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每年肺癌发病人数将会超过100万。肺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0期至Ⅳ期,5年生存率可由90%降到5%以下。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肺癌对于延长肺癌患者的寿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18F-FDG PET-CT的应用日趋广泛且日益增长,主要集中于肿瘤领域,特别是在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方面的应用。但18F-FDG不是肿瘤特异性的示踪剂,一些感染性或炎性反应相关的病变,特别是肺结核,对葡萄糖的摄取与代谢也增强。有效提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检查中肺部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总结结节病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的图像特征,为提高该病正确诊断率以及减少误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3例结节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归纳总结结节病的18F-FDG PET/CT图像特征,并对误诊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①累及淋巴结:所有病例都伴有纵隔与肺门淋巴结受累并且表现为双侧对称分布,锁骨上窝、颈部、腋窝以及腹股沟淋巴结也多为双侧受累并对称分布,而腹部和盆腔淋巴结以肝门区及腹膜后累及居多.所有受累淋巴结的放射性摄取呈不同程度增高,最大径均不低于1.0 cm.②累及结外脏器:18例肺部累及者主要表现为肺内散在的结节影及斑片状实变影,放射性摄取多数呈不同程度增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SUVmax)值0.9~5.5;5例胸膜累及者主要呈局部增厚或小结节样改变;3例肝脾累及者中1例表现为肝脾内稍低密度影伴放射性摄取增高,另外2例脾脏的放射性分布呈弥漫性增高;3例骨骼累及者局部可见18F-FDG浓聚灶,相应部位并无骨质破坏;3例皮肤及皮下累及者可见全身皮疹或皮下小结节;2例心包累及者以心包肥厚为主要表现.③5例误诊,主要被误诊为淋巴瘤及肺部肿瘤.结论 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伴18F-FDG高摄取是结节病PET/CT显像的典型表现,部分病例容易被误诊为淋巴瘤及肺部肿瘤,加深对该病PET/CT影像表现及鉴别要点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杨洪   《中国医学工程》2010,(3):20-2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成像(18F-FDG PET-CT)在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经病理或随访被证实为肺癌的患者的PET-CT检查结果与影像学检查结果(薄层增强CT和HRCT)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18F-FDG PET-CT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优于CT(P0.01)。结论 18F-FDG PET-CT在鉴别诊断肺部肿瘤中将PET代谢学特征密切结合CT的形态学相结合,可以对肺癌进行明确诊断与分期,可大大提高各项诊断效率,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PET/CT表现,探讨其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方法 19例经骨髓穿刺活检证实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行全身PET/CT检查,分析影像形态、功能代谢的特点,并测量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结果 19例患者均表现为全身多发骨病变。CT共检出病灶221处(占全部骨骼病变的85.3%),表现为穿凿样、皂泡样溶骨改变,以中轴骨受累为主,一般位于骨髓腔内,较少形成软组织肿块及髓外侵犯。PET检查198处阳性病灶(76.4%),表现为全身多灶性18F-FDG摄取增高,SUVmean为3.1±1.4(范围1.3-7.4)。PET所示病灶大部分与CT匹配,少数病灶不匹配。PET/CT表现出一定特征,大致可分为:①部分病例中CT表现为多发骨质破坏,而PET累及的不均匀性代谢增高区与之不完全相符。②部分病灶CT未见明确骨质破坏,PET表现为代谢异常增高。③少数病灶CT示骨质破坏并局部软组织肿块形成时,PET显示代谢显著增高,且与CT基本相当。本组有2例常规骨穿阴性的患者在PET/CT引导下活检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 PET/CT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利于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尤其在常规骨穿假阴性病例中。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目前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驱动基因(如EGFR、KRAS和ALK等)被发现。然而,近年研究发现(18)F-FDG PET/CT的代谢参数与这些驱动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现就(18)F-FDG PET/CT的代谢参数与这些驱动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现就(18...  相似文献   

8.
郭佳  陈跃 《四川医学》2011,32(2):258-260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 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PET/CT)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7例乳腺包块的女性患者,PET/CT全身显像行鉴别诊断和分期。PET/CT结果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病理证实15例为乳腺癌,12例为良性包块。15例中PET/CT诊断阳性14例,漏诊1例,其它影像学方法(CT、乳腺钼靶、超声)诊断11例;12例中PET/CT诊断阴性10例,误诊2例,其它影像学方法诊断阴性7例。PET/CT在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4/15(93.3%)、10/12(83.3%)、24/27(88.8%)、14/16(87.5%)、10/11(90.1%)。病理证实15例乳腺癌中的12例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8F-FDGPET/CT诊断阳性10例,假阴性2例。结论 18F-FDGPET/CT显像是鉴别诊断乳腺癌的较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9.
18F-双脱氧葡萄糖全身PET显像寻找肿瘤原发灶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18F-双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ET)寻找转移瘤原发灶,探讨其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18F-FDG PET显像于39例疑诊为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患者,并与临床随诊、组织活检、手术病理和其他影像临床资料对照. 采用18F-FDG PET全身显像,依据影像目测法和标准化摄取值(SUV)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39例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瘤患者中,18F-FDG PET 显像发现可疑肿瘤原发灶25例,位于肺脏者14例,肝脏者1例,胃1例,胰腺2例,结直肠3例,纵隔1例,鼻咽1例和肾1例. 其中24例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1例假阳性为肺结核. 18F-FDG PET对原发灶的检出率为61.5%(24/39). 另外,18F-FDG PET显像除检查出临床及其他影像学原先发现的转移灶外,还多检出转移灶37个. 14例PET显像未发现转移瘤原发灶者,经12 mo的观察随访6例死亡,死亡率43.0%(6/14);而24例PET显像确定原发灶者经过针对性治疗,死亡7例,死亡率29.0%(7/24). 结论:应用18F-FDG PET显像寻找转移瘤原发灶是一种简便、快速、无创、灵敏的方法,对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及预后的改善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双时相显像中滞留指数对不同大小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SPN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采集注射18F-FDG后1h(早期)及2h(晚期)肺部PET/CT图像。将120例患者按SPN最大径分为A组(0~1cm,31例)、B组(1.1~2.0cm,49例)、C组(2.1~3.0cm,40例)。对3组显像结果进行半定量法、视觉比较法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测量SPN1h(早期)及2h(晚期)放射性摄取最大化(SUVmax)值,同时计算滞留指数(△SUV),以△SUV>10%为诊断阈值,评价A、B、C 3组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UV在双时相显像中对SPN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120例患者中,良、恶性SPN的放射性摄取增高分别呈环形、结节状及片状摄取增高,其中SPN良恶性结节放射性摄取形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恶性常规显像1hSUVmax、延迟显像2hSUVmax及△SUV值与良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SUV>10%为诊断阈值,A、B、C 3组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分别为59.2%、61.3%、75.0%,89.7%、79.6%、40.0%,93.3%、82.5%、50.0%。以A组△SUV为指标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7,获得A组最佳截断值为7.3%,ROC曲线下对应的PET/CT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1%、53.1%、83.2%。结论 PET/CT双时相显像滞留指数对不同大小SPN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直径小于1cm的SPN,滞留指数的诊断阈值应适当减低,以提高诊断SPN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软组织血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对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软组织血管瘤的CT表现。结果:海绵状血管瘤18例,蔓状血管瘤8例,毛细血管瘤2例,混合型血管瘤2例,血管瘤病3例。平扫肿瘤呈结节状、分叶状、管状或团块状低密度病变,静脉石或钙化12例,增强扫描后血管成分显著强化,可呈扭曲血管状,而非血管成分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论:依据血管瘤的特征性CT表现,可对软组织内血管瘤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董若凡  浦红  吕蓓  何成章 《医学综述》2008,14(3):344-346
与影像学方法比较,利用正电子成像和正电子成像/计算机成像,能更准确地检测到妇科肿瘤。2-[18F]氟-2-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成像用于鉴别淋巴结的良恶性、测量治疗后残留灶或复发灶的大小。在放疗计划制订中,正电子成像/计算机成像提供了更多的诊断信息,指导组织活检。本文就正电子成像和正电子成像/计算机成像在妇科肿瘤诊断、分期、复发、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皮肌炎(DM)/多发性肌炎(PM)伴恶性肿瘤中的影像特点,为DM/PM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7例DM/PM并发肿瘤的患者和39例同期未并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18FDGPET/CT影像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56例DM/PM患者中并发肿瘤17例,包括淋巴瘤5例(其中3例为T细胞淋巴瘤),肺癌7例,甲状腺癌、乳腺癌、宫颈癌、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胸腺瘤各1例,肿瘤病灶的18FDG摄取较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1.47~22.93(7.67±6.60)。全部患者中22例患者18FDGPET/CT显像示全身肌肉弥漫性摄取升高,肌肉的SUVmax为0.71~2.93(1.43±0.68),其中9例患者(40.91%)伴有恶性病变;26例患者18FDGPET/CT显像示局部肌肉摄取升高,肌肉的SUVmax为1.06~8.74(2.62±1.65),其中6例患者(23.08%)伴有恶性病变;8例患者的18FDGPET/CT显像示全身肌肉18FDG未见摄取升高,其中3例患者(37.50%)伴有恶性病变。15例并发间质性肺炎,其中2例患者(13.33%)伴有恶性病变。结论: 肿瘤相关性DM的18FDGPET/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中全身肌肉弥漫性摄取升高者肿瘤发病率最高;对可疑DM/PM伴恶性肿瘤患者,18FDGPET/CT可以作为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国旭  郭佳 《医学综述》2012,18(12):1914-1916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对结肠癌进行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预后评估等已经得到了临床认可。目前应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作为PET/CT显像的常规显像剂,由于18F-FDG参与体内葡萄糖代谢,并滞留于体内,所以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被显像仪检测到,其对肿瘤属于非特异性显像,故新的特异的正电子药物的研发非常必要。同时,18F-FDG PET/CT显像结果受到体位、生理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对结果进行判定时应参考各方面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现从显像剂、显像方法、结果判断、临床应用等方面对PET/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摄影(PET)与CT(PET CT)显像在肺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 用PET CT显像对42例肺癌患者(28例经手术治疗、8例化学治疗、6例放射治疗)进行疗效随访观察,随访时间为治疗后6个月~3年。并将PET CT与C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2例中有16例在原发肿瘤病灶区域发现复发,其中有8例PET CT显示肿瘤原发灶区域复发而CT未能检出。复 发灶的标准摄取值(SUV)平均值为6.43,其周围纤维灶SUV平均值为1.6。18例检出不同程度的转移,其中,全身多发性转移有12例,局限性单 发性转移有6例。在18例转移患者中,有4个纵隔转移淋巴结,CT显示其大小在正常范围,有3处远处骨转移,CT未能检出。结论:FDG PET CT 显像在肺癌治疗后病灶的复发或转移的监测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检测效能。方法 45例恶性肿瘤患者均经PET/CT检查,其原发灶和转移灶均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结果 PET/CT共发现恶性病灶220个。220个病灶中PET和CT均阳性者151个(68.6%),PET阳性、CT阴性者55个(25.0%),PET阴性、CT阳性者14个(6.4%)。结论 PET/CT较单独PET或者CT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是发达国家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在我国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诊疗技 术的发展,PET/CT 检查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日益增加。为了更加安全、有效地达到精准检测前列腺癌的目的, 新型的前列腺癌PET/CT检查靶向示踪剂应运而生,18F-fluciclovine 便是其中之一。18F-fluciclovine 具有摄取快、显影 快、代谢快的特点,对前列腺癌的复发、转移具有良好的诊断率,但是目前该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在其安全性、 诊断效能、应用价值等方面,仍需要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并与增强CT进行比较.方法 以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间收治的85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中对所有患者(n=85)分别实施18F-FDG PET/CT检查和增强C...  相似文献   

19.
PET CT对肺癌诊断的特异性可以用在伽玛刀放疗的全过程中 ,利用肿瘤组织对18F FDG的特异性摄取可以精确诊断和确定肿瘤的范围及全身转移的情况 ,同时可用于对治疗后的随访观察。利用多螺旋CT的优势可以更精确的定位病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8F-FDG联合18F-FAC PET/CT显像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与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鉴别诊断及RCC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46例可疑肾肿瘤而行18F-FDG、18F-FAC双核素PET/CT显像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测量所有病灶的18F-FDG、18F-FAC PET/CT显像SUVmax值及CT平扫图像CT值.分析RCC和AML CT值、SUV-max值差异及不同级别RCC SUVmax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所有AML病灶表现为18F-FAC高摄取,18F-FDG低摄取或无摄取.RCC病灶的SUVmax值为2.07±0.51,显著低于乏脂肪AML(4.25±0.60),P<0.05.低级别RCC检出率18F-FAC显像为82.6%(19/23),显著高于18F-FDG显像的8.7% (2/23),P<0.05.18F-FDG PET/CT显像高级别RCC SUVmax值(3.21±0.79)明显高于低级别RCC(1.21±0.13),P<0.05.结论 18F-FAC可应用于AML与RCC的鉴别诊断.双核素PET/CT显像不仅可应用于肾肿瘤的鉴别诊断,还可用于肿瘤分级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