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别对HBA2:c.2T>C和HBA2:c.2delT两种罕见HBA2基因起始密码子突变复合东南亚型α-地贫的血红蛋白H病病例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致病基因分析,了解HBA2:c.2T>C和HBA2:c.2delT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进行血细胞分析及毛细管电泳血红蛋白分析,缺口PCR(Gap-PCR)、反向点杂交法(RDB)检测ɑ-地贫基因常见类型突变,Sanger测序法对HBA1和HBA2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两个先证者基因型分别为--SEA/αα复合HBA2:c.2T>C和--SEA/αα复合HBA2:c.2delT,家系成员中检出HBA2:c.2T>C/WT和HBA2:c.2delT/WT,均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结论:HBA2:c.2T>C和HBA2:c.2delT为杂合突变时机体可出现静止型α-地贫的表型,当其复合轻型α-地贫时可使机体出现血红蛋白H病的临床表现,本研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IgM综合征的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X连锁高IgM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入院,免疫功能检查提示IgG、IgA明显降低,IgM明显升高;基因检测结果示CD40L基因c.674T>C突变,给予抗感染、定期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结论高IgM综合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依靠基因检测进行诊断;规律人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可能会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3.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陷症是由F7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出血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病。遗传性FⅦ缺陷症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500000,临床表现呈异质性,部分患者无症状,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出血,常见的出血症状为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创伤及手术后出血难止,有时可出现致命的颅内出血[1-6]。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PacBio三代测序技术鉴定c.586T>C突变导致的Bel亚型,并分析Bel亚型家系的血型血清学特点。方法 ABO血型表型检测使用血清学方法,对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家系标本进行ABO基因第6、7号外显子Sanger测序。利用PacBio三代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子女的3例样本进行ABO基因全长单体型分析。结果 先证者血清学表型为Bel亚型,测序技术鉴定ABO基因序列第7外显子存在c.586T>C位点突变,三代测序单体型鉴定先证者ABO基因型为ABO*BEL(c.586T>C)/O01.02,其长子和长女基因型为:ABO*A1.02/BEL(c.586T>C)、ABO*B.01/BEL(c.586T>C)。结论 c.586T>C位点突变是导致本例Bel的分子基础,PacBio三代测序技术能够精准鉴定ABO亚型单体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1例左心系统扩张患儿的基因变异情况,并进行家系分析,确认扩张型心肌病1S型(DCMIS)的病因。方法 收集1例左心系统扩张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患儿染色体结构缺失和重复情况。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患儿基因变异情况,采用Sanger测序对患儿及其父母、异卵双生姐姐变异位点进行验证。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估变异位点的危害性。结果 患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心功能降低,左心系统明显扩张增大,肺动脉高压,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CNV-seq结果为seq[hg19]46,XN,未发现染色体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患儿β-心肌肌肉球蛋白重链7(MYH7)基因发生杂合变异[c.1574A>G(p.Glu525Gly)]。检索OMIM、ClinVar数据库,未见相关报道;检索ESP数据库、千人基因组数据库、ExAC数据库和gnomAD数据库,该变异位点未被收录,属于新发变异。Sanger测序证实变异存在,患儿父母、姐姐MYH7基因均正常。MYH7基因c.1574A>G(p.Glu525Gly)变异导致蛋白侧链O端与第...  相似文献   

6.
患儿以消化系统为首要症状起病,因血氨过高导致颅内出血、脑死亡。住院期间行基因检测结果提示由c.1006-3CG突变所致。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依靠血尿的串联质谱分析,以及本病诊断金标准基因检测进行诊断。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TCD)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很差,目前尚无临床标准治疗方案,临床医师需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早期发现高血氨,早期进行血液净化技术可能会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鉴定ABO疑难血型基因型,分析ABO亚型中等位基因增强现象的遗传规律.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ABO血型,PCR扩增测序ABO基因编码区、上游CBF/NF-Y增强子区、启动子和内含子1中红细胞特异性调节元件的核苷酸序列,克隆测序ABO基因第6和7外显子分析鉴定其基因型.结果 血清学结果提示患者为A亚B型,基因测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显子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对X连锁Alport综合征(X-linked Alport syndrome, XLAS)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诊断作用。方法 应用外显子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家系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然后对检测到的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家系验证,并综合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患者肾脏病理资料。结果 此家系先证者(III-1)和舅舅(II-3)携带COL4A5 c.3667G>C (p.G1223R)基因突变,先证者母亲(II-2)为此基因突变的杂合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此突变是致病的且在家系中呈共分离。结论 此研究明确了XLAS家系的致病机理并发现一新突变COL4A5 c.3667G>C (p.G1223R),扩大了非典型AS患者COL4A5基因突变谱,对患者的诊疗选择和临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hereditary protein C deficiency,HPCD)主要表现为罕见的新生儿期暴发性紫癜,疾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诊治困难,早期识别和正确诊治可显著改善预后.本文报道1例PROC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的新生儿HPCD,患儿出生后24 h内即出现反复皮肤紫癜,6月龄前辗转就诊于国内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57例多发性骨髓瘤引起ABO血型鉴定异常的各种原因及解决策略。方法随机用美国ORTHO Auto Vue Innova、美国BIO-RAD IH1000、西班牙GRIFOLS ERYTRA全自动血型仪检测出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ABO血型鉴定异常标本共57例。采用血型鉴定试管法、吸收放散实验、抗体鉴定等多种方法辅助进行ABO血型判断。结果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ABO血型鉴定异常的57例中,抗体减弱引起25例(43.9%);冷抗体干扰引起12例(21.1%);蛋白凝集干扰引起10例(17.4%);抗体丢失引起5例(8.8%);抗原与抗体变异引起3例(5.3%);抗原减弱引起2例(3.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引起ABO血型鉴定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抗体减弱,其次是冷抗体干扰、蛋白凝集干扰、抗体丢失、抗原与抗体变异、抗原减弱等。可以根据多发性骨髓瘤引起ABO血型异常的实验结果及患者病史选择相应的辅助实验进行正确的血型鉴定,保障患者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蛋白C基因C64W和F139V突变致蛋白C缺陷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蛋白C(PC)基因C64W、F139V和K150缺失突变(K150d)致PC缺陷症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PC基因野生型和突变体表达质粒(PCwt、PC C64W、PC F139V、PC K150d)并瞬时转染至COS-7细胞或CHO细胞,进行体外表达试验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用荧光实时PCR(real-time PCR)检测转染细胞PC mRNA表达量的改变;蛋白降解抑制实验检测突变蛋白在细胞内的降解途径;内糖苷酶-H(Endo H)酶切试验检测PC翻译后侧链糖化修饰。结果PC C64W未从转染细胞内分泌且在细胞内逐渐降解,PC F139V仅部分从细胞内分泌,大部分未分泌并在细胞内逐渐降解,PC K150d突变体蛋白的分泌未受突变的明显影响。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野生型PC mRNA相比,突变体PC mRNA不降低;蛋白降解抑制实验显示,PC C64W和PC F139V通过蛋白酶体途径进行细胞内降解。Endo H酶切和转染细胞荧光染色显示,PC C64W和PC F139V主要位于前高尔基体。结论分泌障碍和细胞内降解是PC C64W和PC F139V导致PC缺陷症的原因,PC K150d对突变体蛋白的分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 1例血管性血友病(vWD)家系的诊断及发病机制。方法家系收集。 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4人) ,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vWF:Ag)和活性( vWF:Ac)、凝血因子V活性(FVll:C)、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vWF:RCo),进行瑞斯托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试验( RIPA)、vWF胶原结合(vWF:CB)试验,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诊断。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vWF基因突变,采用生物信息分析工具进行基因突变位点致病性分析,探讨先证者发病机制。结果先证者(M)的 APTT轻度延长FIMI:C正常、vWF:Ag、vWF:Ac、vWF:RCo和vWF:CB明显减低,1.0 mg/mL和1.25 mg/mL的RIPA无明显聚集;父亲(I)的APTTFIlI:C、vWF:Ag.、vWF:Ac和vWF:CB均正常,vWF:RCo轻度减低;母亲(I4)的APTT、FVMH:C、vWF :Ag、vWF:RCo和vWF:CB均正常,vWF:Ac明显减低;哥哥( II)的APTT FMI:C均正常,vWF:Ag、vWF:Ac、vWF:RCo及vWF:CB均不同程度减低;父亲(I)、母亲(I)和哥哥(]I2)的1.0 mg/mL RIPA均无明显聚集。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I[)存在vWF基因c.7288-9T>G和c.1117C>T复合杂合突变,其父亲(I],)存在vWF基因c.7288-9T>G杂合突变;母亲(IL)和哥哥(]I2)存在vWF基因c.1117C>T杂合突变。结论先证者为 2A型vWD,其vWF基因c.1117C>T和c.7288-9T>G杂合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先证者发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促酰化蛋白(acylation stimulating protein,ASP)基因301T>C多态性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冠心病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385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与483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患者(对照组),2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301T>C多态性,并检测其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组ASP基因301T>C的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TT型44.7%、CT型43.1%、CC型12.2%;对照组分别为TT型53.8%、CT型40.2%、CC型6.0%,2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C基因型个体患冠心病风险是TT基因型的0.784倍(OR=2.189,95%CI:1.251~3.830);冠心病组301T>C基因型亚组间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三酰甘油水平高于TT基因型(P<0.05)。结论 ASP基因301T>C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CC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由ABO*BEL.11 等位基因导致的ABO 正反定型不符样本及家系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其遗传方式。方法 常规血型血清学方法和吸收放散试验鉴定样本的ABO 血型表型;PCR 方法扩增ABO 基因7 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分析,并对先证者的亲属进行家系调查。结果 先证者血型血清学结果为B弱;测序显示:存在ABO*B.01/O.01.01 杂合且伴c.586C/T 突变;克隆测序:c.261delG,297A>G,c.526C>G,c.586T>C,c.657C>T,c.703G>A,c.796C>A,c.803G>C 和c.930G>A 共9 个突变,基因型结果为ABO*BEL.11/O.01.01。家系调查显示先证者父亲、母亲、妻子和女儿血型血清学结果分别为B 型、O 型、A 型及B 弱,其中先证者父亲及女儿的ABO 基因存在ABO*BEL.11 等位基因。结论 ABO*B.01 等位基因上c.586T>C 的突变产生ABO*BEL.11 等位基因,从而导致红细胞上B 抗原的弱表达,且能够稳定遗传突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汉族双相情感障碍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代谢表型的分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方法以DNA微阵列技术检测1 043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代谢表型(快代谢型,中等代谢型,慢代谢型),用基因计数法计算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时分析基因多态性发生频率与性别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检测对象中,CYP2C19*1/*1、*1/*2、*1/*3、*2/*2、*2/*3、*3/*3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40.6%、40.5%、5.2%、9.9%、3.4%、0.5%;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中等代谢型、慢代谢型3种代谢表型所占比例分别为40.5%、45.8%、13.7%;不同性别之间CYP2C19基因型及代谢表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双相情感障碍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以*1/*1及*1/*2为主,681位点的变异率高于636位点,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代谢表型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常见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 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并伴有甲状腺特异性抗体升高.而特发性亚临床甲减是指甲状腺特异性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Tg)抗体(TGAb)、抗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等]均阴性,TSH 升高的一类亚临床甲状腺疾病[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ABO血型血清学实验发现的患者正反定型不符情况的血型基因型.方法 因贫血申请输注红细胞悬液的糖尿病患者,ABO血型检测发现其正反定型不符,应用血型血清学实验A1和A2亚型的分型、T抗原检测以及血清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判定其血清学表型,ABO基因分型及测序技术判定其血型基因型.结果 患者红细胞与花生血凝素不发生凝集反应,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患者红细胞与抗-A凝集,与抗-A1不凝集,患者血清与A1标准红细胞呈现较强凝集反应,与A2标准红细胞不发生凝集;EXON6 1条等位基因存在261G的缺失,EXON7序列非O等位基因出现700T/C,EXON7测序结果显示突变点为526C/G,646A/T,657C/T,700C/T,703G/A,771C/T,796A/C,829G/A,803G/C,930G/A.结论 我们发现该患者血清学方法表现为A2B血型,基因分型为少见的ABO*cisAB.03.1.1/ABO*0.02.01.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基因突变所致不成比例矮小伴特殊面容和黑棘皮病患者的临床表型,并分析其临床表型与基因型间的相关性。方法:患儿为男性,13岁,表现为类克鲁宗综合征(类Crouzon综合征)面容、严重身材矮小(不匀称性矮小)和全身严重黑棘皮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化、糖脂代谢、内分泌激素水平检测,同时行皮肤病理、骨X线片等检查。抽取患儿及父母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及DNA Sanger测序验证,同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其存在不伴高血糖的轻度胰岛素抵抗,而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影像学检查未提示其存在软骨发育不良和(或)不全、短头畸形及面中部发育不良等表现,但有轻度脊柱侧凸;皮肤病理活检结果提示表皮乳头瘤样增生,符合黑棘皮病病理表现。对患者及父母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发现该患者存在FGFR3基因的新发突变(NM_00142:c.742CT; Chr4:1803564; p.R248C),经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2015)评估,该位点为致病突变。结论 :本文首次报道了由于经典型FGFR3 R248C突变而表现出类克鲁宗综合征面容、轻微骨骼发育不良和进行性加重的黑棘皮病的特殊表型病例,建议当医师发现患者表现为身材矮小或特殊面容,尤其是伴有早发黑棘皮病时,需考虑进行FGFR3基因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例ABO血型系统ABw07亚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2014年3月12日于青岛市中心血站献血的1例ABO正反定型不符的疑难血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试管法对其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法对其ABO基因进行分型,并且对其ABO基因第6、7外显子扩增后,进行直接测序及克隆测序,确定其ABO基因型.结果 ①本例献血者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为A型.②本例献血者ABO基因第6、7外显子的直接测序结果显示,ABO基因第261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无缺失,存在c.297A>G、c.467C>T、c.526C>G、c.657C>T、c.703G>A、c.796C>A、c.803G>C、c.930G>A及c.1055G>A杂合突变.③单克隆测序结果显示,本例献血者的ABO基因存在c.1055G>A突变,导致密码子由CGG突变为CAG,所编码的第352位氨基酸精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p.Arg352Gln),ABO基因型为A102/Bw07.结论 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B基因)c.1055G>A(p.Arg352Gln)突变可能导致产生ABw07亚型,该亚型血型个体的血清中存在抗-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