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种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一氧化氮(NO)作为信使分子在皮肤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已进行多年,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表皮型脂氧合酶的12R-脂氧合酶和表皮型脂氧合酶3是哺乳动物脂氧合酶多基因家族成员.近年来研究发现,12R-脂氧合酶和表皮型脂氧合酶3可以通过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参与皮肤的终末分化,调节皮肤屏障的发育、形成、功能及影响其外观与结构,并且在先天性鱼鳞病、银屑病等皮肤病发病机制中起作用.深入研究12R-脂氧合酶和表皮型脂氧合酶3与皮肤屏障的关系,以及研发选择性作用于二者基因靶点的新型药物将为某些干燥性皮肤病的治疗和保湿类化妆品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皮肤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皮肤的营养与功能和机体内的气血脏腑密切相关.皮肤依靠机体的气血营养维持其形态与功能:同时皮肤通过"卫外"功能直接保护机体内部脏腑功能的顺利运行,使机体内外相应形成一个整体,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蛋白酶活化受体2在皮肤的多种细胞均有表达,包括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汗腺、真皮血管内皮细胞和外周神经纤维以及免疫活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炎症性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中PAR-2的表达显著上升,而在白癜风和基底细胞癌中则表达下凋.蛋白酶活化受体2可被各种内外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激活,活化后引起各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和释放,主要发挥前炎症效应,促进炎症的发生,亦可调节皮肤的自我平衡和肿瘤监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皮肤淋巴瘤的诊断得益于新技术,免疫标记有助于早期诊断蕈样肉芽肿,对非亲表皮性淋巴瘤可更好地特征化。CD_(30)抗原的表达对于大细胞非亲表皮性T淋巴瘤有预后价值。对抗原的T受体α/β或γ/δ的表达,其预后意义尚待确立。抗T受体可变区抗体可构成某些T淋巴瘤克隆的标记,基因型的确立对于诊断某些非亲表皮性淋巴瘤是一种进步,Southern印迹法未能解决早期诊断蕈样肉芽肿的难题,多聚酶链反应是具有光明前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皮肤淋巴瘤的诊断得益于新技术,免疫标记有助于早期诊断蕈样肉芽肿,对非新表皮性淋巴瘤可更好地特征化。CD30抗原的表达对于大细胞非亲表皮性T淋巴瘤有预后价值。对抗原的T受体α/β或γ/δ的表达,其预后意义尚待确立。抗T受体可变区抗体可构成某些TISS 巴瘤克隆的标记,基因型的确立对于诊断某些非痫表皮性淋巴瘤是一种进步,Southern印迹法未能解决早期诊断蕈样肉芽肿的难题,多聚酶链反应是具有光  相似文献   

7.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TRPV1)是一种在皮肤组织中广泛表达的非选择性配体门控阳离子通道受体,包括角质形成细胞和周围感觉神经纤维,可被多种外源性或内源性炎症介质激活,引起神经肽释放和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发生。研究结果表明,TRPV1与多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生和(或)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将对TRPV1在银屑病、玫瑰痤疮及特应性皮炎等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皮肤病学是一门具有专科特色的临床学科,皮肤病理在皮肤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医学生需要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之一。当前的教学模式下,学员对皮肤病理的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基于此,我们利用丰富的临床病例资源建立适合不同专业层次医学生学习的皮肤病理病例库,为临床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在师生中均取得良好反响。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研究利用计算机算法来执行类似人类智能任务的应用学科。在过去的几年里,人工智能虽然在组织病理学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许多工作仍处于研究阶段。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和术语,重点介绍了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DL)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归纳总结了人工智能在皮肤病理诊断上的应用优势及实际应用,分析了人工智能在皮肤病理诊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属于跨膜蛋白,最初于神经系统中发现且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相关,随后外周组织中如上皮细胞、肝、心肌等也有发现。它能被多个分泌酶分解,全长APP及其产物均有许多功能,如分泌形式的APP对角质形成细胞具有促细胞增殖、运动和抗凋亡效应。但其突变、上调或下调可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如AD和黑素瘤。此综述主要介绍APP在皮肤生理功能和皮肤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昼夜节律是生物体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使机体广泛的生理功能产生24 h规律波动。近年研究发现,皮肤的各种生理功能受昼夜节律调控,包括皮肤屏障功能、皮肤血流量和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等。同时,由外界因素引起的昼夜节律紊乱与皮肤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旨在从皮肤生理功能及皮肤癌的角度阐述昼夜节律与皮肤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皮肤癌的综合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老年皮肤生理特征的改变包括形态学的变化:表皮变薄、表皮更替时间延长、真表皮交界变平,真表皮间角质形成细胞黏附下降,黑素细胞的分布改变、朗格汉斯细胞数量也随之减少,真皮胶原合成降低、弹力纤维降解。更重要的是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主要是表皮通透性屏障功能的变化,包括表皮通透性屏障功能恢复减慢,透皮失水(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降低,角质层含水量降低,及表皮pH增高。因此,导致了老年皮肤科门诊临床最常见的干燥症与瘙痒的发生,且这些改变均能导致持续轻微的炎症继而可能导致系统炎症及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1 瘙痒和瘙痒症的概念 瘙痒是指一种可以引起搔抓愿望的不愉快的皮肤感觉,是许多皮肤疾病和系统性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它易引发“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皮肤镜作为一种无创的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在临床上已被皮肤科医师广泛应用;皮肤组织病理阅片是皮肤病诊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皮肤病诊断的"金标准".笔者对167名本科生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将皮肤镜技术和皮肤组织病理阅片技术应用于本科生的临床教学中后,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皮肤病特征皮损结构的认识、相似皮损间的细微差...  相似文献   

15.
核因子-kB/Rel家族参与了多种细胞活动的基因调控,在皮肤的生理、病理和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核因子-kB或者该途径的成员如IKKα参与了皮肤的生长和分化,多种皮肤病如银屑病、自身免疫病、皮肤肿瘤也与核因子-kB途径的失调有关,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等皮肤科常用药物,其作用与该途径亦有关系,核因子-kB与皮肤科的关系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维A酸受体在皮肤生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A酸受体属于细胞核受体超家族成果,在皮肤的分化、增殖、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维A酸受体在皮肤生理中的作用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7.
在常规皮肤病理石蜡切片程序中,组织的脱水、透明、浸蜡为整个制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脱水的彻底与否直接影响透明,透明的效果取决于透明剂渗透力的强弱,而浸蜡效果直接影响到切片的质量。多年来人们一直习惯于将二甲苯作为常规组织制片的优良透明剂。二甲苯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液体,属于低毒试剂: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起麻醉和对黏膜起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8.
皮肤的真皮层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含有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和各型结缔组织细胞。真皮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含量最丰富,同时有丰富的小血管、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发生于皮肤真皮层的纤维组织瘤样增生、平滑肌细胞瘤样增生或神经纤维组织增生,在常规HE切片中难以辨别,需要一种简单、易行的特殊染色法鉴别组织来源,Masson三色法是一种实用有效的经典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其发病率高且发病机制复杂。TRPV1为作为瞬时受体电位家族重要的一员参与了多种皮肤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及发病过程,近期研究证据亦发现TRPV1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密切的相关性,目前以TRPV1为主要靶标治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本文就TRPV1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