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5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比较2组的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5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症状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56倒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比较2组的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5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症状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史(P〈0.01)。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30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对照组采取保留椎体后壁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1周、3个月、1年JOA评分情况,融合节段的曲度和高度,全颈椎曲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不同时间JOA评分比较(P0.05)。两组融合节段的曲度和高度、全颈椎的曲度对比(P0.05)。结论 ACDF和ACC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达到较好效果,但ACDF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ACCF。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变节段≥3个)采用两种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10例(ACDF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治疗13例(ACCF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以及手术前后颈椎曲线深度D值变化量.结果 ACDF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0.0±31.5) min、(150.0±120.8) ml,均低于ACCF组的(150.0±42.5) min、(310.0±320.8)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术后颈椎曲线深度D值变化量为(3.1±1.4) mm,高于ACCF组的(2.3±0.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JOA评分差值和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4.5±1.6)分、79.3%,ACCF组分别为(4.6±1.2)分、8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出现脑脊液漏2例,经压迫及引流等治疗后恢复.ACCF组术后14d出现食管瘘并发症1例,经修补后痊愈;出现钛网移位2例,经随访获得融合.结论 ACDF与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能取得良好的减压效果,术后疗效良好.ACDF与ACCF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保持颈椎生理曲度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联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了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28例常规组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联合组28例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联合组患者优良率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针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联合采用颈椎前路融合术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能够促进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对改善预后情况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5,(9):1193-1194
目的探讨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手术,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效果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s角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水平(P<0.01)。结论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具有更少的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但在椎体高度恢复、解除脊髓受压方面效果不如前路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开槽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椎体开槽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肌力、感觉、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年,平均18个月.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的脊髓功能评定标准,术前平均(10.20±1.18)分,术后平均(16.02±1.22)分.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应用前路开槽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具有减压彻底、固定稳定、可重建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的优点,术后肌力、感觉、功能改善明显,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并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进行比较.方法 将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取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照组采取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以及JOA评分.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3%(48/52),对照组有效率为83.3%(4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6,P<0.05).两组治疗后的疼痛、活动受限、压痛、上肢麻木等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和18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满意重建椎间隙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椎间植骨融合,无并发症出现,神经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术前JOA评分(9.27±1.02)分,术后JOA评分(13.01±0.75)分;治疗组术前JOA评分(9.22±1.35)分,术后JOA评分(13.98±0.62)分.两组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较好,颈椎活动不受限,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相比较,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9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9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术后予患者颈围外固定3~4个月。结果优秀率治疗组为68.54%,对照组为43.82%,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为94.38%,对照组为70.79%,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部不适、手部麻木、踩棉花感、颈肩疼痛、上肢放射痛、感觉障碍症状积分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神经功能恢复得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单纯前路与后前路结合减压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取80例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结合术式分组,单纯前路组采用单纯前路进行治疗,共40例;后前路结合组采用后前路结合减压固定术进行治疗,共40例.结果:后前路结合组手术时间比单纯前路组长,术后下床时间比单纯前路组短,在术中出血量方面,后前路结合组比单纯前路组多,在JOA分值、Franked分级方面,术后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性,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前入路的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风险性小,后前路结合入路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以及加压效果,但是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临床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9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术后予患者颈围外固定3~4个月。结果优秀率治疗组为68.54%,对照组为43.82%,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为94.38%.对照组为70.79%.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部不适、手部麻木、踩棉花感、颈肩疼痛、上肢放射痛、感觉障碍症状积分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神经功能恢复得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对脊髓型颈椎病后路侧块钉棒固定手术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2年5月行颈椎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14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骨质疏松(骨密度T<-2.5)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照组为无骨质疏松(骨密度T>-2.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方式均为颈椎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住院天数。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C2~C7夹角、椎间高度、钉棒松动情况,使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组出现C2~C7夹角变小、椎间高度丢失;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手术出血量、轴性症状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钉棒松动或断钉断棒情况,患者随访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方面两组患者均有较好改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质疏松患者颈椎后路手术较非骨质疏松患者术中出血较多,只要注意术后适当制动,钉棒松动发生率无明显增高,但应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防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疾病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共32例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1-2节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或钛网植骨融合、颈前路钛板螺钉内固定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6-12月对脊髓功能行JOA评分,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2次评分差别是否有显著性;并通过颈椎过伸过屈住X片观察植骨融合率.结果:脊髓功能多数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2月JOA评分平均高于术前3.1分,两次评分差别有显著性,P=0.01;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57.8%;全部病例植骨均融合成功,融合率为100%.结论: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囱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疾病的有效方法,它能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植骨融合可靠,能重建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比单纯前路与后前路结合减压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疗效.方法:随机抽取80例本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颈椎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实施后前路结合减压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实施单纯前路结合减压固定术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指标、颈椎神经功能评分、寰齿前间隙.结果:临床指标、寰齿前间隙对比显示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颈椎神经功能评分对比显示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前路与后前路结合减压固定术治疗在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临床治疗中,前者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治疗效果高于后者,可作为治疗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常用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伤痛治疗中应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一临床疗效。方法对169例2000~2007年间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前路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的颈椎骨折脱位、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椎体结核等伤病病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30min),出血量200~3000ml(平均400ml),无术中并发症,96例获得随访的合并脊髓损伤的病例,除42例A级者,未见神经功能改善外,其余54例均有1~3级改善,平均改善1.6级。结论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颈椎伤病的确切、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应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Zero-P)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综述了Zero-P在单、双节段,跨节段,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疗效,阐述了Zero-P在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及临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Zero-P应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为提升Zero-P应用于颈椎退行性病变治疗的效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是以颈椎椎间盘退变为基础。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导致脊髓受压和(或)该节段的脊髓血供损害而导致的脊髓功能障碍。CSM原则上应尽早手术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内固定方法和器材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临床疗效亦不断提高,本院自2006年11月至2008年6月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钢板结合自体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定钛板内固定联合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无骨折脱位颈椎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成人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166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96例)和对照组(70例),联合组给予锁定钛板内固定联合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植骨融合情况进行疗效评估。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脊髓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 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 00%(P0. 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JOA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锁定钛板内固定联合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能有效维持患者颈椎稳定性,改善患者脊髓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王宝珠 《中国保健》2007,15(7):94-95
颈前入路颈椎次全切除加植骨融合术广泛应用于颈椎外伤、颈椎病等所致脊髓的压迫减压.本文从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训练、术后监测生命征、预防护理并发症、术后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颈前入路颈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并证实经过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前路手术后出现吞咽困难的影响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将我科住院并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的80例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40例采用一般护理结合专科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40例采用一般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病情转归情况,分析临床专科专项护理应对措施。结果观察组吞咽困难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及心理压力并促进病情转归,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