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血脂代谢特点,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收集的6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同时以60例同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排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正常体检者的血脂水平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正常人均进行了一个完整的音频前庭测试实验,包括Dix-Hallpike实验和Roll-test实验,测试后半规管(PSC)和水平半规管(HSC).结果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TG、TC、LDL水平较高于对照组,Apo-A1水平较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HDL、APO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TG是BPPV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APOA1是本病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血脂水平高于正常群体,TG与APOA1水平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不同类型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变位试验确诊BPPV的类型,并对于不同的耳石症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即后半规管及前半规管BPPV采用Epley法,无效的患者改用Semont管石解脱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结果 76例为后半规管性BPPV(77.6%),16例为水平半规管性BPPV(16.3%),5例上半规管性BPPV(5.1%),2例为混合性BPPV(2.0%).耳石复位法总有效率92.9%.结论 BPPV耳石复位在临床上非常有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Epley法和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284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A组143例和B组141例,分别使用Epley法和Semont法复位治疗?比较2组治疗1周和1个月后复位法的有效率?结果:治疗1周后Epley 复位法和Semont 复位法的有效率分别为88.1%和87.9%,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1个月后随访Epley 复位法和Semont 复位法的有效率分别为95.1%和95.7%,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Epley复位法和Semont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均有良好效果,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选择?  相似文献   

4.
应乐安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10):196-198
本文通过眼震出现的体位、眼震的方向、眼震出现和持续的时间、眼震的强度变化、眼震的潜伏期、疲劳性等,探讨和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和中枢性位置性眩晕(CPPV)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李云  张祎  刘博  崔丽萍  郑飞 《北京医学》2022,(8):694-698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复发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血清维生素D、骨转换指标及前庭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原发性BPPV且绝经的女性患者79例,根据随访情况(随访1年)判断有无复发BPPV,将其分为复发组(A组)和未复发组(B组)。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绝经1年以上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分析3组患者的BMD、血清钙、血清维生素D水平,以及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 PINP)、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 colla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β-CTX)含量和前庭功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PV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A组的BMD(T值)和血清维生素D显著低于B组[(-1.84±0.61)比(-1.34±0.84),(15.33±6.01)ng/ml比(18.64±4.32)n...  相似文献   

6.
曾雄文 《中外医疗》2009,28(29):62-62
目的评价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1月间治疗的68例,应用Epley、semont、Barbecue3种复位手法对68例病人进行治疗。结果68例病人,首次治愈55人(80.8%),在5~12个月的随访中,有效率达100%。结论耳石复位治疗BPPV,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易学,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因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红 《医学综述》2009,15(11):1662-166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眩晕发作,是一种常见的自限性前庭周围性疾病。BPPV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头外伤、迷路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耳手术、内淋巴积水、前庭神经炎、中耳病变等有关。治疗可采用手法复位法;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顽固病例可以施行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的疗效。方法: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Roll test诊断88例老年BPPV患者。后半规管BPPV 80例采用Epley法复位,水平半规管BPPV 8例采用Lempert翻滚法复位。结果:Epley法复位者76例有效,有效率95.0%;Lempert翻滚法复位者7例有效。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老年BPPV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及耳石类型是手法复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BPPV患者根据分型和定侧采用相应手法复位疗法,治疗结束后1周及3个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1周痊愈101例(76.51%),有效15例(11.36%),无效16例(12.12%),总有效率87.88%;3个月后痊愈108例(81.81%),有效13例(9.28%),无效11例(8.33%),其中2例为复发(1.51%),总有效率91.67%。结论准确的诊断和系统的耳石复位手法是治疗BPPV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谭向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3,(5):100-10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200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患者的类型采用不同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上半规管患者15例,占7.5%,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水平半规管患者41例,占20.5%,采用Barbecue翻滚耳石复位法治疗;下半规管患者134例,占67.0%,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混合型患者占10例,占5.0%,采用Epley加Barbecue翻滚耳石复位法联合治疗。2周后随访总有效率为80.5%,5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为90.5%。结论根据患者的病史,对不同类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不同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胡进  傅伟达  尤克  陆霞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694-1696
目的 本研究通过收集继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和原发性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眩晕障碍量表(DHI)分数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继发性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 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5年12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确诊为BPPV并行耳石复位术成功复位的196名患者,根据BPPV的病因,将患者分为继发性BPPV组(73例)和原发性BPPV组(123例),比较2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复位前病程、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DHI分数。 结果 性别、复位前病程和年龄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BPPV组相比原发性BPPV组的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更高(65.75% vs.49.59%,P<0.05),继发性BPPV组比原发性BPPV组有更长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11.54±4.15) d vs.(9.21±4.54) d,P<0.05],且继发性BPPV组相比原发性BPPV组的DHI分数更高(18.44±6.67 vs.14.79±6.00,P<0.05)。 结论 继发性BPPV组较原发性BPPV组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且DHI分数更高,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更重视继发性BPPV患者的治疗,尽早干预残余头晕症状,改善BPPV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自发眼震在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其不同亚型中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武警总医院眩晕病研究所收治的特发性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自发眼震在BPPV及其不同亚型中的发生率.结果 在140例BPPV病例中,有29例伴有自发眼震,其总的发生率为20.7%,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和多半规管BPPV 3组病例的自发眼震发生率分别为11.6%、28.0%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47,P=0.028).结论 自发眼震不仅可存在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也见于其他BPPV亚型患者,水平半规管BPPV及累及有水平半规管的多半规管BPPV患者的自发眼震发生率明显高于后半规管BPPV患者.  相似文献   

13.
谢欣  孙强  李志贤 《安徽医学》2017,38(2):185-188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与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选择110例于2011年8月至2015年11月在辽宁省金秋医院住院的老年(65岁以上)BPPV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76例无眩晕病史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同时将观察组患者按血管检测结果分为椎动脉异常组、椎基底动脉正常组以及基底动脉异常组.采用MRA检查等方法对所有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弯曲以及椎动脉优势等血管异常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判断患者的眩晕级别.采用Spearman分析椎动脉异常情况与眩晕级别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迂曲、椎动脉优势,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弯曲≥2级以及其他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椎基底动脉正常者占3.30%比对照组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椎动脉异常组、基底动脉异常组、椎基底动脉正常组患者的眩晕级别、治疗缓解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观察组患者椎动脉异常情况(椎动脉优势,单侧或双侧椎动脉迂曲,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均与眩晕级别呈正相关关系(r=0.537,r=0.608,r=0.618,P均<0.001).结论 老年BPPV患者发生椎基底动脉异常的概率较高,椎动脉优势、迂曲,且可能合并后循环血液供应障碍使患者眩晕级别发生变化,影响患者的治疗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4.
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 收集521例BPPV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其占门诊眩晕和头晕患者的比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合并偏头痛的情况.结果 521例患者占门诊眩晕患者的35.7%,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2.1%.其中男性158例(30.3%),女性363例(69.7%),年龄20~93岁,平均(57.5±12.8)岁.右侧半规管受累323例(62.0%),左侧半规管受累187例(35.9%),双侧半规管受累11例(2.1%).垂直半规管眼震潜伏期(3.22±2.37)s,持续时间(8.31±7.98)s;水平半规管眼震潜伏期(2.33±1.50)s,持续时间(14.77±11.40)g;垂直与水平半规管BPPV的眼震潜伏期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15例(2.9%)患者在发病前有头部外伤史,39例(7.5%)患者伴有偏头痛病史.结论 BPPV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应避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的可能病因,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56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PV发生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PPV患者多见于50岁以上的女性,以后半规管BPPV为主.约1/3的患者存在耳科疾病史,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约50%的患者存在负性的心理状态,多吸烟、饮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头外伤、耳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吸烟及焦虑是BPPV患病的危险因素(P< 0.05或P<0.01).结论 BPPV以≥50岁的女性患者居多,以后半规管BPPV为主,约1/3的患者有耳科疾病史,半数患者存在负性的心理状态,头外伤、耳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吸烟及焦虑可能是BPPV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方法 收集521例BPPV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其占门诊眩晕和头晕患者的比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合并偏头痛的情况.结果 521例患者占门诊眩晕患者的35.7%,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2.1%.其中男性158例(30.3%),女性363例(69.7%),年龄20~93岁,平均(57.5±12.8)岁.右侧半规管受累323例(62.0%),左侧半规管受累187例(35.9%),双侧半规管受累11例(2.1%).垂直半规管眼震潜伏期(3.22±2.37)s,持续时间(8.31±7.98)s;水平半规管眼震潜伏期(2.33±1.50)s,持续时间(14.77±11.40)g;垂直与水平半规管BPPV的眼震潜伏期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15例(2.9%)患者在发病前有头部外伤史,39例(7.5%)患者伴有偏头痛病史.结论 BPPV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应避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7.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当前最常见的周围前庭性眩晕,它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与头位改变密切相关的阵发性眩晕和特征性眼震,最常累及后半规管和外半规管。BPPV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而其诊断标准及治疗方式却仍不明确,以至许多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本文主要对近年国内外关于BPPV的诊断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指导临床提高BPPV的诊疗水平,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的效果。方法应用Epley管石复位法、Semont管石解脱法及Barbecue翻滚法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2例予以治疗。结果32例中经耳石复位法治愈27例(84.4%),有效3例(9.4%),复位失败2例(6.3%),后经前庭功能训练治愈。结论耳石复位法是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复位失败的患者前庭功能训练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年龄≥60岁的BPPV患者113例和年龄≥60岁的体检者84例,分别测定并分析Hcy、血生化检查及血压,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BPPV组和对照组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年龄、性别、TC、TG、HDL、LDL、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白蛋白、肌酐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脑梗死、脑出血、吸烟及饮酒史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Hcy血症、相对较低年龄是老年BPPV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高Hcy血症是老年BPPV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