多相比,阿扎司琼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879例手术患者,按手术类型、性别、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既往PONV或晕动病史、吸烟史、术后镇痛与否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妇产科、骨科、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与其他各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双P〈0.05);女性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1);手术时间越长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越高;全麻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全麻组(P〈0.01);术前有PONV或晕动病史者,PONV发生率高;有吸烟史者,PONV发生率高于不吸烟者;术后镇痛并没有明显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镇痛组与非镇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其中手术种类、性别、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后镇痛、既往PONV或晕动病史、吸烟史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研究麻醉时用小剂量(1.0mg)氟哌啶对腹腔镜胆囊摘除术(LC)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观察78例LC病人,用药组38例,对照组40例,对比术中平均动脉压(MAP)、HR、麻醉恢复室(PACU)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等。结果:用药组恶心呕吐发生率(13.2%)明显低于对照组(32.5%)(P<0.05),MAP、HR、PACU评分在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氟哌啶能有效预防LC术后恶心呕吐,对麻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静脉给药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硬膜外给药对降低术后吗啡硬膜外镇痛恶心呕吐(PONV)的作用。方法随机双盲选择9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女性病人进行观察。所有病人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镇痛。地塞米松(D)组病人在手术后静注地塞米松10mg,对照组(C)组病人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7例患者因故退出此观察。在手术后48h内D组病人手术后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9.0%,明显低于C组病人的36.6%(P〈0.05)。两组病人之间手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组间镇痛效果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是一种减少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有关的恶心呕吐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观察阿扎司琼预防月经期女性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月经期女性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扎司琼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手术结束前30 min阿扎司琼组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 mg,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50 mL.观察术后48 h内2组患者PONV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结果 对照组和阿扎司琼组患者术后48 h内PONV的总发生率分别为90%和35%,阿扎司琼组48 h PONV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阿扎司琼组,术后恶心呕吐Ⅳ级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扎司琼可以减少月经期女性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降低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快通道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血糖、皮质醇的影响。方法100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静脉全麻组)、B组(吸入麻醉组),每组50例。所有病人常规诱导后气管插管,A组麻醉维持以微泵持续注射丙泊酚60~120μg.(kg.min)-1、瑞芬太尼0.05~2μg.(kg.min)-1。B组麻醉维持采用0.5%~2%安氟醚持续吸入。两组术中均间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手术结束后采用Steward麻醉苏醒评分法,10min内评分在4分及以上者送回病房,否则送入PACU;分别于诱导前、切皮后30min、术毕、手术后1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及血浆皮质醇浓度,记录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10min内Steward评分在4分及其以上者42例,B组31例,A组多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者10例(20%),B组24例(48%),A组低于B组(P<0.01);两组诱导后各时点血糖和皮质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与诱导前比较A组和B组各时间点均升高(P<0.01),波动幅度A组较B组小;皮质醇:与诱导前比较,A组在各时间点均有轻度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各时间点均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静脉快通道麻醉可让胆囊切除术的老年病人术后尽早苏醒,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且对血糖和皮质醇的影响较吸入麻醉轻微。  相似文献   

15.
恩丹西酮预防全麻上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恩丹西酮的时机和剂量对吸静复合全麻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150例ASAⅠ-Ⅲ级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五组。A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恩丹西酮4mg,B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恩丹酮8mg,C组:术毕静脉注射恩丹西酮4mg,D组:术后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mg,E组不用恩丹西酮。结果:A、B、C、D、E组患者术后恶心 呕吐发生率分别为50.0%,40.0%,53.3%,16.7%,56.7%(P<0.01)。结论:术毕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mg更能有效预防全麻上腹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阿扎司琼和地塞米松联用与单独应用对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89例,均给予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3组.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组(AD组):阿扎司琼10 mg稀释成5 ml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静注),同时静注地塞米松10 mg;阿扎司琼组(A组):阿扎司琼10 mg稀释成5 ml于手术结束时静注;对照组(NS组),手术结束时生理盐水5 ml静注.观察术后PONV的发生率,每例分别测定用药前、用药后5 min心率(HR)、平均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AD组PONV发生率明显少于NS组(P<0.01),各组患者用药后HR、MAP、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能有效防治妇科手术后的PONV.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恶心呕吐反应的相关因素并对昂丹司琼预防恶心呕吐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76例行LC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LC术后静脉注射4mg昂丹司琼.观察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体重指数(BMI)、气腹压力、手术时间、芬太尼用量、麻醉复苏时间、术后VAS评分、肌松剂用量、住院天数以及血清5-羟色胺(5-HT)浓度等,并针对PONV发生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ONV发生率与BMI、芬太尼用量、麻醉恢复时间以及血清5-HT水平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LC术后5-HT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应用昂丹司琼可明显抑制5-HT水平升高与PONV发生率。结论PONV与BMI、芬太尼用量、麻醉恢复时间以及血清5-HT水平相关,昂丹司琼可有效抑制血清5-HT水平升高并降低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